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不適於羈押
㈠ 刑事羈押期限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羈押期限在刑事訴訟各階段是不一樣的:
1、拘留的羈提期限最多為37天,依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2、偵查中的最長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七個月,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一百五十五條、一百五十六條、一百五十七條;
3、審查起訴中的最長羈押期限不得超過六個半月,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百四十條;
4、一審中的最長羈押期限是五個月,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一百六十八條;
5、二審中的最長羈押期限是二個半月,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百九十六條。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八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一百五十六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㈡ 12類人符合不需羈押的四種情形(2)
羈押的重新計算期限
重新計算羈押期限根據刑事訴訟法和六機關《規定》的規定,遇有下列情況不計入原有偵查羈押期限,即重新計算羈押期限:
1.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24條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的,由公安機關決定,無需人民檢察院批准,但須報人民檢察院備案。
2.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報的姓名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3.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偵查羈押期限。其他鑒定時間則應當計入羈押期限。
羈押必要性審查機構
目前,從檢察院的機構設置來看,偵查監督、監所檢察、公訴三個部門均有部分職能涉及對羈押的審查。比如偵查監督部門負責對逮捕的必要性及是否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進行審查,監所檢察部門負責對羈押期限是否合法進行監督和審查,公訴部門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發現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不當,可以予以撤銷或變更。三部門之間應加強溝通聯系,構建起切實有效而且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機制,確保能夠掌握案件的全程動態,切實依法履行好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其中,偵查監督部門負責對報捕案件進行逮捕必要性的審查、對捕後案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公訴部門負責在審查起訴階段審查羈押持續的必要性;監所監察部門負責監督偵查機關對羈押措施的執行情況,並對在押人員的羈押必要性實行動態監督。
羈押必要性審查標准
羈押必要性審查應當確定適當的標准,既要考慮到偵控方辦案需要及能力,又要體現出人權保障的要求。適當的羈押的證明標准應當同時顯示作為限制公民基本自由權利的羈押的審慎與對公民人權的尊重。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量:
第一,主體方面。考慮到其年齡、身體狀況前科等情況。第二,主觀方面。區別故意和過失犯罪,主觀惡性大小,其犯罪後表現及認罪態度。第三,犯罪行為及後果的方面。考慮所涉嫌犯罪中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及可能被判處的刑罰。第四,社會危險性方面。是否繼續犯罪;是否存在危害國家、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性;第五,保障刑事訴訟活動順利進行方面。如果出現阻礙刑事訴訟活動順利進行的情形,應當繼續羈押。第六,在羈押期間的表現方面。是否自覺遵守監規服從監管;能否接受 教育 有悔罪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以上僅僅是羅列出一些審查時考慮的方面,但是現實情況往往錯綜復雜,辦案人員仍需充分發揮司法智慧,對不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必要性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斷。
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
1、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的啟動
啟動可以分為依職權啟動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啟動。自行啟動就是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司法審查建議權。無權利則無救濟, 司法實踐中,當被羈押人認為羈押理由已經不存在時,可以自行提出變更強制措施的申請。如果辦案機關不同意取保候審, 被羈押人可以要求辦案機關說明拒絕取保候審的理由, 對該理由不服,可以向監所檢察提出司法救濟或者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復核。依職權啟動就是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主動對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
2、檢察階段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
第一,突出偵監部門的審批作用。要求偵查機關移送卷宗及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且有逮捕必要性的證據材料。採取書面審查加訊問聽取方式。審查偵辯雙方提交的羈押有無必要性的書面意見和證據,同時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加強訊問,聽取其辯解和意見,必要時聽取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律師的意見,並參考監所檢察對其在監內表現情況的反饋,推進審查逮捕程序訴訟化改革。偵查機關提請延長偵查羈押期限的,重點審查延長羈押期限的必要性。建立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及延長羈押期限決定的司法救濟權利,比照偵查機關建立犯罪嫌疑人復議復核程序。
第二,強化監所部門的監控功能。監所檢察負責監督看守所監管秩序和保障在押人員的合法權利,而被羈押人員的最大權利就是不被羈押權。監所部門在羈押必要性的審查方面主要發揮如下作用:(1)對整個訴訟過程中的羈押合法性進行審查;(2)監督建立羈押必要性特別檔案,對有和解意向但未能在批捕階段達成和解的案件跟蹤關注。(3)對在押犯罪嫌疑人表現進行評定,及時對偵監、公訴部門的征詢函進行反饋。(4)監督羈押措施的執行,針對不同的情況,直接向公安機關發送“糾正違法 通知書 ”“到期預警”“變更強制措施的檢察建議”等。(5)對變更強制措施案件進行跟蹤監督。(6)保障被羈押人在押期間的合法權利。如此,監所部門的角色從單純的看護型監督轉變為全方位的審查型監督。
第三,發揮公訴部門修正羈押決定的功能。公訴部門在審查起訴階段對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如果承辦人認為有必要變更強制措施,在收到監所部門出具的對在押人員在監內表現情況的反饋,並充分考慮被羈押人各方面情況後,可以提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意見。被羈押人及其近親屬、法定代理人、律師的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的權利時,公訴部門要及時作出回應。無論是否同意變更強制措施,公訴部門都應當說明理由。
3、完善律師介入機制。律師介入可以確保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全面性。辦案機關在辦理案件中更多側重的是案件的實體問題, 對一些社會危險性的材料把握不足, 渠道 簡單消息即簡單, 建立律師介入機制, 全面了解案外因果,可以幫助司法機關更好地把握羈押必要性要件,對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的社會秩序意義重大。
4、開展回訪幫教。不批捕的案件應該變更強制措施後進行回訪,到犯罪嫌疑人所在的社區、工作單位了解情況;並來到犯罪嫌疑人家中,掌握其思想動態。通過回訪,檢察機關得以及時掌握被取保候審人員的思想情況,動態評估其再犯、逃避訴訟的風險,確保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猜你喜歡:
1. 參觀看守所心得體會
2. 廣東省減刑假釋實施細則
3. 刑事拘留保釋申請書
4. 公安部辦案區管理使用規定
5. 2017服刑人員減刑政策
㈢ 刑事訴訟法羈押期限規定
新刑事訴訟法羈押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如果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的情形,可以延長二個月。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
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
第一百五十八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㈣ 刑法里有沒有人工流產六個月以內不適用於關押就是流產六個月以內不會被判實刑這樣的說法
相關法律沒有人工流產六個月內不關押的條例。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不適用於關押的有三條:監外執行、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可以臨時不關押。監外執行,是指由於罪犯具有法律規定的某種情況而暫時變更刑罰執行場所和執行方式,在監獄外執行刑罰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被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於其具有不宜收監執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規定,由居住地社區矯正機構執行,在監外來執行刑罰的一種執行辦法。監視居住是指偵查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不得擅自離開指定的住所,並對其行動加以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通常適用於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不能提供保人或保證金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是指司法機關責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擔保人或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妨礙偵查,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它通常對有嚴重疾病,或是正在懷孕及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以及犯罪較輕,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對其行動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採用。所以,沒有人工流產不被關押的相關法律條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二百六十五條 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在交付執行前,暫予監外執行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後,暫予監外執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
㈤ 刑事訴訟法臨時羈押法律規定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 臨時 羈押 法律規定是什麼 我國法律沒有直接規定看守所羈押期限,但對每個階段及情況作了具體規定,一般 犯罪嫌疑人 在看守所羈押時間不超過8個月零7天。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 逮捕 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 批准逮捕 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 取保候審 、 監視居住 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 偵查羈押期限 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 公訴 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 死刑 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 訴訟 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羈押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條件不符合不可以羈押,否則是違法行為,反之嫌疑人有權力,進行維權。患有精神病的、生活不可以自理的、懷孕期或者是哺乳期的婦女都是不可以進行羈押的。羈押需要經過檢察院下達命令,執行長必須有執行證件。
㈥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拘留的羈押期限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一、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刑事拘留與行政拘留的區別
1、性質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訴訟中的保障性措施,是一種訴訟行為,其目的是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本身不具有懲罰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種處罰方式,實質上是一種行政制裁,其目的是懲罰和教育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
2、法律根據不同。刑事拘留是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採用的;行政拘留則是根據《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行政法律、法規而採用的。
3、適用對象不同。刑事拘留適用於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行政拘留適用於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兩者有著罪與非罪的界限。
4、羈押期限不同。對於一般現行犯、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是14日,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長拘留期限為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最長期限是15日。
三、刑事拘留與司法拘留的主要區別是:
1、法律性質不同。刑事拘留是一種預防性措施,它是針對可能出現的妨礙刑事訴訟行為而採用的;司法拘留則是一種排除性措施,是針對已經出現的妨礙訴訟活動的嚴重行為而採取的。
2、法律根據不同。刑事拘留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採用的;司法拘留則是分別根據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採用的。
3、適用對象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訴訟強制措施,適用對象僅限於刑事案件中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司法拘留的適用對象是所有在訴訟過程中實施了妨害訴訟行為的人,既包括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也包括案外人。
4、採用的機關不同。刑事拘留依法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司法拘留依法由人民法院決定並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執行。
5、與判決的關系不同。刑事拘留的期限可以折抵刑期。司法拘留僅僅是對有妨害訴訟行為人的懲戒,與判決結果無任何關系。
6、期限不同。刑事拘留期限已於前述;司法拘留的期限則最長為15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㈦ 犯罪嫌疑人已經逮捕,因疾病不適宜繼續羈押,需要釋放,用刑訴法哪條合適
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和六十五條,具體內容為: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公安機關釋放被逮捕的人或者變更逮捕措施的,應當通知原批準的人民檢察院。
第六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㈧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是關於變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強制措施的規定。公安機關、檢察院等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責任會對其採取強制措施,該強制措施須與其罪行和態度等相適應,發現採取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
一、公檢法機關主動改變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公安機關釋放被逮捕的人或者變更逮捕措施的,應當通知原批準的人民檢察院。
二、逮捕後審查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三、申請改變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㈨ 新刑事訴訟法的羈押期限有多長時間
法律分析:新刑事訴訟法的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有特殊情況的,還可以再延長。若是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六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五十七條 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