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附帶民事訴訟思維導圖
A. 刑事附帶民事提起訴訟和民事訴訟有什麼區別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的區別,主要有。
一、概念不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刑事訴訟法第99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與其他獨立的民事訴訟,沒有什麼區別。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全體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發生的訴訟關系。
二、提起的時間不同。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後第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提起,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只要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效內,均可提起。
三、訴訟受理范圍不同。獨立的民事訴訟受案范圍沒有限制,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依據《刑事訴訟法》第77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僅僅限定在兩個方面的范圍內:一是受害人的人身權利因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而對於受害人的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是受害人的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如果被害人的財物因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造成的損失,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犯罪分子退賠,或者在退賠不足彌補被害人損失時,由受害人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不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四、審判組織不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的民事訴訟,法院組織獨立的民事審判庭審理,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由審理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刑事審判庭一並審理,不需另行組織合議庭審理。
五、適用法律不同。二者雖然都適用民法、民訴法,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還適用刑法、刑訴法。
六、提起訴訟的原告可能不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的原告適用民訴法,一般為受害人。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定原告,可能就是公訴人。根據刑訴法77條規定,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七、訴訟費繳納不同。刑事訴訟之後提起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繳納訴訟費,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無須繳納訴訟費。
B. 刑事案件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不收取訴訟費,而民事訴訟要預交訴訟費;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以刑事案件成立為前提,民事訴訟是獨立的訴訟;民事訴訟審限簡易程序三個月,普通程序六個月,附帶民事訴訟一般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在受理後二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C. 刑訴中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能調解么
可以調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九十六條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調解。調解應當在自願合法的基礎上進行。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審判人員應當及時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調解達成協議並當庭執行完畢的,可以不製作調解書,但應當記入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即發生法律效力。
(3)刑事訴訟法附帶民事訴訟思維導圖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相關法條:
第九十七條經調解無法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訴訟一並判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自行撤訴處理。
對於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失或者被告人的賠償能力一時難以確定,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因故不能到庭等案件,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
第一百條 如果同一審判組織的成員確實無法繼續參加審判的,可以更換審判組織成員。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
D.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什麼意思
刑事犯罪人法庭審理時,同時公訴機關可追加法院判決嫌疑人對被害人的經濟賠償。通俗說開庭審理刑事案件的同時也審理民事賠償。這就叫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E. 如何理解刑事和解與附帶民事訴訟調解的關系
這些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新《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當事人和解和附帶民事訴訟調解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趨同性,二者都有助於促使雙方當事人化解矛盾糾紛,促進案結事了;同時,在採取賠償損失的方式達成和解的情況下,二者都有助於確保被害人獲得相應的損害賠償。但是應當認識到,當事人和解與附帶民事訴訟調解存在差異,二者不能簡單替代。
1、從性質和程序上講,附帶民事訴訟是被害人針對犯罪行為導致的物質損失單獨提起的訴訟,其本質是民事訴訟,故以別害人等權利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為前提條件。而當事人和解是被害人與被告人私人之間的和解,並非一種訴訟形式,和解可以在偵查、起訴、審判的任一階段達成。
2、從方式和范圍看,附帶民事訴訟主要涉及的是損失賠償問題,法院可以調解,並根據物質損失情況做出裁決。而當事人和解是雙方合意的產物,其解決的並非單純的損害賠償問題。顯然,如果被告人自願真誠悔罪,並通過道歉等方式獲得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進而達成和解協議的,根本不涉及損害賠償問題。當事人和解程序並未對賠償的范圍作出限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確定賠償的數額。
3、從效果看,當事人和解可以在偵查、起訴、審判的任一階段達成,且對於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檢察機關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而附帶民事訴訟通常在審判階段提起。此外,附帶民事賠償與量刑的關系問題刑事訴訟法並未作出明確規定,而對於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刑事訴訟法作出了明確規定。可見,當事人和解對案件處理及量刑的影響已經得到了法律的確認,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這也是該程序相對於附帶民事訴訟具有獨特價值的重要表現。
4、從制度功能上講,當事人和解與附帶民事訴訟調解作為兩種行之有效的糾紛解決方式,具有各自獨特的適用范圍,是並行不悖的。但對於被害人在審判階段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後,又與被告人和解的,應當如何處理,目前認識不一。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新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適用問答》中認為;「對於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且即時履行的,應當在和解協議中寫明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撤回附帶民事訴訟;雙方雖然願意和解,但被告人不能即時履行全部賠償義務的,人民法院不宜製作和解協議書,而是應當製作附帶民事調解書。」
F. 刑事訴訟法附帶民事訴訟是怎樣的
刑事訴訟法中附帶民事訴訟的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G.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現行法律構建起了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框架,最高人民法院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也作出了相關司法解釋,且該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對打擊犯罪,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不可否認該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立法未規定告知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司法機關應當履行的強行性的法定義務
《刑事訴訟法》對此問題未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4條中只作了這樣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後,可以告知因犯罪行為遭受損失的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由於司法解釋規定的是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後「可以告知」,而不是「應當告知」,不是強行性規定,因此,司法實踐中就出現了審理刑事案件的法院未履行告知義務,致使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喪失了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機會,不能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起訴權得不到保證。
(二)立法對附帶民事訴訟受理范圍方面的規定存在明顯的局限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77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僅僅限定在兩個方面的范圍內:一是受害人的人身權利因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對於刑事案件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是受害人的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如果被害人的財物因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造成的損失,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犯罪分子退賠,或者在退賠不足彌補被害人損失時,由受害人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不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於法律及司法解釋不恰當地限制附帶民事訴訟的受理范圍,使得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
(三)民、刑法律適用上有沖突
最高法解釋第89條規定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第一審判決宣告以前沒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可以在刑事判決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但是,根據我國目前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被害人通過附帶民事訴訟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這兩種途徑並不能取得大體一致的民事權利救濟效果。首先,附帶民事訴訟和一般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不一致,刑訴法和刑法都規定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限於物質經濟損失,最高法在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中也明確規定請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我國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最高法2001年2月26日頒布的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民事訴訟中精神損害賠償的受案范圍作了進一步的擴張解釋,因此,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上存在著嚴重的沖突。其次,附帶民事訴訟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賠償原則不一致,刑法第36條規定對於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但是,在一般的民事訴訟中,侵權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是由其造成的損害結果的多少來決定的,並不需要考慮侵權人實際賠償能力的大小,除了上述兩點區別外在是否交納訴訟費,是否適用缺席判決,原告能否要求先予執行以及能否對二審判決申請再審等方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一般的民事訴訟都有截然不同的規定,民、刑法律在民事損害賠償問題上的諸多沖突導致針對同一侵權事實產生不同實體處理結果的不合理現象,這不僅造成了審判實踐的不協調、不配套,也不利於對公民合法權益的公平保護。
(四)立法沒有對附帶民事訴訟提起的時間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被害人在「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是立法對附帶民事訴訟提起時間的籠統規定,「從廣義上講,刑事訴訟過程包括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五個訴訟階段。」顯而易見,若立法不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時間上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必將造成附帶民事訴訟起訴權的濫用,違背立法設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宗旨。
(五)立法對於人民檢察院作為附帶民事訴訟主體的規定不夠具體、完善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7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於問題的解釋》(試行)第86條中也規定: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據此,人民檢察院也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主體,但立法卻沒有對人民檢察院作為附帶民事訴訟主體的法律地位問題作出更具體、明確的界定,這勢必會造成司法實踐中的操作不便,甚至還會引起混亂。
(六)立法未對附帶民事訴訟的訴訟時效作出規定
關於附帶民事訴訟的時效問題,《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均未作出規定,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35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了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均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但《刑法》第87條規定犯罪的追訴期限依罪行輕重分為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四種情形。由此可見,《民法通則》規定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與《刑法》規定對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追訴期限是不同的,且兩實體法在關於時效部分的規定里均未涉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時效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就可能出現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所適用的訴訟時效發生沖突,至於發生法律沖突時司法機關應如何適用法律,不管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都沒有作出相關規定。
對於目前我國附帶民事訴訟立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及不甚理想的實施效果,有觀點認為應當從根本上廢除附帶民事訴訟,例如有學者認為附帶民事訴訟既然本質上是一種民事訴訟,那麼將其從刑事訴訟中分離出去歸並到民事訴訟中還其本來面目則是一種最理想的選擇。筆者認為,同一事件的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分開進行,是對同一行為進行兩次審判。盡管兩次認定的依據及適用的法律相異,但起碼有相當一部分查明的事實會是相同的。就該相同部分的訴訟支出便是重復,這對當事人,尤其是被告人以及法院均是如此。特別是在基層法院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被害人的訴訟請求總是比較簡單清楚,而且主要事實方面的舉證責任幾乎都由檢察機關承擔,當事人在庭上不須承擔太多舉證風險,需要證明的只有相關的財產損失。完成這些工作,被害人不需要有太多的法律常識,很少會因為程序上受挫而喪失請求權。某種程度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體現了平民化的精神。而且在這些案件中,既不需繳納訴訟費用、支付律師費,又不必重新排期候審,在「迅速」、「減少費用」成為「正當程序」要求一部分的今天,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這里的價值尤其明顯。對於司法裁決的整體而言,則可以盡量保持對同一事件刑事、民事裁決的一致性。雖然我國目前的附帶民事訴訟確實存在亟需加以完善的地方,但不可否認,附帶民事訴訟具有其自身的價值意義,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基於保障被害人權益的考慮,在刑事程序中一並解決犯罪行為引起的損害賠償問題的做法日益普遍,很多採用附帶訴訟模式的國家都試圖擴大其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在這樣的世界潮流中,我們面臨的是如何在制度構建配套措施方面對附帶民事訴訟加以完善和改進,而不是因噎廢食的考慮其存廢問題,如果具體制度的建設長期被忽視,只是一味地寄希望於所謂根本性地改革,那麼改革充其量只能獲得一些表層的成果,而且筆者也認為附帶民事訴訟本身就是追求實用性和效益的產物,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合並在一個程序中加以解決,同時又絕對強調民事訴訟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是不現實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因為涉及兩種訴訟程序的結合必然會存在各種訴訟價值相互沖突的問題,這種沖突和由此帶來的價值選擇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做的是盡量將這種沖突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在制度構建中盡可能維護民事訴訟的本質特徵,從而使附帶民事訴訟具有的功能意義發揮到最大程度。
H. 刑事訴訟法第幾條規定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問題作了規定
第一百三十八條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 刑事訴訟 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 ;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 代理 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一百三十九條被告人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繳、退賠的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考慮。 第一百四十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他人人身、財產權利構成犯罪,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 國家賠償 。 第一百四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後,對符合 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九條和本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可以告知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放棄訴訟權利的,應當准許,並記錄在案。 第一百四十二條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在提起 公訴 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應當列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被告人非法佔有、處置國家財產、集體財產的,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三條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包括: (一)刑事被告人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共同侵害人; (二)刑事被告人的 監護人 ; (三) 死刑 罪犯的 遺產繼承 人; (四) 共同犯罪 案件中,案件審結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遺產 繼承人 ; (五)對被害人的物質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其他單位和個人。 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親友自願代為賠償的,應當准許。 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僅對部分共同侵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可以對其他共同侵害人,包括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共同侵害人,一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在逃的除外。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放棄對其他共同侵害人的訴訟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相應法律後果,並在裁判文書中說明其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 第一百四十五條附帶民事訴訟的起訴條件是: (一)起訴人符合法定條件; (二)有明確的被告人; (三)有請求賠償的具體要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 第一百四十六條共同犯罪案件,同案犯在逃的,不應列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逃跑的同案犯到案後,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對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已經從其他共同犯罪人處獲得足額賠償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七條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 刑事案件立案 後及時提起。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當提交附帶民事 起訴狀 。 第一百四十八條偵查、審查起訴期間,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提出賠償要求,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調解,當事人雙方已經達成協議並全部履行,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又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有 證據 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合法原則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九條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 立案 。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以及本解釋有關規定的,應當受理;不符合的,裁定不予受理。 第一百五十條人民法院受理附帶民事訴訟後,應當在五日內將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送達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將口頭起訴的內容及時通知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並製作筆錄。 人民法院送達附帶民事起訴狀副本時,應當根據刑事案件的 審理期限 ,確定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交附帶民事 答辯狀 的時間。 第一百五十一條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第一百五十二條人民法院對可能因被告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附帶民事判決難以執行的案件,根據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申請,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未提出申請的,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採取保全措施。 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居住地或者對案件有 管轄權 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在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後十五日內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至第一百零五條的有關規定,但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三款的規定除外。 第一百五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根據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達成協議並即時履行完畢的,可以不製作調解書,但應當製作筆錄,經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一百五十四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訴訟一並判決。 第一百五十五條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 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 人身損害 的,應當賠償 醫療費 、 護理費 、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 喪葬費 等費用。 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賠償范圍、數額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限制。 第一百五十六條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判令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直接向遭受損失的單位作出賠償;遭受損失的單位已經終止,有權利義務繼受人的,應當判令其向繼受人作出賠償;沒有權利義務繼受人的,應當判令其向人民檢察院交付賠償款,由人民檢察院上繳國庫。 第一百五十七條審理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案件,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被告人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情況認定其悔罪表現,並在量刑時予以考慮。 第一百五十八條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經 傳喚 ,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當按撤訴處理。 刑事被告人以外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經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附帶民事部分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五十九條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 一審 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同一審判組織的成員確實不能繼續參與審判的,可以更換。 第一百六十條人民法院認定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對已經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當一並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人民法院准許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公訴案件,對已經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可以進行調解;不宜調解或者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當 裁定駁回起訴 ,並告知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一審期間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在第 二審 期間提起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可以在刑事判決、裁定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第一百六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不收取 訴訟費 。 第一百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 刑法 、刑事訴訟法以及刑事司法解釋已有規定的以外,適用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六十四條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 從上訴條文就是刑事訴訟法中第六章附帶 民事訴訟的審理 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規范的比較詳細。如果發生了刑事案件,同時伴有民事賠償的問題的,起訴時應附帶民事部分。審理時,也應一並處理,一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