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可以規定稅種
⑴ 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辦法最新規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式有2種,一種是查賬徵收、另一種是核定徵收。1、查賬徵收:是按照「實際利潤額」依照適用稅率計算繳納,而實際利潤額=利潤總額-以前年度待彌補的虧損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其中: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利潤+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2、核定徵收:是按照銷售(營業)收入x核定所得率x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其中:銷售(營業)收入包括:應稅銷售額、其他業務收入和視同銷售額,核定所得率是主管稅務機關根據行業不同事前設置的(一般幅度處5%-30%之間,不過具體到貴公司應當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所得率計算,適用稅率25%的核定徵收不適用20%的稅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二十五條 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六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直接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
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
農業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核定。
⑵ 已制定法律的稅種
我國稅種分為5大類,共計18個稅種,已立法的11個稅種包括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環境保護稅、煙葉稅、船舶噸位稅、車輛購置稅、耕地佔用稅、資源稅、契稅、城市維護建設稅。
稅法的頒布讓稅收更加穩定權威、讓一系列備受廣大納稅人關注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得到明確和固定,也讓國家征稅有法可依,為實現稅法公平正義提供製度保障。
在今年,共有三部稅法頒布、落地,稅收法定進程進入關鍵沖刺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⑶ 稅收法律有哪些
法律分析: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⑷ 《國家稅務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法》的具體內容列舉如下:
1、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2、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3、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帳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第六十四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5、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6、第六十五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第六十六條: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
8、第六十七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9、第六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10、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11、第七十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12、第七十一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非法印製發票的,由稅務機關銷毀非法印製的發票,沒收違法所得和作案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3、第七十二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規定的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14、第七十三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拒絕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款賬戶,由稅務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15、第七十四條: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稅務所決定。
16、第七十五條: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涉稅罰沒收入,應當按照稅款入庫預算級次上繳國庫。
17、第七十六條:稅務機關違反規定擅自改變稅收徵收管理范圍和稅款入庫預算級次的,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18、第七十七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稅務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第七十八條:未經稅務機關依法委託徵收稅款的,責令退還收取的財物,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致使他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第七十九條: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責令退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1、第八十條稅務人員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2、第八十一條: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3、第八十二條:稅務人員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4、第八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5、第八十四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徵或者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的,除依照本法規定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
26、第八十五條:稅務人員在徵收稅款或者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時,未按照本法規定進行迴避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7、第八十六條: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28、第八十七條:未按照本法規定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檢舉人保密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9、第八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4)行政法規可以規定稅種擴展閱讀:
稅收的基本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與稅收有關的法律,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
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
⑸ 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應當由什麼規定
應當由法律規定。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立法法》的決定。其中,正式明確了稅收法定的原則。規定「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
⑹ 我國現行稅收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正面回答
按法律級次分類: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地方性法規、稅收部門規章、稅收地方規章。稅收是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
二、分析
按稅種分類:貨物和勞務稅類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所得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類包括房產稅、契稅、車船稅;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行為、目的稅類包括環境保護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輛購置稅、煙葉稅、船舶噸稅。
三、稅收滯納金是什麼
在海關監督管理中,滯納金指應納稅的單位或個人因逾期向海關繳納稅款而依法應繳納的款項。在會計分錄核算中,屬於營業外支出。
⑺ 稅收行政法規
法律分析:稅收行政法規 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根據憲法和 法律制定 的一種調整 稅收關系 的 規范性文件 。 其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它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稅法法源。 我國 稅收實體法 除個人和外資所得稅制定為法律外,均為稅收行政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⑻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哪幾部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哪幾部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現行稅法中屬於行政法規的有28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修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3修訂)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九、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2011修訂)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2011修訂)
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十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十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2007)
十九、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2007修訂)
二十、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二十一、外國在華常住人員攜帶進境物品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
二十三、殘疾人專用品免徵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四、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
二十五、關於對進出口產品征、退產品稅或增值稅的規定
二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進口稅辦法
二十七、國務院關於現役革命軍人在徵收農業稅時如何計算農業人口的規定
二十八、財政部關於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
(8)行政法規可以規定稅種擴展閱讀
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是稅收機關征稅和納稅人據以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令、條例、稅則、施行細則、徵收辦法及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一、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二、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三、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參考資料國家稅務總局-稅收政策
參考資料網路-稅法
⑼ 稅種的設立是由行政法規決定的嗎
稅種的設立是由行政法規決定的。行政法實施的。
⑽ 稅種是由誰決定的
稅種的設立是由行政法規決定的。
但是,稅種的登記是由納稅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項目和取得的應稅收益,即從事涉稅項目和應稅收益決定的。
比如,納稅人從事貨物銷售或應稅服務項目,那麼就要登記增值稅、城建稅等稅種。企業單位取得應稅收益就要登記企業所得稅稅種。個體戶從事經營活動取得收益就要登記個人所得稅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