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歷次修改重點
A.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作出修改第五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八)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九)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十)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二)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三)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四)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五)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六)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B. 民事訴訟法歷史修改記錄 從82年立法開始都修改過幾次,分別都修改過什麼內容
民事訴訟法變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198203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040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2007)[2007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20071028]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已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正案決定,此決定將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民事訴訟法歷次修改重點擴展閱讀:
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強制執行的新規定和不足,供大家探討。
1.申請執行管轄法院的增加
第二百零七條改為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根據上述新規定,當事人可根據被執行人的財產情況或其他有利於申請執行的情況,有選擇的向某管轄法院申請執行,這既避免了法院之間委託執行的時間和財力的浪費,又有利與申請人根據其或被申請人不同的實際情況而向不同的法院申請執行。
2.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上移執行
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零三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根據原相關規定,法院承辦執行案件的時間為6個月,滿6個月後,未執行的法院一般會以被申請人無財產可供執行為由裁定終止執行,這嚴重影響了申請人的權利。新規定的出台使得申請人如認為承辦法院超過6個月還是未執行的,可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避免了承辦法院的地方保護主義或不盡職的執行行為。
3.申請執行期間的延長
第二百一十九條改為第二百一十五條,修改為:「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原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根據雙方主體是否為個人而分別規定為12個月和6個月。這樣的區別對待也是無實際根據的。筆者曾代理過一些申請執行或恢復執行案件,好多案件因原規
五一長假除了旅遊 還能做什麼? 輔導補習 美容養顏 家庭家務 加班須知
定的申請執行的期間過短而超過期限,使得原訴訟變得不僅毫無用處而且失去進一步訴訟的可能性。
新規定將申請執行的期間加長為二年,使得判決後,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有充足的時間協商處理如何履行判決問題,不必因擔心超過申請執行期間而患得患失,這一方面大大減輕了申請人的壓力和限制,同時使得一部分案件可通過雙方協商而解決,可大大減輕法院執行工作量。
4.當被執行不能履行判決的法定義務時的法定舉證責任
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一十七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此增加的新規定加重了被申請人「無償還能力」的「舉證責任」,使得對一些被申請人企圖以「要錢沒有,要明一條」的無賴作風逃避強制執行失去了市場。
5.被執行人不履行判決的限制辦法
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一條:「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此新規定將原先一些法院定期在報紙上公告一些拒不履行判決的單位和個人的做法予以了法律化,特別是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的辦法使得一些企圖卷寬款外逃的被執行人只能「望洋興嘆」,徵信系統記錄也給企圖逃避執行的人很大的警示!
(1)法院受理後6個月不採取執行措施的,你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提級執行。 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203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2)在沒有到6個月之前:只能是多催問一下法官,也可以找法院院長反映。
2、關於逾期不執行的利息:應是從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如果判決中沒有確定履行期限,應是從判決生效之日),向你支付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2倍稍息。
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3、關於雙倍罰息:如果你的執行申請中沒有寫上,應當向執行法官申請增加請求。
C. 民訴法修改內容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增加並確認了網路在線訴訟,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同時認可線下和線上訴訟活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修改拓寬獨任制審判的適用,在基層法院、中院二審民事案件領域擴大了獨任制的適用范圍,在一些事實清楚、關系明確的普通程序案件中,附條件地適用獨任制,有利於提高司法效率,節省司法資源。修改完善電子送達制度,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能夠確認其收悉的電子方式送達訴訟文書。通過電子方式送達的判決 書、裁定書、調解書,受送達人提出需要紙質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提供。
一、民事訴訟活動中中院管轄的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二、送達的方式有:
1.直接送達;
2.留置送達;
3.委託送達;
4.郵寄送達;
5.公告送達;
6.電子送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六條 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民事訴訟活動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的,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民事案件,不得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一)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涉及群體性糾紛,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案件;
(三)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者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
(四)屬於新類型或者疑難復雜的案件;
(五)法律規定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案件。
D. 民事訴訟法司法要點解讀
民事訴訟法司法要點解讀
民事訴訟法是一部重要的條例,下面我為大家精心搜集了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的要點解讀,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
依法保護起訴權,民事訴訟實行立案登記
民事訴訟法修改把加強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作為重點修改內容,新增加規定了公益訴訟制度、第三人撤銷訴訟兩項重大訴訟制度以外,還通過完善起訴制度、證據制度、送達程序、審前程序、審理程序、再審程序、執行程序等,進一步加強了對當事人訴權的司法保障和程序要求,充分體現了對當事人民事訴訟主體地位的尊重。
杜萬華介紹,為貫徹落實民訴法新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進一步完善:
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關於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二是依法保護和規范當事人一審、二審、再審各個階段申請撤訴行為;
三是增加規定反訴構成的要件;
四是明確規定因重復起訴不予受理的判斷標准;
五是對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作出細化規定;
六是細化規定第三人撤銷之訴、案外人申請再審之訴、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案件的適用條件、審理程序、審理方式以及救濟途徑等,以防止有關救濟程序制度之間重復交叉,為當事人實現訴訟救濟提供明確的途徑指引,切實維護當事人、案外人、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的既判力、嚴肅性和穩定性。
二、保障司法公開
規定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
審判公開是實現審判公正的重要保障。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判決書應當寫明裁判結果和裁判理由,公眾有權查閱發生法律效力裁判文書的規定,對於保障和落實訴訟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具有重要意義。
為落實民事訴訟法的上述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規定:
一是嚴格執行開庭審理規定,對二審、再審程序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予以限制;
二是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製作;
三是規定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
“民事訴訟法的實施是一個配套的系統工程,除了這部552個條文的司法解釋之外,對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和對民事案件的案由的修改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中,力爭盡快公布。”最高人民法院貫徹實施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佑海表示。
三、規范證據的審查與運用
簡訊微博網聊記錄等可作為“呈堂證供”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但是,法律條款中並未對上述證據類型給予具體界定。
而民訴法司法解釋明確,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於電子數據的規定。”據此,網上聊天記錄、微博客、手機簡訊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都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證據制度是現代民事訴訟制度的基石。民事訴訟法的修改,立足於完善舉證責任規則,提高當事人舉證能力,充分吸收了審判實踐經驗,從增加證據種類、專家輔助人制度、證據時限制度,到細化證人出庭義務、證據保全制度、鑒定製度等方面都作了重要修改完善。
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對以下問題作出了新規定:
一是增加舉證證明責任分配原則的規定,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
二是對逾期舉證及其後果作出了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
三是增加關於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的規定,指引和規范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活動;
四是增加關於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原則的規定,要求法官公開對證據審查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此外,民訴法司法解釋還對專家輔助人以及鑒定、勘驗制度等問題做出了規定。
四、提高民事審判工作效率
明確小額訴訟適用范圍 九類案件可一審終審
“民事訴訟法修改重點之一是研究訴訟效率問題,並對相應的制度作了重大的修改完善。”杜萬華說。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完善了簡易程序,規定了實行一審終審的小額訴訟制度,銀行卡糾紛、水電氣熱合同糾紛等9類金錢給付案件可適用小額訴訟,實行一審終審,而涉外民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則不適用該程序。同時還規定了立案階段繁簡分流,完善了送達制度,修改了執行程序,這些制度的完善對於提高審判效率,減低當事人訴訟成本,合理配置和利用司法資源,具有重要作用。
民訴法司法解釋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細化:
一是規定各個訴訟程序有關期間和送達問題,促使當事人依法及時行使訴訟權利,保障訴訟程序順暢有序進行;
二是完善簡易程序案件和小額訴訟案件的適用范圍、程序轉換、裁判文書簡化等內容,積極落實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關於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的最新規定;
三是根據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關於在立案階段實行繁簡分流的規定,增加規定審理前准備和庭前會議制度,以提前梳理當事人相關訴訟請求和意見、組織交換證據、歸納爭議焦點,為提高庭審效率奠定基礎;
四是規定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的申請人資格、提交材料及審查范圍、審理方式等內容,縮短權利人實現擔保物權的周期,降低維權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五、貫徹誠實信用原則
民訴被執行人失信將向其單位及徵信機構通報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在總則部分增加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在分則部分增加了禁止虛假訴訟、規避執行的規定,並修改提高了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上限,加大了制裁力度。
杜萬華表示,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證、虛假調解、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規避執行等現象時有發生,必須予以嚴厲制裁。
為促進訴訟誠信,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規定:
一是增加關於制裁違反誠信原則行為的規定,明確對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冒充他人提起訴訟或者參加訴訟,證人簽署保證書後作虛假證言等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進行處罰;
二是增加對虛假訴訟行為予以制裁的規定,打擊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三是對當事人簽署據實陳述保證書、證人簽署如實作證保證書的程序及後果作出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當事人拒不簽署保證書的法律後果,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
四是增加規定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對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除對被執行人予以處罰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被執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信息向其所在單位、徵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
六、完善公益訴訟制度
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需滿足四條件
修改後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但是僅有一個條文規定。該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關機關、社會團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為使公益訴訟制度能有序進行,民訴法司法解釋按照立法原意,結合有關審判實踐,作出了以下規定:
一是細化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的受理條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有關機關和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除了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還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一)有明確的被告;(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二是明確了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法院。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三是規定了告知程序。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書面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四是對其他有權提起公益訴訟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參加訴訟作出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依法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准許參加訴訟的,列為共同原告;
五是協調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的'關系。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不影響同一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
六是規定了公益訴訟案件可以和解、調解,但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進行公告。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經審查,和解或者調解協議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出具調解書,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依法作出裁判;
七是對公益訴訟原告申請撤訴作出了限制性規定,即公益訴訟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後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八是對公益訴訟案件裁判效力作出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其他依法具有原告資格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同一侵權行為另行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進一步完善法庭紀律
民事訴訟審理未經准許錄音錄像可強制刪除
杜萬華表示,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網路的快速發展,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和利用郵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報道庭審活動現象;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沖擊、哄鬧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毆打對方當事人,辱罵法官的現象,這些問題引發了輿論關注。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根據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關於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相關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在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等規定的基礎上,對有關法庭紀律的相關規定作了修改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對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處理:(一)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二)未經准許以移動通信等方式現場傳播審判活動的;(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妨害審判活動進行的。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
二是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由合議庭或者獨任審判員決定。訓誡的內容、被責令退出法庭者的違法事實應當記入庭審筆錄。
;E. 民事訴訟法修改過幾次
民事訴訟法修改過幾次
新的《民事訴訟法》於2013年1月1日起生效適用,在此之前經歷過多次修改。下面由我為大家講講民事訴訟法到底修改過幾次。
我國最早的民事訴訟法是1982年公布的《中華人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根據試行中積累的經驗,針對改革開放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國人大對《民事訴訟法(試行)》進行了修改和補充,於1991年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稱1991年民事訴訟法)。
2007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該《決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申訴難”和“執行難”問題,對反映集中、修改條件比較成熟的審判監督程序和執行程序的部分規定作出了修改。該次修改增加了部分條文,並刪除了原“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一章,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以下稱2007年民事訴訟法)條文由原270條減少到268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本次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於2008年12月18日公布《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的決定》,對司法解釋等文件中涉及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予以了相應調整。
2007年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事案件數量不斷增多,新案件類型不斷出現,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某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2年8月31日再次對民做出了修改。修改的主要內容:一是完善調解與訴訟解決社會矛盾機制;二是完善簡易程序,包括擴大簡用范圍,設立小額訴訟制度;三是進一步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包括完善起訴和受理程序、完善開庭前准備程序、訴訟制度、增加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完善保全制度、文書公開制度;四是完善當事人舉證制度,包括明確人提交證據材料的手續、促使當事人積極提供證據、賦予當事人人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利、增加規定法院確定舉證期限舉證的責任;五是強化法律監督,包括增加監督方式、范圍、強化監督手段,完善審判監督程序。本次修改除了部分條文,並刪除了涉外民事訴訟程序中的“財產保全“一章。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以下稱2012年民事訴訟事訴訟法)條文由2007年的268條增加到現在的284條。 ;
F. 民事訴訟法三次修訂的內容都有哪些
一、認可並推動電子科技手段的運用
1、視聽資料記錄留置送達。
2、傳真、郵件等新的內送達方式。
3、增加容「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種類之一。
二、吸收了司法解釋的相關成果
1、明確當事人雙方可約定適用簡易程序。
2、明確簡易程序簡便傳喚、送達、審理。
3、明確了證人不到庭作證的具體情形。
三、採納了社會各界意見,完善了相關程序
1、督促程序回歸督促本義。
2、協議管轄尊重意思自治。
3、小額訴訟避免正義遲到。
四、確保了法律之間的協調統一
1、增加兩類特別程序案件,與相關法律相銜接。特別程序一章中增加了司法確認程序與實現擔保物權程序,增加這兩個程序主要是為了與已生效並實施的《人民調解法》及《物權法》相銜接。
2、修改證據種類,確保三大訴訟證據的統一。
拉薩律師網頁鏈接
3、刪去相關章節,確保內外統一。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四編對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有特別規定,本次修改將該編的涉外協議管轄、默示管轄及涉外財產保全的相關條文予以刪去,統一了國內案件與涉外案件的協議管轄規則及財產保全制度。實現了對國內和涉外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權利的平等保護,同時也使得修訂後的民事訴訟法在體例上更為簡潔、清晰,更便於人們對法律規定的把握。
G. 民事訴訟法修改過幾次
民事訴訟法修改過四次。
分別是2007年10月28日、2012年8月31日、2017年6月27日和2021年12月24日。
H. 民事訴訟法修改前後條文對照表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修改的主要內容
增小額訴訟制度實行一審終審;首次對行為保全問題作出規定;
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要先調解;進一步完善開庭前的准備程序;
公眾可查閱生效判決書裁定書;賦予當事人啟動鑒定程序權利;
當事雙方可約定適用簡易程序;增加檢察建議的法律監督方式;
將民事執行活動納入法律監督;部分案件可申請原審法院再審;
申請再審的時限縮短至六個月;證人費用由敗訴方當事人負擔;
增加專家出庭參與訴訟的規定;明確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與仲裁法的有關規定相互銜接;增加對案外被侵害人救濟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I.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幾次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自從通過以後一共修改過三次。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