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體系懶政怠政

行政法律體系懶政怠政

發布時間: 2022-12-24 20:01:07

㈠ 我國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行政立法的不規范和不完善
依法行政的前提和依據是要有健全和完善的行政法律體系。我國目前行政立法還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一是行政立法不規范。盡管我國二十多年來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規,但行政立法仍然很不規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做到依法行政,必須限制行政機關的自我立法,減少地方立法。由於行政立法權在「依法行政」口號下日益膨脹,加上行政立法法治監控機制的殘缺,行政立法顯露出架空、取代甚至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危險傾向,因而行政法律規范急劇增多;行政法律粗疏,由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規章補充、細化,甚至取而代之,這就難免形成行政執法機關為自己製造執法依據的不正常現象,出現了政府既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同時又是市場中的「運動員」和「裁判員」。二是行政立法不完善。一些領域還沒有相應的行政法律、法規來加以調整,致使法律出現了一些空白地帶,特別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迫切需要的一些法律、法規尚未出台,以至於行政機關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嚴重影響了依法行政。 (二)行政執法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清
首先,行政執法機構不健全,行政執法機關設置不完善。有的法律、法規規定應該設立的機構沒有設置,不該設置的機構、部門又到處設置,致使行政機構重疊、部門林立,層次過多,而機構臃腫又導致人浮於事、運轉不靈,出現工作上互相推諉扯皮、官僚主義以及沉重的財政負擔等弊端。其次,行政執法機構之間許可權不明,職責不清。在我國的執法體制中,長期存在黨政不分、政企不分、許可權不分的弊端。行政職能與企業職能合而為一,管理權、經營權與行政處罰權集於一身,這樣很難做到自己監督自己和公正執法。這樣的後果是,好管的、有利可圖的,各執法部門都要爭著管,出現行政執法的「密集地帶」;不好管的、責任大的、無利可圖的,各部門都不去管,互相推諉,出現了行政執法的「空白地帶」。 (三)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
權力必須受到監督和控制,否則就會被濫用。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行政系統內外結合的監督體系,有黨的監督、人大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和行政機關內部專門機關以及上下級的監督,還有民主黨派、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但這些監督卻沒有發揮強有力的作用,並未真正促使行政主體依法行政,腐敗現象依然嚴重,行政侵權、越權、違法事件時有發生,阻礙了依法治國建設的進程。目前我國行政執法監督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行政監督立法殘缺。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行政監督法》及與其配套的法規、規章來統一規范行政監督主體與客體的權利和義務、程序和時效及法律責任,我國一些有關法律法規或籠統缺乏可操作性或職權重疊交叉而使有關監督主體互相推諉,監督不力。二是執法監督機制不盡合理。不少監督部門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地位低、權力小、權威性差。監督工作未能切實做到經常化、制度化,靠搞突擊檢查,未建立並認真實行監督責任制,當出現執法違法行為時相互推諉、無人追查。三是社會監督、民主監督的力度不夠。人民政協、民主黨派、工青婦殘等社會團體往往因經費不足、實際法律地位低等原因不能或不敢去行使監督權。在西方被稱為「第四種權力」的新聞輿論監督,也因種種原因而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監督職能。 (四)行政執法人員素質低、數量少
法律需要有人去實施、去操作,而依法行政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政管理日趨專業化、復雜化,因此對執法人員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法律素質。目前行政人員
的分布極不合理,較高素質的行政人員主要集中在高層行政機關,而基層行政機關的行政人員不僅文化素質低,而且法律意識淡薄。行政人員素質的低下,在執法中往往會出現重視權力和局部利益,忽視執法責任和義務;不依程序執法、隨意性大;野蠻執法、濫用職權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威信,引起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另一方面,我國執法人員的數量少,而行政執法范圍廣、數量大,任務繁重,這也直接影響到行政執法的數量和質量。一些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頂崗執法,既嚴重影響行政執法機關的形象,又增加了執法的成本。特別是一些邊遠地區,不僅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低,而且嚴重。 (五)依法行政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授權不充分是保障不力的重要表現,也是導致權責不對稱的重要因素。依法行政的成本應該由國家來解決,不能由行政機關自行解決。而目前的情況是不少執法單位實行「自費執法」,即實行自收自支,以收費和罰沒收入作為經費來源,甚至有的地方政府給執法部門分配罰款任務,有些單位將罰款與執法人員收入和獎金掛鉤。對行政執法人員的人身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依法行政過程中,行政執法人員遭到人身攻擊和人格侮辱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於對侵犯執法人員人身權利的違法行為的處罰規定不嚴格、不具體,以致在很多情況下嚴重影響了依法行政的順利開展

㈡ 行政法律有哪些

最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版制管權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還有很多上面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㈢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內議法百、行政訴訟法、國容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㈣ 政務誠信建設包含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1.發揮政府誠信建設示範作用

2.加快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建設

3.堅持依法行政

4.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和教育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 第二條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依法行政。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要始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切實履行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合規性審核、集體討論決定等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要按照權力和責任清單制度要求,切實做到依法決策、依法執行和依法監督。

二是堅持政務公開。推進陽光行政,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在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通過各地區各部門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政務客戶端等途徑依法公開政務信息,加快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全過程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制定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廣泛徵求社會意見。嚴格依法依規開展招商引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工作,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

三是堅持勤政高效。進一步優化行政流程,繼續清理、削減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推行網上服務、並聯服務和服務質量公開承諾等措施,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四是堅持守信踐諾。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准則,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領域貫徹公平正義原則。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要清正廉潔,恪盡職守,敢於擔當。要建立健全守信踐諾機制,准確記錄並客觀評價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對職權范圍內行政事項以及行政服務質量承諾、期限承諾和保障承諾的履行情況。各級人民政府在債務融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市場交易領域應誠實守信,嚴格履行各項約定義務,為全社會作出表率。

五是堅持失信懲戒。加大對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失信行為的懲處和曝光力度,追究責任,懲戒到人。對社會關注度高、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政務失信易發多發領域進行重點治理。建立健全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政務失信記錄機制。加強社會各方對政務誠信的評價監督,形成多方監督的信用約束體系。對公務員在行政過程中懶政怠政,不遵守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以權謀私、失職瀆職等行為,特別是嚴重危害群眾利益、有失公平公正、交易違約等行為,要加大查處力度,營造既「親」又「清」的新型政商關系。

㈤ 什麼是行政法體系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議法百、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一)內容上的特點
1.行政法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內容非常豐富現代行政權的極度膨脹使行政管理活動的范圍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公民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程管理。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必定要反映這一現實,並對其進行全方位調整,這就決定了行政法內容的廣泛性。
2.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易變性以憲法、法律的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因其具有一定的原則性和抽象性而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國家的行政管理方式變動頻繁,而以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行政法規范,由於其涉及的內容過於具體,必須及時對規范內容進行調整才能適應管理的需要。
3.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相交織,並決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由於行政權力的特殊性,出於民主、公正、效率等的考慮,必須對行政權力行使的步驟、順序、方式、時限等予以規定。因此,有關行政權的實體性規范和程序性規范通常相互交織,集實體與程序於一身。
(二)形式上的特點
1.行政法沒有完整、統一的法典行政法不同於民法和刑法,沒有一部集基本規范於一體的統一法典,行政法賴以存在的法律規范散見於各種法律文件中,這與其內容廣泛且易變有著很大關系。
2.行政法在局部領域內形成了統一的法典如我國已經制定的行政處罰法,正在制定之中的行政程序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執行法等。

㈥ 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什麼和組織結構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持續優化,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進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新時代新使命,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一)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是國家治理的主體之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優化政府組織結構,使政府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這就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理順部門職責關系,不斷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緊緊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就要求抓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起來,更加尊重市場經濟一般規律,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同時要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有效彌補市場失靈,著力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三)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級政府的根本宗旨。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新期待。這就要求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放在更突出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優化政府服務,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緊緊圍繞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各級政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承擔著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職責,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就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確保政府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

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既是我國法治的特色,也是我國法治的特有優勢。沒有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實現;不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就會失去政治和社會基礎;不推進依法治國,黨就難以對國家實現有效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失去基本保障。

2、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規范公權力與促使公權力機關積極有效履職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公權力執掌者必須合法、積極、有效履職盡責,確保人民所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福祉,不得消極無為。同時,又強化制約和監督,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做到控權和促進積極履職雙管齊下,防止權力濫用與預防庸政、懶政、怠政同時發力,從而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到實處。

3、堅持平等、自由、秩序等法治基本價值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自由與平等、秩序的有機統一。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和遵守憲法法律,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黨和政府不斷創造物質條件和制度條件,充分保障憲法法律所賦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各種權利和自由的實現。

4、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有機統一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從而實現執政黨依法執政、公權力機關依法行權、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事三者的有機統一。

(7)行政法律體系懶政怠政擴展閱讀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效路徑。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載體,已經成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必須依靠法治,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礎上由成熟而定型,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不斷完善發展。

㈧ 一問責八清理具體內容是指什麼

一問責具體內容

對黨的領導弱化、主體責任缺失,管黨治黨不力、發生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抓住典型,嚴肅問責,公開處理。

八清理具體內容

1、超職數配備幹部、違規進人問題;

2、違規公費出國(境)、公款旅遊問題;

3、亂收費、亂攤派問題;

4、領導幹部經商辦企業及其親屬利用其職務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

5、滯留截留套取挪用財政專項資金特別是涉農資金問題;

6、省屬企業違規配車、用車問題;

7、招標投標不規范、違規出讓土地、違反規劃調整容積率等問題;

8、懶政怠政、不作為、不在狀態問題。

一問責具體解決三方面問題:

1、對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市、縣決策部署不重視,安排不及時,底數不清楚,措施不得力,進展不迅速,成效不明顯。特別是開展「一問責八清理」「微腐敗」專項整治等重點工作,清理不深入,整改不認真,解決問題不徹底,制度建設不到位,甚至敷衍塞責、弄虛作假,搞形式、走過場。

2、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不到位,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組織生活不嚴格,黨內監督乏力,巡視巡察整改不落實,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或者在處置本鄉鎮本部門本單位發生的重大問題中領導不力,出現重大失誤,給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失,產生惡劣影響。

3、維護黨的六項紀律不力,導致違規違紀行為多發,管轄范圍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問題嚴重,腐敗蔓延勢頭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突出;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失之於寬松軟,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到位,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不整改不問責,造成嚴重後果。

八清理的主要任務

1、對「放管服」改革不到位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於「放管服」改革的各項部署要求,結合深化機關作風整頓活動,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最大程度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重點解決5個方面問題:

(1)簡政放權改革不到位,已取消的審批事項仍在審批或變相審批,上級下放的審批事項承接不及時、管理不規范,存在自行設立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未按國家和省、市、縣要求取消調整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把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設置為就業准入、企業營業准入事項。

(2)商事制度改革不到位,未按國家和省、市、縣部署推進落實「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

(3)清單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未對照縣級已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通用目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各項清單,編制公開本鄉鎮本部門本單位的清單。

(4)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不到位,未按「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建立「一單、兩庫、一細則」,未按2017年底前實現全覆蓋的目標推動工作;未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5)優化政府服務不到位,未按照要求實行「一口受理、並聯審批、信息共享、限時辦結」;擅自增加審批事項、審批環節、申報材料和中介服務;要求群眾提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各類證明。

2、對項目落地難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對照中央和省、市、縣有關政策要求,聚焦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審批效率不高,土地、資金及相關配套要素供應不及時,承諾條件不兌現,服務不到位等突出問題,促進項目盡早落地投產。重點解決5個方面問題:

(l)項目審批違規增設前置條件,程序不優化,該並聯不並聯,未按時限完成審批。

(2)項目選址不科學,實施效率不高;項目單位未經批准違法用地。

(3)財政投資評審用時長,資金撥付環節多,影響資金撥付進度。銀企對接不到位,項目融資難。

(4)水、電、氣、暖、訊等要素保障不及時,違規收取費用。安監、消防等部門驗收檢查不規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5)藉助行政權力指定中介機構代理各項評估,招商引資政策不兌現。

3、對政事政企政會職責不分、謀取不當利益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全面清理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存在的政事、政企(事企)、政會不分,職責不清、管理不嚴、違規兼職、權力尋租等問題,進一步轉變職能、嚴格管理、優化環境。重點解決3個方面問題:

(1)政事不分,偏離機構編制「三定」規定和事業單位公益服務目標,將行政職責轉移到事業單位,機關內設機構與事業單位職責交叉重疊;行政機關違規指定所屬事業單位承擔行政審批涉及的項目評估、業務咨詢、檢驗檢測等事項;行政機關對於職責范圍內應承擔的工作任務,違規抽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組建臨時機構。

(2)政企(事企)不分,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違規到企業兼職;事業單位投資辦企業未按照規定履行審批程序;事業單位對所屬企業投資收益未納入單位預算管理。

(3)政會不分,行政機關及依照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對其主辦、主管或掛靠的屬於脫鉤范圍的行業協會商會,不按照期限進行脫鉤改革,行業協會商會違規使用機關事業編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同其主辦、主管或掛靠的行業協會商會合署辦公,未經批准無償(低價)將行政辦公用房提供給行業協會商會使用;行政機關和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在職及離退休人員違規在協會商會兼職取酬。

4、對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圍繞縣委、縣政府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工作,聚焦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健全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著力解決制度措施不健全、工作執行不到位、監管責任不落實,完成任務疲於應付、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等問題。重點解決5個方面問題:

(1)壓減產能方面,壓減產能和淘汰違法違規產能「以停代關」、縣內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封停設備和處置「僵屍企業」未按規定斷水斷電、拆除動力裝置、封存冶煉設備;對新建產能項目把關不嚴,履行減量置換、增減掛鉤措施不力。

(2)散煤治理管控方面,推動氣代煤、電代煤工程不力,對煤炭運輸和銷售環節監管不到位,散煤管控不嚴格。

(3)燃煤鍋爐治理方面,底數不清、台賬混亂,淘汰和治理燃煤鍋爐工作推進不力,違規新建燃煤鍋爐,以虛報瞞報燃煤鍋爐數量方式套取財政資金。

(4)工業污染源管控方面,整治「散亂污」企業政策把握不準、摸排數據不實、工作開展不力,在關停取締工作中「兩斷三清」執行不到位,工業污染源治理中把關不嚴、監管不力、徇私舞弊。

(5)揚塵綜合整治方面,管控措施執行不嚴格,秸稈焚燒管控責任缺失、管理缺位,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工作不力。

5、對脫貧攻堅政策不落實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對照中央和省、市、縣出台的脫貧攻堅政策,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點清理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脫貧攻堅政策不落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脫貧質量和貧困群眾獲得感。重點解決4個方面問題:

(1)精準識別、精準退出、精準幫扶政策不落實,識別標准把握不準,建檔立卡不夠精準,應納未納、不應納而納入;退出標准把握有偏差,簡單以收入劃線,搞「被脫貧」「數字脫貧」;鄉鎮黨委、派出單位和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落實不到位。

(2)社保兜底政策和「三保障」政策不落實,低保認定上優親厚友、暗箱操作,不符合低保條件的享受低保政策,低保標准提高後補差落實不到位,用社保兜底代替脫貧;醫療保障救助、教育扶貧「三免一助」落實不到位;貧困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不落實,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應改未改。

(3)易地搬遷政策不落實,搬遷區域選擇不準確,應遷未遷;後續扶持不力,沒有做到「兩區同建」,養老安置、創業就業培訓未同步實施。

(4)縣級扶貧貸款擔保中心應建未建,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不到位,有貸款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申貸獲得率低,小額信貸政策落實不到位。

6、對招標投標不規范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對2016年7月以來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運行服務不規范問題進行回頭看,對2015年10月以來政府采購項目招標投標、葯品集中采購不規范問題進行專項清理,進一步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重點解決4個方面問題:

(1)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人違規招標、定標、簽訂合同,專家違規評標,投標人弄虛作假,招標代理機構借用資質或超越資質范圍從事代理活動。

(2)政府采購項目采購人采購貨物和服務不依法履行手續,應委託集中采購機構而委託其他代理機構采購,應當採用公開招標方式而擅自採用其他方式采購,擅自提高采購標准,供應商弄虛作假,專家違規評標。

(3)公立醫療機構不按規定通過縣級集中采購平台采購葯品,不按葯品集中采購價格管理規定與企業直接議價,不按規定簽訂醫葯產品廉潔購銷合同。

(4)應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交易的項目在場外交易,交易市場擅自增加交易環節,強制指定中介服務,違規收取交易服務費,設置限制性條件阻礙或排斥其他地區市場主體進場交易。

7、對設立「小金庫」等違反財經紀律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在全縣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社會團體,依法依規、全面清理未按規定審批開設銀行賬戶或公款私存設立「小金庫」問題,以及超標准超范圍支出等問題,切實嚴肅財經紀律。重點解決2個方面問題:

(1)設立「小金庫」問題。利用收費、罰款及攤派設立「小金庫」;用資產處置、出租收入設立「小金庫」;經營收入等各項收入未納入規定賬簿核算設立「小金庫」;以會議費、勞務費、培訓費和咨詢費等名義套取資金設立「小金庫」;以虛假事項或假發票等非法票據騙取資金設立「小金庫」;單位之間相互轉移資金設立「小金庫」等問題。

(2)其他違反財經紀律問題。「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超標准超范圍支出等問題。

8、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問題進行清理

主要任務:聚焦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全面清理和糾正「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問題,促進全縣各級幹部講政治守紀律、強擔當轉作風、優服務提效能。重點解決4個方面問題:

(1)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大而化之,支持企業發展、鼓勵創新創業、改善營商環境和惠民便民等政策落實不到位、執行打折扣、宣傳不及時、信息不公開。

(2)在政務服務過程中,不透明、環節多、時間長,未履行首辦責任制或一次告知義務,違規開展涉企執法檢查,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3)紀律渙散,不守規章,漠視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遇到問題推諉扯皮、吃拿卡要、態度簡單粗暴。

(4)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沒有及時進行處置,不嚴格執行群體性突發性事件、事故預防、風險處置、應急管控制度和措施,事件、事故發生後,處置不力、造成不良影響。

㈨ 簡述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核心含義是法律高於行政。

第一,職權法定。行政機關的職版權,指中央權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職權,必須由法律規定。

第二,法律保留。凡屬憲法、法律規定應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必須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規范中作出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原則。

第三,法律優先。含義包括:

1)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不得於法律相抵觸,凡有抵觸,都以法律為准。

2)在法律尚無規定,其他法律規范作了規定時,一旦法律就此事項作出規定,法律優先,其他法律規范的規定都必須服從法律。

第四,依據法律。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即體現為制定規范的抽象行政行為和體現為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必須依據法律。

第五,職權與職責統一。職權,就是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和管理社會的權力。

㈩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項目的招投標活動,在程序上應當遵守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87號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

財政部對《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18號)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已經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政府采購當事人的采購行為,加強對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以下簡稱貨物服務)招標投標活動。

第三條 貨物服務招標分為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

公開招標,是指采購人依法以招標公告的方式邀請非特定的供應商參加投標的采購方式。

邀請招標,是指采購人依法從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供應商中隨機抽取3家以上供應商,並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邀請其參加投標的采購方式。

第四條 屬於地方預算的政府采購項目,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確定分別適用於本行政區域省級、設區的市級、縣級公開招標數額標准。

第五條 采購人應當在貨物服務招標投標活動中落實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政府采購政策。

第六條 采購人應當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要求,建立健全本單位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制度,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和實施計劃、確定采購需求、組織采購活動、履約驗收、答復詢問質疑、配合投訴處理及監督檢查等重點環節加強內部控制管理。

采購人不得向供應商索要或者接受其給予的贈品、回扣或者與采購無關的其他商品、服務。

第七條 采購人應當按照財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確定采購項目屬性。按照《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無法確定的,按照有利於采購項目實施的原則確定。

第八條 采購人委託采購代理機構代理招標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采購人委託的范圍內依法開展采購活動。

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分支機構不得在所代理的采購項目中投標或者代理投標,不得為所代理的采購項目的投標人參加本項目提供投標咨詢。

(10)行政法律體系懶政怠政擴展閱讀

財政部日前對2004年頒布的《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18號,以下簡稱「18號令」)作了修訂,公布新版《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87號,以下簡稱「87號令」)。87號令將於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明確將採取強化采購需求等多項措施劍指政府采購中質次價高、惡性競爭等「亂象」。

87號令按照政府采購貨物、服務操作流程,對招標、投標、開標評標、中標和合同以及法律責任等分章作了規定,並重點圍繞三方面內容進行修訂:

一是明確采購人主體責任,強化權責對等。87號令在明確采購人在落實采購政策、加強內部控制、編制采購需求、公開采購信息、開展履約驗收等重點環節職責的同時,增加了采購人對采購活動的參與度,合理擴大了采購人的采購自主權,進一步強化了權責對等要求。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完善監管措施。針對質次價高、暗收回扣、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87號令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規范采購行為,並重點從加強采購需求、履約驗收管理,加強評審行為監督,提高政府采購透明度,強化各方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

三是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推進政府采購放管服改革,落實「減稅降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政策要求,87號令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進一步保障了供應商的合法權益,降低了供應商參與投標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采購「亂象」,既有政府采購制度本身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執行不規范和監督不到位的問題,也有外部市場環境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解決。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抓緊出台配套政策制度。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包括政府采購工作規程、代理機構管理、評審專家管理、政府采購活動內部控制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辦法。

熱點內容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