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 2022-12-30 19:29:38

① 李學軍的代表性成果

論文類:
「公安科技文獻」,《警察科學文摘》1990年7月~1996年12月間月刊、雙月刊;
「煙霧防範技術」,《安全技術防範》1995年第3期;
「代森鋅誤檢案及其思考」,1995年《北京市物證技術學會優秀論文集》;
「偽造貨幣檢驗」,1995年《北京市物證技術學會優秀論文集》;
「臉部識別系統研究」,《安全技術防範》1996年第2期;
「1998年物證技術學和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法學家》1999年1、2期合刊,第二作者;
「票證防偽」,《安全技術防範》1999年第2和第3期;
「1999年物證技術學的回顧與展望」,《法學家》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電子數據與證據」,《證據學論壇》第二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版;
「2000年物證技術學的回顧與展望」,《法學家》2001年第1期,第二作者;
「淺議電子數據的證據地位」,《司法公正與司法改革》,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
「2001年物證技術與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法學家》2002年第1期,第二作者;
「當事人主義下辯護律師的地位、權利及制度保障」,《法學家》2002年第3期;
「經濟全球化與刑事訴訟法制」,《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7月(第4期);
「鑒定結論的證據地位及其質證、認證」,首發於《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8月,第一作者;轉載於《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2年第12期。
「2002年物證技術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3年第1期,第一作者;
「預斷排除法則若干問題淺析」,載《法學家》2003年第6期,第一作者;2004年第3期《訴訟法學、司法制度》全文轉載。
「2003年物證技術與偵查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4年第1期,第一作者;
「2004年物證技術學與偵查學學術研究回顧」,《法學家》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超期羈押:成因分析及治理管見」,載樊崇義主編,《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刑事審前程序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刑事審前程序改革與展望》,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作者;
「物質轉移原理及其發展:原理、復雜性及擴張」,《法學雜志》2005年3月(增刊),第一作者;
「中國鑒定製度的問題與出路」,《證據學論壇》第9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
「物質可分性原理的評介」,《證據法學論壇》第10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作者;
「物證收集的合法性問題」,《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物證比對樣本的發現、收集、保管的研究」,《刑事科學技術研究論叢》第一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
「持續並創新:物證技術學與偵查學研究新景象」,《法學家》2007年第1期;
「美國傳聞證據規則的里程碑式變革」,載《證據學論壇》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程序和實質:鑒定結論發揮證明作用的雙重保障——以物證鑒定為例」,《法學家》2008年第2期;
「鑒定結論的專家論證及其他證據問題研究」,載《中國司法》,2009年第1期。
「偵查機關強制採取物證比對樣本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徑研究」,載《證據科學》,2009年第2期;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評析」,載《證據科學理論與科學——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著譯類:《刑事證據大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參譯者;
《中國稅收法制論》,中國稅務出版社1997年版;參寫者;
《證據調查》,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參寫者;
《物證技術學》(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參寫者;
《證據調查實用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參寫者;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物證技術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副主編,參寫者;
《司法鑒定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參寫者;
《刑事審判認證指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參寫者;
《司法鑒定概論——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叢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參寫者;
《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參寫者;
《刑事證據大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版,參譯者;
《刑事司法大趨勢:以歐盟刑事司法一體化為視角》,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參寫者;
《美國刑事訴訟規則》,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
《漂移的證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譯者及初稿審閱者;
《證據調查》(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參寫者;
《中國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參寫者;
《公安學論叢》,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參寫者;
《法學教學參考書:刑事訴訟法資料匯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參寫者;
《「十一五」規劃教材:簡明證據法學教程》,副主編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證據學論壇》第13卷,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物證技術學》(第3版),第一執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證據學論壇》第14卷,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電子證據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參寫者;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核心課程教學參考書:刑事訴訟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參寫者;
《物證論——從物證技術學層面及訴訟法學的視角》(專著)

② 有多位教授編著過《證據法學》,陳光中、何家弘、樊崇義等。請問誰的最好

律師解答:
說實話,這基本教材都差不多。選擇哪一本都行,陳光中是研究訴訟法專學的,何家弘是中國屬人民大學法學院證據學教研室主任、證據學研究所所長、法律語言研究所所長。而樊崇義是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
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如果只為學習隨便選擇一本,如果考研,考哪個大學選擇哪個大學的教材。

③ 訴訟法學專業那個學校最好啊,西南政法的好還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比較好

專業好不好其實是個偽命題 現在什麼都講出生 搞學問的也講學術出生 有個名校的文憑就是一個光環 中政肯定要比我大西政響亮得多 至於你的學術水平怎麼樣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就可以給你下定論 況且有文科無老大這種說法 專業說不上誰比誰好 單純從學術方面來講能遇到一個學術功底扎實 責任心強的老師才是促進你學術精進的最大因素 如果擴大到整個學科上來對比 絕對就是一個偽命題 若是求職就業你的學術出生能在多數情況上幫你贏得他人的注目 好的學習好的老師絕對對你來說是加分因素 中政哪裡好我不敢說 西政的現實窘境就是 錢少 機會少 部分老師不太負責 學校對教學不重視 根據你自己的情況選擇學校吧 畢竟合腳的才是最好的

④ 法學界有哪些名人多介紹!

1、江平:
中國著名法學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1948年至1949年就讀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回國進入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歷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校長。是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並被收入中國多種版本的著名學者、著名法學家名錄。
2、陳光中
浙江永嘉縣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30年4月23日生,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開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2001年,被中國政法大學授予終身教授稱號。
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他長期致力於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中國司法制度史和國際刑事人權法的研究,為培養法學高級人才,發展訴訟法學特別是刑事訴訟法學,改革和健全中國刑事司法制度,加強刑事司法人權保障,開展國內外訴訟法學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賀衛方
賀衛方無疑是中國當今法學界最有影響力的法學家之一。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198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法律學系任教。1992年被聘為副教授,1999年被聘為教授。1993年6-7月美國密執安大學、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學院訪問學者。擔任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4、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4年1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黨委原副書記、原副校長(兼)王利明接任常務副校長。
5、梁慧星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國著名民法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研究》雜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2008年擔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1966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獲民法碩士學位。1990年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曾擔任職務: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合同法》起草委員會組長、《物權法》、《侵權法》、《民法通則》起草組核心成員。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9年起擔任第四屆及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3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屆特邀咨詢員、公安部第二屆特邀監督員,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等職;2007年擔任中央政治局《物權法》專題講座主講人。主要著作包括:獨著:《民法》、《民法總論》、《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研究》、《民法學判例與立法研究》、《民法解釋學》、《裁判的方法》、《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等;合著:《合同法》、《經濟法的理論問題》、《民法債權》、《物權法》、《中國物權法研究》、《中國民法典草案附理由》等;主編:《民商法論叢》、《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從書》等。

⑤ 陳光中的簡 歷

1952.07,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
1952.07——1952.09,留北京大學法律系任助教
1952.09——1972.04,調至新成立的北京政法學院工作。(北京政法學院於1972年被撤銷)
1972.04——1978.07,在廣西大學中文系、哲學系擔任近代史、哲學史教學工作。於1978年被評為副教授。
1978.07——1982.09,調回北京到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期間參與編寫中學《中國歷史》(古代部分)教科書。
1982.09——1983.08,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刑法室主任。
1983.08——1988.06,擔任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期間1985年起兼任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法制研究所所長六年)。198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全國第一位訴訟法博士生導師。1987年,被評為教授。
1988.06——1992.05,擔任中國政法大學常務副校長。
1992.05——1994.03,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1994.03——今,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1995年12月創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2000年10月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2006年前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稱為研究中心,擔任中心名譽主任)。

⑥ 試論偵查階段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律師在場的必要性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樊崇義表示:「偵查人員對嫌疑人的訊問完全在封閉狀態下進行,由於沒有令人信服的有效手段證明訊問合法、文明,嫌疑人翻供並指責偵查人員刑訊逼供等問題日益突出。這既破壞了司法公正,也損害了偵查機關的執法形象。有必要從制度層面上研究、解決這個問題,建立一種監督、證明機制。」

犯罪嫌疑人把「律師在場」作為首選

此項試驗的第一階段,犯罪嫌疑人可以在律師在場、錄音、錄像以及現行常規訊問方式中任選一種,直至偵查終結。參與試驗的三個單位自願選擇採用這四種訊問方式的犯罪嫌疑人共有265人,其中選擇律師在場方式的64人,錄音方式的70人,錄像方式的68人,常規方式的63人。雖然選擇三項制度的人數遠遠超過了常規方式的選擇者,但是律師在場並不是得票最高的訊問方式。

北京試點的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晶表示,這個階段的犯罪嫌疑人不理解四種訊問方式,選擇上有很大的隨意性。第二階段,調研小組組織了訪談性問卷調查,就四種訊問方式各自的含義和相互區別向嫌疑人進行了細致的說明。因此,這樣作出的選擇與第一階段相比,更成熟、理性,更加真實。

在第二階段,共計282名犯罪嫌疑人回答了同一個問題:「如果法律上准備規定上述四種訊問方式,你認為這四種訊問方式從重要到次要程度的排列順序是什麼?」除了13名沒有進行排列外,在152名參加了第一階段試驗的犯罪嫌疑人中,高達65.1%的人把律師在場作為首選,而未參加第一階段試驗的117名犯罪嫌疑人中,50.5%的人作出了同樣的選擇。

「很多嫌疑人認為,律師在場要比單純錄音、錄像強得多。」北京試點的調研組成員張凱博士說,「除了見證作用以外,律師還能提供法律咨詢。」

偵查人員最不希望「律師在場」

與犯罪嫌疑人的選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地偵查人員對「律師在場」並不歡迎。三個地區的受訪者在對三項制度從重到輕的排序時,都將律師在場排在了第三位;而參與問卷調查的56人中,只有6人在三選一的問題中選擇了律師在場。

北京市海淀區公安局副局長金志海認為這是偵查人員將錄音、錄像和律師在場制度比較後作出的選擇,「錄音錄像成本低,高科技可以保證整個訊問過程的客觀、真實、可靠,法律關系也很簡單明了。而律師在場制度的成本相對較高,法律關系較復雜,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人為因素難免會讓偵查人員有所顧慮。」

「偵查人員在實踐中形成的傳統做法不少是行之有效的,而安上攝像頭、請來律師,很多現有的辦法就不好再用,會影響訊問效果。」張凱說,「在現有的考核體系下,一線偵查人員都有硬指標,改革就意味著重新摸索新辦法,一下子確實難以適應。」

「偵查人員有顧慮是肯定的,不然,律師在場就失去了意義。」全程參與這項試驗的北京市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德飛說,「但律師在場對訊問來說並不一定都是負面影響。」

陳德飛參與的一個案件讓他印象深刻。「這個案子問題不大,但是嫌疑人有明顯的抗拒心理,偵查人員問什麼他都不吱聲。我跟他仔細講了立功、自首、哪些是從輕情節,再問他的時候,一五一十全講了。」陳德飛事後跟他溝通,他說號子里的人讓他做好受皮肉之苦的准備,他也想好了應對辦法,「如果他們對我很人道,我就交待,畢竟自己犯了錯。要不是這樣,我就什麼都不講。」

陳德飛認為,律師在場對偵查人員和犯罪嫌疑人來說都有好處,「偵查人員的訊問會因此更規范,犯罪嫌疑人也覺得受到了公正待遇,配合訊問。就我所知,北京地區採用這種方式訊問的案件中,嫌疑人沒有翻供的。」

律師在場制度為何難入刑事訴訟法

盡管偵查人員對律師在場並不歡迎,但受訪的56名偵查人員在總體上對改革訊問方式持積極態度,50%的人(5人未做選擇)認為在刑事訴訟法修改時有必要改變現行訊問方式。

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已列入本屆人大的五年立法計劃中,而三項制度也被期待能從制度層面防止刑訊逼供。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透露,從2007年10月1日起,全國檢察機關將全面實行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但律師在場制度由試驗到立法的推行要慎重。

主持此項研究的樊崇義也認為:「盡管三項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也有大量的數據資料證明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就現在的情況看,錄音、錄像寫入立法的條件比較充分,而律師在場制度卻不能立即推行。」

「律師在場制度跟錄音、錄像相比,更能從制度上影響現行訴訟架構。」陳德飛說,「學者們希望這項制度盡善盡美後再寫入刑事訴訟法。但是,律師在場制度在法理上並不存在問題,法律對此沒有禁止性規定,而犯罪嫌疑人也確實有這個需要,可以在立法上先予考慮。」陳德飛表示,「這個制度符合刑事訴訟法保障人權的目的,不能因為理論上的爭議就放棄這個制度。」

⑦ 我國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刑訴法學家

法學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門分類的,分為:理論法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專學屬、刑法學、民商法院、訴訟法學、軍事法學。刑訴法學屬於訴訟法學的一個分支。
按照《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所載,訴訟法學較為專業的學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陳光中 陳桂明 陳瑞華 陳衛東 程榮斌 崔 敏 樊崇義 顧培東 江 偉景漢朝 李 浩 劉家興 龍宗智 沈達明 沈德詠 宋英輝 譚 兵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敏遠 王亞新 徐靜村 嚴 端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孫長永 李昌道...」等人。

⑧ 中國最好的法律院校是哪所啊本人上了一類本,想調劑到一個好的法律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我的母校
這是一所以法學為主,兼有哲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我國重要的法學研究中心。自建校以來,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都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專業、第一個民商法專業、第一個經濟法專業、第一個訴訟法專業、第一個比較法專業等都溯源於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律史學博士也在這里誕生。五十多年來,學校的科研成果不斷應用於國家立法和司法實踐,從 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起草,到《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共和國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誕生和實施,無不凝聚著法大人的心血。僅從1978年復辦至今,學校就有1000餘人次參加了國家主要立法的論證和起草工作。學校目前具有較為完善的科研機構,有兩個研究中心,訴訟法研究中心和法制史研究中心,三個研究所,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人權與人道主義法研究所和比較法研究所,兩個學院,中美法學院和中德法學院。 學校現已擁有 2個全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博士後流動站及 15 個博士點、 37 個碩士點、16個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有權自主設置本科專業、自主選拔錄取本科生和文體特長生。目前,學校設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法律碩士學院、中美法學院、中德法學院、體育部、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科學技術教學部等18個校屬院部,有各類在校生20000餘名,教職工1700餘名,其中專任教師700餘名,教授、副教授440餘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300餘名。法學教師所從事的教學、研究領域涵蓋了法學的所有二級學科。 中國政法大學是我國高素質政法人才的培養中心,五十多年來,學校共為社會各界輸送以政法專業人才為主的各類優秀畢業生 10萬余名,其中絕大部分已成為國家公安、檢察、審判、司法行政及政府機關、經濟實體的骨幹力量和法學教學、科研的中堅。

⑨ 馬懷德的個人經歷

1988年7月,北京大學法律系法學專業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3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1995年,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1996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訪問學者。
1997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訪問學者。
2001年,耶魯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法制研究所講師
1995年7月至1998年9月,中國政法大學法制所副教授、副所長
1998年9月至2001年1月,中國政法大學法制所教授、副所長
2001年1月起,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2年7月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
2006年2月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
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
北京市公安局專家咨詢委員,北京市「依法治市」顧問
《行政法學研究》主編

⑩ 謝佑平的任職

1988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學任教,1994年破格晉升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科副教授,1998年破格晉升教授;1999年起擔任訴訟法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2001年作為傑出人才被復旦大學引進。現任復旦大學教授,國際刑事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司法與訴訟制度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8月,全職加盟湖南大學法學院。 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檢察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特聘專家,上海市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院、華東政法大學、福州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培訓中心客座教授,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專家咨詢委員,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等。

熱點內容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