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寧波市行政訴訟法地方法規

寧波市行政訴訟法地方法規

發布時間: 2022-11-03 00:58:51

Ⅰ 行政訴訟法的制定依據是

法律分析:司法文書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如判決書、裁定書等;也包括不直接發生法律效力,但對執行法律有切實保證作用的文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一、 行政訴訟法 的概念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 訴訟 參加人(原告、被告、 代理 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 憲法 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二、行政訴訟法全文司法解釋的內容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第一條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 立案 ,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 起訴狀 。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第二條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九)其他訴訟請求。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第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 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五)未按照法律、 法規 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六)重復起訴的;(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 開庭審理 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第五條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第六條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第七條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第八條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 級別管轄 。第九條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對原行政行為合法性共同承擔 舉證責任 ,可以由其中一個機關實施舉證行為。復議機關對復議程序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第十條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Ⅲ 部門如何應對行政訴訟案件

一、被起訴的安監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應訴的相關工作。有些安監部門對應訴無動於衷,有些則應對訴訟束手無策,這兩種態度都是不正確的。根據依法行政的要求,面對行政訴訟要積極主動應對,組織專人負責應訴工作,成立應訴工作小組。有些行政機關把應訴的工作,交由機關內設的法制機構負責。公安機關很早就採用這種方法了,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效果很好。二、在應訴前,安監部門要對訴狀進行研究和審查,把握好幾個重點。1、審查起訴的時效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是否有超出訴訟時效的情形。如果有,只需要請求法院作出駁回起訴的裁定即可。《行政訴訟法》第38條、第39條規定,經過行政復議的案件,起訴者是否是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提出訴訟;直接起訴的案件,起訴者是不是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3個月內提起訴訟。如果超出了法律規定的時間,安監部門只需請求法院駁回起訴就可以了,不必做准備應訴的工作。這是接到法院通知後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否則會白忙一場,甚至會形成因忽視訴訟時效產生一種默認原告的訴權,而讓自己進入司法審查程序的尷尬局面。2、審查起訴的主體資格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起訴者是否屬於行政處罰決定書所確定應受到處罰的當事人。安監部門在應訴前應注意這一點,如果連對手都沒弄清楚就忙著上車,法庭上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3、研究起訴書中所指控的問題要點是否與自己作出的處罰決定書中所確認要點有差異,起訴書中的指供是否成立。4、重新審查自己作出的處罰決定是否合法。《行政訴訟法》第54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主要是針對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所依據的證據是否確鑿,使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辦案是否合法定程序,處罰是否恰當,作出該處罰決定的機關是否符合法定主體資格等事項進行全面的審查。法律有了這些明確規定,安監部門就要逐條對照,檢查自己所作出的處罰決定是否符合這些規定;如果存在缺陷,是否可以找到新的材料進行補充,以應對法庭上原告的質詢。三、有針對性地對起訴書中所得出的問題進行細致的研究。並按法律規定的要求,及時(在接到起訴書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出答辯的理由。四、安監部門要主動向法院提供相關材料。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決定)時的證據、依據。這里所說的依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2條的規定,是指作出處罰決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這里所說的證據,是指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所說,證據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鑒定結論、現場筆錄等。對這些證據有哪些要求,法律上也有明確的規定。2、對作出處罰決定時,尚有些證據未能及時獲得的,應在提供證據材料的規定期間內及時向法院申請補證。經法院准許,可以補充的相關證據是指:作出處罰決定時已經收集的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理由不能提供的;被處罰人或第三人在受到行政處罰時,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證據。最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安監部門對待行政訴訟官司要持一種平常心,有句俗語說「態度決定一切」。在當今的法制社會里,政府部門成為原告或被告都是非常普通的事,所以一定要做到按時出庭。安監部門要用自己的行動向社會表明,我們是尊重法律的;也向法庭、原告表明,我們是尊重他們的。如果不能做到按時出庭,損害的不僅是安監部門的形象,其判決結果很可能將敗訴的可能變成敗訴的現實。法律規定,如無正常理由、經法院兩次傳喚仍拒不到庭的,將依法作出缺席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Ⅳ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規定起訴期限的目的,是為了促使行政訴訟當事人盡快行使訴權,通過司法審查獲得救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有助於行政機關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提高行政效率,實現公共利益,保障社會公共秩序和法律關系的穩定性,使公平正義及時獲得實現。
一、法定起訴期限
從法律規定看,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根據案件性質和當事人對行政行為的知情程度而不同,即:
1、經行政復議的案件,起訴期限為十五日。
2、對行政行為不服直接提起訴訟的,起訴期限為六個月。
3、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起訴期限為六個月。
4、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超過一年。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內容的,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不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不超過五年。
上述不超過一年、二十年、五年情形,均為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最長起訴期限。此種起訴期限適用於當事人至始至終不知道行政行為內容的情形6、最長起訴期限是除斥期間是指,只要超過了法定的最長期限,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導致,法院將不予受理,受理後也將裁定駁回起訴。不論理論界或實務界,很多人均主張這種觀點,以保障行政行為高效、穩定,以免時過境遷,或難於取證、難於還原事實真相而排除合法的行政行為被推翻。
最長起訴期限是特殊期間是指,雖然超過了最長訴訟時間,但是如果有法定的合理理由,最長訴訟時效要考慮特殊情況予以適當考量,或扣除或延長,起訴人並不當然喪失訴權,法院仍然需要依法審理。這種觀點在理論與實務中也有很多人支持,意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的訴權,以免行政行為的不公開、不透明、不告知等而肆意侵犯相對人尤其是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二、起訴期限起算日
行政訴訟起訴期限起算日根據原告訴求不同存在區別: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行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起訴期限從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內容的,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限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復議決定的,起訴期限從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計算;逾期不作決定的,從復議期滿之日起計算。
5、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復議決定內容之日起計算。
6、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
「知道」,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明確知道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及其內容;「應當知道」是行政機關沒有向原告送達作出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但是根據原告的行為或證據根據一般規律能夠認定原告已經或者能夠知曉行政行為及其內容。三、一並提起行政賠償案件的起訴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其起訴期限按照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規定執行。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將以超過起訴期限而駁回。四、起訴期限的扣除和延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自身的原因單位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起訴期限應當扣除不計算在起訴期限之內。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耽誤起訴的理由不屬於法定范圍之內的,起訴期限則不應扣除。如果原告因不屬於自身原因之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延長起訴期限。五、新解釋關於起訴期限的變化
新解釋相對於行政訴訟法和原司法解釋關於起訴期限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將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案件的起訴期限由原來的二年縮短為為一年。
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司法解釋(法釋【2000】8號)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為二年,新解釋生效後原解釋無效,對於此類案件的起訴期限應當按照新解釋第六十四條的規定為一年。
2、明確復議機關在復議決定中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起訴期限時計算,但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不得超過一年。
3、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履行行政職責起訴期限為六個月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接到申請之日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條沒有明確規定此類案件的起訴期限,而新解釋第六十六條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起訴期限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第四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Ⅳ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什麼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第六十四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




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公開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供公眾查閱,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Ⅵ 法院判決能以行政法規或地方性法規作為法律依據嗎

可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內件容,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6)寧波市行政訴訟法地方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相關法條:

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Ⅶ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訴訟范圍的事項有

一、行政訴訟范圍有哪些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

第十一條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徵收徵用補償協議;

(三)其他行政協議。

二、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3條第1款的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訴訟法的上述規定,確立了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這一規定,也是《憲法》第126條、《人民法院組織法》第4條有關規定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化,行政訴訟活動必須遵循。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要查明案件事實真相,以法律為尺度,作出公正的裁判。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由此確立人民法院通過行政審判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的特有原則,簡稱合法性審查原則或司法審查原則。合法性審查包括程序意義上的審查和實體意義上的審查兩層涵義。程序意義上的合法性審查,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有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實體意義上的審查,是指人民法院只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一般也不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進行審查。就是說,這是一種有限的審查。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這一規定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具體體現。在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中,一方是行政主體,它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處於管理者的主導地位;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處於被管理者的地位。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但是,雙方發生行政爭議依法進入行政訴訟程序後,他們之間就由原來的從屬性行政管理關系,轉變為平等性的行政訴訟關系,成為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原告與被告的訴訟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5、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8條規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中國的三大訴訟法都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作為基本原則予以規定。

6、辯論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所謂辯論,是指當事人在法院主持下,就案件的事實和爭議的問題,充分陳述各自的主張和意見,互相進行反駁的答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辯論原則具體體現了行政訴訟當事人在訴訟中平等的法律地位,是現代民主訴訟制度的象徵。

7、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行政訴訟法》第七章又將這一規定具體化,使之成為行政審判中的四項基本制度。

8、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人民檢察院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監督,主要體現在對人民法院作出的錯誤的生效裁判,可以依法提起抗訴。

三、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是什麼

1、二者受理的機關不同。行政訴訟由法院受理;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受理,特殊情況下,由本級行政機關受理。

2、二者解決爭議的性質不同。人民法院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屬於司法行為,適用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處理行政爭議屬於行政行為的范圍,應當適用行政復議法。

3、二者適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復議適用行政復議程序,而行政訴訟適用行政訴訟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簡便、迅速、廉價,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訴訟程序復雜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復議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而行政訴訟實行二審終審制度等。

4、二者的審查強度不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則上法院只能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可以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

5、二者的受理和審查范圍不同。《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對於受理范圍均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從列舉事項來看,《行政復議法》的受案范圍要廣於《行政訴訟法》。此外,《行政復議法》還規定對國務院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申請。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監督,且各有所長,不能互相取代。因此,現代國家一般都同時創設這兩種制度。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或將行政復議作為行政訴訟的前置階段;或由當事人選擇救濟途徑,或在當事人選擇復議救濟途徑之後,仍允許其提起行政訴訟。

Ⅷ 行政訴訟的審判依據(法律依據)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以其他規范性文件為依據時,不應一概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無任何依據

社會的急劇轉型和我國立法工作的相對滯後,及政府的積極行政理念,在客觀上使有些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沒有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規章,有時也沒有可依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行政規章,而是直接依據行政主體自身制定的多數表現為「紅頭文件」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行政機關依據其他規范性文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一旦被訴至法院,行政機關在提交證據和依據時,又往往將這些以「紅頭文件」表現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事實證據而不是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提交。實踐中,如果法院直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39]第一條第一款的規定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認為被告沒有提交法律依據,從而認定被具體行政行為沒有法律依據,判決行政機關承擔敗訴責任的話,其結果必然是行政機關敗訴率很高。即使有些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的實體處理是正確的,行政機關也很可能承擔敗訴責任。這種情形,既不能有效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也不利於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脫離了我國社會轉型和立法相對滯後的現狀。根據最高法院《紀要》的要求,對待此種情況,法院除了應盡釋明義務外,不應不經審查就直接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依據。因此,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以「其他規范性文件」為依據時,不應一概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任何依據,而應在對其他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的基礎上,再作定奪。

Ⅸ 為什麼行政訴訟不在當地法院審理異地審理法律依據

這種情況是有法律依據以及法理基礎的。如果存在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事由需要法院整體迴避,可以申請上級法院指定異地法院審理。為了有效排除、預防審判干擾,最高法明確要求各地法院根據個案具體情況,採取異地審理的做法。
法律分析
異地審理最大程度防止了地方權力妨礙審判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有效排除了案件查處中的各種干擾和阻力,也有效消除了一部分社會公眾對審判工作的擔憂和誤解,是目前應對官員腐敗很有效的司法模式。關於實現異地管轄的程序,規定指出,上級法院可以通過指定管轄的方式確定異地管轄法院這三類案件,一是對於下級法院管轄的案件,當事人直接向上級法院起訴的,上級法院可以在受理後將案件指定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或者其他法院管轄;二是下級法院認為自己不宜審理,需要由上級法院指定管轄的案件,可以報請上級法院指定其他法院管轄;三是當事人認為被告所在地法院難以公正審理的,可以向受案法院申請其他法院管轄,受案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三日內報請上級法院決定同時,規定要求,被告所在地法院應當認真配合、協助異地法院審理案件,確保案件依法公正及時審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第五十五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熱點內容
易制爆化學品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9:47:58 瀏覽:256
公民法形成 發布:2025-01-16 19:39:06 瀏覽:750
著有道德經為道家始祖的是 發布:2025-01-16 19:29:13 瀏覽:187
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 發布:2025-01-16 18:35:23 瀏覽:965
天津勞動法賠償金額 發布:2025-01-16 18:01:14 瀏覽:262
法院ems騙 發布:2025-01-16 17:45:38 瀏覽:291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