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關於刑事訴訟法的秩序價值

關於刑事訴訟法的秩序價值

發布時間: 2022-11-01 07:18:35

刑法和刑訴的區別

法律分析: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主要區別在於,二者的性質根本不同。刑法是國家頒布的、系統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屬於實體法范疇;而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刑事訴訟法調整的是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司法機關,在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查明犯罪事實,懲罰犯罪分子的一系列活動,其屬於程序法范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首先,對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必須符合刑法的精神和原則。其次,刑事訴訟法也具有獨立的價值,其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著刑法解釋,並保障刑法的正確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Ⅱ 簡要回答無罪推定原則的要求

任何受刑事控告者,在被證實和判決有罪之前,應推定無罪。無罪推定是為確定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據此設定被告人的訴訟權利義務,設定控辯對抗的現代訴訟機制。「被告人不等於罪犯」,這是無罪推定的首要之義。

即在刑事訴訟中,無論何人,哪怕是現行犯,在未經法院依法審判確認有罪之前,其身份只能是「嫌疑人」、「被告人」;關於案由,只能是「涉嫌」作什麼。只有確立無罪推定原則,被告人才成為訴訟主體,享有與原告對等的訴訟地位,享有以辯護權為核心的各項訴訟權利。

2018年10月26日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意味著,在法院依法判決之前,任何人都不處於有罪公民的地位。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被追訴者在被起訴前處於犯罪嫌疑人的地位,被起訴後則處於被告人的地位,從而避免將其視為「有罪者」、「人犯」或「罪犯」。

2、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公訴人負有提出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責任,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有罪或無罪的義務。

3、疑罪從無,即公訴人不能提出確實充分的證據證實被告人的罪行,法庭經過庭審和補充性調查也不能查明被告人有罪的事實,那麼就只能判定被告人無罪。

(2)關於刑事訴訟法的秩序價值擴展閱讀

造成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對無罪推定原則持猶豫態度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由於我國的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是保障國家安全、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為主要目的的。故維護社會正常、安全的秩序便成為我國刑訴法追求的重要價值。這種法的價值觀使中國的法文化中缺少一種普遍的寬容精神。

於是立法者總是從嚴厲打擊犯罪的角度出發來確定刑訴法的基本原則。而無罪推定原則於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個人權利有利,於打擊犯罪、保障安全不利。故刑訴法對該原則雖接受但有所保留。

其次,我國的刑訴制度中有一條「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所謂事實應該是指客觀存在的真實情況,所謂根據是指判斷當事人是否有罪的標准。這一原則體現的是一種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但是,我們應該分清楚法律所追求的真實,只能是一種證據的真實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種客觀上的真實。但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真實便是一種客觀的真實。

因此,當一些證據可以證明被告人有犯罪嫌疑,但又難以將其定罪時,司法人員往往遵循「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對犯罪嫌疑人持一種懷疑的態度,而不會適用無罪推定原則將其視為無罪。

這種在證據難以證明被告人有罪時,不適用無罪推定原則,而對其是否有罪持懷疑態度的作法,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造成很多積案、陳案。同時由於案件遲遲不能了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將長期受到一些強制措施的約束,如:被監視居住、取保候審、被羈押等。

這種對公民權利的嚴重侵害在司法實踐中也是屢見不鮮。這種情況對司法部門而言是浪費了大量司法資源,犧牲了法所追求的訴訟效率。對犯罪嫌疑人而言則是被剝奪了自由權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罪推定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法院網-淺議我國的無罪推定原則

Ⅲ 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法作為刑事實體法的程序法,它能夠獨立保障刑事實體法的實施。它作為程序法本身就具有獨立的價值,體現的是一種程序正義。
它回答或者解決了如何發現犯罪,揭露犯罪,懲罰犯罪!它更加的保護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權利和人權問題。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主要在於維護秩序、保障人權,即刑事訴訟作為分配權利義務,並據以解決糾紛創造合作關系的活生生的程序,為了保證刑罰權的實現不演變成為赤裸裸的國家報復,必須對國家追訴犯罪的行為予以程序規范,以保證國家刑罰權實施的公正性。
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結構、原則、制度、程序,體現著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權精神,也反映出一國刑事司法制度的進步、文明程度,是衡量社會公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
刑事訴訟法具有彌補刑事實體法不足並「創制」刑事實體法的功能。當刑事實體法規范的語意抽象而模糊時,刑事訴訟法擔負特別的「解說」功能,而這種活動是由刑事訴訟法規范的。
刑事訴訟法立法目的是什麼
1.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
2.懲罰犯罪
3.保護人民
4.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
5.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原則、結構、制度、程序,體現著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權精神。

Ⅳ 刑事訴訟

有三控訴,辯護,審判即控辯審。刑事訴訟(程序)的價值。《刑事訴訟法》對保障型法實施的價值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

被害人,被告人,自訴人等訴訟參與人。

全球三大主要訴訟構造又稱審判模式, 當事人主義 , 職權主義 (適用於實體真實的訴訟目的)和 混合式 (以日本和義大利為代表,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刑事訴訟法》受法國和德國影響較大。訴訟結構屬職權主義二戰後日本法制受到美國法律制度的影響,從1948年重新制定《刑事訴訟法》開始至20世紀50年代末。日本的刑事訴訟構造完成了從以職權主義為主到以當事人主義為主的轉型。一方面,日本堅持被告人享有沉默權,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法官在庭審前不得接觸控方除起訴狀以外的案卷證據,證據由控辯雙方當庭提出,證人主要由雙方傳喚和當庭詢問。法庭調查實行交叉詢問程序。這些都是當事人訴訟構造的內容。另一方面,法官仍然指導審判程序並在事實與證據調查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不實行陪審團制。為了查明事實真相,法官可以依職權自行擴大證據調查范圍,主動調查並提出證據,有權詢問證人、鑒定人,有權對控辯雙方提出調查證據的請求進行審查,並有權不予准許。混合式訴訟構造應當是職權主義,吸收當事人主義的因素形成)。

1979年第一部《刑事訴訟法》稱超職權主義。1997年《刑事訴訟法》第一次修改後,吸收了當事人主義的合理因素,稱為強職權主義訴訟構造。2012年《刑事訴訟法》,又進一步吸收當事人主義的合理因素,削弱了法官的職權主義特色,強調控辯雙方的平等對抗,稱控辯式審判模式。刑事庭審方式改革的方向是愈來愈突出當事人主義。一國對訴訟價值,秩序,公正效益等的認識程度和水平決定一國制定《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包括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再決定一國採取什麼樣的訴訟結構。價值影響目的,目的決定構造,而不能說價值直接決定構造。

體現為工具價值與獨立價值。實體與程序有四種搭配方式: 實體—實體,如發現被告人自首,法院對其從輕量刑 。 如偵查機關對於已超過追訴期限的案件不予立案。

實體—程序,如庭審中被告人聲稱具有重大立功表現,法院建議檢察院補充偵查 。程序—實體,如1.法院經過審理排除了非法證據,判決被告人無罪,程序制約實體;2.刑事訴訟法設置若干證據規則,為了保障查清案件事實,懲罰犯罪程序,服務實體。因排除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檢察院作出證據不足不起訴的決定。3.被告人與被害人達成刑事和解,而被法院量刑時從輕處理。4.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訴的案件,二審法院判決時不得對被告人判處重於原判的刑罰。

程序—程序,如一審法院公開審理了未成年被告人案件違反了訴訟程序,二審法院將案件發回重審。如一審法院的審理違反《刑事訴訟法》關於公開審判,迴避等規定。屬於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應當承擔相應法律後果,既被發回重審。(違反了公開審判等程序,不一定會影響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准確性,但程序具有獨立價值,只要違反了程序,不論實體處理定罪量刑是否正確,都需要承擔程序性制裁的後果。)

工具價值與獨立價值指的是刑事訴訟法程序之於刑法實體的關系,具有影響刑事實體法實現的功能。

憲法是靜態的《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是動態的憲法,有關刑事訴訟的程序性條款構成各國憲法中關於人權保障條款的核心。《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措施的適用許可權,條件,程序與辯護等規定都直接體現了憲法關於公民人身,住宅,財產不受非法逮捕,搜查,扣押以及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等規定的精神。《刑事訴訟法》規范和限制了國家權利,保障了公民享有憲法規定的基本人權和自由。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

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則(程序法定原則)。

基本內容

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

程序公正(公平正義包括實質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效辯護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訴訟效率。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法治國家。

被害人有沒有過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及取保候審的保證方式問題。

由誰決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監察委。

公安機關鑒於犯罪嫌疑人犯罪情節較輕且認罪態度較好,決定取保候審。可對犯罪嫌疑人採取保證金和保證人的保證方式。

暴力取證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犯罪,可以由檢察院立案偵查。檢察院對貪污賄賂犯罪沒有管轄權。

監察法中剝奪被調查對象人身自由的方式與《刑事訴訟法》不同。沒有拘留逮捕制度,而是使用留置,留置意味著可能會較長時間的關押被調查對象,為了防止權力濫用,侵犯人權,採取留置措施需要監察機關領導人員集體研究決定。此外,市級以下監察機關需要採取留置措施的,應當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證明案件重大復雜或者被調查人可能自殺、逃跑,案件調查終結,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監察委員會對於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犯罪等案件立案調查。

取保候審。

監視(護)居住。不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限制。

會見需批準的三類:一,貪污賄賂50萬元以上。二,危害國家安全,群帶性。三,恐怖犯罪。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強制措施的變更和解除。

偵查措施的司法控制。

拘留(剝奪人身自由)、詢問、訊問、偵查實驗、搜查住所、勘驗檢查。

出示工作證件。兩個人在場。須有見證人。在什麼場所?證人的資格及證人保護。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在現場、證人所在單位、住處、證人提出的地點以及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進行偵查實驗。

見證人特點:不能與案件存在利害關系。

檢察院在偵查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涉嫌貪污罪,應當將案件移送監察委員會處理。犯罪嫌疑人犯數罪的,一般應當以監察委員會為主調查,檢察院予以協助。

檢察院提前介入偵查,對公安機關的違法行為提出糾正意見。

若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證明其社會危險性很高,應當對其依法逮捕。檢察院有權徑行決定逮捕,同時交公安機關執行。

變更逮捕措施。

起訴制度,審查起訴程序,三種不起訴及其救濟。

監察委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應當採取對應的羈押措施。即將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再決定後續如何處理。

檢察院發現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條件,有權決定逮捕,交公安機關執行。

包括四項: 審判公開原則 , 直接言詞原則 (拆分為 直接原則 和 言詞原則 。直接原則又包括 直接審理原則 , 直接采證原則 。直接就是只親自參與到訴訟中(親歷性)。言詞原則是指口頭陳述方式), 辯論原則 和 集中審理原則 。

公訴案件的第一審程序

自訴案件審理程序的特點

簡易程序

上訴和抗訴的區別。

上訴不加刑原則。

二審的審理方式和處理方式。

申訴的主體和法定理由。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和許可權。

再審的審理程序。

附帶民事訴訟成立的條件。

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死緩限制減刑的程序。

特有原則和制度。

附條件不起訴。

合適未成年人。

犯罪記錄的封存。

社會調查。

適用條件,程序,法律後果。

適用條件,程序,裁決方式,救濟程序。

適用條件,程序,救濟,強制醫療措施的定期評估、解除。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立案管轄、交叉管轄、級別管轄、指定管轄,一般地區管轄、特殊地區管轄。

迴避對象,迴避程序,迴避決定權,迴避效力。

辯護人的訴訟地位,有效辯護原則,辯護人的資格,法律援助辯護及拒絕辯護,辯護律師及非律師辯護人的訴訟權利、訴訟義務。

證據的法定種類與理論分類

證明對象

證明責任

證明標准

政治的關聯性和合法性

證據關聯性的判斷、證據的審查判斷

刑事證據規則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補強證據規則、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規則、傳聞證據規則、意見證據規則。

檢察院認為是公訴案件,但法院審理認為是告訴才處理的侵佔案件,如果檢察院不撤訴,法院應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條的規定處理。即認為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沒有告訴的情形,依法裁定終止審理。

范圍,國籍,法律適用,概念(狹義、廣義),司法協助,引渡。

1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修正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高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以下簡稱《高檢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六機關規定》;

最高院公布實施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合議庭職責的若干問題》

Ⅳ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秩序、公正、效益價值是通過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實施來實現的。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實現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適用本身也在實現著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刑事訴訟法不僅僅是一部懲「惡」的法律,更是一部揚「善」、求「美」的法律。不僅是一部懲罰法,更是一部保障法,它不僅賦予公檢法追究懲罰犯罪的職權,而且還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藉以自保的權利。

懲治犯罪,是刑事訴訟法作為刑事實體法的實施法所追求的直接目的,這也是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所在。保障人權,則是從價值論的高度賦予刑事訴訟法更高的價值追求,也是刑事訴訟法的終極價值目標。

刑事訴訟中,集中體現了公民的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的緊張沖突與衡平關系。限於國家權力的強大和個人權利的渺小,要求國家機關在處分公民權益時必須遵循正當、合法的程序進行,以防止國家權力的恣意、專斷,這就是正當程序原則。


(5)關於刑事訴訟法的秩序價值擴展閱讀:

注重程序正義是現代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共同的價值取向。刑事訴訟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以恢復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為目標的認識活動,而且也包含著一種程序道德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實現過程。那就是,刑事訴訟法旨在追求看得見的正義,刑事訴訟法具有獨立於工具價值之外的公正價值。

如果把刑事訴訟法比喻成一座神聖的宮殿,那麼刑事訴訟法原則就是這座宮殿的基石。程序法定在我國的首次提出,是謝佑平教授和當時還是他的研究生的萬毅教授2000年合寫的一篇題為《程序法定原則初探——評司法機關的解析權》的論文。

在兩年後的專著《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序正義的基石》中,則系統地闡述了刑事訴訟法原則的概念、特徵、體系、分類、功能和發展趨勢,創造性地將刑事訴訟法原則區分為公理性原則、政策性原則,並縱橫捭闔、刪繁就簡、深入淺出,用最簡單的方法,闡述最深奧的原則。

用競技運動的精神,來觀察和理解刑事訴訟活動的原理、原則,既簡單,又深刻,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長期存在「重實體輕程序」「重權力輕權利」「重配合輕制約」「重打擊輕保護」之積弊,實在需要引進或提出一種與之完全不同的理念,使之對中國人的思維定勢和極致追求形成強烈的沖擊。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國際准則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控辯平等未能實現,強化偵查措施的法定化程度不足,司法獨立缺乏制度保障,無罪推定原則的弱化,訴訟難以及時終結,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未能法定化等。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刑事訴訟法的再一次修改,隨著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有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有些問題正在得到改善,有些問題仍然還在那裡。

Ⅵ 刑法和刑訴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主要區別在於,二者的性質根本不同。刑法是國家頒布的、系統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屬於實體法范疇;而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刑事訴訟法調整的是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司法機關,在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查明犯罪事實,懲罰犯罪分子的一系列活動,其屬於程序法范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首先,對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必須符合刑法的精神和原則。其次,刑事訴訟法也具有獨立的價值,其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著刑法解釋,並保障刑法的正確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Ⅶ 刑事訴訟價值是什麼

刑來事訴訟價值包括兩自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價值,二是指刑事訴訟法自身價值。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價值涉及到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問題。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刑事訴訟法除具有工具性價值以外,其還具有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認為,刑事訴訟的價值目標應當是"公正優先,兼顧效率"。這是因為:刑事訴訟作為分配權利義務,並據以解決糾紛創造合作關系的活生生的程序,其存在的前提,便是人類社會的公正秩序受到了犯罪行為的破壞,國家設立刑罰權的目的就是為恢復被破壞的正義。為了保證刑罰權的實現不演變成為赤裸裸的國家報復,必須對國家追訴犯罪的行為予以程序規范,以保證國家刑罰權實施的公正性。因而刑事司法程序的設計和程序權利與義務的分配都應以公正為價值趨向。但是,在我們充分關注公正價值目標的同時,也不應忽略刑事司法對效率的追求。

Ⅷ 刑訴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是指刑事訴訟立法及其實施能夠滿足國家、社會及其一般成員特定需要而對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義。刑事訴訟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公正、秩序、效益等諸項內容,具體可分為刑事訴訟價值兩個方面:一是指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價值,二是指刑事訴訟法自身價值。刑事訴訟法的工具性價值涉及到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問題,即在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所體現的公正、秩序、效益的價值;其本身的制定與實施也體現著其獨立的適用價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Ⅸ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

刑事來訴訟法的價值保證刑法的正確自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刑事訴訟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

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9)關於刑事訴訟法的秩序價值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規定: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十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熱點內容
法網狙擊法官 發布:2024-11-20 13:35:47 瀏覽:726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 發布:2024-11-20 10:58:15 瀏覽:889
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流程圖 發布:2024-11-20 10:33:50 瀏覽: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規定 發布:2024-11-20 10:15:30 瀏覽:580
交通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20 10:04:34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