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中的適格當事人

訴訟法中的適格當事人

發布時間: 2022-12-20 23:04:01

① 民事訴訟當事人適格是什麼意思

一、民事 訴訟 當事人適格是什麼意思? 民事訴訟當事人適格的意思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 《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十八條6868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6868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 代理 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6868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6868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二、當事人適格的含義是什麼 當事人適格,又稱為正當當事人,是指對於具體的訴訟,有作為本案當事人起訴或應訴的資格。 當事人適格與訴訟權利能力不同。訴訟權利能力是作為抽象的訴訟當事人的資格,它與具體的訴訟無關,通常取決於有無民事權利能力。當事人適格是作為具體的訴訟當事人的資格,是針對具體的訴訟而言的,當事人適格與否,只能將當事人與具體的訴訟聯系起來,看當事人與特定的訴訟標的有無直接聯系。例如在甲與乙的貸款糾紛中,丙向法院起訴要求甲返還乙的貸款。由於丙與甲乙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聯系,丙就不是本案的適格當事人。 當事人適格與作為純粹形式上的當事人也不同。形式上的當事人僅以原告主觀上主張為准,作為原告就是向法院起訴要求請求權利保護的主體,作為被告即為被訴的主體。而當事人適格則是指對本案的訴訟標的,誰應當有權要求法院作出判決和誰應當作為被請求的相對人。 然而在我國以前的民事訴訟理論中,既沒有區分當事人適格與訴訟權利能力的問題,又沒有區分當事人和當事人適格的問題。以往 民事訴訟法 教科書中有關當事人概念和特徵的闡述,實際上是針對適格當事人而言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對原告和被告的規定,實際上也僅是指適格的當事人。 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 (二)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 為了使訴訟在適格的當事人之間進行,從而使法院的裁判具有實際意義,需要有一定的標准來判斷起訴或者應訴的當事人是否是本案的適格當事人。 法院裁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爭議,化解他們之間的糾紛。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也正因為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才有必要以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爭議。因此,一般來講,應當以當事人是否是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本案訴訟標的)的主體,作為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根據這一標准,只要是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以該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為訴訟標的進行訴訟,一般就是適格的當事人。 三、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的思路 1. 首先判斷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權利能力。 訴訟權利能力(當事人能力)與當事人適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訴訟權利能力是不管具體案件如何,一般性地能否成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而當事人適格則是就某一具體案件誰應作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二者既相區別又相相聯系。當事人適格必須以有訴訟權利能力為前提,無訴訟權利能力肯定為當事人不適格,但有訴訟權利能力不一定適格。在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時當事人能力是一個前提性問題,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 2.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 3.根據原告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 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應當根據當事人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把當事人適格與實際的民事權利義務主體等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對於當事人是否適格,應當以原告起訴時所主張的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判斷,並非以法院調查結果為准,即從形式上認定作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應當在何特定當事人間解決才具有法律上意義,與該法律關系本身是否實際存在是兩回事。當事人不適格,無庸再就本案訴訟標的進行判斷。因此,切不可把當事人適格與真正的權利義務主體等同起來。即當事人適格與勝訴無必然的聯系,當事人不適格,肯定敗訴,但當事人適格,未必勝訴。如甲提起訴訟要求乙予以侵權損害賠償,後法院認為侵權人為丙而不是乙,這種情況下雖然真正的權利義務主體為甲和丙,但由於甲主張乙為侵權人,在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中甲和乙分別為權利義務主體,因此均為適格的原告和被告,但由於甲對乙的訴訟請求無理由,應當判決駁回,而不是當事人不適格。如果甲以丙侵權為由起訴要求乙賠償,若乙和丙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那麼此種情況應當為當事人不適格。 當然,在特定情況下法院調查的結果也可以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的依據。如原告以 清算 組的名義提起訴訟,但在法庭審理中,法院發現原告並非是真正的清算組,此時法院應以原告不適格為由駁回起訴。 適格當事人可以理解成有資格可以作為正當當事人進行案件起訴的當事人。判斷是否是適格當事人有許多方面,只有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均能判定為適當當事人,才可以被認定有適格當事人的資格。

② 民事訴訟當事人適格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當事人適格的意思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適格是指對於訴訟標的的特定權利或者法律關系,以當事人的名義參與訴訟並且請求通過裁判來予以解決的一種資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③ 民事訴訟的適格當事人有什麼規定

在民事 訴訟 中所涉及到的相關人員具有正當當事人與相互對立的當事人,雙方之間的訴訟過程應當按照相應的 律師 要求提出訴訟。同時關於正當當事人有具有當事人適格,那麼民事訴訟的適格當事人有什麼規定呢?一般來說,當事人適格需要判斷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權利的能力。 一、民事訴訟的適格當事人有什麼規定? 民事訴訟的適格當事人首先判斷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權利能力。 正當當事人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因民事權利義務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權的人。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當事人,僅指原告和被告。 二、當事人適格的含義 當事人適格,又稱為正當當事人,是指對於具體的訴訟,有作為本案當事人起訴或應訴的資格。 當事人適格與訴訟權利能力不同。訴訟權利能力是作為抽象的訴訟當事人的資格,它與具體的訴訟無關,通常取決於有無民事權利能力。當事人適格是作為具體的訴訟當事人的資格,是針對具體的訴訟而言的,當事人適格與否,只能將當事人與具體的訴訟聯系起來,看當事人與特定的訴訟標的有無直接聯系。例如在甲與乙的貸款糾紛中,丙向法院起訴要求甲返還乙的貸款。由於丙與甲乙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聯系,丙就不是本案的適格當事人。 當事人適格與作為純粹形式上的當事人也不同。形式上的當事人僅以原告主觀上主張為准,作為原告就是向法院起訴要求請求權利保護的主體,作為被告即為被訴的主體。而當事人適格則是指對本案的訴訟標的,誰應當有權要求法院作出判決和誰應當作為被請求的相對人。 然而在我國以前的民事訴訟理論中,既沒有區分當事人適格與訴訟權利能力的問題,又沒有區分當事人和當事人適格的問題。以往 民事訴訟法 教科書中有關當事人概念和特徵的闡述,實際上是針對適格當事人而言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對原告和被告的規定,實際上也僅是指適格的當事人。 為了使訴訟在適格的當事人之間進行,從而使法院的裁判具有實際意義,需要有一定的標准來判斷起訴或者應訴的當事人是否是本案的適格當事人。 法院裁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爭議,化解他們之間的糾紛。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也正因為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才有必要以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爭議。因此,一般來講,應當以當事人是否是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本案訴訟標的)的主體,作為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根據這一標准,只要是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以該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為訴訟標的進行訴訟,一般就是適格的當事人。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的思路 1. 首先判斷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權利能力。 訴訟權利能力(當事人能力)與當事人適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訴訟權利能力是不管具體案件如何,一般性地能否成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而當事人適格則是就某一具體案件誰應作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二者既相區別又相相聯系。當事人適格必須以有訴訟權利能力為前提,無訴訟權利能力肯定為當事人不適格,但有訴訟權利能力不一定適格。在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時當事人能力是一個前提性問題,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 2.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 3.根據原告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 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應當根據當事人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把當事人適格與實際的民事權利義務主體等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對於當事人是否適格,應當以原告起訴時所主張的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判斷,並非以法院調查結果為准,即從形式上認定作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應當在何特定當事人間解決才具有法律上意義,與該法律關系本身是否實際存在是兩回事。當事人不適格,無庸再就本案訴訟標的進行判斷。因此,切不可把當事人適格與真正的權利義務主體等同起來。即當事人適格與勝訴無必然的聯系,當事人不適格,肯定敗訴,但當事人適格,未必勝訴。如甲提起訴訟要求乙予以侵權損害賠償,後法院認為侵權人為丙而不是乙,這種情況下雖然真正的權利義務主體為甲和丙,但由於甲主張乙為侵權人,在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中甲和乙分別為權利義務主體,因此均為適格的原告和被告,但由於甲對乙的訴訟請求無理由,應當判決駁回,而不是當事人不適格。如果甲以丙侵權為由起訴要求乙賠償,若乙和丙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那麼此種情況應當為當事人不適格。 當然,在特定情況下法院調查的結果也可以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的依據。如原告以 清算 組的名義提起訴訟,但在法庭審理中,法院發現原告並非是真正的清算組,此時法院應以原告不適格為由駁回起訴。 三、正當當事人的概念的功能: (一) 放置濫用訴權,排除不適當的當事人; (二) 在多數人訴訟的場合具有節約訴訟資源的功能; (三) 實現當事人制度設計的合理性。 某些例外的情況 但在某些例外的情況下,非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也可以作為適格的當事人。這些例外的情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根據當事人的意思或法律的規定,依法對他人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享有管理權。例如,破產程序中的清算組、遺產管理人、 遺囑執行人 等等。當受其管理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發生爭議以後,這些人可以自己名義起訴或應訴。 2.在確認之訴中,對訴訟標的有確認利益的人。在確認之訴中,對適格當事人的判斷,不是看該當事人是不是該被爭議法律關系的主體,而是看該當事人對該爭議的法律關系的解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如在消極的確認之訴中,原告要求法院確認他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此時要求原告是所爭議的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與此類訴訟的性質相悖的。因此通常認為,在消極的確認之訴中,原告只要對該訴訟標的有確認利益,就可以成為適格的當事人,而被告只要與作為原告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有爭議;就可以成為適格的被告。 綜上所述, 民事訴訟的適格當事人 的符合條件應當以上三種資格,同時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要根據當事人起訴聲明來判斷;在特定的情況下法院調查結果也同樣具備判斷當事人適格的根據。當讓民事訴訟過程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保證訴訟過程的嚴謹性。

④ 什麼是法律規定的適格民事訴訟當事人

一、當事人適格及其判斷標准
當事人適格,也稱為正當當事人或者合格的當事人,是指對於特定的訴訟可以自己的名義成為當事人的資格。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訴訟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稱為訴訟實施權。具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即是適格的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未必是適格的當事人,法院只有針對適格當事人作出的判決才有法律意義,也只有正當當事人才受法院判決的拘束。對於不適格的當事人,應裁定駁回起訴或者更換。因此,當事人是否適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決的前提。
當事人是否適格需要根據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來判斷,但當事人適格又與實際上的實體法律關系主體不同。一般認為,訴訟實施權的基礎為管理權和處分權。按照處分權原則,當事人就訴訟標的可以進行放棄、認諾、和解等訴訟行為,並受既判力拘束。如果無處分權或管理權的人為這些訴訟行為就毫無法律意義。一般而言,爭議法律關系的主體,通常就該法律關系具有訴訟實施權,即是適格的當事人。如果對合同無任何關系的第三人要求合同當事人履行合同而提起訴訟,則是不適格的原告。但對他人的權利或法律關系有管理權或處分權的第三人,就該權利或法律關系,也具有實施訴訟的權能,是適格的當事人。如破產管理人就涉及破產企業的訴訟具有當事人適格,可以作為原告起訴或者被告應訴。無訴訟實施權,則當事人不適格,例如母親以自己的名義替女兒主張肖像權或者替女兒主張與丈夫離婚,就是不適格的當事人。再如合同當事人因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發生爭議的合同雙方當事人就該合同提起的訴訟是適格的原被告。
具體到各種訴訟,在給付之訴,原告只要主張自己有給付請求權,就是適格的原告,而被原告主張有給付義務的人,即為適格的被告。至於是否確實享有給付請求權或負擔給付義務,是在審理過程中要查明的事實,是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的理由,而不是當事人適格的要件。
確認之訴是當事人要求確認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訴訟,因此在確認之訴,就該法律關系有爭執的當事人為適格的原被告。由於確認之訴可以對他人間的法律關系起訴,因此與有無管理權、
變更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依法變更或消滅某種法律關系的訴訟,在變更之訴,依照法律規定可成為當事人的就是適格的當事人。變更之訴,只有在依照法律的特別規定提起時方為當事人適格,而不能根據管理權、處分權的有無作為當事人適格的唯一基礎。如我國合同法第74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向法院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詐害債權的行為。

⑤ 什麼是「當事人適格」

當事人適格,又稱為正當當事人,是指對於具體的訴訟,有作為本案當事人起訴或應訴的資格。

拓展:

適格是指對於訴訟標的的特定權利或者法律關系,以當事人的名義參與訴訟並且請求透過裁判來予以解決的一種資格。

當事人適格問題是一個一直困擾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重大問題。在司法實務中經常有當事人辯駁"我沒有侵犯你的權利,你不能告我"、"或者你沒有實體權利,你不能當原告",法院也經常認為某人不能成為原告,或者某人不能成為被告。這就涉及到當事人適格問題,即正當當事人。如何判斷民事訴訟的正當當事人,一直為實務界所難以把握。實務界一個經常的做法是以是否實際享有實體權利、承擔實體義務來判斷是否為正當當事人,這樣,就把正當當事人與真正的實體權利義務主體劃上等號,犯了先定後審、先進行實體審查後進入訴訟程序的訴訟邏輯錯誤。

當事人適格,也稱為正當當事人或者合格的當事人,是指對於特定的訴訟可以自己的名義成為當事人的資格。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訴訟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稱為訴訟實施權。具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即是適格的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未必是適格的當事人,法院只有針對適格當事人作出的判決才有法律意義,也只有正當當事人才受法院判決的拘束。對於不適格的當事人,應裁定駁回起訴或者更換。因此,當事人是否適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決的前提。

⑥ 民事訴訟法適格原告是什麼意思

一、 民事訴訟法 適格原告是什麼意思? 《民事訴訟法》適格原告的意思是:適格是指對於 訴訟 標的的特定權利或者法律關系,以當事人的名義參與訴訟並且請求通過裁判來予以解決的一種資格。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訴訟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稱為訴訟實施權。具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即是適格的當事人。 二、是否適格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當事人適格,也稱為正當當事人或者合格的當事人,是指對於特定的訴訟可以自己的名義成為當事人的資格。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訴訟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稱為訴訟實施權。具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即是適格的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未必是適格的當事人,法院只有針對適格當事人作出的判決才有法律意義,也只有正當當事人才受法院判決的拘束。對於不適格的當事人,應 裁定駁回起訴 或者更換。因此,當事人是否適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決的前提。 當事人是否適格需要根據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來判斷,但當事人適格又與實際上的實體法律關系主體不同。一般認為,訴訟實施權的基礎為管理權和處分權。按照處分權原則,當事人就訴訟標的可以進行放棄、認諾、和解等訴訟行為,並受既判力拘束。如果無處分權或管理權的人為這些訴訟行為就毫無法律意義。一般而言,爭議法律關系的主體,通常就該法律關系具有訴訟實施權,即是適格的當事人。如果對合同無任何關系的第三人要求 合同當事人 履行合同而提起訴訟,則是不適格的原告。但對他人的權利或法律關系有管理權或處分權的第三人,就該權利或法律關系,也具有實施訴訟的權能,是適格的當事人。如 破產管理人 就涉及破產企業的訴訟具有當事人適格,可以作為原告起訴或者被告應訴。無訴訟實施權,則當事人不適格,例如母親以自己的名義替女兒主張肖像權或者替女兒主張與丈夫 離婚 ,就是不適格的當事人。再如合同當事人因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發生爭議的合同雙方當事人就該合同提起的訴訟是適格的原被告。 具體到各種訴訟,在給付之訴,原告只要主張自己有給付請求權,就是適格的原告,而被原告主張有給付義務的人,即為適格的被告。至於是否確實享有給付請求權或負擔給付義務,是在審理過程中要查明的事實,是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的理由,而不是當事人適格的要件。 確認之訴是當事人要求確認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訴訟,因此在確認之訴,就該法律關系有爭執的當事人為適格的原被告。由於確認之訴可以對他人間的法律關系起訴,因此與有無管理權、處分權無關。只要實體法律關系在當事人間不明確有保護的必要,就可提起確認之訴。一般情況下,當事人若能夠通過其他訴訟得到救濟,則不能提起確認之訴。原告要求確認的必須是法律關系,純粹事實不得提起確認之訴。但現代各國為發揮確認之訴解決糾紛與預防糾紛的功能,規定對於法律關系的基礎事實是否存在也可以提起確認之訴。 變更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依法變更或消滅某種法律關系的訴訟,在變更之訴,依照法律規定可成為當事人的就是適格的當事人。變更之訴,只有在依照法律的特別規定提起時方為當事人適格,而不能根據管理權、處分權的有無作為當事人適格的唯一基礎。 《民事訴訟法》中的適格的意思是指原告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意味著擁有合理合法權力的原告人資格,法院會進行正常的受理。同樣原告不適格,指的是原告不具有起訴的條件,在法律上是不符合規定的,因此法院是不會受理的,即使是受理了也會做出主體不適合的判決結果進行駁回。

⑦ 論述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准。

一般來講,應當以當事人是否是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本案訴訟標的)的主體,作為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根據這一標准,只要是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以該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為訴訟標的進行訴訟,一般就是適格的當事人。

但在某些例外的情況下,非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也可以作為適格的當事人。這些例外的情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根據當事人的意思或法律的規定,依法對他人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享有管理權的人或組織,如破產程序中的管理人、遺產管理人、遺囑執行人等。當受其管理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發生爭議以後,這些人或組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或應訴。

2、在確認之訴中,對訴訟標的有確認利益的人或組織。在確認之訴中,對適格當事人的判斷,不是看該當事人是不是該被爭議法律關系的主體,而是看該當事人對該爭議的法律關系的解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7)訴訟法中的適格當事人擴展閱讀:

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思路

(一)首先判斷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權利能力。

訴訟權利能力(當事人能力)與當事人適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訴訟權利能力是不管具體案件如何,一般性地能否成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而當事人適格則是就某一具體案件誰應作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

二者既相區別又相相聯系。當事人適格必須以有訴訟權利能力為前提,無訴訟權利能力肯定為當事人不適格,但有訴訟權利能力不一定適格。在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時當事人能力是一個前提性問題,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

(二)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根據原告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

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應當根據當事人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把當事人適格與實際的民事權利義務主體等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對於當事人是否適格,應當以原告起訴時所主張的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判斷,並非以法院調查結果為准,即從形式上認定作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應當在何特定當事人間解決才具有法律上意義,與該法律關系本身是否實際存在是兩回事。

⑧ 適格被告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所謂「適格被告」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有以被告身份參加訴訟的資格。根據法律規定,民事訴訟解決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發生的糾紛。因此,當事人是否適格,只能將當事人與具體的訴訟聯系起來,看當事人與特定的訴訟標的有無直接聯系,判斷的標准適用於原告,也適用於被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熱點內容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
勞動法對合同工的工齡計算 發布:2025-01-16 02:53:53 瀏覽:117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