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壹』 民事訴訟法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
我國目前的基本法體系主要呈現為三大范圍,即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實體法和與之相適應的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三大程序法。這些實體法和程序法中又延伸出許多部門法,各個部門法之間都有程度不同的聯系。聯系較多、關系較密切的法律部門,稱為相鄰的法律部門。
民事程序法與民事實體法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
1.從實質意義上說,程序法與實體法是密不可分的,兩者必須同時存在,互為依存,表現為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在社會生活中,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實體的實體法,總是和保證其實施的程序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從形式意義上說,程序法與實體法又是可以相互脫離的,只有民法典,而無民事訴訟法典,或者只有民事訴訟法典,而無民法典的情況,在世界各國的立法實踐中屢見不鮮。比如法國,民法典於1804年頒布,而民事訴訟法典則於1806年頒布,民法典先於民事訴訟法典兩年公布。又如日本,1891年公布民事訴訟法典,1896年至1899年公布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先於民法典公布約五年至七年。但是,即使沒有形式意義上的民事訴訟法典,實質意義上的民事訴訟法總是存在的,雖然沒有形式意義上的民法典,卻有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我國1982年3月8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沒有同時頒布民法,直到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才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在民法通則公布之前,我國各級人民法院按照試行民事訴訟法審理了大量民事案件,這表明雖然沒有公布形式意義上的民法典,但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民事糾紛,並有很多民事方面的法規可用來調整糾紛當事人之問發生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說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是存在的,試行民事訴訟法就是解決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實質意義的民事糾紛的程序法。所以,從根本上說,程序法和實體法仍然同時存在,密不可分。
2.程序法是法律的形式和內在生命的表現。對此可作如下理解:實體法規范只有通過審判程序,它的內部生命才能得以實現。這是由法律具有強制性的特點所決定的。
基於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勞動法是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實體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它規定了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由這些權利義務關系而產生的糾紛,就要通過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程序來解決,確定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保證其實現,從而起到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可見,程序法與實體法在具有共同的價值目標的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獨立價值,兩者處於平等地位,不存在誰從屬誰的問題。
『貳』 民事訴訟的價值是什麼
民事訴訟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叄』 訴訟概述
中國民事訴訟基本理論之構成(上)
邵明
【關鍵詞】中國 民事訴訟 基本理論 構成
【全文】
一、概 論
(一)民事訴訟基本理論構成
本章所討論的民事訴訟基本理論構成問題,主要限定在審判程序和活動領域。關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的構成,傳統民事訴訟法學認為是訴訟目的論、訴權論和既判力本質論。〔1〕然而,筆者認為主要包括:民事訴訟價值論、目的論、訴權論、訴訟標的論、法律關系論、既判力論,這六大理論含涉民事審判程序和活動的主要或基本內容。
民事訴訟價值直接關涉民事訴訟(制度)的價值取向問題,民事訴訟目的涉及民事訴訟(制度)是為了什麼而存在或設立的,價值論和目的論是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出發點,在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中具有前提性和基礎性的地位,其他基本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論和目的論基礎上的。價值論和目的論的研究可以為民事訴訟其他基本理論提供一個更高層次的理念,並且如果在價值論和目的論上獲得共識將有助於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不僅如此,價值論和目的論的研究為我國民事訴訟制度進行構建提供基本指導方向,也為法官處理訴訟問題提供方向性的指導。
民事訴權是將民事糾紛等引進民事訴訟程序的權能,所以說民事訴權論是關於民事訴訟出發點的理論。當事人行使訴權之時,應當向法院明確訴訟保護的對象或范圍(即訴訟標的),為法院判決的對象或范圍(即既判力的客觀范圍),可見訴訟標的論在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民事訴訟的內容是各訴訟主體依據其訴訟權利義務實施的訴訟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這些訴訟法律關系體現了法官和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反映了民事訴訟(制度)的特質(或訴訟模式)。民事案件通過正當程序的審理而做出的判決一旦確定,即意味著該案件審判程序的終結,所以說既判力論是訴訟終結點的理論。
(二)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發展簡史
從學說史的角度來看,在強調私法至上的歷史時期,人們普遍接受私法一元論的訴訟觀,只是從實體法的角度認識和考察民事訴訟問題。於是,在民事訴訟價值方面,單純強調民事訴訟(法)實現實體公正的價值而漠視其獨立的價值;在民事訴訟目的方面,過分強調民事訴訟(法)對實體法權利的保護(私權保護說);在民事訴權方面,主張民事訴權是一種私權(私法訴權說);在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方面,將法院與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視為私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訴訟標的和既判力方面,採取舊實體法說。私法一元論的訴訟觀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民事訴訟法學,漠視了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及其公法性,嚴重扭曲了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體法之間的關系。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國家權力包括司法權的擴大和強化,以及公法及其觀念理論的發達,民事訴訟也被人們看作是解決私權糾紛的公力救濟方式或機制,民事訴訟法是獨立於私法的國家法和公法,人們開始接受訴訟法一元論的訴訟觀,從訴訟法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民事訴訟的理論、制度和具體概念問題。於是,在民事訴訟價值方面,突出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獨立價值;在民事訴訟目的方面,強調民事訴訟(法)解決民事糾紛等目的(糾紛解決說等);在民事訴權方面,主張公法訴權說;在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方面,主張法院與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具有公法性;在訴訟標的和既判力方面,採取訴訟法說。
但是,訴訟法一元論的訴訟觀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民事訴訟法學,只強調民事訴訟法的公法性,忽略了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之間的合理關系,沒有從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聯結點上來認識和考察民事訴訟問題,從而不能合理解釋:為什麼起訴行為、訴訟和解等能夠同時產生訴訟法和實體法上的效果,或者同時具有程序和實體因素或性質。
(三)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研究意義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日本著名法學家竹下守夫先生曾對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提出了建言:民事訴訟基本理論是發展民事訴訟法學和制度之基礎,所以中國應當盡快和充分討論和豐富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從比較法學的角度來看,關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及其體系化問題,在德國、日本等訴訟制度和理論比較發達的國家中已經不是民事訴訟法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但是,有關論著還不斷出現),這主要是因為其基本理論的研究已經達到了相當精深的程度,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化過程已經完成,其研究的重點已更加註重於從法社會學、法哲學等角度來研討民事訴訟問題。〔2〕
我國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研究水平比較低下,這主要表現在:(1)就各個基本理論問題研究不夠深入;(2)由於研究視角的非一致性和非合理性,使得基本理論體系內部相互沖突;(3)基本理論的研究脫離了現代法治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我國的國情,對解決我國司法現實中出現的問題缺少合理的理論指引。由此而導致了一系列弊端的產生,主要有:
首先,從理論學科的角度來說,嚴重阻礙了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直至今天,人們對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還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並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從而導致了人們對於民事訴訟諸多具體問題的偏誤認知,以致於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合理體系至今尚未建立起來。
其次,從民事訴訟制度的角度來說,嚴重阻礙了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發展。導致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具有諸多局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理論准備不充分。為順應和促進我國政治民主文明和法治現代化的進程,為適應我國加入WTO的情勢和滿足解決日益劇增的涉外民商事訴訟的需要,我國現行民事訴訟制度急需完善。那麼,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探究我國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則是完善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基礎性和前提性的工作。
最後,從民事訴訟實務的角度來說,嚴重阻礙了我國民事訴訟的正常運行和司法改革的順暢進行。先進合理的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具有正確指導民事訴訟實務和司法改革的作用。在我國民事訴訟實務和司法改革中,許多法院各行其是,人為追求新奇的做法,嚴重背離了法治統一性的要求和司法的基本原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法官對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存在著嚴重的分歧認識和偏誤理解。
(四)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研究視角
第一,從新時代要求的角度來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如前所述,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司法改革的價值目標向我國現行民事訴訟制度和運作機制及其賴以建構的理論框架和基礎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戰,並且大量的改革措施亟待從理論上加以評價和論證,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明晰從新時代角度來確立現代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思路和拓寬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進路。
第二,從人文關懷和法的精神的角度來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我們認為,強化民事訴訟問題的人文性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民事訴訟作為國民尋求公力救濟的主要途徑,關涉國民合法正當民事權益的保護以及通過解決國民之間民事糾紛還國民以公平與和平的社會秩序。對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及建立在其基礎上的民事訴訟制度當中蘊涵的人文精神和法的精神的追問與詮釋,實為非常必要之事。
第三,從憲法的角度來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在現代法治社會,憲法要求以正當程序保障人們的合法權益並維護著法律和判決的權威性和正當性。民事訴訟法嚴格遵從憲法的精神原則規范,是對憲法的具體實踐。因此,欲建立現代民事訴訟基本理論構架則必須在憲法所確立的法目的的框架內進行。
第四,從民事訴訟(法)獨立價值的角度來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民事訴訟(法)具有自身的獨特的原理,這些基本原理在現代社會和現代訴訟中的表現,則應被納入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視域。如何從民事訴訟(法)獨立價值的角度來考察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或者說如何通過對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來揭示和張揚民事訴訟(法)獨立價值,則是我們應當明確和堅持的思維基點。
第五,從現代訴訟觀的角度來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擺正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是合理建構民事訴訟制度和理論體系的前提。現代訴訟觀不同於以往的實體法一元論和訴訟法一元論的訴訟觀,強調民事訴訟是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共同作用的「場」。我們應當從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聯結點上來考察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從而在理論層面,民事訴訟法學的諸基本理論之間可達成高度統一,有助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內部的和諧;在制度層面,將共同營造出民事訴訟制度內部的和諧與統一;在實務層面,有利於民事訴訟制度適用上的統一。
【注釋】〔1〕參見陳榮宗:《舉證責任分配與民事程序法》,153頁台灣,三民書局,1984。
〔2〕參見江偉、邵明:《中國民事訴訟法學》,載羅豪才、孫琬鍾主編:《與時俱進的中國法學》,431頁,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肆』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我們知道要更好的維護司法的公正,不僅僅要促進每一個案件的實體公正,在程序上也必須要保持公正,這就是 民事訴訟法 所起的作用,能夠讓民事案件的進程更加合法透明,也規定了我國的審級制度,很多人對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是怎樣的並不清楚,讓來告訴大家。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分屬不同法律部門,二者既展現出一定個性,也表現出極強的聯系。本文中,筆者將從存在形式、規定內容、價值取向、價值目標、功能實現五個角度描述二者關系。 (一)存在形式 從存在形式上觀察,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一般存在各自獨立的法典,但兩者並非完全涇渭分明,而是呈現一種相互交融的形勢。我國制定 民法典 (2021.1.1生效),與《民事訴訟法》法典分離對立。然而,獨立的法典並不意味著形式上的完全分離,二者明顯存在交融:一方面,民事實體法中的某些規定,如 訴訟時效 制度、 舉證責任 分配等,究其實質,為民事 訴訟 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民事訴訟法中亦存在一定的民事實體 法規 范:民事訴訟法規定,在公示催告期間,轉讓票據的行為無效。 財產保全 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先予執行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的財產損失。 (二)規定內容 從規定內容上分析,民事訴訟法為程序法,是有關法院司法程序的法律;民商法是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主要內容的法律。二者表現為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即民事訴訟法要以民事實體法為依託,民事實體法又需要民事訴訟法來保障。 學者常依據程序與實體角度來論證訴訟法與實體法的學理地位,從世界范圍看,可歸納為「程序工具論」、「程序優先論」到「訴訟法與實體法並重」三個重要階段]如今,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這一觀念已成為通說。對於程序法的重要性,甚至有學者認為:事實和法律是一輛車的兩個輪子,程序推動了兩者的發展,因此程序是帶動車輪的馬。 (三)價值取向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集中體現民事訴訟的目的,反映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和內在規律,承載民事訴訟程序價值的要求」。筆者通過對比、觀察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體法的基本原則發現: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有著相似的價值取向。從一定角度來看,民事訴訟法可調解 民事糾紛 、糾正相悖於民事實體法精神、目的的個案,可視作民事實體法的延伸:民事實體法律崇尚平等、誠信、意思自治,民事訴訟法中也分別有訴訟地位平等、誠實信用、處分原則與其相對應。 另外,民事訴訟實體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部分基本也體現出較大差異: 1、民事實體法無需所謂辯論原則、監督檢查這類偏於程序意義上的原則; 2、民事訴訟法由於其程序法的剛性也不適於適用公序良俗原則; 3、誠實信用原則在二者中的適用存在差異,民事實體法中,其重在補充法律漏洞,彌補成文法的不足,而民事訴訟法中民事訴訟的嚴格性決定了誠信原則應該改力求具體化。 (四)價值目標 程序法與實體法在具有共同的價值目標的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獨立價值。過去學界有觀點認為民事訴訟法的價值目的即其保障民事實體法的實施,即保障實質正義的實現。但如今,民事訴訟法的另一價值,也是其獨立存在的價值——「程序正義」已得到普遍承認。筆者認為,程序正義才是民事訴訟法的最主要價值。民事活動中的實質正義主要體現在兩點: 1.民事實體法按照正義的理念對民事權利民事義務進行最初分配, 2.民事訴訟法對其中不和諧的個案進行調整;然而,當法院依法定程序、公開地對糾紛進行審理,程序正義價值就開始獨立體現其魅力,這種魅力表現為在依一定法定程序公開審理案件的條件下,即使其得出的結果即使存在不公正之處,也較容易得到當事人的理解和自覺接受。因此,當實質正義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這種情形並不少見,如因 證據 缺乏無法查明事實等),人們往往會轉而追求程序正義為代替,程序正義,也即為程序法的獨立價值。有學者將民事訴訟法的價值歸納為目的性價值(也稱內在價值,如程序公正、程序效益、程序自由等)與工具性價值(也稱外在價值,如實體公正、秩序等),從更廣的層面上理解 民訴法 兩種價值目標,亦值得我們深思。 上述四個角度的論述,層層遞進、由淺及深地展示了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特點:即在相互獨立,相互區別,體現出本身個性的基礎上又始終存在聯系,分享一定共性的同時共同在現代社會中發揮其保障權利、維護秩序之功能,有機依存,缺一不可。
『伍』 民事訴訟法的意義是什麼
調整民事訴訟活動和民事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審判機關解決民事糾紛,內必須遵循法律規定容的程序進行。它通過對法院審判活動、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法院和訴訟參與人之間訴訟關系的調整,保證了民事訴訟合法進行。在形式意義上,民事訴訟法單指民事訴訟法典,即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法律,如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在實質意義上,民事訴訟法泛指一切有關民事訴訟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憲法和其他法律、法規中有關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陸』 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目標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目標是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通過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以定分止爭,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
第二百四十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內人、外國容企業和組織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
『捌』 民事訴訟法的價值關系
我國民事訴訟價值取向變化趨勢是:秩序價值的地位在逐步下降,而公正價值、效益價值的地位在逐漸上升。民事訴訟價值取向的這種變化趨勢是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民事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設的順利進行。
一、公正價值與效益價值之間的沖突與處理
公正價值包含程序公正價值和實體公正,它與效益價值之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首先公正的實現是以效益為基礎的。其次,效益是公正的效益,是以公正為條件的。在民事訴訟程序中,公正是人們永遠追求的價值,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效益才有其意義。
民事訴訟的公正價值和效益價值可以共存,但又經常處於緊張關系之中。一方面。對於公正價值無限度的追求必然帶來效益的降低;另一方面,對效益的過度注重,限制了公正地實現。
在我國民事司法改革中,效益不應當居於訴訟價值體系的最高地位,躍居於訴訟的公正價值之上,使訴訟的公正價值屈從與效益價值。首先,程序公正是整個現代訴訟中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其次,當前我國的司法現狀決定了我國在訴訟中不能倡導效率優先。再者,效率價值優先不符合我國社會公眾對訴訟的價值選擇要求。因此,應將公正作為民事訴訟中優先選擇和實現的價值,只有在公正價值得到確立和實現的前提下,才能確立和實現效益價值,效益價值的追求和實現,不能限制和阻礙訴訟公正價值的實現。
二、程序公正價值與實體公正價值之間的沖突與處理
程序公正價值和實體公正價值分別屬於目的性價值和工具性價值,二者之間既具有一致性也有相沖突的一面。首先,程序公正價值與實體公正價值之間存在一致性。公正的程序有利於保障實體公正,實體公正的實現依賴於認定事實的准確和適用法律的正確。其次,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存在著相互沖突的一面。第一,程序公正是裁判的前提,但是公正的程序並不必然帶來公正的實體結果,不公正的程序也可能產生公正的結果。第二,程序公正具有獨立於實體的自身評價標准。
我國法律傳統上一直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在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中,存在著許多否定程序公正價值的法律規定。在公證程序與公證的結果無法同時兼顧時,為了維護人們對訴訟程序的信賴以及考慮到程序正義價值的獨立意義,應當堅持程序正義優先,在訴訟中通過不公正的程序所得到的裁決結果即使是正確的,也應當對作出這一裁決的民事訴訟程序作出否定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