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發布時間: 2022-11-04 17:47:06

① 民事訴訟法解釋(3)

民事訴訟法解釋

十一、簡易程序

第二百五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的簡單民事案件中的事實清楚,是指當事人對爭議的事實陳述基本一致,並能提供相應的證據,無須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即可查明事實;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是指能明確區分誰是責任的承擔者,誰是權利的享有者;爭議不大是指當事人對案件的是非、責任承擔以及訴訟標的爭執無原則分歧。

第二百五十七條 下列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

(一)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的;

(二)發回重審的;

(三)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

(四)適用審判監督程序的;

(五)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第三人起訴請求改變或者撤銷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

(七)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

第二百五十八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期限到期後,雙方當事人同意繼續適用簡易程序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審理期限。延長後的審理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六個月。

人民法院發現案情復雜,需要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前作出裁定並將合議庭組成人員及相關事項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案件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審理期限自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計算。

第二百五十九條 當事人雙方可就開庭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由人民法院決定是否准許。經當事人雙方同意,可以採用視聽傳輸技術等方式開庭。

第二百六十條 已經按照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開庭後不得轉為簡易程序審理。

第二百六十一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採取捎口信、電話、簡訊、傳真、電子郵件等簡便方式傳喚雙方當事人、通知證人和送達裁判文書以外的訴訟文書。

以簡便方式送達的開庭通知,未經當事人確認或者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當事人已經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決。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由審判員獨任審判,書記員擔任記錄。

第二百六十二條 人民法庭製作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必須加蓋基層人民法院印章,不得用人民法庭的印章代替基層人民法院的印章。

第二百六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卷宗中應當具備以下材料:

(一)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筆錄;

(二)答辯狀或者口頭答辯筆錄;

(三)當事人身份證明材料;

(四)委託他人代理訴訟的授權委託書或者口頭委託筆錄;

(五)證據;

(六)詢問當事人筆錄;

(七)審理(包括調解)筆錄;

(八)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或者調解協議;

(九)送達和宣判筆錄;

(十)執行情況;

(十一)訴訟費收據;

(十二)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審理的,有關程序適用的書面告知。

第二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雙方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約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應當在開庭前提出。口頭提出的,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捺印確認。

本解釋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的案件,當事人約定適用簡易程序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第二百六十五條 原告口頭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將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訴訟請求,事實及理由等准確記入筆錄,由原告核對無誤後簽名或者捺印。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

第二百六十六條 適用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由人民法院確定,也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准許,但不得超過十五日。被告要求書面答辯的,人民法院可在徵得其同意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答辯期間。

人民法院應當將舉證期限和開庭日期告知雙方當事人,並向當事人說明逾期舉證以及拒不到庭的法律後果,由雙方當事人在筆錄和開庭傳票的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捺印。

當事人雙方均表示不需要舉證期限、答辯期間的,人民法院可以立即開庭審理或者確定開庭日期。

第二百六十七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可以簡便方式進行審理前的准備。

第二百六十八條 對沒有委託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訴訟的當事人,人民法院在庭審過程中可以對迴避、自認、舉證證明責任等相關內容向其作必要的解釋或者說明,並在庭審過程中適當提示當事人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

第二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就案件適用簡易程序提出異議,人民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異議不成立的,口頭告知當事人,並記入筆錄。

轉為普通程序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合議庭組成人員及相關事項以書面形式通知雙方當事人。

轉為普通程序前,雙方當事人已確認的事實,可以不再進行舉證、質證。

第二百七十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在製作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時,對認定事實或者裁判理由部分可以適當簡化:

(一)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並需要製作民事調解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承認對方全部或者部分訴訟請求的;

(三)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當事人一方要求簡化裁判文書中的相關內容,人民法院認為理由正當的;

(四)當事人雙方同意簡化的。

十二、簡易程序中的小額訴訟

第二百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小額訴訟案件,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實行一審終審。

第二百七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指已經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一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上一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公布前,以已經公布的最近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准。

第二百七十三條 海事法院可以審理海事、海商小額訴訟案件。案件標的額應當以實際受理案件的海事法院或者其派出法庭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為限。

第二百七十四條 下列金錢給付的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一)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糾紛;

(二)身份關系清楚,僅在給付的數額、時間、方式上存在爭議的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糾紛;

(三)責任明確,僅在給付的數額、時間、方式上存在爭議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和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四)供用水、電、氣、熱力合同糾紛;

(五)銀行卡糾紛;

(六)勞動關系清楚,僅在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給付數額、時間、方式上存在爭議的勞動合同糾紛;

(七)勞務關系清楚,僅在勞務報酬給付數額、時間、方式上存在爭議的勞務合同糾紛;

(八)物業、電信等服務合同糾紛;

(九)其他金錢給付糾紛。

第二百七十五條 下列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一)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糾紛;

(二)涉外民事糾紛;

(三)知識產權糾紛;

(四)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糾紛;

(五)其他不宜適用一審終審的糾紛。

第二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小額訴訟案件,應當向當事人告知該類案件的審判組織、一審終審、審理期限、訴訟費用交納標准等相關事項。

第二百七十七條 小額訴訟案件的舉證期限由人民法院確定,也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准許,但一般不超過七日。

被告要求書面答辯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徵得其同意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答辯期間,但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當事人到庭後表示不需要舉證期限和答辯期間的,人民法院可立即開庭審理。

第二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小額訴訟案件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裁定一經作出即生效。

第二百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受理小額訴訟案件後,發現起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裁定一經作出即生效。

第二百八十條 因當事人申請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提出反訴、追加當事人等,致使案件不符合小額訴訟案件條件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

前款規定案件,應當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或者普通程序審理前,雙方當事人已確認的事實,可以不再進行舉證、質證。

第二百八十一條 當事人對按照小額訴訟案件審理有異議的,應當在開庭前提出。人民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異議不成立的,告知當事人,並記入筆錄。

第二百八十二條 小額訴訟案件的裁判文書可以簡化,主要記載當事人基本信息、訴訟請求、裁判主文等內容。

第二百八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小額訴訟案件,本解釋沒有規定的,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

十三、公益訴訟

第二百八十四條 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有明確的被告;

(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百八十五條 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

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百八十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書面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百八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依法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准許參加訴訟的,列為共同原告。

第二百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不影響同一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

第二百八十九條 對公益訴訟案件,當事人可以和解,人民法院可以調解。

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進行公告。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經審查,和解或者調解協議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出具調解書,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依法作出裁判。

第二百九十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後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第二百九十一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其他依法具有原告資格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同一侵權行為另行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十四、第三人撤銷之訴

第二百九十二條 第三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提起撤銷之訴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出,並應當提供存在下列情形的證據材料:

(一)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

(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錯誤;

(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

第二百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和證據材料之日起五日內送交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可以自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日內提出書面意見。

人民法院應當對第三人提交的起訴狀、證據材料以及對方當事人的書面意見進行審查。必要時,可以詢問雙方當事人。

經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第二百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第二百九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是指沒有被列為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當事人,且無過錯或者無明顯過錯的情形。包括:

(一)不知道訴訟而未參加的;

(二)申請參加未獲准許的;

(三)知道訴訟,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參加的;

(四)因其他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第二百九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是指判決、裁定的主文,調解書中處理當事人民事權利義務的結果。

第二百九十七條 對下列情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處理的案件;

(二)婚姻無效、撤銷或者解除婚姻關系等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涉及身份關系的內容;

(三)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對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

(四)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受害人對公益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

第二百九十八條 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人民法院應當將該第三人列為原告,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當事人列為被告,但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沒有承擔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列為第三人。

第二百九十九條 受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後,原告提供相應擔保,請求中止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第三百條 對第三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請求,人民法院經審理,按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請求成立且確認其民事權利的主張全部或部分成立的,改變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二)請求成立,但確認其全部或部分民事權利的主張不成立,或者未提出確認其民事權利請求的,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三)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對前款規定裁判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上訴。

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內容未改變或者未撤銷的部分繼續有效。

第三百零一條 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審理期間,人民法院對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裁定再審的,受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將第三人的訴訟請求並入再審程序。但有證據證明原審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先行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裁定中止再審訴訟。

第三百零二條 第三人訴訟請求並入再審程序審理的,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對第三人的訴訟請求一並審理,所作的判決可以上訴;

(二)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調解,調解達不成協議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發回一審法院重審,重審時應當列明第三人。

第三百零三條 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後,未中止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執行的,執行法院對第三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提出的執行異議,應予審查。第三人不服駁回執行異議裁定,申請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案外人對人民法院駁回其執行異議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錯誤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申請再審,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五、執行異議之訴

第三百零四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案外人、當事人對執行異議裁定不服,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由執行法院管轄。

第三百零五條 案外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案外人的執行異議申請已經被人民法院裁定駁回;

(二)有明確的排除對執行標的執行的訴訟請求,且訴訟請求與原判決、裁定無關;

(三)自執行異議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起。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第三百零六條 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案外人執行異議申請,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執行;

(二)有明確的對執行標的繼續執行的訴訟請求,且訴訟請求與原判決、裁定無關;

(三)自執行異議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起。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第三百零七條 案外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以申請執行人為被告。被執行人反對案外人異議的,被執行人為共同被告;被執行人不反對案外人異議的,可以列被執行人為第三人。

第三百零八條 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以案外人為被告。被執行人反對申請執行人主張的,以案外人和被執行人為共同被告;被執行人不反對申請執行人主張的,可以列被執行人為第三人。

第三百零九條 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未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被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人民法院告知其另行起訴。

第三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執行異議之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

第三百一十一條 案外人或者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案外人應當就其對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第三百一十二條 對案外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不得執行該執行標的;

(二)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案外人同時提出確認其權利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決中一並作出裁判。

第三百一十三條 對申請執行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准許執行該執行標的;

(二)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第三百一十四條 對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判決不得對執行標的執行的,執行異議裁定失效。

對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判決准許對該執行標的執行的,執行異議裁定失效,執行法院可以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恢復執行。

第三百一十五條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審理期間,人民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申請執行人請求人民法院繼續執行並提供相應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被執行人與案外人惡意串通,通過執行異議、執行異議之訴妨害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處理。申請執行人因此受到損害的,可以提起訴訟要求被執行人、案外人賠償。

第三百一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執行標的裁定中止執行後,申請執行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未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自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七日內解除對該執行標的採取的執行措施。

② 民事訴訟法著作推薦

1、《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麗。本教材吸收和借鑒既有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經驗,在內容上注重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前沿理念和問題的介紹,以及民事訴訟法法規及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該教材在全面系統的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理基礎上,更為注重學生對民事訴訟程序規定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教材的體例設置上,每章分設六個部分。

2、《新民事訴訟法 》

本書由邱聯恭教授發起並組織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參與編寫,本研究會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民訴研究會,每年集合台灣地區此領域菁英,收錄一次性發表當年研討會的重要論文,於文後註明原刊載論文的期別及年月,命名為《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該內容常列為台灣地區學術與實務研究者的指標性學術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灣民訴界實務與學界菁英作者群。歷年來有許多台灣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加入,對於推動台灣民事程序法研究之進展及革新,貢獻匪淺。

本書對大陸民事訴訟領域的學術發展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並對即將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參考。

3、《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

《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講課時隨堂所發講義的一本書。

4、《民事訴訟法》

是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民事訴訟法》在修訂中吸收了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強調了程序法的理論,並更加突出了其教學適用性

5、《民事訴訟法》

張衛平著法律類圖書,以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全面地闡述了民事訴訟各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民事訴訟法》概念清晰、准確、分析簡明、透徹,難點、重點明確,體系結構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關注了民事訴訟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注意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作。《民事訴訟法》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訴訟理論和各種制度的動作機理。

③ 民事訴訟法

審理上訴案件(即二審案件),應首先審查上訴相關事項,要依法審理(應該開庭的要開庭審理,反之無需開庭),作出相應的判決或裁定,二審法院可以先行調解,一般應在三個月內審結。《民訴法》相關規定如下:

一【審查上訴材料】
第一百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二【開庭審理或不開庭審理的情形】
第一百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三【作出相應的判決或裁定】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四【可以先行調解】
第一百七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五【審結期限】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④ 民事訴訟法知識

問題1: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申請發布支付令;
問題2:在滿足申請支付令的條件下,債權人回提出申答請後,法院會在五日內通知其是否受理。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提供的事實、證據,對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合法的,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債務人發出支付令;申請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該裁定不得上訴。
根據你的描述,你請求給付的金錢債務未到期,故法院不會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申請支付令要符合下列條件:
1、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或有價證券;
2、請求給付的金錢或有價證券已到期且數額確定,並寫明了請求所根據的事實和證據;
3、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
4、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

⑤ 新民事訴訟法的介紹

民事訴訟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重要的基本法律。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是1991年通過施行,分別於2007,2012年進行兩次修正。同時,《民訴解釋》也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本次修正結合了實踐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切實解決了訴訟中的現實困難。 具體而言,有以下十大亮點:


亮點一:關於管轄

1、管轄方面修改了協議管轄規定,增加了「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明確了將協議管轄的范圍由合同糾紛擴展至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把因履行合同競合產生的侵權糾紛也收納進來。

2、增加了默示管轄規定。該制度需三個基本條件:當事人未在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當事人應訴答辯,應訴管轄不得違反專屬管轄和級別管轄的規定。

3、修改了上下級法院移交管轄制度。按2007年民訴法規定,上級法院既可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案件,也可將其管轄的案件交下級法院審理,這種規定極易導致地方保護風險的增加。此次修改,增加了「確有必要」和「其上級法院的批准」的條件。

亮點二:關於公益訴訟

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民訴解釋》就提起公益訴訟的條件、管轄法院、告知程序、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關系以及公益可以和解、調解等具體操作程序予以明確。值得注意的是,依據目前法律規定,我們認為,目前民訴法中可以公益訴訟的主體即「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是「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和「消費者協會」。

亮點三:關於第三人撤銷之訴

增加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民訴解釋》就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應提交的證據材料、審理程序、不予受理的情形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一是提起的期限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這六個月與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一樣,都是不變期間,不適用延長、中止、中斷的規定。二是管轄法院,第三人應當向作出該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亮點四:關於舉證時限及逾期舉證

證據部分增加了證據時限制度。此前,《證據規定》等對於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供證據的,一律發生失權效果的規定,過於嚴苛。此次修改,關於舉證期限:應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可由當事人協商經法院准許,法院確定一審普通程序不少於十五日(此前的規定是三十日),二審不少於十日,期滿後的反駁證據等法院可酌情確定期限。關於逾期舉證救濟:一是只要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原則上法院都應准許,但要審查是否「確有困難」情形;二是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當事人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說明理由等;三是分層次設置了逾期舉證的後果,據情節的不同適用訓誡、罰款直至證據失權(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三種不同的後果。

亮點五:關於證人證言

關於證人,新民訴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採用並補充了《證據規定》的部分內容。如:證人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不僅限於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這是在范圍上進行了擴展,更符合實際。同時,在《民訴解釋》中規定: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此前規定為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增加了法院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等內容。

亮點六:關於專家輔助人

「專家輔助人」,在訴訟中的功能是:協助當事人就有關專門性問題提出意見或者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回答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就鑒定意見或有關專門性問題的詢問、與對方當事人申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對質。新民訴提出的鑒定人與專家輔助人並存的「雙層」專家證據制度,既能維持鑒定人中立立場,又能對鑒定人的行為和作用形成有效制約,防止鑒定人過度介入訴訟,有利於法官作出更客觀的判斷。

亮點七:關於小額訴訟

增加小額訴訟制度。小額訴訟程序,簡言之是簡易程序的再簡化,其是與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三者並列的獨立訴訟程序。《民訴解釋》就小額訴訟規定的更加詳細,如以不完全列舉的方式明確了適用該程序審理的范圍、糾紛類型(大前提是金錢給付的案件)以及不適用的范圍、類型。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保障效率,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亮點八:關於司法確認

增加調解協議確認制度,該制度是指對於涉及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糾紛,經具有調節職能的組織調解達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協議後,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的一種新的案件類型。新民訴規定:提出時間系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主體系雙方當事人共同提出,管轄法院系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法院。

亮點九:關於實現擔保物權程序

增加擔保物權實現制度。申請人系抵押權人、質權人、留置權人以及抵押人、出質人、財產被留置的債務人或者所有權人等;管轄法院系「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法院」等。另外,擔保物權實現案件的具體程序:提出申請,同時提交《民訴解釋》第三百六十七條規定的材料,法院受理後依據《民訴解釋》第三百七十一條規定內容進行審查,並依據《民訴解釋》第三百七十二條的規定作出處理。值得注意的是裁定生效後,申請人即可申請強制執行。

亮點十:關於檢察建議

增加檢查建議制度。目前,進入再審有三個渠道:一是人民法院依職權再審;二是當事人申請再審;三是抗訴再審。就新民訴審判監督程序規定看,「法院糾錯先行,檢察院抗訴斷後」以及「在窮盡審判監督救濟渠道之後,再啟動檢查監督機制」是得到了立法機關的認可。在檢察機關作出提出或者不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得再次向檢察機關申訴。此時,當事人也不得向人民法院再次申請再審或申訴。也就是說,所有程序終結。實際上,我國的有限再審制度是通過法院處理一次、檢察院處理一次所達到的。

⑥ 談如何做好民事訴訟中的調解

民事訴訟中的調解是法院運用的最多的一種處理民事訴訟的結案方式。但法院調解制度在實踐中也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諸多弊端。本文將探究在新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發揮調解的功能,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民事調解制度。
一、搞好法院調解工作的意義
(一)它能及時、徹底地解決民事權益爭議,保持雙方當事人的團結和合作,有利於減少當事人的心理對抗。避免在訴訟中加劇和對方的隔閡和敵視。糾紛的發生,本身已表明當事人之間形成了某種對抗,這種對抗假如得不到正確引導,即使在訴訟終結後也無法消除。實踐中往往出現「打一場官司、記一世冤讎」的現象,正是這種對抗未能消除的集中體現,假如調解工作做的好,有利於雙方當事人在相互諒解的基礎上解決糾紛,增進團結。
(二)它有利於增強當事人和群眾的法制觀念,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當事人在調解中的活動主要是陳述事實和理由,審判人員的活動主要是查明事實和進行法制宣傳,在當事人充分陳述的基礎上以案講法,進行法制教育,促進當事人自覺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利於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的發展。
(三)調解有利於徹底解決糾紛和提高辦事效率。假如通過調解解決了糾紛,有利於消除矛盾,避免雙方當事人意氣用事,促進雙方當事人自動履行協議,能徹底解決糾紛。同時,由於以調解方式解決的糾紛,不發生上訴新問題,這就減少了程序,節省了人力、物力和時間,從而可以提高法院的辦案效率。
二、改進調解制度的措施:
(一)實行調審分離的調解制度。根據調解和審判間的關系不同,可將各國的法院調解制度分為以下三種模式摘要:一種是調審結合式,法院調解和審判可以動態轉換、交互進行;一種是調審分立式,把法院調解置於訴訟程序之前作為獨立的調解程序;一種是調審分離式,把法院調解程序從審判程序中分離,作為法院處理民事糾紛的另一種訴訟方式,筆者認為我國應實行調審分離式的調解制度。具體設想是摘要:將訴訟程序分為庭前預備程序和庭審程序兩個階段,將調解放在庭前預備程序中,庭前法官和庭審法官分而設立。庭前法官負責主持調解不參和庭審程序,庭審法官則負責案件審理,不參和庭前程序。之後在雙方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如當事人不同意調解,或調解不成功將案件轉入庭審程序。在庭審程序中,法院不再進行調解,而是依法做出判決。這種調解模式的優點在和將調解權和審判權分離開來,使得當事人的合意免受審判權的干涉,實現合意自由,從而有利於實現調解結果的公正,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2另外通過出示證據以及法官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幫助當事人重新評估自己一方的立場和主張,促使當事人和解或以撤訴等其他方式結案。
(二)調解程序應由當事人啟動,並規定調解的期限。為使自願原則在調解過程中得以實現,應明確規定在庭前預備程序中,調解程序的啟動應以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為前提,法官不得依職權主動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另外可防止當事人無休止的調解拖延訴訟,為提高訴訟效率,應規定調解期限,調解期限以10日為宜。
(三)規范法院的調解方式。我國民事訴訟及相關解釋並未規定法院調節應採用的方式,實踐中最為流行的則是所謂「背對背」的調解方式,即法院和當事人各自協商,在雙方之間穿針引線,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直的意見。實際上採用這種調解方式達成的協議大多數是在雙方當事人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意思下形成的,和調解的自願合法原則背道而馳。因此我認為,應該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經驗,對調解的方式應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加以原則性的規范,明確規定調解應當公開進行,禁止「背對背」調解,有利於杜絕調解人員的暗箱操作,有助於雙方當事人的自由協商達成協議。
三、調解操作中應注重的新問題
(一)在調解之前應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在調解之前由審判人員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政策、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變更或放棄自己的訴訟請求,使當事人了解調解的好處,講明義務,劃清責任,實事求是提出訴訟請求,促使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
(二)抓住當事人的心理特徵,並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徵。在調解時應善於抓住當事人的心理特徵,調查當事人的訴訟目的。把握當事人心理特徵,有助於我們有的放矢地開展調解工作。在調解過程中還應該注重當事人的性格特徵,根據當事人性格差別,採取不同的調解方法,有效地做好調解工作。這樣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將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三)調解時雙方當事人必須到庭。假如調解時當事人不出庭公開表示對調解的拒絕,就不能體現自願、合法的調解原則。但是假如當事人由於身體有病等非凡原因不能出庭,當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進行「請求調解」等訴訟行為。如因非凡情況不能出庭,就應向人民法院出具表明本人真正意思的書面意見書,表明對上述新問題的態度。
(四)制定調解計劃。為了使調解工作具有針對性、科學性、計劃性,可以在調解之前,先根據案情制定調解計劃,確定調解工作的重點和調解的具體步驟,並經合議庭探究,發揮集體聰明,保證調解工作的順利進行。

⑦ 民事訴訟法著作推薦

1、《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是2017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麗。本教材吸收和借鑒既有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經驗,在內容上注重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前沿理念和問題的介紹,以及民事訴訟法法規及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該教材在全面系統的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理基礎上,更為注重學生對民事訴訟程序規定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教材的體例設置上,每章分設六個部分。

2、《新民事訴訟法 》

本書由邱聯恭教授發起並組織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參與編寫,本研究會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民訴研究會,每年集合台灣地區此領域菁英,收錄一次性發表當年研討會的重要論文,於文後註明原刊載論文的期別及年月,命名為《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該內容常列為台灣地區學術與實務研究者的指標性學術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灣民訴界實務與學界菁英作者群。歷年來有許多台灣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加入,對於推動台灣民事程序法研究之進展及革新,貢獻匪淺。

本書對大陸民事訴訟領域的學術發展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並對即將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參考。

3、《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

《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講課時隨堂所發講義的一本書。

4、《民事訴訟法》

是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民事訴訟法》在修訂中吸收了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強調了程序法的理論,並更加突出了其教學適用性

5、《民事訴訟法》

張衛平著法律類圖書,以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全面地闡述了民事訴訟各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民事訴訟法》概念清晰、准確、分析簡明、透徹,難點、重點明確,體系結構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關注了民事訴訟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注意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作。《民事訴訟法》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訴訟理論和各種制度的動作機理。

⑧ 求民事訴訟法心得體會

每一門獨立的法律科學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這一研究對象是由本學科自身的特殊性決定的。同樣,民事訴訟法學論文的寫作也具有其特殊性,同學們只有緊緊把握它的特點,靈活運用寫作方法,使用規范的語言,才能寫好民事訴訟法學的論文。

一、民事訴訟論文的寫作

(一)民事訴訟論文題目的確定
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如價值論、目的論、訴權論、程序保障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論等;(2)民事訴訟的具體制度和具體理論,如當事人、管轄、舉證責任、審前准備程序、簡易程序、再審程序、執行等;(3)民事訴訟與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之間的關系,如民事訴訟與仲裁、公證、調解、和解的關系。
由於文章的篇幅有限,選題切忌過大過空。論文的寫作畢竟不是教科書,要求面面俱到。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掌握的資料等因素來確定論題。論文是對自己觀點的一種陳述,所以要言之有物,在某一方面要著重一點論述開去,這樣才能獲得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優秀論文。在浩瀚的法律知識中只要選取其中的一朵浪花就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芒。如有關執行方面的論文就可以有很多的寫法,比如:完善我國強制執行法的探討;執行程序中的參與分配製度;執行難的原因和對策等等。
下面推薦一些常見的民事訴訟法學的論題,以供學生參考和借鑒:(1)基本理論的探討,如訴訟公正與效率的探討,法官獨立審判的理性思考,論司法公正,訴權之保護,民事訴訟處分原則重述;(2)具體制度和具體理論的探討,如民事訴訟法修改的若干基本問題,我國民事審級制度的改革與完善,論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論醫療糾紛民事訴訟的若干問題,當事人舉證與法院查證之關系,我國民事舉證制度的完善;(3)對民事訴訟與其他糾紛解決機制之間的關系的探討,如論仲裁與訴訟,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改革。

(二)民事訴訟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

針對同學在民訴論文寫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期望在以後的論文寫作中能夠有所幫助。
1.文不對題。有些同學雖然選擇了一個小題目進行論述,但是卻要面面俱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卻僅佔一小部分,或者乾脆沒有論述自己的觀點。這樣顯然離題了。
例如題目是「法院調解制度改革構想」的論文,有些同學論述的小標題如下:
(1)法院調解的定義;(2)法院調解的性質;(3)法院調解的特徵;(4)法院調解的優勢。對於闡述法院調解制度改革的論文,上述論述顯然有些離題太遠,應該適當介紹後,分清主次,重點闡述文章觀點,採用下列下標題進行論述,主題更加突出:(1)法院調解制度概述;(2)國內外相關制度的比較;(3)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弊端;(4)法院調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需要明確的是,論文與教科書不同:首先,教科書的對象是學生,而且大部分是對某一問題一無所知的學生,因此對問題的闡述需要一層一層的面面俱到。論文的讀者是對某一問題的基本內容有一定了解的人,此時作者的任務並不是在普法,講基本的理論,而是要深入到的某一問題的探討中去。其次,從方法上來說,教科書以闡述為主,因為教科書的主要目標是將問題解釋清楚;而論文則應以論證為主,作者要發現問題,並以論據來論證作者的觀點。
2.在文中經常採用第一人稱或者加入謙虛的話及加入讓老師指正的話語。有的學生在論述自己觀點前總是加上「由於自己水平或者篇幅有限??」或者「下面,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之類的贅話。其實直接闡述就行,需要指明是作者的看法時,可以用「筆者認為」的說法,但不能濫用。
有的同學在文中加入謙虛或者請老師指正的話,如「本人功底淺顯,請老師不吝賜教」等等,這種話語不應在民訴論文的正式寫作中出現,需要類似的溝通的話可以另外附上字條。
3.直接引用法規的簡稱。有的同學在第一次引用法規時就用簡稱,這樣不規范。應當在第一次引用時用全稱,然後註明以後的簡稱。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在此以後再出現該法時就可以用《民訴法》這一簡稱了。
4.民訴論文的寫作方法運用不當。有的同學在論述時不能很好地運用論文的寫作方法,造成論文就像課堂筆記或者論文提綱。論文的寫作應該有理有據,不能像光有骨頭沒有血肉的大綱。
舉例:一位同學在其論述執行一文時,其中一個小標題是這樣闡述的:
-「(一)執行的定義、性質與特徵1.執行的定義(一句話)。2.執行的性質(一句話)。3.執行的特徵。」
正確的論述應為:「關於執行權的性質,學者們各有觀點。有的學者認為??有的認為??筆者認為??理由如下??」。
5.不註明引用文章的出處。
註明出處的作用有二:一是版權問題,否則無異於將他人的智力成果據為己有;二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權威性。在民訴論文中註明參考文獻,可以表明作者是在閱讀了大量的文章的基礎上進行研究並得出結論的,同時也可使文章的論據更加真實。
6.局限於論文標題,就事論事。
同學們在論文寫作中還容易局限於論題的字眼,就事論事。例如,題目是「執行難的原因和對策」的論文,有的同學認為題目就是原因和對策兩方面,結果在論文中就寫了這兩個方面。這種寫法忽略了論文寫作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提出問題;第二層,分析問題,主要是分析問題的原因,找出症結或弊端;第三層,解決問題,也就是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改革和完善的建議、得出文章的結論等等。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於此篇論文來說,作者首先應該對執行難進行概述,然後再論述原因和對策,這樣才稱得上是一篇結構完整的民訴法學論文。
7.沒有靈活掌握民訴論文的寫作方法。大多數同學在選定論文題目後,不知道如何展開論述,闡述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在論文寫作中甚至迷失了自己的寫作方向,也就是說,一味的陷入材料的堆積中,找不到論文寫作的重點了。針對民訴法學的特殊性,下面就推薦幾種在民訴法學論文中經常運用的寫作方法。
(1)程序法與實體法相結合。民事訴訟法是民事程序法,它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十分密切。民事訴訟法是保障民事實體法順利實施的工具,而民事實體法中包含許多民事程序法的規定。同學在論述一個民事訴訟法學的論題時,就可以把程序法和實體法結合起來考慮,一方面可以使論文更有深度,另一方面,也使論文更有生命力,富有實踐指導意義。
(2)比較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對民事訴訟法的研究也是如此。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片面的強調國情差異而不予借鑒外國的有益經驗是不合時宜的;片面的強調外國的優勢而忽視本國的國情也是行不通的。
比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與中外歷史上的民事訴訟法相比較;二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與其他各國的民事訴訟法相比較。比較的內容可以歸為以下幾類:一是與大陸法系國家比較,其中以法國、德國為重點;二是與英美法系國家比較,以英國、美國為重點;三是與原蘇聯和東歐各國比較,蘇聯是重點。值得一提的是,比較不是泛泛的進行資料堆積,而是要選取對闡述觀點有用的資料進行比較,為後面論述自己的觀點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可以順利的推導出文章的結論。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民事訴訟法是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民事訴訟法是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法律,這就決定了民事訴訟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法學。「純理論、純抽象意義的問題考察,終歸還是缺乏現實基礎的照應。因此,失去了在現實,尤其是在法律操作層面上的生動活潑,由此也影響了程序法的應有魅力。今後的新學問必須徹底否認抽象論的意義,將基礎立在具體性之上,並導入更為經驗主義的手法開始這樣的工作」。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必然產生許多新的民事法律關系,新型的民事、經濟糾紛也在不斷涌現。由此產生的諸多訴訟實踐問題都是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對象。同學們可以以此作為論文寫作的突破點和重點。比如,現有的民事審判程序是否已基本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有哪些方面尚需進一步改革,民事訴訟面臨哪些新情況、新問題等等。
例如,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有資產流失,環境污染,市場壟斷等一系列新的問題出現了,為了解決中國社會現存的實際問題,保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對一般民事活動行使監督權的問題就突顯出來。筆者可以通過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探討我國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後提出改革建議。這樣寫出來的論文就會有理有據,既有理論深度,也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4)思路開闊,觸類旁通。現代社會中,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傳統學科的分割界即將消除,不同學科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將會融合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了解邊緣學科的知識,可以使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視野更加開闊,分析方法更加多樣化。例如,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中就引入了經濟學中的概念——效益,並且已經得到了民事訴訟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認同;對於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研究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真理的相對性原理。

二、民事訴訟論文的答辯

民訴論文答辯階段也是讓許多同學摸不著頭腦的事情。因為平時接觸的少,所以對民訴論文答辯不知道如何准備,造成了答辯時心理緊張,影響了民訴論文的成績。下面我就著重論述一下同學們應該怎樣有效的准備和應對民訴論文答辯。

(一)民事訴訟論文答辯的准備
民訴論文答辯是對學生的論文進行的一種口頭測試方法,所以學生對答辯的准備就首先應該以論文為根本。熟悉自己的文章,對於文章的整體結構,文章的主要內容都要瞭然於胸。但是不要死記硬背,而是應該真正掌握自己論述的內容,知道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然後,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涉獵相關的知識,拓寬視野。
例如,對於探討我國民事再審程序的論文,就需要掌握我國民事再審制度的現狀,存在哪些弊端,應該如何進行改革。由於民事再審是對發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再次進行審理,所以相關問題有既判力,民事程序的安定,法院的權威性等等。

(二)民事訴訟論文答辯的進行
1.答辯老師針對民訴論文經常會提問如下一些問題,「請簡述你文章的主要內容」,「請簡要回答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者針對你文章的某一部分進行提問,但都是以學生的民訴論文為依據發問的。
2.同學在答辯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言談舉止要大方自然,努力控制自己的緊張心情。對待答辯老師要有禮貌。答辯其實就是向老師做的一個口頭的論文報告,所以只要自然的把自己的觀點、理解表達出來就行。
(2)回答答辯老師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簡明扼要。因為每個學生的答辯時間最多十分鍾左右,而答辯老師最少三個人一組進行提問,所以同學的回答只要把民訴論文大的綱要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就行。回答切忌羅嗦,生硬的背誦。答辯進行中,學生可以拿著自己的民訴論文或者准備的相關草稿。這樣也是為了使學生更加自然表達自己的觀點。
(3)對於老師提問的和民訴論文相關的問題,學生如果不知道的話,應該怎麼辦?建議採取如下辦法應對。首先應該沉著、冷靜。老師的提問肯定是從民訴論文引申出來的,所以盡快找到民訴論文的知識點。其次,心裡要明白老師提問的目的可能是看看你的知識面,要聽聽你自己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或者說你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最後,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禮貌地和老師進行探討。許多法律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定論,所以千萬別緊張,沉著應對,一定會取得不錯的答辯成績。
總之,一篇優秀的民訴論文應該結構完整,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性強,還要有規范的注釋和形式。同時在答辯中學生要言之有物,條理清楚。

⑨ 論民事訴訟檢察監督

民事檢察制度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保障。現行民事訴訟法檢察監督制度存在的問題很多, 不僅涉及面很廣而且紛繁復雜, 對民事訴訟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檢察監督問題從理論上進行研討, 分析成因、解決問題, 為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提供理性的指導和建議, 是每一位理論工作者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為此, 在修改民事訴訟法檢察監督的具體條款之前, 有必要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上, 就民事訴訟檢察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制定出的相應對策做一研究。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民事檢察監督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監督范圍狹窄, 僅限於事後監督, 使檢察機關難以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關於民事檢察監督的許可權范圍問題在理論界存在爭議, 主要有三種觀點。有的學者認為, 檢查機關的監督僅限於對法院判決生效後的監督, 其根據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85 條所規定的檢查機關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決和裁定的正確與否, 通過抗訴實行監督。有的人認為, 檢查機關對民事訴訟的監督, 不僅限於對判決生效後的監督, 還應包括對民事審判過程的各項活動的監督, 其根據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4 條所規定的「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還有的學者認為,從我國憲法體制設定的檢察監督權的地位和《民事訴訟法》總則中對檢察監督權所規定的立法精神來看, 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這種監督應包括對民事訴訟的提起、審理、宣判以及判決的執行等整個民事訴訟過程的監督。實踐中, 不少法院的審判人員往往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85 條的規定,以檢察院沒有法律依據為由, 將檢查機關對生效裁判進行抗訴之外的監督拒之門外, 導致檢查機關的監督權僅限於「事後」監督。但是, 這種監督只能是一種補救措施, 因為司法腐敗和司法不公現象可能產生於訴訟的任何環節, 事後監督不利於防患於未然。
2. 監督方法過於單一, 導致監督效果不佳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85 條之規定, 民事檢察監督只限於對已生效的判決和裁定提起抗訴, 但法律對檢察機關抗訴的民事案件應當在多長期限內做出再審與否的決定以及具體程序未作明確規定。實踐中, 檢察機關抗訴後, 法院對之可以任意拖延, 即使法院決定對案件進行再審, 在具體程序中, 檢察機關有時也完全聽憑法院安排。
3. 監督權不具體、不明確, 導致監督流於形式
民事檢察監督權最有利的表現形式是民事抗訴權, 如何行使抗訴權在微觀上缺乏細化, 從而很難實現民事檢察監督的目的。在實踐中, 一些法院對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消極拖延、長期不開庭審理、拒絕檢察院查閱案卷, 更有甚者竟駁回檢察院的抗訴。
二、相應的對策
1. 轉變觀念
觀念問題是造成當前中國民事檢察監督不力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以來, 我國檢察監督受「重打擊、輕監督」以及傳統的「官本位」思想的影響, 導致了檢察機關在民事檢察監督程序中的地位、職能、功能無法明確的混亂現象。為此, 必須轉變觀念, 從根本上加強對民事檢察監督重要性的認識。只有這樣, 民事檢察監督只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對司法公正的保障。
2. 完善立法
考察當前民事訴訟檢察監督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立法上的疏漏也是造成檢察機關監督職能很難落到實處的直接原因, 因此, 不僅有必要建立系統的、多元化的民事檢察監督體系, 而且也有必要在微觀上對檢察機關的抗訴權進行系統化、明確化。
(1) 賦予檢察機關一定范圍內的起訴權
鑒於民事糾紛的私權性和當事人處分原則, 原則上不允許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但是,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大量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糾紛, 其典型形態是環境污染案件、消費者權益案件、國有資產流失案件、僱工案件等。此類案件因種種原因無人或不敢提起訴訟, 使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得不到保護, 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 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引起群眾的不滿。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 客觀上要求作為國家根本利益代表者的檢察機關, 有必要通過行使國家起訴權, 以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賦予檢察機關一定范圍內的起訴權, 不僅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而且也符合世界立法潮流, 在美國, 檢察官是政府的代表, 代表政府行使訴訟權利, 對涉及政府利益的案件和公共利益的案件, 提起訴訟, 參加訴訟, 出席法庭, 保護政府和公眾的利益。1976 年《法蘭西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典》第421 條規定: 「檢察機關可以作為主要當事人起訴, 或者作為聯合當事人參加訴訟。檢察機關在法律規定的案件中, 代表其他人。」由此可見, 檢察機關對涉及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有提起訴訟的權利已是國際通例。
(2) 賦予檢察機關參與民事訴訟的權利
我國現行的檢察監督制度, 對法院民事審判活動監督的力度遠遠不夠, 應當加強。事後監督排除了檢察機關提起訴訟和訴訟過程中參與訴訟的可能性, 這種封閉性的系統, 使法院的審判行為在很大范圍失去制約。對法院的審判活動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實施監督。從我國憲法和民事訴訟法總則的規定中可以看出, 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審判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是立法的本意, 只是民事訴訟法第185 條有關抗訴權的規定有失合理, 可以在以後民事訴訟法修改中加以明確和完善。
(3) 完善檢察機關對生效裁判的抗訴權
要發揮檢察機關抗訴監督的作用, 就必需在立法上對檢察機關抗訴權加以細化。
首先, 應該賦予檢察機關完整的抗訴權。由於民事訴訟法只規定了檢察機關享有民事抗訴權, 並未明確規定與抗訴權相關的具體權力, 因而在實際操作中無法實現民事訴訟檢察監督的目的。為此,立法中應明確規定檢察機關享有調卷權、否決權、摘錄權、復制權、出席庭審權、偵查權、調查取證權、列席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會議權等。
其次, 應明確檢察機關的抗訴時間, 為解決現行立法所規定的抗訴無期限造成的弊端, 根據既判力原則, 法院應明確規定檢察機關提起抗訴的起止時間。這樣既有利於裁判權威、程序安定和訴訟效力, 也有利於社會關系的穩定。
再次, 應明確檢察機關在訴訟中的地位, 檢察機關提起或參與的民事訴訟限定在涉及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范圍內, 因此, 檢察機關在訴訟中的正確稱謂, 應該是「民事公訴人」, 檢察機關在民事公訴中, 具有國家法律監督者和國家公益代表人的性質而成為國家的代表, 代表國家行使訴權, 享有國家的民事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
3. 建立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輪換機制
在我國檢察機關中, 絕大多數檢察人員終生從事檢察工作, 並且終生在某一檢察機關任職, 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由於工作性質的單一性和差異性,互相對對方的工作不理解, 甚至存在異樣的看法,形成了工作中不配合等問題。因此, 可設想建立檢察官和法官定期或不定期的職務輪換機制, 使得雙方都能了解審判工作和檢察工作的性質和職能, 從而增加相互之間的親和力, 減少因職業差異而引起的沖突。
注釋:
[1]楊立新. 民事行政訴訟檢察監督與司法公正[J ]. 法學研究, 2002, (4).
[2]黃松有. 檢察監督與審判獨立[J ]. 法學研究, 2000,(4).

熱點內容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
婚姻法同姓 發布:2025-01-16 16:00:55 瀏覽:955
結婚離婚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16 15:58:42 瀏覽:694
廢止婚姻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6 15:58:39 瀏覽: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發布:2025-01-16 15:58:34 瀏覽:412
銀行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6 15:38:42 瀏覽:101
旅遊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的 發布:2025-01-16 14:44:49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