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第六十四條

行政法第六十四條

發布時間: 2022-11-19 17:15:39

A. 行政法定義違章建築的問題

  1. 違章建築,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內鎮規劃建容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

  2. 即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強制性規定建造的房屋。國家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地方政府則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定的相關內容建設的建築。有一種觀點認為,所謂違章建築,是指未經主管部門的許可而擅自動工興建的各種建築物和構築物。然而這種觀點雖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盡科學,其並沒有指明「違章建築」中所謂「違章」的本質,只是一個籠統表面的定義,容易在指導實務中出現差錯。

  3. 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4. 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物;

  5. 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物;

  6. 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物;

  7. 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B.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里的舉證責任名詞解釋是什麼

舉證責任,是指在訴訟中應該由誰來擔負提出證據,並用證據來證明事實的責任。因此,舉證責任也叫證明責任。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第三人負有舉證責任,也就是說,他們對自己主張的事實,應當提出證據加以證明。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在刑事自訴案件中,自訴人有舉證責任。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行政案件中,被告有舉證責任。

(2)行政法第六十四條擴展閱讀

舉證責任包括兩層含義,即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前者是指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提出證據予以證明的責任,也稱行為責任;後者是指如果案件事實真偽不明,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也稱結果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不能舉證將導致其主張不能成立,原告或被告的請求或抗辯得不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2款規定「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C. 行政復議一裁終裁

目前我國行政法上規定行政機關作出最終裁決的行為,主要是由《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的。 (1)行政相對人對於國務院部門或省級政府的行政行為不服,是向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本身申請復議,而不是向其上級機關即國務院申請復議。對於這種情況下的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可以選擇提起行政訴訟或者選擇申請國務院裁決。如果讓國務院裁決,那就是最終裁決。在這個意義上,我國行政法將國務院放在很高的地位上,國務院基本不可能成為行政訴訟被告,國務院作出的裁決不受司法最終管轄。——參見《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2)行政相對人對於省級人民政府確認自然資源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政行為不服,是向省級人民政府自己申請復議,此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如果是根據國務院或省級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作出徵用土地的決定作出,那麼這種行政復議決定是最終裁決。——參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二的款規定:「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已經於2013年7月1日廢止,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開始實施。該法有三個條款規定了行政機關最終決定。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作出的不予辦理普通簽證延期、換發、補發,不予辦理外國人停留居留證件、不予延長居留期限的決定為最終決行政復議一裁終裁定。」該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外國人對依照本法規定對其實施的繼續盤問、拘留審查、限制活動范圍、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該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決定。」該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外國人違反本法規定,情節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公安部可以處驅逐出境。公安部的處罰決定為最終決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從行政裁決角度看,行政裁決應該是行政機關對於爭議的兩方作出處理決定。因此上述三個條款,只有行政復議決定屬於「最終行政裁決行為」;其他的直接就是「最終行政決定」,並不涉及到裁決問題。

D. 在行政法中,哪些要採用行政復議前置

1、復議選擇型――復議與訴訟銜接關系的原則。凡是屬於復議范圍又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案件,而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屬於其他類型的,均應認為屬於此種。 2、復議選擇兼終局型――在復議和訴訟之間自由選擇,但選擇復議後不得提起訴訟。包括:《中 國公民處境入境管理法》、《外國人入境處境管理法》。 3、復議前置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法》第四十一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設立專利復審委員會。 專利申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後,作出決定,並通知專利申請人。 專利申請人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稅收徵收管理條例》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然後可以在收到稅務機關填發的繳款憑證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復議.上一級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或者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稅收保全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或者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稅收保全措施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或者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稅收保全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復議和訴訟期間,強制執行措施和接收保全措施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的, 作出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海關法》第六十四條:納稅義務人同海關納稅爭議時,應當繳納稅款,並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復議後選擇裁決終局型――《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5、復議終局型――一種是屬於行政復議范圍而不屬於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案件;一種是既屬於行政復議又屬於行政訴訟的案件,如《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二款。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E. 記過和記大過的區別

法律分析:記大過是處分的一種,介於記過和降職之間的一種處分方式。公務員行政處分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一共六種。記過、記大過。這是兩種程度有所區別的行政處分。一般來說,記過、記大過適用於國家工作人員的行為違反了行政法的規定,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給予警告處分過輕,給予降級處分過重的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六十二條 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第六十四條 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職級和級別,其中受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處分的,不得晉升工資檔次。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六個月;記過,十二個月;記大過,十八個月;降級、撤職,二十四個月。受撤職處分的,按照規定降低級別。

第六十五條 公務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並且沒有再發生違紀違法行為的,處分期滿後自動解除。解除處分後,晉升工資檔次、級別和職務、職級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但是,解除降級、撤職處分的,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原職級。

F.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什麼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

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6)行政法第六十四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公開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供公眾查閱,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法違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監察機關、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人民法院對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將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況予以公告,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被告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依法給予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分的司法建議。

G. 行政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治安管理處罰法和行政處罰法的區別有:

1、主體不同,治安處罰行政主體只能是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處罰的行政主體除了公安機關外還有稅務、工商等行政機關。

2、適用依據不同。

3、執行不同治安處罰中,公安機關對拒不執行的相對人可以適用強制執行,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處罰中,除了公安、稅務、海關外其他的行政機關、授權組織則不能適用強制執行措施,而只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六十四條 有關社會組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虐待、歧視接受社會觀護的未成年人,或者出具虛假社會調查、心理測評報告的,由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H. 縣公安局設立派出所需要經過市公安局批准嗎請提供法律依據

縣公安局設立派出所不需要市公安局批准,而是由本級人民政府報請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法律依據如下:

第六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和精乾的原則,設立必要的工作部門。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的廳、局、委員會等工作部門的設立、增加、減少或者合並,由本級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批准,並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門的設立、增加、減少或者合並,由本級人民政府報請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8)行政法第六十四條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

第六條 設區的市公安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置公安分局。市、縣、自治縣公安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置公安派出所。

公安分局和公安派出所的設立、撤銷,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審批。

第三章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務

第十一條 公安機關履行警務指揮職責的人民警察實行警官職務序列。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派出機構、內設執法勤務機構和不設區的市、縣、自治縣公安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設置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員、教導員、指導員等警官職務。

I.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是在哪一年審議通過的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第一次修正。根據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第二次修正。
行政處罰法自實行以來,對於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持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行政處罰法是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2021年的新行政處罰法都有哪些內容被修改了
(一)明確「行政處罰」的概念,為以後在行政執法、行政訴訟等諸多案件中如何釐清行政處罰與其他行政行為提供了法理支持。
新法明確了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二)新增了三種行政處罰種類。
1.通報批評,該處罰種類與「警告」的區別在於是否公開,對於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予以通報批評,具有一定的公開性;
2.降低資質等級。比如駕駛證扣分「降照」等,通過降低行為資格,實質限制行政相對人的某種行為;
3.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限制從業。就是在一定區域和時間內限制或禁止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比如「終身禁駕」等。
(三)賦予「鄉、鎮、街辦」一定程度上行政處罰權,解決了鄉、鎮、街辦「看得見、管不著」的現狀,為最基層政府機關行政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
第六十三條本法第四十六條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的規定,由國務院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六十四條本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規和規章關於行政處罰的規定與本法不符合的,應當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規定予以修訂,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訂完畢。
本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
對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4-11-20 05:47:20 瀏覽:934
民法典對婚姻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4-11-20 05:23:51 瀏覽:970
段波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11-20 04:42:20 瀏覽:637
基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演講 發布:2024-11-20 04:39:41 瀏覽:221
侵權責任賠償法律規定 發布:2024-11-20 04:39:03 瀏覽:51
啟東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0 04:23:17 瀏覽:702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4-11-20 04:07:19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