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院關於勞動法
1. 廣東省高院2012.6.21發布的最關於新勞資糾紛的《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適用...
【1】發文單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文號:粵高法發[2008]13號
發布日期:2008-6-23
執行日期:2008-6-23
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現將《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供辦案時參考。如在處理此類案件時遇到問題,請及時報告省法院民一庭或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
二00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2】這里寫的很明確,是供辦案時參考,
以全國人大發布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為准,
各個地方法律法規只是起到補充作用。
2.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147號文)
為統一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我省法院審判工作實際,提出如下解答意見:
1.個人承包、掛靠、借用他人營業執照經營情形下的用工關系如何確定
個人承包、掛靠他人經營或借用他人營業執照經營的,承包人、掛靠人或借用人自行招用的勞動者不受發包人、被掛靠人或被借用人管理和支配,勞動者的工資也並非由發包人、被掛靠人或被借用人支付,雙方之間的關系不符合勞動關系的特徵,因此,被招用的勞動者主張與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人、被掛靠人或被借用人存在勞動關系的,一般不予支持。發包人、被掛靠人或被借用人須承擔相應責任的,可結合具體的案情並參照《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13條規定處理。
2.快遞、送水等從業人員與其用工單位之間的關系如何認定
快遞等相關行業中,用工單位可與快遞人員等建立多種形式的用工關系,快遞等人員與其用工單位之間的關系,應按雙方的約定認定。但如果用工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該勞動者,該勞動者亦受用工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工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且該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工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應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
3.計程車公司與計程車司機的用工關系如何認定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出租汽車行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及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出租汽車管理辦法》均規定出租汽車企業須依法與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和參加社會保險,因此,以承包、租賃等方式經營的計程車司機主張與計程車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的,予以支持。但計程車司機自行招用的代班司機系計程車司機自行招用,不受計程車公司管理和支配,不宜認定代班司機與計程車公司存在勞動關系。
4.村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聘用人員關系如何認定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與其對外招聘人員發生的用工關系符合勞動關系特徵的,應按勞動關系處理。
5.因勞動者過錯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用人單位能否在勞動合同解除後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用人單位直接經濟損失,用人單位在雙方勞動合同解除後要求勞動者一次性賠償的,予以支持。勞動者應承擔賠償數額根據勞動者的過錯程度等具體情況酌情確定,且不得把屬於用人單位應承擔的經營風險擴大由勞動者承擔。
6.勞務派遣中,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連帶支付加班費的,應否支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二條的規定,加班費、績效獎金應由用工單位負責支付。但實踐中並不容易將勞動者的正常上班時間、工資與勞動者的加班時間、加班費進行明確區分,為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勞務派遣爭議糾紛案件中,涉及到追索勞動報酬的,如不能明確區分基本工資與加班費,勞動者請求由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連帶支付勞動報酬的,予以支持。
7.用人單位以勞動者違反計劃生育規定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能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用人單位以勞動者違反讓劃育規定為由解除與勞動者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要求用人咩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予以支持。但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另有約定的除外。
8.勞動者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為由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是否應在離職時明確提出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為由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在離職時明確提出,勞動者在離職時未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為由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其之後以用人單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主張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一般不予支持。
9.因企業搬遷引起的勞動合同履行問題如何處理
企業因自身發展規劃進行的搬遷,屬於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用人單位應與勞動者協商變更勞動合同內容。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勞動者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以及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的,予以支持。但如企業搬遷未對勞動者造成明顯的影響,且用人單位採取了合理的彌補措施(如提供班車、交通補貼等),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理由不充分的,用人單位無須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10.職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其遺屬能否主張一次性救濟金(或供養直系親屬生活補助費)
職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其遺屬依據《廣東省企業職工假期待遇死亡撫恤待遇暫行規定》主張喪葬補助費、供養直系親屬一次性救濟金(或供養直系親屬生活補助費)、一次性撫恤金的,予以支持。
11.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能否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用工單位支付一次性賠償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含死亡職工的近親屬)依據相關行政部門出具的非法用工處理意見要求單位支付一次性賠償的,予以支持。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不能提供相關行政部門出具的非法用工處理意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查明的事實及《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的規定認定非法用工關系是否成立,並據此認定非法用工單位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12.工傷保險條例中的上年度如何認定?
計算職工工傷保險待遇時,如需要參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按工傷職工發生事故時已公布的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認定。
13.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受聘到用工單位工作期間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處理原則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受聘到用工單位工作期間,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經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的,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處理;未被認定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告知其按照人身損害賠償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如其堅持主張工傷保險待遇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14.因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工傷或患職業病的勞動者或其近親屬在勞動爭議案件中能否一並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為減少當事人訟累,因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工傷或患職業病的勞動者或其近親屬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一並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可一並處理,並根據工傷職工的工傷或職業病情況酌情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
15. 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傷害的從業人員及職業病患者主張工傷保險待遇後,又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如何處理
勞動者因安全生產事故或患職業病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後,以人身損害賠償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如人身損害賠償項目與勞動者已獲得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本質上相同,應當在人身損害賠償項目中扣除相應項目的工傷保險待遇數額,若相應項目的工傷保險待遇數額高於人身損害賠償項目數額,則不再支持勞動者相應人身損害賠償項目請求。
工傷保險待遇與人身損害賠償本質上相同的項目表:
工傷保險待遇項目
人身損害賠償項目
住院治療的伙食補助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
停工留薪期工資
誤工費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
殘疾賠償金
喪葬補助金
喪葬費
供養親屬撫恤金
被扶養人生活費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死亡賠償金
安裝假肢等輔助器具費
殘疾輔助器具費
16.勞動爭議案件中涉及補繳社保費的該如何處理
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補繳其在職期間社會保險費的,不屬勞動爭議處理范圍,不予處理。勞動者自行向社保部門補繳社會保險費後,要求用人單位賠償其自行補繳部分的,予以支持,但支持的范圍僅限於用人單位應繳納部分。
17.法院查明不存在勞動關系後如何處理
仲裁機構以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為由做出不予受理裁決,當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審查後發現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可向勞動者釋明轉換適合程序,勞動者不同意轉換為適合程序進行審理的,應當裁定駁回當事人的起訴。
18.對於終局裁決案件,如勞動者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能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提出抗辯
勞動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依據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中級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但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對用人單位的抗辯應一並處理。用人單位的抗辯,除屬於針對勞動者的訴訟請求提出的抗辯外,不得超出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的理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范圍。
19.勞動者在仲裁時僅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後在訴訟中主張賠償金如何處理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均系基於解除勞動合同這一事實產生,當事人在申請勞動仲裁時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後在訴訟中變更為主張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的,可認定該訴訟請求與訟爭勞動爭議具有不可分性,應予合並審理。
20.退休人員就調休前的事宜發生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何時起計
根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11條的規定,達到退休年齡人員與用工單位之間的關系為勞務關系。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還繼續在用人單位工作,後雙方就退休前的事宜發生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從該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之日起計算。
21.勞動者能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只是對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作出限制,並未禁止勞動者主張違約金。因此,在法律法規未對違反勞動合同的違約金性質和適用條件作出具體規定的情況下,勞動者可以同時主張違約金、經濟補償金,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違約金的,予以支持。
22.勞動爭議案件能否適用一審終審
根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操作指引》第1條的規定,對於勞動關系清楚,僅在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等給付數額、時間上存在爭議的勞動合同糾紛案件,如當事人請求的單項數額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規定條件的,法院可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23.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訴前達成調解協議的,能否申請法院進行司法確認
根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聯合會關於進一步加強調裁訴銜接多元化解勞資糾紛的意見》及《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非訴訟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勞動爭議糾紛在非訴訟調解組織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可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效力,人民法院依法審查後對符合條件的可出具民事調解書予以確認。
3.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申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
一、適用《社會保險法》的若干意見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了社會保險關系,勞動者墊付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後,請求用人單位返還的,作為勞動爭議處理。
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為其建立社會保險關系或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不作為勞動爭議處理,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告知勞動者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尋求解決。
2.勞動者以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繳納年限、繳納數額不足為由,請求用人單位賠償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損失的,不作為勞動爭議處理。
按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地方稅務局《關於妥善解決企業未參保人員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問題的通知》(粵人社發〔2011〕237號)的規定,可納入我省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賠償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損失的,不作為勞動爭議處理,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告知勞動者向相關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尋求解決。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基本養老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為由,請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的,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2)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明確答復不能補辦;
(3)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3.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或者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但勞動者符合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條件,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參照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標准報銷醫療費用的,應予支持。
4.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建立工傷保險關系,且用人單位以及受到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均未在法定期間申請工傷認定,以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駁回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的申請或起訴,並告知其可另行主張人身損害賠償,但用人單位對構成工傷無異議的除外。
5.勞動者因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工傷或被診斷患有職業病,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已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用人單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
6.勞動者工傷由第三人侵權所致,第三人已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又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用人單位所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應扣除醫療費、輔助器具費和喪葬費。
7.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費,在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且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後,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安裝輔助器具,工傷職工請求一次性支付輔助器具更換費用的,應予支持。輔助器具更換費用的確定應以《廣東省工傷康復服務項目及支付標准(試行)》規定的標准為依據,輔助器具更換周期的確定應以與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服務協議的輔助器具配製機構出具的意見為依據,計至工傷職工70周歲止。
8.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和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的職工以及用人單位使用的童工發生工傷事故,確需安裝輔助器具,除《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規定的一次性賠償金外,職工及童工請求一次性支付輔助器具安裝和更換費用的,應予支持。輔助器具安裝和更換費用的確定應以《廣東省工傷康復服務項目及支付標准(試行)》規定的標准為依據,輔助器具更換周期的確定應以與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服務協議的輔助器具配製機構出具的意見為依據,計至職工或童工70周歲止。
9.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依法獲得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後,又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其他工傷保險待遇的,作為勞動爭議處理。
10.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參加失業保險或者擅自停止繳納失業保險費,勞動者依法向用人單位主張一次性賠償的,應予支持。
二、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若干意見
11.用人單位招用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勞動者,雙方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勞務關系處理。
12.下列爭議,作為勞動爭議處理: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應休未休年休假額外支付的工資產生的爭議;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發放高溫津貼產生的爭議;
(3)勞動者與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因用工關系產生的爭議。
13.發包單位將建設工程非法發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或者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建設工程非法轉包、分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請求確認其與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單位或者承包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不予支持,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認定工傷的除外。勞動者依照《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或《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與《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直接主張由發包單位或者承包單位與實際施工人連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應予支持。
14.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者雖通知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勞動者無正當理由拒不簽訂,用人單位未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的,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資。二倍工資差額的計算基數為勞動者當月應得工資,但不包括以下兩項:
(1)支付周期超過一個月的勞動報酬,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年底雙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結算的業務提成等;
(2)未確定支付周期的勞動報酬,如一次性的獎金,特殊情況下支付的津貼、補貼等。
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超過一個月雙方仍未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要求支付二倍工資的,應予支持。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無需再支付用工之日起滿一年後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
15.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的仲裁時效,依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確定。用人單位應支付的二倍工資差額,從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起往前倒推一年,按月計算,對超過一年的二倍工資差額不予支持。
16.勞動者依法請求用人單位與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告知其將仲裁或訴訟請求變更為確認雙方已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拒不變更的,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不得直接判令雙方當事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可以依法確認雙方當事人已存在事實上的無固定期限勞動關系,並參照原勞動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內容。
17.勞動者雖然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可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但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在該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又請求與用人單位重新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不予支持。
18.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後,因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一)、(三)、(四)項規定情形而續延,致使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應予支持。
19.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第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期滿後,且勞動者沒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勞動者提出續訂勞動合同並要求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勞動關系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一)、(二)、(三)項規定的情形,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協商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提出的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福利待遇等事項不低於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前的標准,勞動者拒不接受的,用人單位可以終止合同,且無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1.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競業限制經濟補償或以用人單位未按約定支付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為由要求不履行競業限制義務,對用人單位以其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向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已包含競業限制經濟補償提出的抗辯,不予支持。
22.用人單位調整勞動者工作崗位,同時符合以下情形的,視為用人單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權,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擅自調整其工作崗位為由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1)調整勞動者工作崗位是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的需要;
(2)調整工作崗位後勞動者的工資水平與原崗位基本相當;
(3)不具有侮辱性和懲罰性;
(4)無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
用人單位調整勞動者的工作崗位且不具有上款規定的情形,勞動者超過一年未明確提出異議,後又以《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23.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請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的,應提供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經濟補償或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部分的限期整改指令書和用人單位逾期未履行該指令書的證據。
24.勞動者依照原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三條、第四條和第十條的規定,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或額外經濟補償金的,不予支持。
25.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須辦理社會保險手續或將社會保險費直接支付給勞動者,勞動者事後反悔並明確要求用人單位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及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如用人單位在合理期限內拒不辦理,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同並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應予支持。
26.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為由,向用人單位主張一個月工資賠償的,不予支持。
27.用人單位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及時足額向勞動者發放年休假工資或高溫津貼,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的,不予支持。
28.勞動者以其他理由提出辭職,後又以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情形迫使其辭職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29.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均無法證明勞動者的離職原因,可視為用人單位提出且經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30.用人單位經營者欠薪逃匿,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予支持,經濟補償的支付年限從用工之日起算。
31.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或賠償金時,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基數為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不再以《勞動合同法》施行之日為界分段計算。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基數按用人單位所在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計算。
32.勞動關系建立於《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前,但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解除或終止的,經濟補償按以下方式計算:
(1)按《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前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工作年限自《勞動合同法》實施之日起計算。
(2)按《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後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均需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的工作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或因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及調整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前計發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最多不超過12年。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非因協商一致或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前計發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不受最多不超過12年的限制。
33.《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但無須另行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實際用工之日起計算,應包括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的工作年限。
34.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承擔責任的范圍應以《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的內容為限,即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和損害賠償責任,但不包括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勞動者因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未為其參加社會保險導致的醫療費、失業待遇及生育待遇等損失屬於損害賠償責任范圍。
三、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若干意見
35.因申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按自動撤回申請處理後,申請人又提起仲裁申請,勞動人事仲裁機構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或通知,申請人不服該決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確屬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裁定駁回起訴。
36.當事人不服勞動人事仲裁機構以不符合《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有關地域管轄的規定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或通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7.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或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請求用人單位支付代通知金或二倍工資的,作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的追索賠償金爭議處理。
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屬於《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的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社會保險方面發生的爭議,勞動人事仲裁機構對此作出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
38.勞動人事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書應當載明該裁決是否屬於終局裁決。
勞動人事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書已載明該裁決是否屬於終局裁決,當事人在訴訟中又對有關終局裁決、非終局裁決的認定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39.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第(四)、(五)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以認定事實錯誤為由申請撤銷終局裁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勞動人事仲裁機構違反法定程序足以影響裁決結果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40.勞動人事仲裁機構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法定時效期間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當事人不服該決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對當事人的仲裁申請是否超過法定時效期間進行審查。
當事人在仲裁階段未提出超過仲裁申請期間的抗辯,勞動人事仲裁機構對此進行了實體性裁決,應視為當事人在仲裁階段放棄了申請仲裁期限的程序性抗辯權利。當事人在訴訟階段以此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1.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審理人事爭議案件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辦案規則》的規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辦案規則》未作規定的,依照《人事爭議處理規定》有關規定執行。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人民法院審理人事爭議案件,應當以國家有關人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人事政策為依據,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可以參照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及人事管理規范性文件處理。規章及規范性文件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且糾紛性質與勞動爭議類似的,可參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規定處理。
42.工作人員對事業單位主管部門作出的辭退、除名、辭聘、提前解除聘用合同、按自動離職處理、不批准辭職(離職)等人事處理決定不服而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的,應當將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作為共同當事人。
43.當事人申請人事爭議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44.本紀要自下發之日起,供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參照執行。本紀要下發前的有關指導意見與本紀要規定不一致的,以本紀要為准。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有新規定的,按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規定執行。
4. 廣東省新勞動法關於辭退員工如何賠償!
若公司無合法理由辭退你,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作為賠償金版。
按你權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支付。
若你主動提出離職,是沒有經濟補償金的。
若公司有違法原因,是有補償的,每工作一年補償你一個月工資
5. 退休後,繼續在公司工作的,如何定性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調整
關於退休人員繼續工作與工作單位關系的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與部分省、市法院規范有不同的規定,且現有的規定也未至詳盡,實踐中操作各不相同。
已過退休年齡職工繼續勞動的,按勞動關系處理。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與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聯合下發的《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17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已達法定退休年齡但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員,雙方形成的用工關系可按勞動關系處理"。
已過退休年齡職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按勞務關系或僱傭關系處理。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規定:"勞動者辦理退休手續後又被其他單位聘用,與實際用人單位發生的爭議,不屬於勞動爭議,應作為僱傭合同糾紛予以受理"。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第三條規定:"用工單位招用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雙方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僱傭關系處理"。
1997年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第二項規定,對被再次聘用的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
其聘用協議可以明確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動保護待遇等權利義務關系,其協議解除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未約定的,應當協商解決,不能依照勞動法第二十八條執行,即不能享受經濟補償金待遇。
(5)廣東省高院關於勞動法擴展閱讀:
按勞務關系處理。認為只要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其與用人單位之間便不可能存在勞動關系,只能存在勞務合同關系。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1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有的地區如廈門市出台政策: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在職人員,2012年6月1日起將強制停保。
但如果強制停保,不允許企業為已退休人員投保,又按照勞動合同關系讓企業承擔工傷損害賠償等用工責任,顯然會使用工雙方主體間權利義務失衡。若按照勞務合同關系處理,確定雙方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依據主要是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適用勞動法律的有關規定。
按照"特殊勞動關系"處理。即已達法定退休年齡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爭議,雖然不適用勞動法,但又不是完全按照民事合同關系處理,勞動法上的工作時間規定、勞動保護規定、最低工資規定仍然要得到強制執行。
除此之外的權利義務內容雙方應按照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或者就權利義務關系進行協商。此規定也有其合理性,可以平衡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只要提供勞動,單位就應當為勞動者提供最基本的勞動保障,同時又不完全按照勞動關系處理。
按照勞動關系處理。該觀點認為盡管勞動者已達法定退休年齡,但並不表明該勞動者已經喪失勞動能力,提供的勞動在質和量上與退休之前並無不同,為充分保護勞動者權益,應當承認這類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已達法定退休年齡人員的勞動者是否可以提供勞動。對於已達法定退休年齡人員的勞動者身份合法性問題,關鍵還在於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界限性質存在分歧。
法定退休年齡是法律所規定的喪失勞動者資格的年齡,是必須要退出勞動崗位的強制性義務。但也有人認為,法律並沒有禁止已達法定退休年齡的人繼續工作,法定退休年齡只是勞動者可以不再勞動的一項權利,是可以放棄的。
從我國退休制度的設計來看,它實際上是一種用人單位勞動者和國家共同構建的勞動關系的退出機制。從用人單位強制退休的目的和作用看,退休制度能夠緩解就業壓力,盡快實現新老交替,使年輕的勞動者可在相同的或者更高效的基礎上提供勞動並交納社會保障費用。
從用人單位返聘的作用看,用人單位可以使用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勞動者,避免招錄的年輕勞動者因經驗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效率低下。
6. 粵高發(2012)284 號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11條。明顯與勞動合同法
粵高法會議紀要(並不是司法解釋!但是在廣東效力最高了)
11、用人單位招用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勞動者,雙方形成的用工關系按勞務關系處理。(2012)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2008.1.1)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2008.9.18)
《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2010.9.14)
勞動合同法和司法解釋三均規定,只有開始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才能認定為勞務關系。但是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1條卻解讀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勞動合同即終止。
廣東省的解釋,無疑是更加明確了,以上兩種情形均被視為勞務關系,明確了勞動關系的認定條件,作出規定後更加完善。也為今後的判案提供了依據。雖然廣東高法並不具備司法解釋權,但是在實際判案過程中,這個無疑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在廣東省內,這就是法!
本人認為,廣東高院的解釋更加規范了。生活中很多達到退休年齡,卻因為本身資格不夠,不能享受退休待遇的,這個時候也只能按照勞務關系對待了,減輕了企業的負擔。這個規定不利於員工有一定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但是卻解決了日常工作中較多的超年齡用工問題。對於政府機關出來的人沒有什麼影響,影響的大多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
按道理,司法解釋應該比政府頒布的法規級別要低的。但是我們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就是政府頒布的,它對勞動合同法的解讀和司法解釋的解讀就存在矛盾之處,按道理應該是實施條例的效力大於司法解釋的,但是司法解釋反而在生活中更有參考價值。
所以這個解釋雖然與勞動合同法相悖,但是和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條例是一致的。中國的法律就是這么回事,你知道就好辦了!
7. 廣東省勞動法2021新規定
《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
(一)工作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者小時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者小時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者小時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根據上述規定,2月12日至14日安排勞動者加班工作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2月11日、15日至17日安排勞動者加班工作的,可以安排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應當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工資報酬。用人單位必須在保障勞動者休息權的前提下依法安排勞動者加班,不得違反勞動法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同時第四十二條又規定了例外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8. 勞動合同中,公司有權要求員工放棄本該享有的權利嗎
勞動合同中,公司無權要求員工放棄本該享有的權利。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9. 廣東省勞動法2021新規定
2021年廣東省勞動法規定: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條 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