民事訴訟法第56條內容
『壹』 民事訴訟法對證人作證作了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1)民事訴訟法第56條內容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五十三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第五十五條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貳』 誰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百一十九條的具體規定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回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答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第一百一十九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樓上那個是<海事法>吧!
『叄』 原告有權列「第三人」嗎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對原告在民事起訴狀里列寫第三人的行為,視為原告申請人民法院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後,應對原告的申請進行審查,如果符合追加第三人條件的,法院應列其為第三人,並通知其參加訴訟;如果不符合追加第三人條件的,法院應向原告釋明。那麼法院如何確定原告列寫的第三人是否符合條件呢?法院可以與該人聯系進行詢問,根據其與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與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是否有牽連關系進行判斷。 通過上面分析可知,雖然法律未規定原告有權追加第三人參加民事訴訟,但原告為了更好的理清糾紛各方責任、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訴訟效率,是可以考慮在起訴狀里直接列寫第三人的。但是,一個更好的建議是:起訴狀不列寫第三人,起訴時單獨提交一份申請人民法院追加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申請。這樣,即實現原告的目的,又符合法律規定。
『肆』 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二款全文是什麼''急''急''''謝謝大家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伍』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有獨立內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容請求權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陸』 一審經釋明未追加被告二審申請追加被告能支持嗎
對於二審中是否可以再追加被告,要具體對待。當提出追加被告的請求後,二審法院將根據你的理由,認為確實需要追加的,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發回原審法院重審。如果二審法院認為不需要追加的,會根據原有證據進行裁決。
在實際中,二審法院一般不同意追加被告,再者只要追加進來的被告不同意調解,也就沒辦法了.不過終審判決生效後,可以申請再審。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必須進行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訴訟;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這里所說的當事人當然包括被告。因此,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
【法律依據】
第四百二十二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
第八項規定,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申請再審,但符合本解釋
第四百二十三條規定情形的除外。人民法院因前款規定的當事人申請而裁定再審,按照
第一審程序再審的,應當追加其為當事人,作出新的判決、裁定;按照
第二審程序再審,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當撤銷原判決、裁定,發回重審,重審時應追加其為當事人。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柒』 民事訴訟法第5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7)民事訴訟法第56條內容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
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司法上的權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問題不甚重視,較少明確解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捌』 三撤和再審為什麼不能並存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再審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的關系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都是為權益受到侵害的案外第三人提供救濟途徑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制度。但兩者在本質、適用主體范圍、提起事由以及適用范圍上存在諸多差異,應准確予以區分。
(一)兩種制度的相同之處
1.兩種制度的立法背景相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創設了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為虛假訴訟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提供申請再審的救濟途徑。而隨著虛假訴訟侵害第三人的情形愈演愈烈,僅靠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已無法解決現實存在的難題,因此法律增設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兩者並存,共同保護受不法侵害的第三人的利益。
2.兩者針對的都是已生效的裁判。再審程序是針對已生效裁判的糾錯程序,若裁判不生效,再審程序就無法啟動。對於第三人撤銷之訴,若裁判不生效,第三人可通過法律賦予的事前救濟程序即參與訴訟,行使訴訟權利,維護自己的利益,亦無需提起撤銷之訴。由此可知,兩者都是對生效裁判產生沖擊的救濟程序。
3.兩者都是案外人救濟其權利的非常救濟措施。由於兩種制度針對的都是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為平衡生效裁判的安定性與維護受侵害第三人合法權益之間的矛盾,將兩種制度在程序性質上都定性為特殊的救濟程序。
(二)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1.兩者適用主體不同。新《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可知,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為「因不能歸責與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該法在第56條第1款規定了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實體權利受到他人侵害時的常規救濟程序,即參加到已開始的訴訟中主張權利,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非因自己的原因未參加訴訟,則可提出撤銷之訴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對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我國主要分為輔助性第三人和被告型第三人。對於輔助性第三人,其主要在於輔助一方當事人參加訴訟,並不承擔實體義務,此類第三人不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條件,故該類第三人不能提起撤銷之訴。對於被告型第三人主要是法院依職權追加的第三人,由於很有可能承擔民事責任,故只要其滿足「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即可通過撤銷之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在第三人申請再審中,根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的性質不同,其案外人的情形也不同。根據學界的主流觀點,主要包括物權中的所有人和准所有人。主要包括所有權人、擔保物權人、用益物權人、法定訴訟擔當人等。第三人申請再審的適用主體可能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其范圍遠遠大於第三人撤銷之訴適用主體的范圍。
2.兩者制度的適用程序不同。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第三人是訴訟程序之外的第三人,他在生效裁判對其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過程中並沒有參加到原訴訟中,法律即賦予他撤銷原生效裁判的權利,第三人行使這種撤銷權在本質上是啟動了一個以原訴訟原、被告為共同被告的新的訴訟,是為救濟其權利的第一次訴訟,若該訴訟中的當事人不服第一審裁判,當事人仍可上訴,其上訴權有充分的保障。
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它是特別的糾錯程序,若案外第三人發現已生效的裁判在程序上有瑕疵或存在實體依據的缺失,損害的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第三人即可申請再審,若法院同意再審申請,啟動再審程序,案件即根據原審審級適用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在適用一審程序時,若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上訴,若適用的是二審程序,則裁判即為終審裁判。
3.兩者提起的事由不同。
第三人撤銷之訴中只要生效裁判損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即可提起撤銷之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而在第三人申請再審中,以「糾紛解決過程中的程序瑕疵和實體依據缺失」為提起事由。只要案外人認為已生效的裁判的審判活動存在程序瑕疵或作出裁判的實體法律依據不足,即可申請法院再審,若事由成立,就可以啟動再審程序
二、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的選擇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在立法背景等方便存在相似之處,同時也存在諸多不同,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兩種制度各自的立法目的。在實踐選擇適用程序時,應當從案件本身的特點出發選擇正確的適用程序。若出現兩種制度競合的情形,為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只能選擇其一予以適用,不能同時適用兩種程序。在選擇適用時,應當在尊重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前提下,對其選擇適用程序進行適當的引導,以期更快、更有效地解決糾紛。
(一)如果案外人在原案件執行過程中發現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有錯誤,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可以優先適用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因為在執行階段,中止執行是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救濟最有力的措施。而第三人撤銷之訴是一個新訴,若案外人提起撤銷之訴,在該訴審查、審理過程中不能停止原訴判決的執行,在這種情況下若原訴已執行完畢,則會加大案外人權利救濟的難度。
(二)如果案外人在原審判決、裁定、調解書進入執行階段之前就發現已生效的裁判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可以優先適用第三人撤銷制度。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原案件生效裁判並未進入執行程序,第三人只需通過新訴請求法院作出新的裁判,撤銷對其造成不利影響的元裁判即可維護其合法權益,無需通過再審申請,啟動再審程序。因為啟動再審程序需按照原審程序對原審整個案件進行重新審理,大大降低了解決糾紛的效率。
(三)如果發現案件是原審當事人之間惡意合謀以損害第三人合法利益行為的情形,案外第三人由於不能歸責於自己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直接提起撤銷之訴即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原審案件根本就沒有審理的必要,無需再通過申請啟動再審程序進行審理,只需要直接撤銷即可。
『玖』 民事訴訟法56條怎麼理解
民事訴訟法56條: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的請求權,因而起訴參加到已開始的訴訟中來的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具備以下3個條件:
(一)他人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如他人之間對民事權益、經濟權益有爭議沒有形成訴訟的,屬於訴訟外的爭議,訴訟外的爭議如果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有權作為原告提起訴訟,但不是要求參加訴訟。
因為訴訟尚未開始,談不到參加訴訟的問題,只有在他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經濟權益的爭議已經形成訴訟,而訴訟程序又在進行中,第三人才能參加訴訟。
(二)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全部或部分享有獨立的實體權利。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全部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種是有部分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至於第三人對於原訴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是否真正具有全部或者部分的獨立請求權,則需在審理終結後才能確定。
(9)民事訴訟法第56條內容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章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
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