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盲人犯罪
1. 65周歲盲人犯罪可以監外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254條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你說的犯罪人是65歲雙目失明的老年人,符合上述規定,且所判刑罰在無期徒刑以下的,可以監外執行。
2. 刑事訴訟法三種不起訴
刑事訴訟法三種不起訴情況如下:
1.法定不起訴。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的6種情形中除「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撤回告訴的」情形外的其他5種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2.酌定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免除刑罰的案件,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酌定不起訴的情形主要有: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受過刑罰處罰的、啞、盲人犯罪的衛過當險過當備犯的行為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的行為犯的行為從犯的行為首且犯罪較輕的重大立功表現的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酌定不起訴從法律上說是對犯罪嫌疑人作無罪處理。
3. 證據不足不起訴
檢察院具有以下三種情形:
1、法定不起訴(絕對不起訴);
2、酌定不起訴(相對不起訴);
3、證據不足不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說明。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七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3. 刑訴法從輕處罰的依據
法律分析:從輕出發的依據並未規定在《刑事訴訟法》中,二是規定在刑法中。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法定的從輕情節有: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2、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4、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6、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7、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8、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9、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 殘疾人犯罪如何處罰
首先,殘疾人和其他主體一樣,法院會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和證據進行定罪量刑。但是,如果法律在量刑上有相關的有利規定的話,法院在判決時也會依法處理。
我國《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是《刑法》中一條涉及殘疾人的量刑規定,但要注意:對於聾啞群體的規定是必須要達到又聾又啞的程度,單獨的聾或者單獨的啞是不能適用這一條的。對於眼睛受損的群體,如果達到盲人標準的,可以適用這一條。除了盲聾啞以外的殘群體,包括其他身體殘疾,《刑法》是沒有規定相關量刑情節的。所以,殘疾人犯罪,法院會按照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法律的規定依法量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5. 盲人犯罪怎麼坐牢
法律分析:盲人犯罪也是會受到法律處罰,法院會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而是否需要坐牢進行考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6. 二級殘疾還判刑羈押嗎
二級殘疾會被判刑羈押。肢體殘疾的人犯罪與正常人負同樣的刑事責任,不構成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法定理由。對於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規定的條款適用對象有兩類:一是既聾又啞的人,即同時完全喪失聽力和語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聾啞和幼年聾啞者,二是盲人,即雙目均喪失視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喪失視力者。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堅持應當負刑事責任與適當從寬處罰相結合的原則。正確適用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原則:對於聾啞人、盲人犯罪,原則上即大多數情況下要予以從寬處罰,只是對於極少數知識和智力水平不低於正常人、犯罪時具備完全責任能力的犯罪聾啞人、盲人多為成年後的聾啞人和盲人,才可以考慮不予以從寬處罰,對於不但責任能力完備,而且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和後果非常嚴重的聾啞人、盲人犯罪分子,應堅決不從寬處罰。對應予從寬處罰的聾啞人、盲人犯罪案件,主要應當根據行為人犯罪時責任能力的減弱程度,並同時考察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來具體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以及從輕、減輕處罰的幅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一、 將刑法第十七條修改為:「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7. 刑事訴訟法量刑情節是什麼
法律分析:量刑情節一般分為法定量刑情節和酌定量刑情節。法定量刑情節是《刑法》明文規定在量刑時應當予以考慮的情節;酌定量刑情節是《刑法》未明文規定,根據立法精神與刑事政策,由人民法院從審判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在量刑時酌情考慮的情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之一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