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九十九條
❶ 試述違反勞動法責任的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 二故意責任原則和過失責任原則
三過失責任原則和無過失責任原則 四 故意責任原則和非故意責任原則
就是指在勞動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一方違反了《勞動法》的規定或雙方的約定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一)違反勞動合同的民事責任
違反勞動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勞動合同當事人的一方或雙方違反合同所規定的義務而引起的法律後果。
1、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九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一O二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3、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動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一般是指用人單位的故意,因而造成勞動合同無效。·由於用 人單位故意簽訂無效勞動合同,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當然就應當賠償損失。
(二)侵權的民事責任
(勞動法》中侵權的民事責任,是指用人單位因侵犯勞動法律、法規所保護的勞動者或其他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勞動法》規定的勞動法律關系中的侵權行為主要有以下兩種。
1、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侵權責任。
(1)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按勞取酬、休息休假的權利。另外,法律還規定了婦女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這些權利都是法律賦予勞動者享受的正當權益,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的基本。人權,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侵犯。
(2)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在執行職責的工作中受到損害的民事責任。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在執行職責的工作中受到的損害,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因為勞動者是為用人單位完成一定工作的,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提供適於服務的勞動條件,對勞動者實行勞動保護,保護勞動者在完成工作中不致受到意外的傷害。勞動關系是基於勞動合同產生的,但勞動者享受勞動保護的權利不應也不能剝奪。這種補償責任雙方不得預先免除,即使雙方在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在勞動中的傷亡不負任何責任」,這一條款也是違法的,因而也是無效的。那麼,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在執行職責的工作中受到損害的民事責任是過錯責任,還是無過錯責任呢?要弄清用人單位應負責任的歸責原則,首先就要弄清什麼是過錯責任、什麼是無過錯責任。過錯責任是以行為人的過錯為歸責原則的民事責任。也就是說,只有在行為人故意或過失造成勞動者損害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沒有故意或過失,則不承擔民事責任。無過錯責任是與過錯責任相對應的。無過錯責任也叫結果責任,即只要有損害發生,就應當負民事責任。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只要勞動者在工作中受到了損失,不管用人單位在主觀上有無過錯,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用人單位的侵權責任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即用人單位只要侵害了勞動者的權利,給勞動者造成了損害,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除非用人單位能夠證明這種損害是由勞動者本人故意造成的。這是因為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勞動者受到的損害是發生在勞動過程中,勞動者往往很難證明他所受到的損害是由用人單位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如果要勞動者證明用人單位有過錯,那麼,勞動者就很難得到賠償了。另外,我們社會主義的勞動法是保護勞動者的利益的,更應該從勞動者的利益出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在處理用人單位侵權的民事責任時,除非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勞動者受到的損害是由他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否則,都應當給予勞動者以適當的補償。
2、用人單位因建立新的勞動合同關系而侵害其他用人單位權利的民事責任。《勞動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所謂連帶賠償責任,就是數個債務人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向債權人償還全部債務的義務。在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就形成了侵權行為,原用人單位是債權人,新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是連帶債務人。在這種情況下,原用人單位就可以要求新用人單位或勞動者賠償全部損失。
❷ 被辭退要不要辦理離職手續嗎
一、公司員工被辭退辦理離職手續嗎?
被公司辭退,應當辦理工作交接、結算工資和經濟補償,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等離職手續。
《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二、辭退職工條件
企業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經過教育或行政處分仍然無效的職工,可以辭退:
1、嚴重違犯勞動紀律,影響生產、工作秩序的。
2、違反操作規程,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造成經濟損失的。
3、服務態度很差,經常與顧客吵架或損害消費者利益的。
4、不服從正常調動的。
5、貪污、盜竊、賭博、營私舞弊,不夠刑事處分的。
6、無理取鬧,打架斗毆,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
7、犯有其他嚴重錯誤的。
符合除名、開除條件的職工,按照規定執行。
❸ 毀約勞動合同怎麼賠償
如果勞動者違反《勞動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就要承擔賠償責任。此外,用人單位要聘用勞動者,必須確認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方可與勞動者訂立新的勞動合同。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樣規定的目的是保證勞動者能夠真正履行勞動合同中規定的義務。如果用人單位招用了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且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就必須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此「連帶賠償責任」的含義是:原用人單位可以向現用人單位和違約勞動者中的任何一方請求部分或全部的賠償。因此,原用人單位的經濟損失可獲得更有保障的補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❹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要承擔什麼責任
造成其它用人單位損失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規版定,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按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勞部發[1995]223號)第六條規定,用權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七十。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
一、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二、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賠償本條第(二)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執行。
❺ 離職證明電子版有效嗎
離職證明電子版有效,但電子郵件版的離職證明效力不強,公司有義務和責任給你紙質帶公章的離職證明,否則可以投訴勞動部門。《勞動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也引發了勞動者再次就業應持有離職證明書、原用人單位應為勞動者出具離職證明書的社會議論和呼聲。借鑒國際經驗,為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和勞動者的權益,本法明確了用人單位應當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的法定義務。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九十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也引發了勞動者再次就業應持有離職證明書、原用人單位應為勞動者出具離職證明書的社會議論和呼聲。借鑒國際經驗,為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和勞動者的權益,本法明確了用人單位應當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的法定義務。
❻ 勞動裁決書可作為離職證明么
答案是不可以的,勞動爭議仲裁只是對雙方的勞動爭議進行裁決,並不是以離職為前提的,兩者的主體也是有差別的。如果勞動仲裁裁決中明確雙方解除勞動關系,並且雙方均未在收到裁決書後15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可是認定雙方勞動關系已經解除,完全可以替代離職證明。
一般情況下是不可以的,勞動爭議仲裁只是對雙方的勞動爭議進行裁決,並不是以離職為前提的,兩者的主體也是有差別的。如果勞動仲裁裁決中明確雙方解除勞動關系,並且雙方均未在收到裁決書後15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可是認定雙方勞動關系已經解除,完全可以替代離職證明。
二、勞動爭議仲裁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按照《勞動法》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除非當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否則超過法律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拓展資料】
勞動爭議仲裁:是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對勞動爭議在事實上作出判斷、在權利義務上作出裁決的一種法律制度。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按照《勞動法》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除非當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否則超過法律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勞動爭議仲裁的效力
1、對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2、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三、離職證明書
離職證明書是指員工離開原企業時,由原企業所開具的關於該員工的受雇職位等信息的證明。
《勞動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也引發了勞動者再次就業應持有離職證明書、原用人單位應為勞動者出具離職證明書的社會議論和呼聲。借鑒國際經驗,為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和勞動者的權益,《勞動合同法》明確了用人單位應當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的法定義務,該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上文就是就是於勞動爭議仲裁以及離職證明書的知識點。那麼現在來看問題,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答案是不可以的,勞動爭議仲裁只是對雙方的勞動爭議進行裁決,並不是以離職為前提的,兩者的主體也是有差別的。
❼ 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是違法行為
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是違法行為
案例:
1996年4月,某市水泥廠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1992年8月,水泥廠與李某簽訂了為期8年的勞動合同。1995年1月,水泥廠擬進口新的生產設備,打算派李某等3人出國培訓。在和李某協商並達成一致的基礎上,雙方就原勞動合同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合同規定:合同有效期為15年,李某無正當理由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時,應賠償水泥廠支付的全部出國培訓費用及因此造成的其他一切損失。 合同簽訂後,李某等人於1995年2月出國培訓。1995年8月,李某等人完成培訓回廠工作。因為李某在培訓期間刻苦鑽研、虛心好學,全面掌握了新設備、新技術的操作技巧,回廠後被任命為副廠長,主管全廠的生產工作。在外方技術人員和李某等人的努力下,新設備於1995年9月安裝調試完畢,開始進入試產階段。就在試產的關鍵階段,李某卻於10月6日將一份辭職報告留在自己辦公桌上,第二天開始即不到廠工作。經廠方多方尋找,直到12月初才得知李某已就任某外資企業的副總經理。廠方多次與李某聯系,要求其回廠工作。李某拒絕回廠。 廠方無奈,要求李某及其所在外企支付李某的出國培訓費用8萬元及李某離職給水泥廠造成的80萬元損失。李某及其所在外企只答應支付8萬元培訓費用。雙方多次協商未果,水泥廠遂於1996年2月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仲裁委員會裁定:李某及其所在外企向水泥廠支付8萬元培訓費用及20萬損失賠償費,雙方解除勞動合同。水泥廠對仲裁裁決不服,於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經審理查明:李某與水泥廠簽訂的勞動合同為有效合同;水泥廠為李某出國培訓支付了8萬元費用,李某突然離職後,致使水泥廠新引進設備停產兩個半月,造成損失76萬元;李某所在外企在明知李某尚未與水泥廠正式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仍招用李某,這是一種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行為,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判決如下:(1)解除李某與水泥廠的勞動合同關系;(2)李某賠償水泥廠支付的出國培訓費用8萬元,及損失2萬元,共計10萬元;(3)李某所在外企賠償水泥廠損失74萬元;(4)訴訟費由李某及其所在外企全部承擔。? 專家評析:人民法院的判決非常正確。 (1)李某違反合同約定擅自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缺乏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有效成立後,當事人雙方均應嚴格履行合同義務。根據有關規定,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必須符合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條件,李某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李某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勞動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的李某在出國培訓回廠後不久即擅自離職,不僅造成了水泥廠8萬元培訓費用的損失,而且直接造成了水泥廠新設備停產兩個半月,損失76萬元的後果。對此損失,李某應承擔賠償責任。 (3)李某所在外企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另據有關規定,新用人單位承擔的賠償責任應不低於原用人單位實際損失的70%.本案中的外企明知李某與水泥廠尚未正式解除勞動合同,即招聘李某擔任副總經理,對這種違法行為該外企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院判決該外企賠償水泥廠76萬元損失是合理的。 以下是其他的合同範本推薦: 北京市建設工程勞務分包合同 員工商業秘密保密協議 機密信息保密合同 ;
❽ 勞動法賠償規定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 女職工 和 未成年工 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 無效合同 ,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 法規 定的條件 解除勞動合同 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 勞動合同 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❾ 勞動法關於勞動者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的相關條款!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六條、四十七條、四十八條和《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專規定,用人單屬位工資分配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資保護制度,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工資分配形式和水平。
《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勞動合同法》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