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周佑勇行政法三原則

周佑勇行政法三原則

發布時間: 2022-11-16 11:14:12

行政法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3、程序正當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第二,行政參與原則;第三,迴避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一是行政效率原則、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5、權責一致:一是行政效率原則、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二、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包括下述四類:
1.憲法與法律;
2.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3.行政立法;
4.條約與協定。
三、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大致有:
1.法律解釋;
2.判例;
3.習慣和慣例;
4.行政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⑵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

1.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2.行政機關負有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二,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進行活動。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繫上:

其一,行政機關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這可稱為「職權法定」。在行政法上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適用的規則是不同的,判斷他們違法的標准也是不同的,前者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後者是「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有著天壤之別。

其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行政處罰、強制為典型代表),即剝奪相對人權利、課以義務的行政行為。

這一原則決定了在行政法領域判斷行政主體和相對人違法標準的不同。對相對人而言,違法往往是違反了強制性禁止規定;對行政主體而言,其實施的行為往往是沒有明確的法律根據即構成違法。當然,在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方面還包括無相應的事實根據、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與行政處罰顯失公正。

(二)合理行政原則

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

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當原則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了解權。2008年5月1日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共5章38條,是中國首部調整、規范政府信息公開的行政法規,在2009年的司法考試中仍然重要。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即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聽證。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增加相對人程序負擔,處處替相對人著想,方便相對人到行政機關辦理相關事宜。

(五)誠實守信原則

有三個子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可信。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為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對於被許可人而言,行政許可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屬於有利行政且由於被許可人因行政許可行為由國家機關所為,因此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賴,據此對自己的相關財產或行為加以處理或安排。如果獲得行政許可後,行政機關隨意加以撤回和改變必然造成被許可人的損害,也會使行政機關失信於民,因此,一旦行政許可生效,行政機關一般不能撤回與改變。這就是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內涵。信賴保護原則作為《行政許可法》重要的原則之一,其目的首先著眼於對受益的相對人權益加以保護。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許可是原則,如果出現特殊的情況,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可以撤回,但由此給被許可人造成的損害應當給予補償,可以撤回行政許可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行政機關應作其諾言的「奴隸」。實踐中,以下情況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

1.當行政機關作出兩個相互矛盾行政行為,往往一個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個是不利行政(在後),對行政相對人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2.授益行政後的行業「整頓」、收回、關閉、撤回、「停止」等,應適用信賴保護原則;

3.由於政策的變化相對人的行為從合法變成違法,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4.行政機關公告或決定允諾的條件和優惠不兌現時,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等。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⑶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1、合法行政原則;2、合理行政原則;3、程序正當原則;4、高效便民原則;5、權責一致原則。 對於行政法,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行政法可以描述但不可定義。從描述的角度來講,行政法是有關行政的主體及職權、行為及程序、違法及責任和救濟的 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大致包括行政組織法、公務員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二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都屬於程序法,都是保證行政實體法正確實施的手段。但適用的主體不同,所處的階段也不同。

⑷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如下:
(1)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基礎性規范」,是產生其他具體規則和原則的規范。
(2)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高度抽象的並體現行政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的規范。
(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普通性規范,它對行政關系進行整體的宏觀的調整、規范。
(4)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不僅指導、調整整個行政執法行為,而且指導和調整行政法的整個立法行為。
2、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訴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二、行政法的特徵是什麼
行政法的特徵如下:
1、行政關系復雜多變;
2、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⑸ 行政法的三大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1、合法行政原則2、合理行政原則3、信賴保護原則4、高效原則

法律依據:《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 第十九條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要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執法機關實施。要完善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

⑹ 試述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研究方法

哲學的方法復,即通過把哲學適用於製法律問題來研究,唯物辯證法是我國法學研究的總的方法論。
階級分析的方法,即從行政法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一角度入手。
價值分析法,即從人權、正義、秩序、自由等法的價值的角度分析。
規范分析的方法,即分析現行的行政法規范,推導出法的基本原則。
比較分析的方法,即在主要西方國家的行政法基本原則中做比較分析。
案例分析的方法,如可從案例中推導出信賴保護、平等對待等原則。
實證分析的方法

參考資料:《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 周佑勇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法理學》 李龍主編 人民法院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⑺ 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分析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3、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行政公開原則;行政參與原則;迴避原則。4、高效便民原則包括行政效率原則和便利當事人原則。5、誠實守信原則包括行政信息真實原則和行政信息真實原則。6、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十五條 省、直轄市、縣、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由法律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第三章第五節、第六節規定的基本原則由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⑻ 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在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後來學界認為這六項要求恰恰是貫穿於整個行政法現象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其結論是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這一原則決定了在行政法領域判斷行政主體和相對人違法標準的不同。對相對人而言,違法往往是違反了強制性禁止規定;對行政主體而言,其實施的行為往往是沒有明確的法律根據即構成違法。當然,在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方面還包括無相應的事實根據、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與行政處罰顯失公正。
(二)合理行政原則
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當原則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了解權。2008年5月1日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共5章38條,是中國首部調整、規范政府信息公開的行政法規,在2009年的司法考試中仍然重要。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即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聽證。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增加相對人程序負擔,處處替相對人著想,方便相對人到行政機關辦理相關事宜。
(五)誠實守信原則
有三個子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可信。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為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對於被許可人而言,行政許可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屬於有利行政且由於被許可人因行政許可行為由國家機關所為,因此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賴,據此對自己的相關財產或行為加以處理或安排。如果獲得行政許可後,行政機關隨意加以撤回和改變必然造成被許可人的損害,也會使行政機關失信於民,因此,一旦行政許可生效,行政機關一般不能撤回與改變。這就是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內涵。信賴保護原則作為《行政許可法》重要的原則之一,其目的首先著眼於對受益的相對人權益加以保護。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許可是原則,如果出現特殊的情況,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可以撤回,但由此給被許可人造成的損害應當給予補償,可以撤回行政許可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行政機關應作其諾言的「奴隸」。實踐中,以下情況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
1.當行政機關作出兩個相互矛盾行政行為,往往一個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個是不利行政(在後),對行政相對人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2.授益行政後的行業「整頓」、收回、關閉、撤回、「停止」等,應適用信賴保護原則;
3.由於政策的變化相對人的行為從合法變成違法,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4.行政機關公告或決定允諾的條件和優惠不兌現時,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等。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⑼ 周佑勇的人物經歷

1988年考入中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後入讀武漢大學法學院,先後獲法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自1997年留校任教。期間於2002年晉升為教授,次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自2006年9月,調入東南大學法學院。
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司法部、教育部等省部級重要研究項目1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 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法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50餘篇。出版《行政法原論》、《行政不作為判解》、《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種功能主義的立場》等著作和教材共20餘部。有關教學與科研成果獲國家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獎(教學類)、首屆「錢端升法學成果獎」、教育部第五屆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重要獎勵。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2004)、「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第六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010)、以及江蘇省「333工程」領軍人才、省十大優秀青年法學家、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五個一批」人才等。

⑽ 周佑勇的學術成果

一、《保密行政執法的理論與實踐》(金城出版社1999年版)
二、《行政法原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2年修訂版、2005年第二版)
三、《行政不作為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四、《行政規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合著)
五、《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一、《行政違法與行政犯罪的相異與銜接關系分析》(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1期)
二、《憲法學理論體系的反思與重構》(載《法學研究》2001年第4期)
三、《行政不作為構成要件的展開》(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5期)
五、《西方兩大法系行政法基本原則之比較》(載《環球法律評論》2002年第4期)
六、《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反思與重》(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4期)
七、《論德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載《行政法學研究》2004年第2期)
八、《完善對行政規范的復議審查制度》(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2期)
九、《行政裁量的均衡原則》(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4期)
十、《行政法的正當程序原則》(載《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十一、《行政許可法中的信賴保護原則》(載《江海學刊》2005年第1期)
十二、《行政法中的法律優先原則研究》(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3期)、《作為過程的行政調查——在一種新研究範式下的考察》(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作為過渡措施的案例指導制度——以「行政[2005]004號案例」為觀察對象》(載《法學評論》2006 年第3期)等。

熱點內容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 發布:2024-11-20 09:19:04 瀏覽:807
簡述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9:01:22 瀏覽:77
偽造處罰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8:45:10 瀏覽:534
法院傳票委託 發布:2024-11-20 08:27:38 瀏覽:88
關於娛樂場所的使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8:17:17 瀏覽:297
農村土地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20 08:03:31 瀏覽:215
刑事訴訟法219 發布:2024-11-20 07:28:08 瀏覽:80
廣東省16個地級市立法權 發布:2024-11-20 07:25:19 瀏覽:98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