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種類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種類

發布時間: 2022-10-23 02:32:42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體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根據《行政法》,行政管理關系。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關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對人為對象實施的,從而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生行政關系。

❷ 行政主體有哪些

一、行政主體有哪些

(1)行政機關: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關。

①派出機關:政府派出,有主體資格(市轄區: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區公所。省級政府:地區行署)。

②派出機構:職能部門派出,授權才有資格(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

③內設機構:授權才有資格(如專利評審委員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

(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①被授權的企業組織(如某些公用事業企業);

②被授權的事業單位(如高等院校);

③被授權的社會團體(如某些行業協會)。

④授權的群眾自治組織(如村委會為、居委會)。

(3)非行政主體:受委託的組織和個人——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行為,實施行政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二、行政主體的特徵

為了更准確地認識行政主體,我們需要了解他的特徵。一般而言,行政主體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行政主體可以獨立行使行政職權。

這是行政主體的首要特徵,也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管理的前提條件。另外,從性質上而言,行政主體的職權是行政職權,而非立法權與司法權。凡是不能獨立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組織,均不得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

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意味著行政主體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也正是其擁有行政權能的具體體現。

3、行政主體可以依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能夠獨立承擔行為的法律後果,能夠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以及行政訴訟的被告,這是行政主體最重要的特徵,也是明確行政主體概念最主要的法律意義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為行政主體,三要素必須同時齊備:「權」、「名」、「責」相統一。其中,「責」是最關鍵的要素,也正是我們討論行政主體概念的最主要的目的。

具體在行政法中,研究並確定行政主體概念的意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於確定解決行政爭議的主體資格問題,亦即明確誰可以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以及行政訴訟的被告;二是在於確定行政賠償救濟的主體資格問題,即行政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究竟應當是誰。

三、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

(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沒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一般不能實施行政處罰。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應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必須是行政機關。

第二,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第三,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第四,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二)授權實施行政處罰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若不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則不能實施行政處罰。

(三)委託實施行政處罰

1、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2、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負責監督,並對該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3、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九條的規定,能夠接受行政委託、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二是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三是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❸ 行政法的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行政主體就是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比如行政機關
行政法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是同一個概念。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與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同一概念,行政主體是不同概念。
二、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是什麼?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這種關系既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組成特徵
1、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機關授權的組織
2、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
3、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
4、行政法律關系具有強制性
5、行政法律關系的程序性
四、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特徵
1、行政主體是組織,而不是個人
2、行政主體是依法擁有行政職權的組織,是行政權的歸屬者。
3、行政主體有權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代表國家並獨立行使職權
4、行政主體能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參加訴訟
五、行政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的區別
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構成了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四類:第一類是行政管理關系;第二類是行政法制監督關系;第三類是行政救濟關系;第四類是內部行政關系。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 (權力活動與非權力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這種法律關系即應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之間的行政法的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而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綜上,行政法律關系和行政主體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行政主體雖然主要是行政單位,但除了行政單位之外,行政單位下屬的一些機構也是具有行政管理權的。關於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機關和普通民眾相比,當然行政機關佔有絕對的優勢,行政法律關系的實施,基礎還是在反腐倡廉和立法監督上。

❹ 行政主體3大類8小類

法律分析:一、職權三大類:1.政府、2.部門、3.派出機關;二、授權八大類:4.被授權組織、5.內設機構、6.派出機構;三、非主體大類:7.委託機關、8.組建機構

行政法主體又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具體包括執掌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過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因此,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於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❺ 行政法的行政主體有哪些

行政法的行政主體有哪些解釋如下: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行政法主體是指在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

❻ 行政法的主體是指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行政法主體是指在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❼ 我國行政主體有哪些

我國行政主體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類,具體如下:

1、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1)國務院;

(2)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3)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4)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5)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比如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6)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1、地方機關與機構分為六類:

(1)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2)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

(3)各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4)中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5)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6)一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3、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1)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2)授權的事業單位。

(3)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4)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7)行政法主體有哪些種類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的職權通常由憲法和法律規定,主要分執行與管理兩個方面。在執行方面,中央行政機關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地方行政機關除執行上述法律和決定外,還要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命令和本級代議機關的決議。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機關管理全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而地方行政機關則以管理內政事務為主,不管理外交事務,軍事方面的管理事務也很少。

行政機關在執行和管理的過程中,有權作出行政決策,發布行政命令和行政決定,並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數國家的行政機關實行合議制外,一般國家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負責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主體

❽ 行政法的主體

什麼是行政法主體
行政法主體是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組織和個人。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行政法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行政法主體是指行政領域的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除了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監督主體,如立法機關、其他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主體
行政主體雖然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但它是行政法主體中最重要的一種。首先,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關系在整個行政法律關系中又佔有主導地位。其次,行政主體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均可構成一方主體,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只可能在一種或兩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

此外,行政主體,特別是行政機關,作為行政法主體具有相對恆定性。盡管行政機關有時也會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但在絕大多數時候和場合,行政機關均是以行政法主體的身份參與行政法律關系;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則常常以民法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
論我國行政法解釋主體 34頁 行政主體的行政法意義 1頁 德國行政法學中行政主體概念的探討 20頁 {行政總務}行政法 40頁 論行政法的解釋 42頁 行政法第三形態下的行政主體研究 3頁 行政的「疆域」與行政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行政法主體是指在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政法主體

別名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釋義
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

組成
組織、個人

基本介紹
行政法主體又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具體包括執掌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過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因此,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於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❾ 行政法的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體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與監督行政關系的參加人——組織和個人。 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❿ 行政法律關系有哪些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有: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行政主體就是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比如行政機關。行政法主體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是同一個概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熱點內容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
法院具辦人 發布:2025-01-17 01:30:03 瀏覽:793
寶安區教育局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1-17 01:08:05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