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個行政法典型案例

20個行政法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 2022-10-24 02:59:37

㈠ 請分別舉幾個典型的案例:1、行政違法行為;2、民事違法行為;3、刑事違法行為;4、違憲行為。

1、行政違法

職務過錯,即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行政過錯,即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有的學者認為行政違法在許多情況下,專指行政過錯,主張把職務過錯稱為紀律違法。

2、民事違法行為

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3、刑事違法

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4、違憲行為

如1978年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能「解釋憲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條第3項),沒有制定法律的權力,但由於改革開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未經修憲,也未作憲法解釋的情況下,自行行使立法權,1979年至1982年間共制定了11個法律,這都是違背當時憲法規定的。



(1)20個行政法典型案例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的主體必須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行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尚未構成犯罪;行政違法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民事違法行為的構成條件主要有兩條: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㈡ 生活中有哪些關於行政法的例子

行政法有六大原則,生活中最常見的應該是理性和合法性,比如開罰單、吊銷許可證、行政拘留等等。

對於行政法,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行政法可以描述但不可定義。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在我國,行政法僅在學科類別的范疇內使用,前我國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

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產生與存在形式。其應包括實質淵源與形式淵源,就法律的適用而言,通常講行政法淵源是指形式淵源,即行政法律規范的載體。凡載有行政法規范的各種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個行政法的法源結構而言,包括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兩大部分。

成文法,也稱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規定。一般說來,在成文法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佔據其法體系的中心地位,特別是在行政法領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是指各種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淵源通常還包括判例、行政慣例和行政法理。



㈢ 符合行政法的原則 案例

【裁判要旨】
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管理權,相關法律、法規裁量有不同規定時,行政機關應充分考慮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從更有利於行政相對人的利益保護角度選擇處理方式,行政裁量不得違反比例原則。
【案例索引】
一審:諸暨市人民法院(2008)諸行初字第15號行政判決(2008年7月3日)
二審: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2008)紹中行初字第37號行政判決(2008年11月25日)
【案情】
原告:郭建軍
被告:諸暨市國土資源局
諸暨市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郭建軍系諸暨市暨陽街道東三村趙四自然村村民。2001年3月開始,郭建軍在拆除老房的基礎上,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擅自重建東面一間40.96平方米的住宅。2002年11月16日,諸暨市人民政府向郭建軍頒發了諸暨集用(2002)字第1—13279號《集體土地使用證》。2006年2月7日,諸暨市人民政府以郭建軍未經批准、擅自重建東面一間面積為40.96平方米的住宅,提供的房屋權源證明失實為由,對郭建軍作出諸政行決字(2006)第1號行政決定,撤銷諸暨集用(2002)字第1—13279號《集體土地使用證》,由諸暨市國土資源局依法辦理更正登記。郭建軍不服,向紹興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2006年5月28日,紹興市人民政府作出維持諸暨市人民政府行政決定的復議決定。郭建軍於2006年6月19日向諸暨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院於2006年8月3日作出(2006)諸行初字第22號行政判決:維持諸暨市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決定。郭建軍不服,提起上訴,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06年10月27日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07年3月22日,諸暨市國土資源局對郭建軍未經審批、非法佔地建房行為進行立案查處。2007年9月11日,諸暨市國土資源局向郭建軍送達行政處罰告知書。2007年11月28日,諸暨市國土資源局認為郭建軍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第三款和《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四十條之規定,屬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諸暨市國土資源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對郭建軍作出責令其退還在暨陽街道東三村郭庄處非法佔用的40.96平方米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的諸土資監罰(2007)第16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郭建軍不服諸暨市國土資源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於2008年1月28日向諸暨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2008年4月20日,諸暨市人民政府作出維持諸土資監罰(2007)第169號行政處罰決定的復議決定。
郭建軍不服,訴至法院。
【審判】
諸暨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諸暨市國土資源局是諸暨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其對郭建軍擅自建房行為進行查處,主體適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四十條規定,已建的建築物、構築物,需要重建、擴建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和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並依法重新辦理規劃、用地審批手續。郭建軍從2001年3月開始,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在暨陽街道東三村土名為郭庄處,將原平房拆除後重新建造佔地40.96平方米三層住宅。諸暨市人民法院(2006)諸行初字第22號和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2006)紹中行終字第55號行政判決書,分別確認郭建軍違反法律法規,擅自建造40.96平方米住宅的事實。諸暨市國土資源局根據郭建軍非法佔地、擅自建房的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關於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的規定,對郭建軍作出責令其退還非法佔用的40.96平方米土地;限郭建軍在處罰決定書接到之日起十日內自行拆除非法佔用的40.96平方米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的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據此判決:
維持諸暨市國土資源局於2007年11月28日作出的諸土資監罰(2007)第169號行政處罰決定。
郭建軍不服,提出上訴。
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行政處罰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說明行政執法中行政裁量必須遵循執法成本和執法收益的均衡,應當符合比例原則。從行政執法目的和手段關系而言,手段對目的應當是適當的,雖然行政目的是正確的,但也必須選擇是合適的手段。行政機關必須選擇相對成本最小的執法手段,選擇對行政相對人最小侵害的方式,從而使行政執法的成本與執法收益相一致。
本案上訴人郭建軍在拆除60多平方米老房的原宅基地上,重建一間40.96平方米的住宅,並未多佔其他土地面積,也未改變土地用途和性質,從庭審調查情況及雙方提交的證據看,上訴人所建房屋是否違反城市規劃及所在村區域是否有具體的規劃要求,被上訴人未提供充分的證據予以證明。而且從實際狀況看,上訴人的重建房屋與其他房屋在結構上已聯為一體。可見,上訴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比於其他未經審批非法佔地行為相對輕微。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四十條規定「已建的建築物、構築物,需要重建、擴建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和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並依法重新辦理規劃、用地審批手續。不改變土地用途並在規定的佔地面積范圍內重建的,應當簡化手續,及時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被上訴人在《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四十條規定的補辦手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拆除選擇中,應當考慮上述特定的基本情況,首先選擇最小侵害的方式,在此方式不具備條件時,可再考慮更嚴厲的制裁措施。也就是,農村村民宅基地原拆原建,不改變土地利用性質,不擴大土地利用面積,不違反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雖未經審批,但其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比於其他未經審批非法佔地行為相對輕微處理方式,應有所區別。否則行政裁量不符合比例原則。因此,被上訴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對上訴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屬於適用法律錯誤。原審判決維持不當。關於上訴人提出的行政處罰的時效問題,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因此本案未超過行政處罰追訴時效。據此判決:
一、撤銷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法院(2008)諸行初字第15號行政判決;
二、撤銷諸暨市國土資源局作出諸土資監罰(2007)第169號行政處罰決定。
【評析】
行政法的基本使命就是要確保政府官員對裁量權的行使負責。如果不對行政自由裁量決定實質內容進行適度的司法審查,那麼行政訴訟的合法性審查制度也會暗淡無光。所謂行政自由裁量就是指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對作為或不作為,以及怎麼樣作為在方法、種類、幅度、結果、程序等進行選擇的權力。對自由裁量的司法審查就是審查裁量決定是否合理,裁量權有沒有不適當地行使。法院在什麼層面,依據什麼標准控制對行政裁量行為司法審查的深淺?如何才能保證行政裁量是適度的,不會為目的而不擇手段,不會採取總成本高於總利益的行為。在大陸法系中,是通過手段與目的之間的衡量來實現,即藉助比例原則來進行有效控制。行政機關的裁量行為,既要保證行政管理目標的實現,又要兼顧保護相對人的權益。應以達到行政執法目的和目標為限,盡可能使用相對人的權益遭受最小的侵害,這就是行政法比例原則的核心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從文義上看,該條款有明確而詳細的規定屬於羈束行政行為,行政主體必須嚴格依照法律不具有主觀判斷而進行選擇的空間。但是,行政主體在選擇適用法律過程中是無法迴避自身的主觀參與及價值判斷的。更何況在本案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行政處罰中同時引用了《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四十條規定。該《辦法》明確已建的建築物在符合相關規劃時,不改變土地用途並在規定的佔地面積范圍內重建的,存在重新辦理審批手續並且應當簡化手續及時批准。顯然,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理方式有明顯的不同,行政主體對處理的結果存在裁量的選擇。上訴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比於其他未經審批非法佔地行為相對輕微,諸暨市國土資源局作出拆除處罰,顯然與其違法程度不相適應,違反了行政裁量的比例原則。筆者認為,紹興法院作出撤銷判決是正確的。

㈣ 行政法案例解析

(1)可以。《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規定:「非國有企業被限制機關注銷、撤銷、合並、強令兼並、出售、分立或者改變企業隸屬關系的,該企業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限制訴訟。」本案中,該中外合資企業雖然已被吊銷營業執照,但法律仍賦予了其訴訟權利,該合資企業長樂公司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2)加樂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行政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規定:「聯營企業、中外合資或者合作企業的聯營、合資、合作各方,認為聯營、合資、合作企業權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權益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本案中,工商局的處罰決定,對外方合資者加拿大加樂公司的權益造成影響,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它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而且在合資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原法定代表人又不起訴的情況下,加樂公司只能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㈤ 行政法經典案例分析

本案66戶農民是否有權對鄉政府棄糧種花的「倡議』』行為提起訴訟,首要的關鍵是政府的「倡議」行為屬於「行政指導」,還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8號)第1條規定,「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所謂行政指導,系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事務的范圍內,對於特定的行政相對人運用非強制性手段,獲得相對人的同意或協助,指導行政相對人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為,以實現一定行政目的的行為。行政指導的最大特徵是:它是一種規勸性、引導性行為,不具有強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把它表述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導是不具有強制力的;而不意味著:行政指導有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另一類是具有強制力的。如果某種「行政指導」具有「強制力」,那隻能說: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一般通過「建議」、「倡議」、「指導」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質內容。如果實質內容上該行為具有強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麼名稱,都按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行政指導認定。
在本案中,鄉政府的《倡議書》,從形式上看,不具有強制力,顯然屬於「行政指導」的范疇。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鄉政府強制在一個村試點,顯然不具有「指導性」,而具有「強制性」,所以,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對66戶農民的起訴理應受理。

㈥ 行政法案例分析

具體解析如下: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9條的規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可見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一般為2年,本案中萬達公司在辦理變更登記時提供虛假驗資報告發生在1997年5月,而工商局直到2001年7月才發現該違法行為,因已過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時效,工商局此時再就該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A項正確。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本案中工商局於2002年4月作出撤消萬達公司變更登記,恢復變更前的狀態的決定,本身並非行政處罰,更不屬於罰款,因此針對本案,由於萬達公司的虛假驗資行為已過追究時效,工商局只能撤消其變更登記這才是正確的行政行為。所以B項錯誤至於2004年6月工商局又就同一問題作出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也違法了追究時效的規定,同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確定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變更,即使工商局先前的行政處罰有誤,也應經過法定程序先行撤消,再作出新的行政處罰。而不能用另一個行政處罰進行默認的補充和修改。因此C項錯誤關於D項,應當分清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與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繼續狀態的區別。萬達公司憑一份虛假驗資報告取得變更登記後該違法行為即已結束,並不存在持續問題萬達公司連續4年通過年檢。只是說明其1997年5月的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持續狀態,如前所述萬達公司的違法行為已過追訴時效,並且沒有持續狀態,工商局並不能對其作出處罰,只能撤消原變更登記而對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行政處罰法僅規定處罰違法行為,並不處罰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D項錯誤。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㈦ 行政法基本原則 案例題

對王某的行政處罰是明顯的不適當。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行政處罰適用法回律、法規不當,根據《行答政處罰法》第十四條「 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1)「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營業執照」應該是由法律或者行政法規作出,而不是政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
(2)「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個體飲食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是違反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處罰
2、工商部門對「王某曾因傷害罪而被判刑3年,一年前剛出獄,因此要重罰,又處以王某1150元得罰款」是超越職權作出的行政行為,應負法律責任
故,上述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行為不適當,違法了《行政處罰法》的法定原則。

㈧ 行政法案例及案例分析 1500字

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山東日照中院判決韓幫峰與聖公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 發布時間:2009-09-25 08:30:48裁判要旨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 ■案情 山東省日照市聖公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聖公公司」)分4次向農行日照市東港區支行借款50萬元,第一筆20萬元期限自1997年1月8日至同年12月8日,第二筆10萬元自1997年2月27至同年12月27日,第三筆10萬元自1997年5月30日至1998年11月30日,第四筆10萬元自1997年9月28日至1999年3月28日。 第一、第二筆借款到期後,雙方協商展期至1998年11月8日。東港支行於1998年12月10日對上述兩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8年11月30日,對第三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9年11月20日,對第四筆借款進行了催收。2001年4月21日、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東港支行三次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公證借款催收通知書。2002年12月,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2005年12月,農行嵐山支行(由東港支行嵐山辦事處變更)與第三人韓幫峰簽訂債權轉讓協議,將50萬元債權轉讓給韓幫峰。2006年2月,嵐山支行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債權轉讓通知。 因聖公公司未還款,債權人韓幫峰起訴至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要求聖公公司償還借款50萬元。聖公公司辯稱,被訴主體已不存在,且原告的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應駁回訴訟請求。 ■裁判 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東港支行與聖公公司簽訂的四份借款合同均合法有效,聖公公司應按借款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嵐山支行將債權轉讓給韓幫峰並履行了通知義務,該轉讓行為有效。在債權轉讓前,原債權人均在兩年內進行了催收,未超過訴訟時效。聖公公司系被吊銷營業執照,仍具備法人資格,應承擔民事責任。遂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借款50萬元。 聖公公司不服,提出上訴,請求駁回韓幫峰的訴訟請求。 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前三筆借款到期後,債權人的催收行為均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第四筆借款於1999年3月28日到期,債權人於1999年11月20日、2001年4月21日進行了催收,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未辦理注銷工商登記手續,此後該公司的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債權人於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向聖公公司送達催收通知書,說明其有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因該公司無人簽收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應當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2006年2月,嵐山支行及韓幫峰將債權轉讓通知送至聖公公司法定代表人,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自此時至韓幫峰起訴,該筆債權未超過訴訟時效。遂判決:撤銷(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民事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第四筆借款10萬元;駁回韓幫峰其他訴訟請求。 ■評析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訴訟時效制度設計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督促權利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而加速社會經濟流轉,促進經濟社會生活的便捷、高效;另一目的是保護義務人,考慮歷時很長的請求權所產生的舉證困難的問題,因此賦予義務人以時效抗辯,允許其在法定期間之後可以拒絕履行。 應當看到,後一立法目的的實現是建立在權利人怠於行使自己權利的基礎上,從而以時效制度來促進權利義務關系的穩定。本案中,韓幫峰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到聖公公司住所地進行債權催收,足以表明其並未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對債權人2003年4月15日和2004年4月28日送達的催收通知書,因無人簽收該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該公司這一事實,韓幫峰既無過失,也非故意,其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故二審法院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第四筆借款應予償還。 本案案號為:(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2008)日商終字第77號 案例編寫人:山東省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寶華 李 紅

㈨ 行政法案例分析

(1)本案的行政復議機關是縣環保局的上一級機關即市環保局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回
(2)造紙答廠再次向復議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不予受理。本案,造紙廠因縣環保局改變罰款決定而申請撤回復議, 符合復議法的規定, 但經復議機關同意撤回復議後, 行政復議終止。

㈩ 具幾個行政法律關系的例子,法律關系的例子

公安機關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
工商局作出的吊銷營業執照決定;
縣政府作出的土地權屬確認決定;

熱點內容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
法院具辦人 發布:2025-01-17 01:30:03 瀏覽:793
寶安區教育局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1-17 01:08:05 瀏覽:155
湖南開福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00:26:03 瀏覽:124
唐海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0:13:56 瀏覽:554
婚姻法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2:56:23 瀏覽:558
離婚律師歌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2:48:41 瀏覽:118
民法第64條 發布:2025-01-16 22:43:28 瀏覽:412
公司司法審計 發布:2025-01-16 22:41:20 瀏覽:327
黨風廉政建設規章制度的落實 發布:2025-01-16 22:40:31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