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的舉證期限

行政訴訟法的舉證期限

發布時間: 2022-12-06 17:05:36

『壹』 行政訴訟舉證期限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期限,一般是十日。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的十日內,提供其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如果被告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提供的,視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貳』 行政訴訟舉證期限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期限,一般是十日。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的十日內,提供其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如果被告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提供的,視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在行政訴訟中,如果被告只提交答辯狀而不提供證據,或者故意拖延提供證據,就會使原告無暇准備反證,或者無機會辯駁,這對原告顯屬不公;另外,如果被告在庭審中不斷地提供證據,人民法院需中斷開庭以核實各種突然情況,就會造成訴訟拖延,影響行政 審判效率,而且使集中審理難以實現,反過來又影響庭審的質量。此外,拖延舉證時間,也會給被告事後補充收集證據提供很多機會,不利於監督行政機關遵循「先取證,後裁決」的程序規則。
因此,被告在提交答辯狀時,應當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此後提供的證據都構成「突襲證據」,人民法院不應予以採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叄』 行政訴訟舉證期限

一、行政訴訟舉證期限
1、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限是15日。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且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有哪些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如下: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肆』 關於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問題

15日內,根據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現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的是15日內。而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製定的,時效性決定了決策在特定時間內是否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4)行政訴訟法的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1、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2、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3、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當事人提起反訴應當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4、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5、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伍』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三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陸』 行政訴訟舉證期限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原告或者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交換證據之日提供證據,因正當事由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經法院許可,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在一審中無正當理由未提供而在二審中提供證據的,法院不予接納」這就是說,原告可以在開庭前提供證據,也可以在法庭指定的交換證據之日提供證據,如果不能在這兩個時間提供證據的話,還可以申請法院延期提供證據。
如果在一審中有正當理由沒有提供的話,還可以在二審中予以提供證據,這樣的情況是很特殊的情況,這些特殊情況是指:一審過程中收集不到這個證據,二審的時候收集到了,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在二審中提供;二是在一審中已經收集到了這個證據,但是無法提供,只要有證據證實也是可以在二審中提供證據的,只有這兩種情況下才可以在二審中提供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柒』 如何理解和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如何理解和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部份 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期限

(第1---9條)


一、 關於被告舉證責任和舉證期限的具體規定

(一)、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了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這是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與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大不相同,行政訴訟法同時規定了被告的舉證期限是10天,即收到起訴狀副本後10天之內,但是,對被告不舉證或無正當理由逾期舉證應承擔什麼具體的不利的法律後果沒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進一步規定了被告不舉證或無正當理由逾期舉證應承擔的不利的法律後果就是: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沒有相應的證據和依據。但對被告申請延期舉證的問題,若干解釋仍沒有具體規定。證據規則進一步規定了這一問題,即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舉證期限內)向法院提出延期舉證的書面申請,經法院准許的,在正當事由消除後10日內提供證據。

(二)、關於被告補充證據的規定

一般情況下,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是基於調查收集的證據而作出的,即先取證,後裁決。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是不允許被告補充提供證據的,但是有些原告、第三人在行政程序中,因各種原因未提出申辨的理由或相關的證據,卻在行政訴訟程序中提出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相關證據,這將使行政機關無以應對。為有助於程序公正的實現,證據規則第2條規定了被告在特定情況下可以補充證據。即在特定情況下允許被告在舉證期限後進一步提供證據。適用這一規定,要注意四個適用條件:1、適用的前提必須是原告、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證據。2、是否允許被告補充相應的證據,必須經人民法院准許。3、被告補充的證據必須在第一審程序中提交。4、被告補充的證據必須是與原告、第三人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證據有關的證據。

(三)、對被告收集證據的限制性規定

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在行政訴訟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但在審判實踐中,經常出現被告的代理人在訴訟過程中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的現象。違背了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行政的原則。因為被告的訴訟代理人是基於被告的委託,代被告進行訴訟活動的人,受委託人的權力不能大於委託人的權力,這是委託代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既然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被告的訴訟代理人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因此,證據規則明確規定了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二、 關於原告舉證責任和舉證期限的具體規定

行政訴訟法雖然明確規定了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但是並不排除原告在特定情況下承擔舉證責任的情形。關於原告的舉證責任問題,要明確兩點,一是范圍,二是期限。范圍是:1、證明其符合起訴條件的證據材料。2、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兩個例外情況:一是被告應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二是因被告登記制度不完備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材料並能作出合理說明的)。3、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事實提供證據。

原告的舉證期限是:在開庭審理前或法院指定的證據交換之日,有正當理由經法院同意延期提供的,最遲在法庭調查中提供。

原告在第一審程序中無正當理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審程序中提供的證據,法院不予接納。

三、法院指導當事人舉證的職責

法院向當事人送達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時,應當告知當事人以下舉證事項:1、舉證范圍,2、舉證期限和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3、有正當事由不能按期舉證的應提出延 期舉證的申請。


第二部份 提供證據的要求

(第10---21條)

一、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鑒定結論、現傷筆錄六種形式的證據的具體規定。

行政訴訟法規定了七種形式的證據,但是,沒有對當事人提供各種證據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審判實踐中當事人提供的各種證據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給法官質證和認證帶來困難,為了規范當事人提供證據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審判效率,證據規則對行政訴訟中各種形式的證據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一、書證,1、提供原件。原本、正本、副本均屬原件,提供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與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節錄本。2、由有關部門保管的,應註明出處,經該部門核對無誤後蓋章。3、提供報表圖紙、會計賬冊、專業技術資料等書證的,應當附有說明材料。4、被告提供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詢問、陳述、談話類筆錄,應有行政執法人員、被詢問人、陳述人、談話人簽名或蓋章。

二、物證,1、提供原物,提供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與原物核對無誤的復製件或者證明該物證的照片、錄像等其他證據。2、原物為數量較多的種類物的,提供其中的一部份。

(三)、視聽資料,1、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2、註明製作方法、製作時間、製作人和證明對象等。3、聲音資料應當附有該聲音內容的文字記錄。

(四)、證人證言,1、寫明證人的基本情況。2、有證人簽名或蓋章。3、註明出具日期。4、附有證明證人身份的文件。

(五)、鑒定結論(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採用的),1、載明委託人和委託鑒定的事項。2、載明向鑒定部門提交的相關材料。3、載明鑒定的依據和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4、鑒定部門和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並有鑒定人的簽名和鑒定部門的蓋章。5、通過分析獲得的鑒定結論,應當說明分析過程。

(六)、現場筆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製作的),1、載明時間、地點和事件等內容。2、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簽名(當事人拒絕簽名或不能簽名的,應當註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現場的,可由其他人簽名)。

二、當事人提交證據和法院收取證據的手續要求

一、當事人提交證據的手續要求,1、分類編號。2、簡要說明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和內容。3、由當事人簽名或蓋章,註明提交日期。

二、法院收取證據的手續要求:出具收據給當事人,收據由經辦人簽名或蓋章。實踐中要注意的是,收據要註明每一份證據的名稱、份數、頁數,註明每一份證據是原件還是復印件。

三、明確規定了證據交換制度

在理解證據交換制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證據交換制度並不是必經程序,證據規則第21條只是規定對案情比較復雜或者證據數量較多的案件,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2、法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應在開庭以前。3、證據交換情況法院應當記錄在卷。


第三部份調取和保全證據

(第22---34條)

一、關於法院調取證據的有關規定

(一)、關於法院調取證據的問題,首先要明確三點,一是在行政訴訟中,當事人舉證是核心,法院依職權調取證據處於輔助地位。二是法院調取證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核實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三是法院不能為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調取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收集的證據(對法院調取證據的限制)。

(二)、法院調取證據的二種情況。一是依取權主動調取,二是根據原告或第三人的申請調取。法院依職權主動調取證據的,要嚴格把握調取證據的范圍,即是證據規則第22條規定的二種情形:一是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認定的。二是涉及一些程序性事項的,如法院依取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等事項的。法院根據原告或第三人的申請調取證據的,要注意當事人申請調取證據的條件、范圍、期限、形式、申請書的內容以及對當事人的申請應如何處理。1、條件: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2、范圍:一是由有關部門保管而需由法院調取的證據材料。二是涉密證據。三是當事人因其他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材料。3、期限:舉證期限內。4、形式:書面形式。5、申請書的內容:一是證據持有人的姓名、地址等基本情況。二是擬調取證據的內容。三是申請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案件事實。6、法院對當事人申請的處理:申請符合條件的,及時調取。不符合條件的,要向當事人送達通知書,說明不準許調取的理由。當事人在三日內可以申請復議一次。法院在五日內作出答復。法院經調取未取得證據的,應告知申請人並說明原因。

二、關於證據保全的有關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36條只規定了在證據可能滅失和證據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證據保全措施。但規定的很原則。證據規則進一步規定了申請證據保全的期限、形式、申請書的內容、擔保以及法院進行證據保全的措施。1、期限:舉證期限內。2、形式:書面形式。3、申請書的內容:一是證據的名稱和地點。二是保全的內容和范圍。三是申請保全的理由。4、擔保: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但不是申請的必要條件)。5、法院採取證據保全的措施:法院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鑒定、勘驗,製作詢問筆錄等九種措施,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到場。

三、對鑒定結論的審查的有關規定

(一)、法院對鑒定結論的審查內容:1、鑒定的內容。2、鑒定時提交的相關材料。3、鑒定的依據和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4、鑒定的過程。5、鑒定結論是否明確。6、鑒定人和鑒定部門鑒定資格的說明,鑒定人和鑒定部門有無簽名蓋章。

(二)、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條件:一是原告或者第三人對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鑒定結論要求重新鑒定的,要在舉證期限內提出,並有證據或正當理由表明該鑒定結論可能存在錯誤。二是對在行政訴訟程序中,由法院委託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要求重新鑒定的,必須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1、鑒定部門或鑒定人不具有相應的鑒定資格的。2、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3、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4、經過質證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

四、關於勘驗的有關規定

勘驗是指法院對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場所、物品進行現場勘測,以發現、提取、收集和保全證據。(這個問題行政訴訟法和若干解釋均無規定),勘驗的啟動:可以由法院依職權啟動,也可以由當事人申請啟動。勘驗時,法院應提前通知當事人到場,當事人不到場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但要在勘驗筆錄中說明情況。勘驗筆錄的製作應符合以下要求:1、載明勘驗的時間、地點、勘驗人、在場人、勘驗的經過和結果。2、由勘驗人、當事人、在場人簽名。當事人對勘驗結論存在異議的,可以在舉證期限內申請重新勘驗,是否准許由法院決定。


第四部份 證據的對質辨認和核實(質證)

(第35---52條)

一、質證原則

證據規則第35第明確規定了二點:一是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二是當事人在庭前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在此規定出台以前,若干解釋第97條規定:審理行政案件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66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法院在行政審判實踐中,已基本上按上述規定來操作。但從若干解釋第97條規定的字義來看,民事訴訟法第66條的規定對行政訴訟而言,是一個選擇性條款。證據規則作了上述規定後,則質證原則在行政訴訟中屬於強制性規定。使在行政訴訟中未經質證的證據不得採納的原則具在更強的法律效力。再一點,根據現在審判方式改革的要求,庭前證據交換程序已成為庭審程序的一部份,因此,證據規則規定:在庭前證據交換中,當事人沒有異議的證據,經法官在庭審中說明後,可直接認證(實踐中要注意兩點,一是開庭審理時無需再重復質證,二是要對當事人作出說明)。

二、對被告不出庭時被告提供的證據的認定

行政訴訟法規定了被告不出庭時法院可以缺席判決,但沒有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認定被告提供的證據。證據規則第36條規定:被告無正當理由不出庭而要缺席判決的,被告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證據規則作此規定有二個原因,一是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被告不出庭,其提供的證據無法進行質證,自然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二是體現了保障司法權威的內在要求,行政訴訟的被告是國家行政機關,作為國家行政機關的被告不出庭,對司法權威的影響更大,有必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給被告一定壓力,促其依法出庭應訴。

三、關於證人出庭作證的有關規定

(一)、證人資格,只需符合一個條件:能正確表達意志。

(二)、證人原則上要出庭作證,只有在以下情形下,經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1、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證據交換中對證人證言無異議的。2、證人因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3、證人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無法出庭的。4、證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無法出庭的。5、證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確實無法出庭的。

(三)、對證人出庭的具體要求:一要表明身份。二要誠實作證。三不得旁聽案件審理(組織證人對質時除外)。

(四)、對證人陳述的內容要求:證人應當陳述其親歷的事實。「親歷」不僅限於在案件事實現場耳聞目睹的具體事實,也包括聽別人轉述的事實。也就是說「親歷」不限於直接經歷,也包括間接經歷。(99頁例子)

(五)關於被告執法人員出庭作證的規定

相關行政執法人員往往是被告所屬人員,與被告持同一立場,要求其作為原告或第三人的證人出庭作證,則由於證人立場所限,其證言往往對被告有利,而不利於原告或第三人。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許可原告或第三人申請相關行政執法人員出庭作證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在某些情況下,相關行政執法人員出庭作證有利於查明一些特定事實。因此,證據規則規定原告或第三人可以就這些事項申請相關行政執法人員出庭作證。具體包括五種情形:1、對現場筆錄的合法性或者真實性有異議的。2、對扣押財產的品種或者數量有異議的。3、結檢驗的物品取樣或者保管有異議的。4、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身份的合法性有異議的。5、需要出庭作證的其他情形。

四、關於鑒定人和專業人員出庭的有關規定

(一)、關於鑒定人出庭接受詢問的有關規定。鑒定人出庭的基本要求同證人出庭的基本要求相同,當事人要求其出庭接受詢問的,應當出庭。出庭要表明身份,表明與當事人的關系,要如實說明鑒定情況。鑒定人不能出庭的正當事由,參照41條的規定。

(二)、專業人員出庭說明的有關規定。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訴訟涉及的專業性問題越來越多,為了查明事實,公正審判,有必要藉助相關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解決訴訟中的專業性問題。因此,證據規則第48條對專業人員出庭說明作了專門規定,即可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也可由法院直接通知專業人員出庭。必要時,法庭可以組織專業人員對質,以確認何種觀點更為可靠。因為同一個問題,在專業領域可能存在不同的見解和認識。

五、沒有關聯性的證據予以排除的規定

證據只要不具有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之一,就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如果某個證據明顯與案件沒有關聯性,則繼續質證已無任何益處。為了提高審判效率,證據規則規定沒有關聯性的證據,法庭可以在庭審中徑行排除,但應向當事人說明理由。


第五部份證據的審核認定(認證)

(第53---73條)

一、明確規定了行政訴訟以「法律真實」為證明要求。

審理案件,就是要通過證據來證明已經發生的過去的案件事實,運用證據證明已經發生的過去的案件事實,要證明到什麼程度,或者說達到什麼要求,以往都是講要達到「客觀真實」,但訴訟證明是事後證明,其只能與客觀真實接近,而不可能與客觀真實完全一致。如果以客觀真實為證明要求,有許多案件會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使法院處在兩難選擇中,要麼所有的判決都是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裁判的,要麼拒絕裁判。這兩種情況又都是法律不允許的,證據規則第53條規定: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應當以證據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這標志著我國行政訴訟以「法律真實」為證明要求在司法解釋上得到正式確立。

二、明確規定了法官認證的基本方式。

證據規則第54條規定了法官認證的基本方式,這一條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認證的主體是法官。

2、認證的對象是證據,法庭需要先認定證據,然後才能認定案件事實。

3、法官認定證據的主觀態度是要全面、客觀、公正。達到上述要求的具體方法是要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進行證據認證。

4、認證方式可以逐一認定和綜合認定。

5、證據的關聯性是認證首先要解決的任務。

三、證據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審查范圍和標准。

關於合法性的審查范圍和標準是:1、證據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根據行證訴訟法的規定,行證訴訟中的法定證據形式有七種: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只有這七種形式的證據才符合行政訴訟證據法定形式的要求。其他形式一律不能做為證據使用。2、證據的取得程序要符合法律規定。3、是否有影響證據效力的其他情形。(第五部份57-62條所講的非法證據的排除、違反法定程序的證據的排除等,照此規定即可排除)

關於證據真實性的審查范圍和標準是:1、證據形成的原因。2、發現證據時的客觀環境。3、證據是否為原件、原物,復製件與復製品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4、提供證據的人或者證人與當事人是否具有利害關系。5、影響證據真實性的其他原因。

四、最佳證據規則的具體規定

最佳證據規則解決的問題是,在審判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多個證據證明同一待證事實,但證明的結果又不同。比如,原告的親屬講原告沒有橫穿公路,其他證人講原告有橫穿公路,這時候應採用哪一份證據的問題,就涉及最佳證據規則的問題。

五、當事人自認效力和本證證明效力的規定

自認是指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主張的對自已不利的事實向法庭明確表示認可。

本證是指一方當事人主張某種事實,並提出證明其主張存在的證據,即對其主張起肯定作用的證據。

根據證據規則第65-67條規定,自認的法律後果就是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或者無需其他證據對自認事實加以證明,法院對自認事實可直接加以認定。(除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關於本證的證明效力,如對方當事人明確表示認可的,可以直接加以認定其證明效力。如對方當事人予以否認,但又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進行反駁的,可綜合全案情況認定其證明效力。

六、關於司法認知和推定的規定

證據規則第68條第一款(一)、(二)項規定的眾所周知的事實和自然規律及定理,是可以司法認知的事實,即法官憑借自已的知識可以直接加以認定的事實。證據規則第68條第一款(三)、(四)、(五)項規定的按照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屬於推定的事實。推定的發生根據是法律規定和經驗法則,推定是一種證明方法。依據法律規定進行的推定為法律推定。依據經驗法則進行的推定為事實推定。

七、合議庭認定證據的方式和糾正當庭認證錯誤的程序規定

認定證據的方式:能當庭認定的,當庭認定。不能當庭認定的,合議庭合議時再認定。

糾錯程序:1、庭審結束前發現錯誤的,當庭重新認定。2、庭審結束後宣判前發現錯誤的,在裁判文書中予以更正並說明理由,也可以再次開庭予以認定。3、有新的證據材料可能推翻已認定的證據的,應當再次開庭予以認定。


第六部份 附則

(第74---80條)

一、規定了對證人、鑒定人的具體保護措施

如法院應當對證人、鑒定人的住址和聯系方式予以保密。證人、鑒定人因出庭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鑒定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二、規定了以前有關證據的司法解釋與證據規則的關系問題和證據規則的時間效力。

證據規則是我國第一部關於行政訴訟證據的專門規定,最高院以前有關行政訴訟證據的規定與本證據規則不一致的,自2002年10月1日起不再適用。2002年10月1日起新收的一審、二審、再審案件,均應適用本證據規則。2002年10月1日之前受理,之後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再審案件,不適用本證據規則。當事人對本證據規則施行以前已經審結的行政案件不服,以違反本證據規則為由申請再審的,法院不予支持。

『捌』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多長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十五日。被告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五日內提供證據。如果逾期提供的,會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三十四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告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五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玖』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

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期限是十五日。被告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五日內提供證據。如果逾期提供的,會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三十四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告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以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五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
依法治企自查 發布:2025-01-16 06:57:55 瀏覽:509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