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學畢業論文

行政法學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2-10-22 05:05:20

㈠ 自考法律要考幾門 有幾門

法律專業(基礎科段)考試計劃

1.專業代碼:030112

2.學科門類:法學法學類

3.主考學校:

4.學歷層次和規格:

凡通過基礎科段規定的14門課程合格成績,累計達70學分,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者,發給專科畢業證書。

5.課程設置及使用教材:

序號
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教材名稱
編著者
出版社
版次

l
000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趙家祥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9年版

2
0002
鄧小平理論概論
3
鄧小平理論概論
錢淦榮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9年版

3
0003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
2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
鞏獻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
00ll
大學語文(本)
6
大學語文(本科)
徐中玉錢谷融
華東師范大學出 版社
1999年版

5
0211
法理學(一)
7
法理學
沈宗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6
0212
憲法學(一)
4
憲法學
魏定仁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7
0223
中國法制史
5
中國法制史
葉孝信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8
0242
民法
7
民法學
郭明瑞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9
0243
民事訴訟法
5
民事訴訟法學
江偉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lO
0244
經濟法概論
6
經濟法概論
楊紫恆徐傑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1l
0245
刑法
7
刑法學
高銘暄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12
0247
國際法
6
國際法
端木正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13
0260
刑事訴訟法學
4
刑事訴訟法學
王國樞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14
0261
行政法
5
行政法學
羅豪才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學分

70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基礎科段)《民法學》課程命題說明

--------------------------------------------------------------------------------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基礎科段)
《民法學》課程命題說明
一、考試命題的原則
1.命題標准
《民法學》課程是法律專業(專科)開設的一門專業必考課程,共7學分,命題標准參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專業、同層次、同課程的專科結業水平,並體現自學考試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特點,在題量上保證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夠在規定考核時間內完成全部試題的回答,並有適當的時間對答案進行檢查。
2.考試依據和范圍
以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2000年12月頒布的《民法學自學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為依據,以《民法學》(郭明瑞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教材為命題范圍,試題的參考答案按所指定教材的有關提法來編制。
3.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學好民法學不僅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如法理學等,還要注重對民法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分析,將識記、領會與分析聯系起來,把基礎知識和理論轉化為理解和分析能力,命題中體現既測試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又測試分析能力的原則。
4.重點與覆蓋面的關系
試卷覆蓋到章,重點章節的權重比例大一些,次重點章節的權重比例少一些,一般章節的分數為適中。單章考核分數最高不超過 20 %。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方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鍾,評分採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線。
2.試卷內容結構
重點章節:第1、2、3、4、5、7、8、9、10、13、14、15、18、19、21、25、26、27、29、30、32章,其比例不低於60%。
除重點章節外,其餘章節為一般考核章節。
3.試卷能力結構
能力考核在試卷中分為「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考核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的分數比例約為:
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35∶30∶15∶20
4.試卷的難度結構
難度結構在試卷中分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難」和「難」四個層次,不同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約為:
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難∶難=30∶40∶20∶10
5.試卷的題型及分值
單項選擇題(約25分)、多項選擇題(約10分)、簡答題(約30分)、論述題(約15分)、案例分析題(約20分)。
6.本門課程有無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攜帶的工具):


自學考試十忌
一忌目標模糊。一些考生事先考慮不周,見別人報考,自己也跟著報,稀里糊塗,跟著感覺走:報什麼專業、用多長時間考、一學期考幾科,都心中無底。在自學中稍遇困難,都心中無底。在自學中稍遇困難,或別的專業熱門,就隨意更改,結果白白浪費寶貴的光陰。

二忌脫離實際。一些考生見社會上什麼專業熱門,找工作容易就報考什麼專業,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基礎和實際。加上對主考院校、開考科目都不甚了解,見開頭幾科容易就盲目報考,顧頭不顧尾。結果考到後來才發現有難於逾越的「攔路虎」,弄得進退兩難,騎虎難下。

三忌貪多求快。一些考生對自考的困難估計不足。幻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每次報考不分難易,都報滿四科。平時學習又不能堅持,臨近考試明知自己准備不充分,心存僥幸。不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道理,四門都考,平均用力,結果四門都是「吊脖子」,無一門通過。

四忌粗心大意。一些考生無論報讀,還是參加考試都是粗心大意:明明自己報的是理科,應當聽《大學語文》4學分的課,結果糊里糊塗上了《大學語文》6學分的課,到考時才發現聽錯了課;還有的課程沒有聽錯,但辦理考試手續時,粗心填錯了科目代號,本來應考4學分,結果考了6學分,一筆之差,誤了半年.

五忌一知半解.不少考生平時學習,對教材不願精讀細嚼,疏於思考,懶於動筆,眼高手低,一知半解,蜻蜓點水,學而不實.到考試時面對試卷,似懂非懂,模稜兩可,這也沒把握,那也拿不準,考試結果可想而知.

六忌原諒自己.一些考生一味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上找原因,開口閉口;工作忙、時間少、事情多。忙時沒時間學,閑時不願意學,考時碰運氣。平時聽課也是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芝麻大的事都成為不上課的理由,尋找借口,原諒自己。結果浪費時間,破費金錢。

七忌一曝十寒。許多考生自學缺乏恆心和毅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情好時就看上幾頁,心情不好時就把書打入「冷宮」,如此一曝十寒,學一點,忘一點,零零碎碎,不成系統,考試成績可想而知。

八忌臨陣磨刀。一些考生平時學習無動力、無壓力,閑時不努力,考試抱佛腳。期望考前幾天打突擊、熬長夜,就能感到「上帝」。臨近考試,手忙腳亂,面對幾門課,厚厚數冊書,倉促應戰,顧此失彼,自然不可能考出好成績。

九忌慮頭蛇尾。不少考生開始時,心血來潮,信心百倍,干勁十足,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因工作忙、時間少;或因基礎差、壓力大;或因受挫折、未考過;便失去信心,中途輟學,結果功虧一簣,半途而廢。

十忌只求過關。一些考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把參加自學考試僅僅看成「混」一張文憑,淺嘗輒止,「60分萬歲」。平時學習與教材無關的書不看,與考試無關的章節不讀,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結果文憑雖到手,但實際能力卻沒有多大提高。殊不知,考文憑只是手段,長知識、長能力、長水平才是目的。自學真正的目的在於: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㈡ 誰快幫幫我啊,急需法學畢業論文,《律師法學》《行政訴訟法》《國際法》

http://www.wenmi114.com/wenmi/lunwen/falvlunwen/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㈢ 憲法學和行政法學的碩士畢業論文不在中國知網收錄嘛

憲法學和行政法學的碩士畢業論文是在知網上收錄的,但並不是所以的碩士畢業生論文都收錄到知網上。
知網在國內學術界還是比較權威的,因此知網收錄的是發表過比較成功的期刊或者論文。
憲法學和行政法學的碩士畢業論文成功發表,寫的很優秀的是會被知網收錄的。

㈣ 電大法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

法律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制定的法制規范,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依法治國,法律維護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電大法學本科 畢業 論文題目有哪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電大法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1、試析狄驥法學理論的思想史淵源

2、社科法學還是法教義學?

3、馬克思主義法學視野下的民生法治研究

4、工程法學體系構建研究

5、「知識-法學」的基本邏輯

6、西方後現代女性主義法學性別理論評析

7、美國新現實主義法學的發展及其啟示

8、我國法學研究生 教育 芻議

9、法學本科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施

10、我國司法考試與法學教育的沖突及協調

11、馬克思對德國歷史法學派的法哲學批判

12、通過羅馬法超越羅馬法

13、民國時期法學教育的歷史與 反思

14、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實現路徑研究

15、德國歷史法學派的發展及其意義

16、美國女權主義法學平等觀研究

17、法學視野中的國家利益研究

18、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互動關系研究

19、法學教師群體之角色沖突研究

20、美國女權主義法學平等與差異觀研究

21、分析法學的日常語言分析轉向

22、1949-1957年的中國法學教育

23、晚清社會變遷中的法學翻譯及其影響

24、法學精英培養模式研究

25、中國法學教育網路資料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26、略論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法學 方法 論

27、我國本科法學教育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運行

28、法制現代化視野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

29、論後現代主義哲學下環境法學研究方法

30、從「案例教學法」到「法律診所教育」

31、全日製法學本科教育若干問題研究

32、農業合作社的法學定義

33、控權--行政法的內在精神與永恆主題

34、中國本科法學教育培養目標的理性思考

35、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及其當代價值

36、政策定向法學派淺議

37、後現代法學述評

38、現代行政法學「服務控制論」研究--行政法學理論基礎的新探索

39、反思女性主義法學

40、環境倫理學的法學批判

經典刑法學碩士畢業論文題目

1、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

2、論犯罪概念

3、論罪與非罪的界線

4、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

5、論犯罪構成理論

6、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

7、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

8、論行為對象

9、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10、論單位犯罪

11、論刑法中的不作為

12、論犯罪的故意

13、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

14、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

15、論正當防衛

16、論犯罪預備

17、論犯罪未遂

18、論犯罪中止

19、論共同犯罪

20、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

21、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

22、論死刑

23、論罰金刑

24、論緩刑

25、論自首

26、累犯的幾個問題

27、論罪名

28、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

29、論交通肇事罪

30、論走私罪

31、論洗錢罪

32、論有組織犯罪

33、論假冒商標犯罪

34、論重婚罪

35、論挪用公款罪

36、論破壞生產經營罪

37、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

38、論__罪

39、婚內__的刑法分析

40、論誣告陷害罪

41、論偽證罪

42、論搶劫罪

43、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

44、貪污罪的幾個問題

45、論合同詐騙罪

46、論 保險 詐騙罪

47、論受賄罪

48、論濫用職權罪

49、論玩忽職守罪

50、論侵佔罪

51、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

52、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

53、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

54、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

55、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

56、論刑事責任能力

57、論定罪

58、論刑事責任

59、論量刑情節

60、論"死緩"制度

法律畢業論文題目

1、傳播時代的立法泛化及其法律規制

2、美國頁岩氣能源資源產權法律原則及對中國的啟示

3、城中村村民自治建設中推進民主與法治建設

4、我國基層法治教育的時代審視和完善

5、 職場 性騷擾法律規制的困境與思考

6、論科斯法律經濟學的司法適用--從權利沖突問題角度的一個分析

7、論依憲治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作用

8、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

9、民營經濟對法治進程的作用

10、法律解釋的理性

11、初探英國法中的浮動抵押制度的范圍與困局

12、古代中國法律中關於權利的問題

13、復旦投毒案的法律思考

14、論傳統中國的守法理由

15、「三能一美」法學專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以「第二課堂」為視角

16、法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亟待改革的原因分析

17、中國式法律移植的反思

18、談美國對船舶實施滯留和民事處罰

19、中國政黨關系法治化的路徑選擇

20、政府購買服務的法律規制

21、假離婚的法律風險

22、提升基層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能力

23、略論儒家法律 文化 的傳承與再造--以「和諧觀」與「正義性」為視角

24、二十世紀末以來東西方法律與文學共舞的態勢研究

25、美國水污染源排污許可制度研究

26、俄羅斯聯邦反腐敗法制建設評析

27、淺析法律影視對美國法律文化的影響

28、數字時代美國國家版權立法新趨勢研究

29、中國法治的發展階段和模式特徵

30、 論民族地區法治文化建設的作用

31、新生代農民工法律意識的教育

32、論公共信託理論與水權制度的沖突平衡--從莫諾湖案考察

33、規劃法視角下的墨西哥城市發展進程

34、試論依法治國方略的演進歷程及現實啟示

35、美國農民土地權益保護機制及評價啟示

36、論影響民族地區法治文化建設的因素

37、法學意義上的社會弱勢群體概念

38、從中國傳統厭訟觀看現代法治建設

39、法律概念的 教學方法

40、論道德與法律的沖突與融合

41、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分析--以合同與知識產權風險為視角

42、論法律的道德性

43、現代化進程中的法律發展透視

44、論法律解釋的基本要求與難題

45、論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特徵、困境及其消解

46、黔東南苗族地區習慣法與國家法的探討

47、信息自由與學術自由沖突

48、淺談依法治國戰略的實現路徑

49、日本修訂紡織品兩項法規

50、國外人才法律制度及其啟示

51、羅馬法監護監督制度的公益法理念及啟示

52、從責任規則和財產規則的角度分析 廣場舞 事件

53、基於字義的法律解釋之界限

54、和諧社會視角下的法律文化培植研究

55、融入政治領域的生態文明建設之關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制度體系


電大法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電大法學大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選題

★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相關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 法律本科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 電大法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2)

★ 電大法學專業畢業論文參考(2)

★ 電大法學本科畢業論文

★ 電大法學專業畢業論文參考

㈤ 怎樣了解法學論文的熱門的選題

http://fxy.znufe.e.cn/xyjx/bylw.htm
http://student.zsu.e.cn/~lp01xhm/
http://www.lstvu.net.cn/xw/upload/newtxt/200553111135194683.doc
http://hc.zjfc.e.cn/2002jfxzhyshxwzhybylwzhdjsylb.doc
http://202.114.88.183/wenfa/news/shownews.asp?newsid=472
http://cjxy.gxu.e.cn/zixueguanli/banshinan/fllwxt.htm
http://fxy.zwu.e.cn/show.asp?id=58&bigclassname=%BD%CC%D1%A7%B9%DC%C0%ED&SmallClassName=%B1%CF%D2%B5%C2%DB%CE%C4
http://www.gxeea.cn/view/content_752_1287.htm
http://www.gdzk.cn/lj/zdfxlw.htm

可以去各大高校的法學院看看畢業論文選題。

另外還有部分

一,《法學基礎理論》論文選題
論法律解釋的功能
試論法的正義性
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對策
試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機制及其對策
論影響我國司法獨立的因素及其對策
程序法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中國固有法文化的特點及其現代化
試論法的規范作用
中國法律現代化及其意義
論法治國家的模式及其實現

二,《憲法》論文選題
簡論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一致性
從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發展看法制的完善
論選舉權
民主政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論我國憲法中的司法制度及特色
我國選舉的民主程序

三,《行政法》論文選題
依法行政與市場經濟
論依法行政的實現途徑
論行政相對人
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監督
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論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
論行政合同的可訴性
論行政許可制度及其完善
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五,《行政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行政訴訟價值及其結構
論行政公訴制度
論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完善
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
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對行政訴訟庭審若干問題的探討
論行政機關敗訴原因及其可訴性
論行政訴訟第三人
論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

六,《刑法》論文選題
試論罪刑法定主義與刑罪罰個別化的關系
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貫徹問題
論犯罪構成的內部結構
主觀要件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及認定
論共同犯罪的類型及刑罰規定
論集團犯罪
安樂死的刑法思考
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對策
環境犯罪及其刑事責任
關於知識產權的幾種犯罪
論家庭暴力犯罪
玩忽職守犯罪之定罪限
合同詐騙罪主觀故意探析

七,《刑訴法》論文選題
論證據的審查判斷
法人犯罪的刑事訴訟初探
論刑事訴訟與人權保護
關於死刑復核程度的思考
論刑事訴訟價值
不起訴制度研究
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淺談
對電子證據的幾點看法
我國設立少年法院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
論律師的職業道德
律師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研究
論律師的權利
律師法庭辯論技巧探討

八,《民法》論文選題
論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論誠實信用原則
論失蹤人財產的代替
論抵押權的實現
淺論無效保證合同中民事責任
顯失公平制度的運用及現有規定的弊端
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理醫療糾紛的特有原則
論權利質權
論表見代理制度
論取得時效制度
論締約過失責任
論合同的法定解除
論善意取得制度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論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九,《民事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處分原則
論管轄異議制度
論合格當事人的確定
論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復議制度研究

十,《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論文選題
論國有獨資公司
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仲裁決的域外執行
論稅收管轄沖突
論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股份合作企業的法律性質
論金融鑒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WTO反傾銷規則與中國反傾銷規則的比較
論寄售貨物的所有權及風險轉移
中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研究
論保險代理人制度
論保險合同的變更

十一,《婚姻法》論文選題
論無效婚姻
論親權
夫妻財產制
論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我國婚姻法的倫理性

十二,《知識產權法》論文選題
簡析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及法律特徵
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立法與展望
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
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
網路作品的版權保護

十三,《勞動法》論文選題
論勞動爭議的處理
勞動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策
其他選題
個人儲蓄存款實名制的法律問題
信用證詐騙及其防範
稅收滯納金探析

還有另外的一個學院是這樣的

1、 系統論在法學研究中的運用。
2、 評析資產階級法的自由、平等原則。
3、 論法律權利和義務
4、 論依法辦事
5、 論綜合治理
6、 論社會主義法律關系
7、 論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
8、 論我國的司法原則
9、 法與人權
10、法與自由
11、法與平等
12、法與秩序
13、法律移植初探
14、法與道德
15、立法與正義
16、司法中的正義問題
17、法與利益
18、法與廉政建設
19、法律淵源論
20、論立法體制的完善
21、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
22、論「特權」及其限制
23、法與宗教、法的神聖性問題
24、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
25、違法的根本原因
26、當代中國的治吏問題
27、法治與中國現代化
28、論立法監督體制的完善
29、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30、論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
31、論法律至上
32、中西方法理學研究方法之比較
33、論法的時代精神
34、論立法的合憲性原則
35、論立法的民主性原則
36、法律與規律
37、論司法獨立
38、論檢察職能與檢察改革
39、法的定義的比較研究
40、論自由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41、中國法治之道路初探
42、人權的司法保障
43、論對執政黨的法律監督
44、論我國法律平等的理論與實踐
45、我國法院錯案追究制度的實施狀況
46、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為原則
47、論權利與財產的一般關系
48、論刑事法律關系
49、論經濟法律關系
50、論行政法律關系
51、試論法律信仰的培養
52、論對權力的監督
53、法與其它規范的關系
54國際關系與法的發展
55、法律程序的意義
56、法律機制初探
57、法治的路徑
58、法的性質
59、科技革命對法的促進作用
60、法律解釋方法研究
61、法律解釋原理研究
62、論法律原則
63、論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
64、論法的制度功能
65、論司法公正與新聞自由
66、制度創新與法制建設
67、判例法在中國的創立與發展研究
68、法的外延研究
69、政黨機構在中國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
70、權力與權利關系研究
71、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72、中國法制建設的前景與道路
73、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教訓
74、發達國家法治建設經驗研究
75、法的效率價值研究
76、糾紛的解決原理
77、法制運行規律研究
78、論中國農民的法律地位
79、農村法律問題研究
80、論權力
81、論權利行使的原則
82、兩大法系的比較及其中國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
83、論法與政治文明
84、論法之真善美
85、法與藝術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1.論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試論特別權力關系
3.對行政法淵源的思考
4.論依法行政原則
5.論行政合理性原則
6.論責任行政原則
7.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
8.論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
9.對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反思
10.論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
11.論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的關系
12.公務員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標准探討
13.論行政法原則與行政法規則的關系
14.論行政相對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15.論公務員救濟制度的完善
16.論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保障
17.論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
18.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及其保障
19.關於行政法性質的思考
20.論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21.論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22.論行政授權
23.論行政委託
24.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
25.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
26.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
27.論行政自由裁量權膨脹條件下的「合理性原則」。
28.試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抗辯權
29.試論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
30.論對行政立法的控制
31.論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與法律優位原則
32.論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標准
33.論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
34.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
35.論無效行政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36.論無效行政行為與可撤銷行政行為的關系
37.論合法行政行為的認定標准
38.對行政行為概念及其特徵的認識
39.論行政事實行為及其法律控制
40.准行政行為探討
41.論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42.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43.論行政處罰中的「罰繳分離」制度
44.論行政處罰中的「職能分離」制度
45.論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
46.論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
47.論行政處分及其法律救濟
48.論行政處分程序的完善
49.論《行政處罰法》對公民權益的保護
50.論行政法上的應急性原則
51.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
52.論行政強制措施及其法律控制
53.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性質
54.論行政徵收與徵用的關系
55.論行政徵收及其法律控制
56.論徵收、徵用與公民財產權的保護
57.論行政徵用補償制度
58.政府采購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59.論當代行政法的發展特點
60.論行政國家與行政權的控制
61.論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
62.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認知
63.論行政濫用職權及其法律控制
64.論行政越權
65.論行政不作為及其法律控制
66.論行政不作為引起的賠償責任
67.論行政許可的性質
68.論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及其適用
69.論《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立法的影響
70.論《行政許可法》對建設法治政府的作用
71.論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
72.論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
73.論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
74.論行政許可范圍的設定
75.論行政許可中的監督檢查原則
76.論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分
77.論行政指導及其法律控制
78.論對行政合同的司法審查
79.論行政合同的性質
80.論行政即時強制
81.論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制度
82.論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標模式定位
83.論行政法治與行政程序
84.論正當行政程序原則
85.論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權
86.論行政公開原則
87.論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參與
88.論行政執法中的公民參與
89.論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
90.論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
91.論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
92.論對行政裁決行為的司法審查
93.論行政給付及其法律救濟
94.論公共行政與國家行政的關系
95.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96.對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認識
97.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98.論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
99.論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
100.完善行政復議決定種類的構想
101.行政復議「司法化」探討
102.論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原則
103.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認識
104.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思考
105.論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
106.論行政訴訟的第三人
107.論行政訴訟的被告
108.論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
109.論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
110.論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
111.對行政訴訟中不停止執行原則的評析
112.論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
113.論行政公益訴訟
114.論行政訴訟判決種類的完善
115.論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
116.擴大行政賠償范圍的構想
117.論行政賠償標準的完善
118.論行政追償
119.論行政補償制度
120.論國家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121.論電子政務及其法律規制
122.論經濟全球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
123.論網路時代行政法的發展
124.論經濟全球化對行政法的影響
125.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
126.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幾點思考
127.論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完善
128.論公務員的懲戒制度

刑法學

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
論犯罪概念
論罪與非罪的界線
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
論犯罪構成理論
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
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
論行為對象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論單位犯罪
論刑法中的不作為
論犯罪的故意
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
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
論正當防衛
論犯罪預備
論犯罪未遂
論犯罪中止
論共同犯罪
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
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
論死刑
論罰金刑
論緩刑
論自首
累犯的幾個問題
論罪名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
論交通肇事罪
論走私罪
論洗錢罪
論有組織犯罪
論假冒商標犯罪
論重婚罪
論挪用公款罪
論破壞生產經營罪
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
論強奸罪
39「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論誣告陷害罪
論偽證罪
論搶劫罪
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
貪污罪的幾個問題
論合同詐騙罪
論保險詐騙罪
論受賄罪
論濫用職權罪
論玩忽職守罪
論侵佔罪
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
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
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
論刑事責任能力
論定罪
論刑事責任
論量刑情節
論「死緩」制度
論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
論證券犯罪
論毒品犯罪
論轉化犯
論淫穢物品的犯罪
論刑法的時空效力
持有型犯罪之研究
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環境犯罪研究
論洗錢罪

四、犯罪學

犯罪概念的犯罪學分析
犯罪學實證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評價
我國現階段犯罪現象的規律與特點
犯罪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狀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防治對策
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治對策
金融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貪污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賄賂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女性犯罪的原因與防治對策
流動人口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農村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城市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強制性環境對犯罪人人格特徵的影響
智力、氣質與犯罪的關系
情景因素在犯罪行為生成過程中的作用
生物因素與犯罪的關系
需要結構與犯罪的關系
犯罪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人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統計的價值評斷
犯罪數(隱親)存在的原因與對策
社會反應與犯罪的關系
刑罰的預防犯罪價值
預防犯罪的模式探討
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與定義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五、憲法學

論憲法概念
「憲法為根本法」命題之辨析
論憲法與憲政的聯系與區別
論憲法至上與法治
論憲法的基本精神
我國憲法關系初探
論憲法關系的特點
論基本人權原則
權力制約的形態及其比較
論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論憲法解釋的功能
憲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
憲法序言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市場經濟條件下憲法功能的再認識
社會轉型與憲法變遷
試論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
試論我國憲法監督體制
我國憲法修改的歷程及評價
憲法修改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我國憲法修改的模式分析
論憲法信仰
論憲法權威
憲法慣例的生成及特點
論憲法性法律
當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特點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憲法監督體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憲法訴訟制度的價值及功能
論我國憲法訴訟制度的建立
論憲法與公共權力
WTO下的憲政建設
近代中國的憲政文化述評
憲法與國際人權公約關系研究
論憲法的國際化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特徵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
選舉權平等性的理論與實踐
論選舉制度的基本功能
論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
公民投票問題研究
憲政語境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完善問題研究
代議制度比較研究
試論專職代表制
論人大代表的身份
論人民代表素質
論人大會議制度的完善
論人大代表的質詢權及其完善
人大會期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選民和選舉單位對人大代表的監督
選舉制度之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
試論美國的選舉制度
地方人大黨委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初探
試論統一戰線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試論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人民政協地位探究
論人民政協的性質
試論民主黨派參政制度
試論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關系
試析我國地方立法中的問題
公民權利與社會安定的關系初探
試論民族區域地方自治機關的建設
論民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效力
論憲法中的權利與權力結構體系
論我國行政區劃的改革及完善
論我國的地方制度
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質及其優越性
論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性質
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
論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特點
論中央和地方關系
對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評價與展望
論基層民主自治
試論經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
論公民
論公民意識
論公民權與人權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的發展
論遷徒自由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立法保障
憲法基本權利效力問題研究
論憲法基本權利的功能
憲法基本權利對第三人效力問題研究
社會轉型與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
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體系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問題研究
選舉制度與政治文明
比較各國環境權的憲法規定
論知識產權保護的憲法依據
公民財產權研究
論公民的被選舉權
互聯網時代的言論自由
論新聞自由的界限
論我國憲法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完善
死刑的存廢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安樂死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人權」入憲的意義及思考
立法平等與平等權的實現
平等權的保障與差別待遇
論言論自由
試析公民結社自由的立法
勞動教養制度與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障
論公民就業平等權的保障
憲法視域中的「三農」問題
論城鄉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
試析公民基本權利立法的價值取向
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限制問題研究
論公民基本義務的性質及功能
論勞動基本權利的構成
論生存權的保障
信息安全立法與公民知情權保障的協調
論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
試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
國家求償權初探
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關系
論社會保障權產生的背景
論公民控告、檢舉、申訴權的制度化保障
我國關於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論公民的知情權
論表達自由的特徵
刑事訴訟原則憲法化問題研究
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障
論我國公民權利的救濟制度及其完善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沖突與協調
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
論司法權的性質與配置
論我國的國家元首制度
公民受教育權問題研究
論環境權
論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視角的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論司法獨立
論人大監督權的理論基礎
「個案監督」的是與非
論人大對政府財政的監督
論地方人大的立法權
論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權
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權
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其改革問題研究
論檢察權的性質及功能
緊急狀態的立法研究
論緊急狀態時期的公民權利保護
試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法依據
論總理負責制
論公職人員名譽權與公民監督權的沖突與協調
法治政府的標准
公眾參與與民主政治

六、中國法制史

論神判、天罰觀念的社會歷史基礎
中國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徵
論馬錫五審判方式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中國傳統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社會本位」原則
論北洋政府時期法制中的封建性
試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的民事規范體系模式的創新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民法的繼承
論《大清新刑律》對中國傳統刑律的創新
論外國列強的在華治外法權
論清朝法律對資本主義萌芽的抑制
從唐律的內容看中國法律儒家化的完成(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乎)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進步性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封建性
論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國」精神
試論宋代司法審判制度的創新
試論元朝法律對唐宋法律的反動
試論《開皇律》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漢朝的春秋決獄
論秦代法律制度對西周法制的創新
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刑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儒家法思想的現代價值
試論漢朝的刑法改革及其歷史意義
試論春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
試比較中國古代監察 制度獄中國當代檢察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與近代公務員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新民主主義法制與南京國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區別
論孫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徵
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法
從漢朝刑法原則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
試論中國古代工商經濟法制的主要特徵
論儒家法律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沖突
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法律近代化
論中國古代民法的的基本特徵
論南京國民政府的檢察制度
試論大陸法系對清末和民國法制的影響
試論明代婚姻和繼承製度的變化
試論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職權的變化及其意義
論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

七、外國法律史

西方自然法思想源流論
中西法律起源的比較
希臘、羅馬憲政研究
羅馬私法的精神
中世紀法律思想研究
中世紀教會法研究
中世紀西歐法律二元化的影響
古東方法特點研究
伊斯蘭法律傳統研究
法律移植與法制變遷的歷史實踐與理論
歐陸法律傳統解析
法國民法典與法蘭西民族文化
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的貢獻
法德民法典比較
普通法精神與英吉利民族文化
英國土地法研究
英美判例法研究
英美憲政制度研究
英美司法獨立制度研究
英美陪審制度研究
英美律師制度研究
英美合同法與對價制度研究
英美信託財產制研究
英美侵權制度研究
英美刑罰制度研究
英美法制現代化比較研究
近代西方法制思想研究
盧梭與孟德斯鳩法律思想比較研究
邊沁功利主義法律思想研究
歷史法學派的思想貢獻
刑事古典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人類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社會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兩大法系陪審制比較研究
西方監獄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檢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警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
西方庭審模式研究
新自然法學思想評析
社會學法學思想研究
新分析法學思想研究
經濟分析法學對現代西方法制的貢獻
八、民事訴訟法學

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
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
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
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
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
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
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
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
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
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
論訴權
論訴
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
論訴的成立要件
論反訴制度
論處分原則
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論辯論原則
論法院調解原則
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
合議制度研究
迴避制度研究
公開審判制度探討
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
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
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
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
共同訴訟研究
論第三人
論代表人訴訟制度
論訴訟代理制度
論證據
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
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
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
證據保全問題探討
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
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
論財產保全
論先予執行制度
訴訟費用問題研究
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
第一審程序研究
普通程序研究
簡易程序研究
論起訴
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
論上訴
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
論特別程序
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
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
論破產程序
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
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
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
論人民調解
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
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

九、刑事訴訟法學

論刑事訴訟主體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價值目的構造等若干基本理論
論無罪推定
論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
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權利及其保障措施及其保障
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試論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法律監督
試論刑事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
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及完善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刑事證據制度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諸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
試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
試論被害人陳述
論證人證言
間接證據及其運用
海峽兩岸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
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
論刑事自訴案件
論上訴不加刑原則
試論涉外刑事訴訟的特點
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
試檢察機關的抗訴
論刑事申訴制度
論刑事代理制度
關於刑事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關於刑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論刑事證據的法律性
論我國公訴制度的完善
論我國證據立法模式的選擇
論審判公開原則
刑事二審程序的若干問題
我國審前程序的立法完善

十、國際法

論國際法與國際關系
論國際法與國際政治
國際法方法論
國際法價值論
國際法認識論
6.論國際法的效力
7.論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趨勢
8.論國際法的法律基礎與社會基礎
9.論國際法的法律性
10.論國際法的淵源
11.論《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
12.論國際習慣和條約的動靜態關系
13.評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14.論條約與中國國內法的關系
15.論國際法與國家主權的保障

㈥ 有法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共享下呀!!!要求不要一看就是網上抄襲的,自用,沒發表過的。。謝謝

法學本科畢業論文
論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
內容摘要:
本篇文章從三部分講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在第一部分里簡單概括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特點。第二部分中,我認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應當分為四點,自我預防、家庭預防、學校預防和社會預防,其中以學校預防和社會預防為重點。在學校和社會的預防工作中,學校應當注重全面教育,素質教育和文化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學校不能只片面的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導致學生在其它方面的教育欠妥。社會應當狠抓預防工作,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幾率降到最低。第三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地方政府及司法機關在各個方面已經出台很多政策,希望通過各個單位、集體嚴厲打擊未成年犯罪。

關鍵詞:未成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預防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特點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在這幾年中,由於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殊性以引起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復雜性,對待未成年人犯罪,應採取「以防為主,打擊為輔、防打結合,標本兼治」的方針,促使家庭、學校、社會形成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合力,全民參戰,齊抓共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為何未成年人犯罪的數量會逐年上升,我們應從四個方面來講:

1、未成年人自身素質不高,認知能力低,抵禦能力差。例如:王某、黃某某,均是十五六歲的青少年,在某中學讀初中,在上小學和初中時,都是父母的乖孩子,聽話的好學生。自從認識朱毅權後,他們學習成績開始下降,經常逃學,並多次離家出走。22歲的朱毅權曾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1997年刑滿釋放。為找幫手,他通過別人認識了王某、黃某某,在他的誘導下,王某、黃某某產生了邪念而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的教育與關愛不夠,導致青少年過早受外界不良風氣影響。例如:昆明五華區法院2003年審理的楊某某、孫某搶劫案,在開庭前會見被告人楊某某時,法官了解到其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為父母在他小的時候便離了婚,不久其父病逝,母親則對他從不管不問,以至於平時的生活都是由居委會照管。因缺乏父母的關愛,感到很孤獨,便結識了街上一些和他年齡相仿的人,和他們一起打架、喝酒、抽煙,最終走上犯罪道路。法官們希望為人父母的家長們要切實承擔起監護人的職責,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盡心盡力。

3、學校對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在德育教育、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上存在薄弱環節。例如:黃某是某校讀職高,成績一直不太好,因未完成假期作業,老師怕影響到班級成績和榮譽,在開學時,不準其注冊,故輟學在家,後因沒事就到社會上玩,而結識了一些行為不良的同齡人,以至走上犯罪道路。本案谷某的犯罪就是因為學校、教師採取了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將其推出校門,使其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4、社會不良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力劇。例如曹某,女,14歲,是個非常聽話,成績優異的女孩子,鄰居家10歲的林某一直拿她當做榜樣,放假時倆人經常在一起學習、玩耍,可是有一天,林某像往常一樣去曹某家玩,卻被曹某砍死。警察在調查此案件中,曹某聲稱:「我看電視里,殺人的鏡頭很過癮的,於是我就想試試。」本案中曹某就是因為受外界影響,使其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在法院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三大形式特徵分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未成年人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佔比例在逐年上升,涉案未成年被告人增加幅度較大。例如:某高校在校大學生,2001年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同比上升120%;某縣法院01年判處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4.15倍,2002年同比上升1.98倍。其中未成年被告人佔80%以上。

2、未成年人犯罪較為突出的表現為:財產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

3、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態表現為團伙犯罪;例如:在《學生傷害賠償案件及分析》一書中未成年人團伙犯罪的案例占本書案例70%以上。

二、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

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社會現象。犯罪的發生和變化,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後果,均具有社會性、綜合性,是社會上各種消極因素、不良影響,惡劣環境等在未成年人身上綜合作用的結果。在一定意義上,犯罪實際上是社會消極面的「綜合症」。從未成年人犯罪的產生原因看,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就客觀方面而言,有的是自身方面的原因,如自身素質不高,認知能力差,對外界的防禦能力低;有的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如父母離異、教育、監護不力,父母、監護人有不良行為或違法犯罪行為;有的是學校方面的原因,如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疏於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對「雙差生」的冷落或歧視等;有的是社會方面的原因,如不良書刊或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內容的影視作品和出版物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是社會問題的綜合反映。既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的綜合反映。就不可能靠一個部門解決,也不可能按照某一種方法解決,而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通過政治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只有這樣,才能標本兼治,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自我預防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階段來看,往往是未成年人自身認知能力底,防禦能力差以及能力不夠,應當認真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在自我預防的過程中,應舉和幫助那些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幫助已經發生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帶頭認真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如果發現有違法犯罪跡象時,應當及時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自身找出不足,以最快的方式杜絕有違法犯罪的事情發生。

家庭預防

家庭結構失調、家長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當,都極可能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發現未成年人犯罪蛛絲馬跡的當首屬其家庭成員。特別是初犯階段,父母如能及時制止、教育;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家庭安定則社會安定,家庭和睦則社會和睦。抓好家庭教育這個環節,就是抓住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源頭。我認為有關部門可與少年家庭簽訂防治犯罪的責任狀,明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責任,通過落實承包責任制,鞏固家庭這個堡壘,對於整天忙於生意、事業、忽視子女教育的家長,要促使其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落實。如果父母與孩子常交流,有感情,孩子就會有愛心,有同情心,有責任感……這些都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家是孩子每天停靠的港灣,是情緒的出口,是在外受傷跌倒時可以療傷止痛、補充能量的地方。那些教育方法不當、過分溺愛、縱容或棍棒教育的家長,通過舉辦家長學校等形式,進行必要的培訓,促使其摒棄不良的教育習慣,使每個家庭都能真正起到教育預防的職責。其實孩子都是很寬容的,對父母的要求並不高,給孩子一個親密的擁抱,一個幸福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一次傾心的交談,甚至是一次適時的批評,都會讓孩子感到父母在關注他、愛他。父母的那份愛意將會給孩子送去一片藍天,為家庭生活帶去一縷清香。

學校預防

在學校預防中,學校首先是傳道,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做人,其次才是傳授文化知識。學校應改變現有不當的德育模式,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校的德育及其違法的原因。德育本身沒有過錯,錯的是教育的不當內容和方式,片面的追求、且德育仍然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最初的和最有力的屏障。,因此,要發揮德育教育自身的有效作用的同時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幾率。關閉而不是開啟未成年人走向違法犯罪的大門,必須糾正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回歸教育本來面目,認真研究、探索在新形勢下學校德育的有效方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在學校開設法制課,設置專業法制教員,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力度,讓學生每周至有一節法制課。同時要建立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的考核制度,使老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把學生學法、懂法、守法落實到實處。全面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學校、老師要認真履行好應盡的各項職責。

社會預防

現在的社會多姿多彩的,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社會財富積累可觀,大多數人富裕程度明顯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精神文化的同時,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也涌了進來。即便是收視率很高的頻道,也免不了武打兇殺、異性親熱等演示傳遞的信息。所以有的青少年邊看邊模仿,甚至對身邊的家人、朋友動手動腳。「泡網吧」更是成了青少年們的樂園,在那裡,他們可以整天整夜地玩游戲、上網聊天或看形形色色的影視、圖片,不管網上好的壞的、高尚的腐朽的、科學的迷信的,他們照單全收,他們從不擔心老師或家長去找他們,因為門口有老闆在放哨。漸漸地由逃學到輟學,因享樂到手頭拮據而誘發盜竊、搶劫、強奸、殺人等犯罪累見不鮮。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在「全民經商」的潮流中,恭喜發財、賺錢光榮不再被中國人羞澀避諱,不讀書照樣可以掙大錢已成為部分家長和學生的共識。導致青少年價值觀念的迷惘,物質享受的強烈誘惑,物質生活的高度追求,使意志薄弱者跌入迷途,走向犯罪。

鑒於上述誘發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原因,我們應當按照中央綜治委的要求;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是凈化社會環境,整治搞好校園和周邊環境。各級黨委、黨政府、領導要組織好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宣傳、新聞出版、公安政法等部門的制度,在共青團、婦聯、群眾、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下,下定決心治理好學校內部和周圍社會治安,堅決打擊危害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二、是加強法制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要積極爭取有關單位的支持,建立一支優秀的校外輔導員或者配備專職法制教員,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紀律法制教育;要結合當前青少年犯罪典型安例,組織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三、加大打擊引誘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把校外的青年人組織起來,開展一些積極向上,文明健康活動等等,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換救的方針,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使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需要全黨、全社會的關心支持。我們堅信,有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有各行各業採取的綜合治理,青少年發展的社會環境一定能夠進一步得到優化,處於困境中的青少年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

三、地方政府、司法機關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職責及預防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職責是:1、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規劃;2、組織、協調公安、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3、對本法實施的情況和工作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4、總結、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驗,樹立、表彰先進典型。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在辦理未成人刑事案件中,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認真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採取六條措施,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①指定辯護,切實保護未成年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凡被告人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或開庭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都為他們指定辯護人。在2002年以來所辦理的57人中,有12名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都為他們指定了辯護人。如陳某盜竊案,由於陳的父母離異,家庭經濟困難。法院通知陳父到庭後,他雖然願意為兒子委託辯護人,但卻無錢。法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即為陳某指定了一名律師作為辯護人。

②寓教於審,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如在審理劉某等五人搶劫一案時,特邀請了該案5個被告人所在學校的副校長作為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判決時,合議庭充分考慮了他們是在校生,且平時表現比較好的實際情況,除被告人劉某外,其餘四人均免予刑事處分,使四人重返學校。法庭最近回訪了解到,四人遵守紀律、學習更加努力,都表示要「珍惜學習機會,刻苦學好本領,將來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③多方配合,共同做教育、挽救工作。凡是作有罪判決的,均組織家長、所在村委會幹部、公訴人、辯護人等參加幫教座談會。從犯罪的主客觀原因、犯罪根源、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違法性、應受懲罰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幫助未成年犯提高認識,深刻反省,吸取教訓。通過座談幫教,未成年犯及其家長都受到深刻教育,表示接受法院判決,真誠悔改,重新做人。對被判緩刑的未成年犯,法院主動與學校聯系,做學校的工作,使其重返校園學習,有效地遏止了未成年緩刑犯流入社會再次犯罪。

④根據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確定庭審方式、方法,防止傷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如在審理廖大和廖二搶劫一案中,法庭針對廖大對自己犯搶劫罪的認識不到位的情況決定休庭,讓指定辯護人、家長在一起共同對廖大進行教育。當他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後痛心流涕,當即承認自己的行為構成犯罪,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據此,法庭判處二人緩刑。法庭採取這種方式,既不傷害其自尊心,又達到了教育、挽救的目的。

⑤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依法能夠適用緩刑的,盡量適用緩刑。2002年以來,該院共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31件57人,其中21件是搶劫。在未成年犯的57人中,判處免予事處分的6人,緩刑17人,單處罰金5人,拘役10人;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9人,僅佔33%。57人中無1人上訴。

廣泛開展送法進校活動。該院派出法官到中小學擔任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幫助學校普法。在法官們的指導下,這些學校普遍舉辦了法制展覽、法制告會、學法用法演講會、摩擬法庭等活動。法官們還選擇一些典型案件,到中學開庭審判,收到了使學生學法、知法、講法、用法、守法的好效果。

法院執法須保證「三要」:一要維護少年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做到在開庭時將有關訴訟權利告知被告人;未請辯護人的依法為其指定辯護人;在審判區內為監護人安排專席,保證其參與訴訟,為少年被告人辯護,並享有閱讀審判筆錄和為少年被告人上訴等權利。宣判後安排監護人與少年被告人見面;二是要把法律教育貫穿於庭審全過程。在審判活動中,注意做到法律用語通俗化,審判語言言簡易懂,絕不使用譏諷、挖苦詞句;法庭設置簡單,形式靈活,做到在嚴肅與溫和相濟的氣氛中進行審理,把感化的親切語言印在少年被告人的心中,把教育關懷的情感體現在促進失足少年的自我悔悟改造上;三要正確適用刑罰,體現依法從寬精神。在對其定罪量刑時,對那偶然失足,罪行較輕,悔罪表現好的,一般都減輕處罰;對同時具有從重和從輕情節的,都體現從輕處罰;對符合宣告緩刑條件的,絕不收監,依靠社會和家庭力量加強幫教;對少年被告人一般不適用附加刑,不在公判會上宣判,以保護其自尊心和悔罪自新的信心。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可塑性和可造性。從某種意義上看,對未成年人犯罪,社會的責任大於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責任。打擊僅是低層次的防範,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它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只有社會各方面,只有社會各方面力量協調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能保證這一工程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①2004年3月14日新華網雲南頻道

②北京大學法學院劉中發《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則和特點》

③1999年6月28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1999年6月28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條

⑤2004年4月27日中國法院網

⑥《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⑦《學生傷害賠償案件及分析》

⑧2003年7月中國青年

㈦ 急尋黨校法律畢業論文一篇!字數4000以上!謝謝!!

1 大學生權益的侵害�

1.1 教學質量上對大學生權益的侵害�
近幾年來,高校規模急劇膨脹,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盡管近幾年高校專任教師的人數也在不斷地增加,但很多高校還是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招生規模擴大的需要,師資嚴重缺乏。另一方面,隨著高校擴招,教學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學設施匱乏。盡管中央和各級政府都增加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的學費收入也逐年增加,但人均教學經費的投入卻在下降,有些地方下降幅度還很大。部分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學費收入中用於日常教學的經費少得可憐,部分院校用於本科生的日常教學經費開支僅為平均每年200元,與教育部規定的學校教學合格評估達標標准相差甚遠。基本的教學經費得不到保障,教學儀器設備、教學基本設施差,甚至一些基本的教學輔助設施也滿足不了學生的要求,這既傷害了大學生們對學校的情感,也影響了學生各種技能素質的提高,損害了學生的基本權益。 �
1.2 虛假的宣傳廣告對大學生權益的侵害�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招生宣傳已成為各個學校的重要工作,各種各樣的宣傳廣告、宣傳材料充斥各種媒體。具體包括:�
1.2.1 學校宣傳內容的失實�
對自己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施和條件、學生生活條件、學科建設以及畢業生的質量和就業狀況等進行誇大、虛假、欺騙性的宣傳,宣傳內容嚴重失實。�
1.2.2 承諾性的宣傳政策無法兌現�
有些學校為了吸引學生報考,在招生宣傳時做出這樣或那樣的承諾,如入學後可重新選擇專業,對家庭困難學生可減免學費,設有高額獎學金等誘人政策,等到學生報到後,才發現很多承諾根本無法兌現。�
1.2.3 利用措詞技巧模糊語意,故意使學生或家長誤解�
虛假的學校宣傳廣告把虛假的、欺騙性的信息傳遞給社會,對學生與家長進行欺騙性的宣傳,其最終結果是既損害了高等學校自身的社會形象和聲譽,也侵害了大學生的利益。�
1.2.4 教育管理行為對大學生權益的侵害�
教育管理行為對大學生權益的侵害主要是指不合理、不合法的規章制度,不良的教育管理行為對大學生利益造成的侵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管理制度往往比較注重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而對其合法性及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有所忽視,甚至與我國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教育政策存在沖突或背離;不合法的教育管理行為造成的侵權,如學校有關部門或有關教育管理人員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搜查學生的宿舍,或非法限制學生的人身自由等,都是對學生財產權和人身權的侵害等等。�

2 大學生權益遭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性質轉化過程中,權力定位的相應變化與現行法律的相對滯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條規定:「設立高等學校,應當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這就是說高校的設立是建立在「高校是一個公益性單位」的定位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繳費上學,尤其是以各類民辦學校、二級民辦學校平均每年1.5萬學費的普遍標准來計算,顯然已經超過國家規定的一個大學生的培養成本, 學校公益性已經日趨弱化。教育消費作為一種特殊消費,在拉動經濟起飛的同時也賦予作為消費主體的大學生相應權責。�
2.2 大學生對權利內容的具體要求與現行法律的模糊規定�
現行法律對學生的權利規定較為模糊,對學生具體權利,包括公民權利在教育教學中的細化內容沒有明確的表示,而對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整個高教法第六章「高等學校的學生」七項條文內容主要是對高校學生行為的規定,強調學生要遵守的規則、制度、秩序,而對學生權利僅以一句「高等學校學生的合法利益,受法律保護」帶過,學生若要追尋自身的合法權利與利益,卻無從下手。�
教育法對學生權利的具體內容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成分,學生的知情權、隱私權等具體權利在教育管理中的表現都沒有明確的表示。至於「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並公開收費項目」, 高校高達4位數甚至5位數的費用, 僅以學費、住宿費、水電費等大類公布,卻沒有關於各種支出的明細帳目,事實上學生對每年高額學費的具體去向並不了解,甚至是一無所知。而學生對校方的處分不服時擁有申訴權的法律條文在目前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難以實行。

3 大學生的權益保障措施�

3.1 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學校立法�
首先,高校教師和管理工作者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法律意識,要依法從教。要嚴格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和要求,加強教育經費投入,定期向學生公布學校教學經費投入情況;要重視公共教學設施的建設,保證有足夠的公共教學設施供學生免費使用;要加強對教師品德的培訓和提高,培養教師的進取精神和敬業精神等。�
其次,學校在制定各種規章和條例時,必須用法律的眼光加以審視,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教育政策,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同時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做到充分保護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尤其要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真正體現法的價值取向。�
最後,要依法對教師、管理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思想政治表現、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和工作實績進行考核,嚴格執行高等學校的教師、管理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以教學和培養人才為中心做好本職工作的規定。這里特別強調的是要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包括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學效果的監督和評估,而且要形成一種制度。�
3.2 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學生申訴制度�
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既不是普通的民事關系,也不是普通的行政關系,而是一種結構十分復雜的法律關系。從高校是一種教育機構來看,高校與學生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兩者的權利與義務教育法規定得比較清楚;從高校是一種組織系統來看,高校與學生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從高校是一種服務機構來看,高校與學生是一種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買賣契約關系,這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普通的民事法律關系。尤其是隨著高校繳費上學制度的實施,大學畢業生「雙向選擇」的就業方式的推行,這種契約關系或者合同關系體現得更加明顯。

㈧ 法學本科畢業論文寫行政法方向的好么



㈨ 如何把握好黨的領導和法治建設的關系,法理學論文

可以去各大高校的法學院看看畢業論文選題。另外還有部分一,《法學基礎理論》論文選題論法律解釋的功能試論法的正義性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對策試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機制及其對策論影響我國司法獨立的因素及其對策程序法治的價值及其實現中國固有法文化的特點及其現代化試論法的規范作用中國法律現代化及其意義論法治國家的模式及其實現二,《憲法》論文選題簡論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一致性從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發展看法制的完善論選舉權民主政治的價值及其實現論我國憲法中的司法制度及特色我國選舉的民主程序三,《行政法》論文選題依法行政與市場經濟論依法行政的實現途徑論行政相對人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監督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模式選擇論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論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論行政合同的可訴性論行政許可制度及其完善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五,《行政訴訟法》論文選題論行政訴訟價值及其結構論行政公訴制度論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完善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對行政訴訟庭審若干問題的探討論行政機關敗訴原因及其可訴性論行政訴訟第三人論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六,《刑法》論文選題試論罪刑法定主義與刑罪罰個別化的關系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貫徹問題論犯罪構成的內部結構主觀要件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及認定論共同犯罪的類型及刑罰規定論集團犯罪安樂死的刑法思考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對策環境犯罪及其刑事責任關於知識產權的幾種犯罪論家庭暴力犯罪玩忽職守犯罪之定罪限合同詐騙罪主觀故意探析七,《刑訴法》論文選題論證據的審查判斷法人犯罪的刑事訴訟初探論刑事訴訟與人權保護關於死刑復核程度的思考論刑事訴訟價值不起訴制度研究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淺談對電子證據的幾點看法我國設立少年法院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論律師的職業道德律師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研究論律師的權利律師法庭辯論技巧探討八,《民法》論文選題論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論誠實信用原則論失蹤人財產的代替論抵押權的實現淺論無效保證合同中民事責任顯失公平制度的運用及現有規定的弊端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理醫療糾紛的特有原則論權利質權論表見代理制度論取得時效制度論締約過失責任論合同的法定解除論善意取得制度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論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九,《民事訴訟法》論文選題論處分原則論管轄異議制度論合格當事人的確定論民事訴訟制度民事復議制度研究十,《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論文選題論國有獨資公司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論仲裁決的域外執行論稅收管轄沖突論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原則論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論股份合作企業的法律性質論金融鑒管法律制度的完善WTO反傾銷規則與中國反傾銷規則的比較論寄售貨物的所有權及風險轉移中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研究論保險代理人制度論保險合同的變更十一,《婚姻法》論文選題論無效婚姻論親權夫妻財產制論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我國婚姻法的倫理性十二,《知識產權法》論文選題簡析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及法律特徵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立法與展望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網路作品的版權保護十三,《勞動法》論文選題論勞動爭議的處理勞動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策其他選題個人儲蓄存款實名制的法律問題信用證詐騙及其防範稅收滯納金探析還有另外的一個學院是這樣的1、系統論在法學研究中的運用。2、評析資產階級法的自由、平等原則。3、論法律權利和義務4、論依法事5、論綜合治理6、論社會主義法律關系7、論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8、論我國的司法原則9、法與人權10、法與自由11、法與平等12、法與秩序13、法律移植初探14、法與道德15、立法與正義16、司法中的正義問題17、法與利益18、法與廉政建設19、法律淵源論20、論立法體制的完善21、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22、論「特權」及其限制23、法與宗教、法的神聖性問題24、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25、違法的根本原因26、當代中國的治吏問題27、法治與中國現代化28、論立法監督體制的完善29、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30、論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31、論法律至上32、中西方法理學研究方法之比較33、論法的時代精神34、論立法的合憲性原則35、論立法的民主性原則36、法律與規律37、論司法獨立38、論檢察職能與檢察改革39、法的定義的比較研究40、論自由思想的起源和發展41、中國法治之道路初探42、人權的司法保障43、論對執政黨的法律監督44、論我國法律平等的理論與實踐45、我國法院錯案追究制度的實施狀況46、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為原則47、論權利與財產的一般關系48、論刑事法律關系49、論經濟法律關系50、論行政法律關系51、試論法律信仰的培養52、論對權力的監督53、法與其它規范的關系54國際關系與法的發展55、法律程序的意義56、法律機制初探57、法治的路徑58、法的性質59、科技革命對法的促進作用60、法律解釋方法研究61、法律解釋原理研究62、論法律原則63、論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64、論法的制度功能65、論司法公正與新聞自由66、制度創新與法制建設67、判例法在中國的創立與發展研究68、法的外延研究69、政黨機構在中國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70、權力與權利關系研究71、司法改革問題研究72、中國法制建設的前景與道路73、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教訓74、發達國家法治建設經驗研究75、法的效率價值研究76、糾紛的解決原理77、法制運行規律研究78、論中國農民的法律地位79、農村法律問題研究80、論權力81、論權利行使的原則82、兩大法系的比較及其中國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83、論法與政治文明84、論法之真善美85、法與藝術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1.論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試論特別權力關系3.對行政法淵源的思考4.論依法行政原則5.論行政合理性原則6.論責任行政原則7.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8.論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9.對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反思10.論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11.論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的關系12.公務員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標准探討13.論行政法原則與行政法規則的關系14.論行政相對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15.論公務員救濟制度的完善16.論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保障17.論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18.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及其保障19.關於行政法性質的思考20.論行政法的理論基礎21.論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22.論行政授權23.論行政委託24.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25.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26.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27.論行政自由裁量權膨脹條件下的「合理性原則」。28.試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抗辯權29.試論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30.論對行政立法的控制31.論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與法律優位原則32.論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標准33.論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34.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35.論無效行政行為及其法律後果36.論無效行政行為與可撤銷行政行為的關系37.論合法行政行為的認定標准38.對行政行為概念及其特徵的認識39.論行政事實行為及其法律控制40.准行政行為探討41.論行政處罰的設定權42.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43.論行政處罰中的「罰繳分離」制度44.論行政處罰中的「職能分離」制度45.論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46.論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47.論行政處分及其法律救濟48.論行政處分程序的完善49.論《行政處罰法》對公民權益的保護50.論行政法上的應急性原則51.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52.論行政強制措施及其法律控制53.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性質54.論行政徵收與徵用的關系55.論行政徵收及其法律控制56.論徵收、徵用與公民財產權的保護57.論行政徵用補償制度58.政府采購中的政府角色分析59.論當代行政法的發展特點60.論行政國家與行政權的控制61.論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62.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認知63.論行政濫用職權及其法律控制64.論行政越權65.論行政不作為及其法律控制66.論行政不作為引起的賠償責任67.論行政許可的性質68.論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及其適用69.論《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立法的影響70.論《行政許可法》對建設法治政府的作用71.論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72.論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73.論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74.論行政許可范圍的設定75.論行政許可中的監督檢查原則76.論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分77.論行政指導及其法律控制78.論對行政合同的司法審查79.論行政合同的性質80.論行政即時強制81.論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制度82.論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標模式定位83.論行政法治與行政程序84.論正當行政程序原則85.論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權86.論行政公開原則87.論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參與88.論行政執法中的公民參與89.論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90.論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91.論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92.論對行政裁決行為的司法審查93.論行政給付及其法律救濟94.論公共行政與國家行政的關系95.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96.對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認識97.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完善98.論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99.論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100.完善行政復議決定種類的構想101.行政復議「司法化」探討102.論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原則103.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認識104.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思考105.論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106.論行政訴訟的第三人107.論行政訴訟的被告108.論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109.論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110.論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111.對行政訴訟中不停止執行原則的評析112.論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113.論行政公益訴訟114.論行政訴訟判決種類的完善115.論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116.擴大行政賠償范圍的構想117.論行政賠償標準的完善118.論行政追償119.論行政補償制度120.論國家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121.論電子政務及其法律規制122.論經濟全球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123.論網路時代行政法的發展124.論經濟全球化對行政法的影響125.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126.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幾點思考127.論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完善128.論公務員的懲戒制度刑法學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論犯罪概念論罪與非罪的界線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論犯罪構成理論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論行為對象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論單位犯罪論刑法中的不作為論犯罪的故意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論正當防衛論犯罪預備論犯罪未遂論犯罪中止論共同犯罪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論死刑論罰金刑論緩刑論自首累犯的幾個問題論罪名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論交通肇事罪論走私罪論洗錢罪論有組織犯罪論假冒商標犯罪論重婚罪論挪用公款罪論破壞生產經營罪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論強奸罪39「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論誣告陷害罪論偽證罪論搶劫罪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貪污罪的幾個問題論合同詐騙罪論保險詐騙罪論受賄罪論濫用職權罪論玩忽職守罪論侵佔罪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論刑事責任能力論定罪論刑事責任論量刑情節論「死緩」制度論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論證券犯罪論毒品犯罪論轉化犯論淫穢物品的犯罪論刑法的時空效力持有型犯罪之研究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環境犯罪研究論洗錢罪四、犯罪學犯罪概念的犯罪學分析犯罪學實證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評價我國現階段犯罪現象的規律與特點犯罪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防治對策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治對策金融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貪污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賄賂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女性犯罪的原因與防治對策流動人口犯罪的特點與控制農村犯罪的特點與控制城市犯罪的特點與控制強制性環境對犯罪人人格特徵的影響智力、氣質與犯罪的關系情景因素在犯罪行為生成過程中的作用生物因素與犯罪的關系需要結構與犯罪的關系犯罪的犯罪學分類犯罪人的犯罪學分類犯罪統計的價值評斷犯罪數(隱親)存在的原因與對策社會反應與犯罪的關系刑罰的預防犯罪價值預防犯罪的模式探討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與定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五、憲法學論憲法概念「憲法為根本法」命題之辨析論憲法與憲政的聯系與區別論憲法至上與法治論憲法的基本精神我國憲法關系初探論憲法關系的特點論基本人權原則權力制約的形態及其比較論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論憲法解釋的功能憲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憲法序言法律效力問題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憲法功能的再認識社會轉型與憲法變遷試論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試論我國憲法監督體制我國憲法修改的歷程及評價憲法修改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我國憲法修改的模式分析論憲法信仰論憲法權威憲法慣例的生成及特點論憲法性法律當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特點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論憲法監督體制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完善問題研究論憲法訴訟制度的價值及功能論我國憲法訴訟制度的建立論憲法與公共權力WTO下的憲政建設近代中國的憲政文化述評憲法與國際人權公約關系研究論憲法的國際化論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特徵論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選舉權平等性的理論與實踐論選舉制度的基本功能論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公民投票問題研究憲政語境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完善問題研究代議制度比較研究試論專職代表制論人大代表的身份論人民代表素質論人大會議制度的完善論人大代表的質詢權及其完善人大會期制度完善問題研究論選民和選舉單位對人大代表的監督選舉制度之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試論美國的選舉制度地方人大黨委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初探試論統一戰線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試論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人民政協地位探究論人民政協的性質試論民主黨派參政制度試論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關系試析我國地方立法中的問題公民權利與社會安定的關系初探試論民族區域地方自治機關的建設論民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效力論憲法中的權利與權力結構體系論我國行政區劃的改革及完善論我國的地方制度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質及其優越性論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性質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論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特點論中央和地方關系對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評價與展望論基層民主自治試論經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論公民論公民意識論公民權與人權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的發展論遷徒自由論公民基本權利的立法保障憲法基本權利效力問題研究論憲法基本權利的功能憲法基本權利對第三人效力問題研究社會轉型與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體系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問題研究選舉制度與政治文明比較各國環境權的憲法規定論知識產權保護的憲法依據公民財產權研究論公民的被選舉權互聯網時代的言論自由論新聞自由的界限論我國憲法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完善死刑的存廢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安樂死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人權」入憲的意義及思考立法平等與平等權的實現平等權的保障與差別待遇論言論自由試析公民結社自由的立法勞動教養制度與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障論公民就業平等權的保障憲法視域中的「三農」問題論城鄉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試析公民基本權利立法的價值取向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限制問題研究論公民基本義務的性質及功能論勞動基本權利的構成論生存權的保障信息安全立法與公民知情權保障的協調論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試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國家求償權初探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關系論社會保障權產生的背景論公民控告、檢舉、申訴權的制度化保障我國關於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論公民的知情權論表達自由的特徵刑事訴訟原則憲法化問題研究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障論我國公民權利的救濟制度及其完善論公民基本權利的沖突與協調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論司法權的性質與配置論我國的國家元首制度公民受教育權問題研究論環境權論宗教信仰自由憲法視角的司法改革問題研究論司法獨立論人大監督權的理論基礎「個案監督」的是與非論人大對政府財政的監督論地方人大的立法權論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權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權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其改革問題研究論檢察權的性質及功能緊急狀態的立法研究論緊急狀態時期的公民權利保護試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法依據論總理負責制論公職人員名譽權與公民監督權的沖突與協調法治政府的標准公眾參與與民主政治六、中國法制史論神判、天罰觀念的社會歷史基礎中國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徵論馬錫五審判方式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中國傳統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社會本位」原則論北洋政府時期法制中的封建性試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的民事規范體系模式的創新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民法的繼承論《大清新刑律》對中國傳統刑律的創新論外國列強的在華治外法權論清朝法律對資本主義萌芽的抑制從唐律的內容看中國法律儒家化的完成(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乎)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進步性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封建性論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國」精神試論宋代司法審判制度的創新試論元朝法律對唐宋法律的反動試論《開皇律》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論漢朝的春秋決獄論秦代法律制度對西周法制的創新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刑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歷史地位。論儒家法思想的現代價值試論漢朝的刑法改革及其歷史意義試論春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試比較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獄中國當代檢察制度之異同試比較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與近代公務員制度之異同試比較新民主主義法制與南京國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區別論孫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徵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法從漢朝刑法原則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試論中國古代工商經濟法制的主要特徵論儒家法律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沖突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法律近代化論中國古代民法的的基本特徵論南京國民政府的檢察制度試論大陸法系對清末和民國法制的影響試論明代婚姻和繼承製度的變化試論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職權的變化及其意義論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七、外國法律史西方自然法思想源流論中西法律起源的比較希臘、羅馬憲政研究羅馬私法的精神中世紀法律思想研究中世紀教會法研究中世紀西歐法律二元化的影響古東方法特點研究伊斯蘭法律傳統研究法律移植與法制變遷的歷史實踐與理論歐陸法律傳統解析法國民法典與法蘭西民族文化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的貢獻法德民法典比較普通法精神與英吉利民族文化英國土地法研究英美判例法研究英美憲政制度研究英美司法獨立制度研究英美陪審制度研究英美律師制度研究英美合同法與對價制度研究英美信託財產制研究英美侵權制度研究英美刑罰制度研究英美法制現代化比較研究近代西方法制思想研究盧梭與孟德斯鳩法律思想比較研究邊沁功利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歷史法學派的思想貢獻刑事古典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刑事人類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刑事社會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兩大法系陪審制比較研究西方監獄制度比較研究西方檢察制度比較研究西方警察制度比較研究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西方庭審模式研究新自然法學思想評析社會學法學思想研究新分析法學思想研究經濟分析法學對現代西方法制的貢獻八、民事訴訟法學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論訴權論訴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論訴的成立要件論反訴制度論處分原則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論辯論原則論法院調解原則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合議制度研究迴避制度研究公開審判制度探討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共同訴訟研究論第三人論代表人訴訟制度論訴訟代理制度論證據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證據保全問題探討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論財產保全論先予執行制度訴訟費用問題研究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第一審程序研究普通程序研究簡易程序研究論起訴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論上訴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論特別程序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論破產程序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論人民調解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九、刑事訴訟法學論刑事訴訟主體試論刑事訴訟中的價值目的構造等若干基本理論論無罪推定論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權利及其保障措施及其保障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試論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法律監督試論刑事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及完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理論問題探討刑事證據制度若干理論問題探討試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諸責任論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試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試論被害人陳述論證人證言間接證據及其運用海峽兩岸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論刑事自訴案件論上訴不加刑原則試論涉外刑事訴訟的特點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試檢察機關的抗訴論刑事申訴制度論刑事代理制度關於刑事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研究關於刑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論刑事證據的法律性論我國公訴制度的完善論我國證據立法模式的選擇論審判公開原則刑事二審程序的若干問題我國審前程序的立法完善十、國際法論國際法與國際關系論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國際法方法論國際法價值論國際法認識論6.論國際法的效力7.論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趨勢8.論國際法的法律基礎與社會基礎9.論國際法的法律性10.論國際法的淵源11.論《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12.論國際習慣和條約的動靜態關系13.評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與實踐14.論條約與中國國內法的關系15.論國際法與國家主權的保障

㈩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格式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格式模板

導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大法學畢業論文格式模板,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就我國的民事行政訴訟檢察監督來看,刑事偵查與訴訟得到充分重視,反而是民事行政則被看輕。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的檢察監督長期處於弱化地帶。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各類訴訟井噴化的大背景之下,司法部門對民事行政的檢察監督呈現無力應對狀態,沒有達到民事行政訴訟活動的需求。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工作相較於刑事偵查普遍存在滯後現象。因此,建立一套獨立的,專屬於民事與行政訴訟的檢察監督機制,十分迫切。

一、從規范現有體制著手,促進民事行政訴訟檢察監督體制獨立化發展

我國憲法將民事行政訴訟檢察監督工作交予檢察機關,是其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職責與職能。通過調解、審判,保證司法對訴訟雙方公平,保證偵查過程無違法偏私行為發生。

就實踐方面來講,我國的檢察機關在處理民事行政訴訟檢察監督時,並未將民事與行政這兩類實際區分開來。然而,無論是在監督的對象、方式和功能方面,二者均存在很大的區別,不可歸為一類。從我國司法部門所受理的行政訴訟案件數據來看,在2012至2013一年的時間內,發生數百起民事行政案件,而真正得到檢察監督的,所佔比例不到40%。這也就說明了我國現階段檢察監督部門在民事行政類訴訟案件上的過大負荷,加重檢察監督機關工作量的同時,也導致一些民事行政訴訟案件無法真正受到檢察和監督。再有,我國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案件的受理比重上要遠大於行政訴訟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也屬於檢察機關工作職能的缺失。而且,就本質上來講,在處理民事訴訟案件時,檢察院與法院之間存在固有矛盾,此種矛盾不利於民事訴訟案件監督機制的有效開展。因此,針對我國民事行政類案件的檢察監督體制,必須將民事訴訟案件與行政訴訟案件區分開來,以促進其獨立化的發展方向。

二、比較行政與民事案件的法定檢察監督機制,促進獨立化發展

在我國相關法律中有明文規定,人民檢察院無論是對行政訴訟案件還是民事訴訟案件,都擁有同等的監督權力。且兩種檢察監督體制在細節上存有一定的`差別。通過對不同監督體制的分析,將二者分開處理,是促進檢察監督機制獨立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從監督對象上看,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主要是以行政單位為監督對象,不對當事人進行監督活動,控訴雙方在地位上存在一定差距;而民事訴訟的監督對象,是對包括當事人在內的檢察監督,且對當事人和整個訴訟活動都要進行監督檢察。由此可以看出,相對於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在監督對象上,具有權力更大、涉及更廣、難度更高的特點。

從功能定位上看,檢察機關對民事訴訟的監督功能主要體現在,針對行使司法過程和權力的法院審判進行監督;而在行政監督功能方面,則除了履行監督職能外,還具有在審判過程中,保障原告與被告皆具備的獨立行使訴訟權益。而由於行政訴訟案件的復雜特點,就法律方面來講,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案件的監督更需肩負監督和保障職責。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不僅在於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和當事人訴訟活動的監督,還在於通過這樣一種監督機制,將檢察權能和審判權能統一起來,即以司法權之權威形成對行政權的有效制約,進而實現對審判權和訴訟權的有力保障。

從監督方式上看,檢察機關對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皆具有監督職責。在此過程中,檢察機關可以以「抗訴」的形式來實行監督責任。就目前我國檢察機關的抗訴而言,由於在行政訴訟案件方面,對檢察機關行使抗訴權力上,對理由以及理由和理由之間的關系和適用范圍都並未作出明確的規定,給檢察機關就行政訴訟案件提起抗訴增添了難度,以致於檢察機關常常運用民事訴訟案件的抗訴模式。從而造成在運用「抗訴」方式監督時,出現了形式混亂的局面。基於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案件「抗訴」模式,對促進檢察機關工作效率和檢察監督獨立化發展而言,十分必要。同時,檢察監督部門還應當注重於對新的監督方式的開發和創建,緊跟時代潮流,行使檢察監督職能。

從訴訟原理上看,行政訴訟案件與民事訴案件存有本質上差別。二者在性質、特點以及運行原理上皆有不同。其中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地位,而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地位則不具有平等屬性,由此導致民事訴訟檢察監督與行政訴訟檢察監督具有不同的運行原理。其中,民事訴訟案件檢察監督本質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的訴訟身份下,行使民事訴訟活動;而行政訴訟案件首先在控訴雙方的訴訟地位上就無法保障其平等地位。且行政訴訟案件的檢察監督主要是對行政機關這個整體進行檢察和監督,行政機關並不具有反訴訟的權益。

三、結論

我國檢察機關在民事行政訴訟案件檢察和監督上,首先在法律上就有明顯差異。然而檢察機關卻將二者放在了同一職能部門進行檢察和監督活動。二者在監督對象、監督功能定位、監督方式和訴訟原理上皆存在不小的差異,從而易導致檢察監督工作混亂的情形發生。

參考文獻:

[1]潘威偉.行政訴訟檢察監督與民事訴訟檢察監督的比較研究[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13,(12):115-116,118.

[2]白建雲.民事行政訴訟違法行為調查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檢察官,2012,(5):74-74.DOI:10.3969/j.issn.1008-6676.2012.05.027.

[3]鞏富文,田鶴城.民事行政檢察監督關系論[J].人民檢察,2011,(6):26-30.

[4]邰桂艷.行政訴訟檢察監督的異化[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27(4):158-161.

;
熱點內容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
法院具辦人 發布:2025-01-17 01:30:03 瀏覽:793
寶安區教育局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1-17 01:08:05 瀏覽:155
湖南開福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00:26:03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