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證人證言主體
A. 行政訴訟法定證據種類
1、書證。即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表達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的思維或者行為的書面材料。如行政機關的文件、文書、函件、處理決定等。作為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在訴訟中必須提交的書證。2、物證。即以物品、痕跡等客觀物質實體的外形、性狀、質地、規格等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肇事交通工具、現場留下的物品和痕跡等。3、視聽資料。即以錄音、錄像、掃描等技術手段,將聲音、圖像及數據等轉化為各種記錄載體上的物理信號,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音像磁帶、計算機數據信息等。4、證人證言。即直接或者間接了解案件情況的證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陳述。一般情況下,證人應當出庭陳述證言,但如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證應與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適應。
一、提供證據和證明責任的區別:
1、作用條件不同。證明責任在任何案件中都適用,而舉證責任僅在事實真偽不明的案件中起作用。
2、法律後果不同。在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負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敗訴,另一方勝訴。
3、主體不同。案件的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或反駁意見都有證明的責任;而舉證責任只能由原被告中的一方承擔。
二、刑事證據的概念:
1、刑事證據本身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材料;
2、刑事證據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根據和認定案件事實的手段;
3、刑事證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八種表現形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B. 行政法的一些題,急求答案
行政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名義獨立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的行政組織。
所謂的不作為是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行為的特定法律義務,能夠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為。不作為可分為純正不作為和不純正不作為,相應的不作為犯罪可分為純正不作為犯罪和不純正不作為犯罪。純正不作為犯罪是指唯有不作為的方式才能構成的犯罪。不純正不作為犯罪是指以不作為形式實施的也可由作為形式構成的犯罪。
C. 行政處罰的證據要求
行政處罰程序中的取證規則是指行政主體為了查明案件事實,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發現、提取和固定證據的一種行為規范。盡管目前對行政處罰程序中的取證規則沒有統一的法律規定,但行政處罰程序中收集的證據必須符合《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部分「提供證據的要求」,下面根據這些要求分述如下:(一)取證時限行政主體在行政處罰程序中的取證時限為作出行政行為之前,在行政行為作出之後自行收集的證據不能作為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行政相對人和利害關系人提供證據不在此限。(二)形式要件法定證據的屬性主要表現在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和合法性。在證據的真實性和關聯性均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其形式與來源也必須符合法定要求,才能作為定案依據。因此,加強對證據的形式要件的認識和理解,既有利於規范取證行為,又有利於提高聽證和認證水平。1、書證:一是應提取原件並由原件持有人簽章;二是提取由有關單位或個人保管的書證原件的復製件、影印件、抄錄件的,應當註明出處,經該單位或個人核對無異後加蓋其印章;三是提取報表、圖紙、會計帳冊、專業技術資料、科技文獻等書證的,應當附有說明材料;四是行政執法人員製作的詢問筆錄、陳述申辯筆錄、聽證筆錄必須經筆錄當事人簽章,當事人拒絕簽章的,由筆錄人在筆錄上註明原因,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對書證的製作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2、物證:應提取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取與原物核對無誤的復製件或者證明該物證的照片、錄像等其他證據。當原物為數量較多的種類物的,提取樣本即可。3、電子證據:在提取與證明案件事實有關的錄音、錄像、電影膠片、計算機軟體、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電子資金劃撥、電子公告牌記錄等電子證據時,一是要提取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二是要註明製作方法、製作時間、製作人和證明對象等,三是聲音資料應當附有該聲音內容的文字記錄。4、證人證言:證人應是能夠認識作證的法律後果並具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能力的自然人。證言應當寫明證人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住址等基本情況;有證人的簽名,不能簽名的應當以蓋章等方式證明;註明出具日期;附有居民身份證復印件等證明證人身份的文件。5、鑒定結論:行政處罰程序中採用的鑒定結論,應當載明委託人和委託鑒定的事項、向鑒定部門提交的相關材料、鑒定的依據和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鑒定部門和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並應有鑒定人的簽名和鑒定部門的蓋章。通過檢驗分析獲得的鑒定結論,應當說明檢驗方法或分析過程。送鑒材料應依照法定程序提取。鑒定結論應在《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載明。6、現場筆錄:現場筆應當載明時間、地點和事件等內容,並由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簽名,當事人拒絕簽名的,應當註明原因,不能簽名的應當以蓋章等方式證明,有其他人在現場的,可由其他人簽名。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對現場筆錄的製作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不簽名或不蓋章的現場筆錄是沒有法律效力的。7、域外證據:我國已於1997年加入海牙國際取證公約。提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應當說明來源,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證據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我原駐蘇聯大使館教育處出具的證明不具有證明效力的復函》的規定,我駐外大使館具體行使涉外公證認證的職能部門是領事部,其他部門不具有該項職能,出具的涉外公證認證文書無效。調取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內形成的證據,應當具有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的證明手續。證明主要有四種方式:(1)我駐港、澳機構的證明;(2)當地工會聯合會等團體的證明;(3)我司法部委託的港澳律師的證明;(4)台灣不冠以「中華民國」名義的公證機構或民間組織的證明。8、其他證據:一是提取外文書證或者外國語視聽資料,應當附有由具有翻譯資質的機構翻譯的或者其他翻譯准確的中文譯本,由翻譯機構蓋章或者翻譯人員簽名。二是調取的證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應當作出明確標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採取證據登記保存措施應嚴格把握必要性和即時性,逾期的證據登記保存措施自行解除。
D. 證人和證明主體區別
===你可以上傳題目,這樣就更有針對性地分析了。
===證明某個事實的時候,證明的主體可以是機關,也可以是個人。
===證明的依據叫做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證人證言等。
===個人證明的時候,被叫做證人,他作為一個證明主體,言語內容形成證人證言,提供的物品成為物證,提供的文書成為書證。
===機關證明的時候,一般會以書面證明的方式作出,形成書證。
===證人是證明主體,證明主體包括證人。
E. 行政訴訟法定證據種類
1、書證。即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表達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的思維或者行為的書面材料。如行政機關的文件、文書、函件、處理決定等。作為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在訴訟中必須提交的書證。2、物證。即以物品、痕跡等客觀物質實體的外形、性狀、質地、規格等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肇事交通工具、現場留下的物品和痕跡等。3、視聽資料。即以錄音、錄像、掃描等技術手段,將聲音、圖像及數據等轉化為各種記錄載體上的物理信號,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音像磁帶、計算機數據信息等。4、證人證言。即直接或者間接了解案件情況的證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陳述。一般情況下,證人應當出庭陳述證言,但如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證應與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適應。
一、提供證據和證明責任的區別:
1、作用條件不同。證明責任在任何案件中都適用,而舉證責任僅在事實真偽不明的案件中起作用。
2、法律後果不同。在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負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敗訴,另一方勝訴。
3、主體不同。案件的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或反駁意見都有證明的責任;而舉證責任只能由原被告中的一方承擔。
二、刑事證據的概念:
1、刑事證據本身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材料;
2、刑事證據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根據和認定案件事實的手段;
3、刑事證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八種表現形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F. 被害人陳述與證人證言的區別
證人證言與被害人陳述雖然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歸屬於廣義上的同一證言范疇,但在目前我國法律將其分別獨立分類的情況下,二者在陳述主體方面的不同是眾所周知的,並因此而構成二者在證據種類上分野的一個標尺。在目前中國法律的語義中,作為證言主體的證人,是案件當事人以外知曉案件事實並接受公安司法機關調查的自然人,其合法權益在供證案件中並未遭受所控犯罪的直接侵害,亦被禁止在程序中擔當其他職能或其他程序角色。被害人陳述之主體則是因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而參加刑事訴訟程序,並就其所知曉的案件事實,特別是其本人遭受犯罪之侵害狀況接受公安司法機關調查的自然人。與兩大法系國家刑事訴訟理論及制度不同的是,當下之中國刑事訴訟,不僅承認被害人作為證據方法的程序功能,賦予其以類似於證人的獨立程序法地位和證據法地位,而且還將被害人提升到程序主要參加者的法律地位,即承認其作為當事人的程序法律地位。因此,在目前之中國刑事訴訟中,被害人具有復數的程序擔當功能和程序角色,這亦是其與證人證言主體之根本區別所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G. 行政法證據的證明標准
法律分析:(一)、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理解,行政訴訟證明標准首先是行政訴訟當事人履行舉證責任、證明其訴訟主張成立的標准,它與行政訴訟主體、舉證責任、訴訟主張和訴訟後果緊密聯系。
(二)、從審判人員角度來理解,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是法官對行政訴訟當事人證明的案件事實形成確信的標准。當事人是否切實履行了其舉證責任,最終的衡量標準是法官是否被說服,是否形成了內心確信。
(三)、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是法官在審理行政訴訟中,主觀理念正確認識客觀事實的必然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H. 行政處罰法證據包括哪些
一、 行政處罰法 證據 包括哪些? 1、書證。書證是以其所載文字、符號、圖案等表達出的思想內容以證明案件事實的書面材料,可分為原本、正本、副本、記錄本、影印件和譯本。比如 門面租賃合同 、前置許可證件及文件批復件、 營業執照 等等,均屬於書證范疇。在書證的收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盡量提供原件,提供原件確實有困難的,可以提供與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節錄本;二是提供由有關部門保管的書證原件的復製件、影印件或者抄錄件的,應當註明出處,經該部門核對無異後加蓋其印章;三是提供報表、圖紙、會計帳冊等書證的,應當附有說明材料。 2、物證。物證泛指以一切實物形態為存在和表現形式的證據。比如說 商標侵權 行政處罰 案件中, 商標 標識、標有商標標識的商品、包裝都是物證。 3、視聽資料。是指利用錄音、錄像、計算機儲存等手段反映出的音響、影像或其他信息證明案件事實的資料。如工商部門對違法擅自改變主要登記事項行為的錄像。對視聽資料,有下列要求:一是盡量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二是註明製作方法、製作時間、製作人和證明對象等;三是聲音資料應當附有該聲音內容的文字記錄。 4、 證人 證言。證人證言是了解行政違法行為的人,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向行政機關或組織所作的陳述,是行政處罰中使用比較普遍的證據形式。證人證言類證據有如下要求:一是寫明證人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住址等基本情況;二是有證人的簽名,不能簽名的,以蓋章等方式證明;三是註明出具日期;四是附有居民 身份證 復印件等證明身份的文件。 5、當事人的陳述。行政處罰案件中當事人的陳述主要是指行政違法行為人的陳述,包括陳述、申辯、聽證程序中當事人所作的辯解。真實的陳述可作為認定案件的直接證據,對行為人的陳述和辯解應認真聽取,避免只聽一面之辭,要注意審查行為人的陳述辯解之間以及與其他證據之間是否一致、合乎情理。當事人的陳述如果是以詢問、陳述、談話筆錄形式出現的,應由行政執法人員、被詢問人、陳述人、談話人簽名或者蓋章。 二、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 法規 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特徵是: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 如果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任何的違規行為後,但是有沒有達到觸犯法律的行為後,行政部門也是可以對當事人作出一定的行政處罰,在確定行政處罰過程中也會根據證詞以及物證等材料來還願案件真相,如果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認同也是可以在一定期限內提出行政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