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三人
『壹』 司法《行政訴訟》考點:行政訴訟的第三人
導語:在司法考試中,行政訴訟的第三人的相關考試內容有什麼?行政訴訟法第27條規定,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第三人的概念
行政訴訟法第27條規定,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行政訴訟的第三人是指因與被提起行政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通過申請或法院通知形式,參加到訴訟中來的當事人。
1.第三人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這里的關鍵是「利害關系」如何解釋。《行訴法解釋》規定是「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第三人參加訴訟具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目的,也有協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正確解決糾紛的客觀作用,因此,應當對「利害關系」作寬泛的解釋。這種利害關系既包括與被訴行政行為的利害關系,也包括與訴訟結果的利害關系;不僅包括直接利害關系,也包括間接利害關系。
(l)直接的利害關系是指其權益必然受具體行政行為影響的人。例如,知識產權局把某項專利權授予甲,乙對知識產權局的授權決定不服提起訴訟,丙認為該項專利應當屬於自己,也提出撤銷知識產權局授權決定的請求。在這個訴訟中,丙作為第三人請求撤銷知識產權局的授權決定這一點和乙是相同的,但對專利權的歸屬和乙的主張是各自獨立的,即第三人對專利權歸屬的請求與其他當事人是不同的。
(2)間接的利害關系是指權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波及。例如,規劃部門批准了甲的建房申請,但甲的房屋被水利部門以違章建築強制地拆除,甲對水利部門的拆除決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規劃部門與水利部門的拆除決定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但是對拆除決定審查的結果有利害關系。如果人民法院判決拆除決定合法,甲就可能向規劃部門提出賠償建房損失的要求。因為規劃部門批准甲的建房申請,對造成甲的建房損失也有責任。因此在本案中,規劃部門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總之,只要是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即涉及當事人法律權益的'關系,都可以成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2.第三人是參加到他人訴訟中來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三人並非原來就不可能成為原告,只是沒有作為原告起訴。在他人開始訴訟之後,認為有必要參加訴訟的,才申請參加訴訟或者被法院通知參加訴訟。這個參加訴訟的時間差是第三人與原告的重要區別。
3.第三人有獨立的訴訟地位。第三人參加訴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在這方面,第三人獨立於原告、被告,即使其訴訟主張與原告或者被告可能一致或者部分一致。但是,第三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既不依附原告也不依附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的請求,對第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出上訴。
二、第三人的確認
第三人總體上可以分為原告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和證人型第三人。所謂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訴權的公民沒有在法定期限內起訴,而是參加他人提起的行政訴訟的第三人。例如,行政裁決案件中沒有起訴的一方當事人。所謂被告型第三人,是指應當作為被告參加訴訟,但因原告不指控,而被法院作為第三人通知參加訴訟的行政機關。例如,若干行政機關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原告堅持起訴其中的一個,其他沒有被訴的行政機關則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所謂證人型第三人,是指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主要作用是協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的第三人。
從行政訴訟法、《行訴法解釋》、司法實踐和相關學理來看,第三人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受害人或加害人。在行政處罰案件中,加害人不服處罰作為原告起訴,受害人則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如果受害人對處罰不服而以原告身份向法院起訴,加害人可以第三人名義參加訴訟。
2.行政處罰案件中的共同被處罰人。在一個行政處罰案件中,行政機關處罰了兩個以上的違法行為人,其中一部分人向法院起訴,而另一部分被處罰人沒有起訴的,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3.行政裁決案件中的當事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發生民事權益糾紛,由行政機關確權裁決,一部分當事人不服向法院起訴,另一部分可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4.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相互矛盾的具體行政行為,非被告的行政機關可以是第三人。
5.與行政機關共同署名作出處理決定的非行政組織。這種組織既不是行政機關,也不是授權組織,不能作被告,但賠償責任不免除。該組織應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以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6.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法院應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如果只有一個被告而原告指控又不正確的,法院應要求原告變更為正確的被告。原告如不同意變更的,則駁回起訴。但是,如果應當有兩個和兩個以上的正確被告,而原告只訴其中部分被告,不同意訴其他具有被告資格的行政機關的,這些行政機關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程序
這里需要把握的問題是:
1.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時間。第三人參加行政訴訟,須在原、被告的訴訟程序已開始,判決未作出以前。
2.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途徑有申請參加和通知參加兩種。
申請參加是指第三人向法院提出申請,經法院准許而參加訴訟。法院同意的,書面通知第三人;法院不同意的,裁定駁回申請。申請人不服裁定可在I0日以內上訴。
通知參加訴訟必須具有根據和理由,第三人有拒絕的權利。
3.第三人享有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享有上訴權,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參加訴訟而不通知的,構成訴訟主體的遺漏。
『貳』 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拒絕出庭的法律後果
訴訟第三人不到庭參加審理的分兩種情況,無獨立請求權的訴訟第三人不到庭參加的,對案件的審理沒有影響;有獨立請求權的訴訟第三人無理由,拒不參加庭審的,法院可以強制拘傳其到庭或者按照缺席判決處理。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第三人不出庭的話,那麼可以無第三人到場直接進行案件審理。如果原告或者相關上訴人在撤訴之後,法院不應允的,並且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出席的話,那麼法院可以進行缺席判決,不會影響到案件結果。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出庭是屬於其自己放棄法律權利的情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出庭,有可能會產生不利於其自身利益的判決。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行政訴訟的第三人是同原告和被告相獨立的,但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比如原告型第三人或者是證人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指的是原告不進行指控,但是需要參加訴訟的相關機構或者是人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訴處理;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條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
第二百三十六條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按撤訴處理。
『叄』 行政訴訟如何區分被告與第三人
法律分析:1.行政訴訟第三人一般是原告、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對人
2.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
3.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是在訴訟開始之後和審結之前
4.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有主動申請參加訴訟和人民法院依職權通知其參加訴訟兩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肆』 行政訴訟利害第三人在一審被法官列為第三人,原告上訴時需將該第三人列為被上訴人嗎
答:行政訴訟利害第三人在一審被法官列為第三人,原告上訴時需將該第三人事實應該列為被上訴人。
『伍』 如何申請行政訴訟第三人
法律分析:主動申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可以作主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法院認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應當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類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陸』 行政訴訟法追加第三人的規定
訴訟 中追加第三人,必須由申請人向法院遞交追加第三人的書面申請,申請應當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齊全,申請中應列明被追加的第三人的基本情況、說明追加理由,並提供相應的 證據 材料。同時,要在合理的期限內提出追加第三人申請。 追加第三人的流程: 1、申請人在合理期限內向法院遞交書面申請並提供相應證據; 2、法院審查,必要時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判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證明案件是否有必要追加; 3、法院判定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會以筆錄的形式告知原告、被告,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4、法院將 起訴狀 、 答辯狀 、追加申請等應訴手續送達被追加的第三人; 5、法院判定沒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會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不予追加,該裁定法律沒有賦予當事人上訴權。 《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柒』 第三人能否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分析:如果第三人與該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第三人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也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捌』 行政訴訟中第三人能繼續辦理證件嗎
能。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了第三人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的兩種方式以及第三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基於行政爭議的特點,原告方多希望更多的被告及第三人進入訴訟程序,以實現各種訴訟目的。立案登記制的施行,人民法院在立案程序中難以對第三人是否應當參加訴訟進行審查。實踐中,原告在起訴狀中寫明的第三人,一些法院未經審查即通過立案程序被賦予了「第三人」的地位。
部分法院在案件審理中亦未對第三人是否應當參加訴訟進行審查,對原告訴狀寫明的第三人或立案登記表(案件管理系統)列明的第三人均通知其參加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有利於查清案件事實和解決行政糾紛。人民法院若不做必要的審查,第三人無須參加訴訟卻被通知應訴,有時並不利於案件的審理和行政糾紛的解決,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且給第三人帶來不必要的訟累。筆者認為,破解行政訴訟中第三人參加訴訟的不正常現象,其核心和關鍵是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否應當參加訴訟應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
一、第三人的法律意義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關於起訴條件的規定,並沒有要求原告在起訴時需要有明確的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行政訴訟文書樣式(試行)》,其關於行政起訴書的樣式,亦未要求原告起訴時需要寫明第三人。因此,原告提起的訴訟只要符合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條件,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齊備無欠缺,人民法院應登記立案。原告提交的起訴狀中是否寫明第三人,不應影響案件的立案,也不應影響案件的審理。
第三人是否應當參加訴訟以及是否需要明確,不是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原告在起訴時對此可以不予理涉。原告在起訴狀寫明的第三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是否需要第三人參加訴訟,最終需要經過人民法院的審查才能確定。原告無權在起訴狀中確定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問題。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