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行政訴訟法修65533
『壹』 行政訴訟法有幾次修改
1、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國家主席簽署第1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
2、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貳』 2015新的行政訴訟法全文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發文單位:國務院
文 號:國務院令第321號
發布日期:2001-11-16
執行日期:2002-1-1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立項
第三章 起草
第四章 審查
第五章 決定與公布
第六章 行政法規解釋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 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 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 例。
第二條 行政法規的立項、起草、審 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遵循立 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和法律的 規定。
第四條 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 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 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 例」或者「暫行規定」。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章不得稱「條例」。
第五條 行政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 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 潔,具有可操作性。
行政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章、 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 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 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 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第二章 立項
第六條 國務院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 度的立法工作計劃。
第七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 定行政法規的,應當於每年年初編制國務 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前,向國務院報請立 項。
國務院有關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 申請,應當說明立法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 問題、依據的方針政策和擬確立的主要制 度。
第八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 家總體工作部署對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 項申請匯總研究,突出重點,統籌兼顧, 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國務院 審批。
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 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 要;
(二)有關的改革實踐經驗基本成 熟;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 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 項。
第九條 對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 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承擔起草任務的部 門應當抓緊工作,按照要求上報國務院。
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 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
第三章 起草
第十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 草。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確定行政法 規由國務院的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 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國務院法制 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第十一條 起草行政法規,除應當遵 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並符合憲法和 法律的規定外,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體現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 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經濟調節、社會管 理、公共服務轉變;
(二)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 則,相同或者相近的職能規定由一個行政 機關承擔,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三)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 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 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 利實現的途徑;
(四)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 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 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 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第十二條 起草行政法規,應當深入 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有關 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 採取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 形式。
第十三條 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 應當就涉及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其他部 門關系緊密的規定,與有關部門協商一 致;經過充分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 應當在上報行政法規草案送審稿(以下簡 稱行政法規送審稿)時說明情況和理由。
第十四條 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 應當對涉及有關管理體制、方針政策等需 要國務院決策的重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報國務院決定。
第十五條 起草部門向國務院報送的 行政法規送審稿,應當由起草部門主要負 責人簽署。幾個部門共同起草的行政法規 送審稿,應當由該幾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共 同簽署。
第十六條 起草部門將行政法規送審 稿報送國務院審查時,應當一並報送行政 法規送審稿的說明和有關材料。
行政法規送審稿的說明應當對立法的 必要性,確立的主要制度,各方面對送審 稿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徵求有關機關、 組織和公民意見的情況等作出說明。有關 材料主要包括國內外的有關立法資料、調 研報告、考察報告等。
第四章 審查
第十七條 報送國務院的行政法規送 審稿,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負責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主要從以下方面對行 政法規送審稿進行審查:
(一)是否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和 國家的方針政策;
(二)是否符合本條例第十一條的規 定;
(三)是否與有關行政法規協調、銜 接;
(四)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 和公民對送審稿主要問題
『叄』 新修《行政訴訟法》第46條「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怎麼理解
行政行為是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國家行政機關和經法定授權的社會組織行使國家行政權利而實施的對外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1條的規定不服行政主體的下列行政行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1、行政處罰行為。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懲戒性制裁。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處罰種類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或執照、行政拘留。」
2、行政強制措施。具體指強制扣留、強制治療、強制戒毒等人身強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凍結等財產強制措施,及行政機關在緊急狀態下,如防疫、交通、自然災害等情況下,為社會安全採取的強制措施。
3、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企業經營自主權具體包括: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勞務定價權,產品銷售權,物資采購權,投資決策權,留用資金支配權,資產處置權,聯營兼並權,勞動用工權,內部人事管理權,工資獎金分配權,內部機構設置權等。
4、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不予答復的。如申請工商、技術監督、交通、規劃、衛生等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營業執照、修理器具許可證、運輸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衛生許可證。
5、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不予答復的。
6、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撫恤金主要有兩種:一是傷殘撫恤金;二是遺屬撫恤金。這里必須是法律、法規規定由行政機關發給的,對規定由企事業單位發放的,不屬行政訴訟范圍。
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設定義務的。如各種攤派、多收費等。
8、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即凡屬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可起訴。
(3)2015行政訴訟法修65533擴展閱讀:
一、一般起訴期限
(一)作為類: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已於2015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第4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48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執行解釋》)(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第41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
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二)不作為類: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第47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適用解釋》)(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第4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47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二、最長起訴期限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第46條第二款: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最長起訴期限是除斥期間還是特殊期間
最長起訴期限是除斥期間是指,只要超過了法定的最長期限,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導致,法院將不予受理,受理後也將裁定駁回起訴。不論理論界或實務界,很多人均主張這種觀點,以保障行政行為高效、穩定,以免時過境遷,或難於取證、難於還原事實真相而排除合法的行政行為被推翻。
最長起訴期限是特殊期間是指,雖然超過了最長訴訟時間,但是如果有法定的合理理由,最長訴訟時效要考慮特殊情況予以適當考量,或扣除或延長,起訴人並不當然喪失訴權,法院仍然需要依法審理。
這種觀點在理論與實務中也有很多人支持,意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的訴權,以免行政行為的不公開、不透明、不告知等而肆意侵犯相對人尤其是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
『肆』 行政訴訟法經過幾次修改
復1、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制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國家主席簽署第1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
2、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伍』 2015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
導讀: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第六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什麼時候起施行
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施行日期:
第一百零三條 本法自1990年10月版1日起施行。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由此誕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並該法在最後一條規定: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修訂歷史
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89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6號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訂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抄政訴訟法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89年4月4日通過,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
現行版本為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正,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行政訴訟法作為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實施24年來第一次修改。而此次修改的內容,被學者譽為「依法治國的抓手和試金石」,堪稱一部可以有效地把「行政權力關進籠子」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