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意義勞動法的萌芽
A. 現代勞動法產生的標志是
樓主你好
勞動法的關系對象是雇傭工人和僱主
而1349年連資本主義萌芽都專沒有,歐洲大陸還在封屬建專制的黑暗時代呢.
而這個法案中所指的勞工,應該是手工作坊的工人和佃農,他們本質上被認為是農民階級,因此無法認定1349年的法案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法
如果要詳細了解的話 :
那你就看:
民法與勞動法:制度的發展與變遷
勞動法是誕生較晚但發展較快的法律部門(注:一般認為,勞動法誕生於19世紀的"工廠立法"。英國1802年的《學徒健康與道德法》是世界上第一個"工廠立法"。),迄今為止,共產生三種類型勞動法制度:資本主義勞動法、社會主義勞動法和國際勞動法。...
隨著1802年英國《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的頒布,近代勞動立法從此發端。...
B. 現代意義的勞動法產生的歷史及其產生的歷史
你好!勞動法是社會法范疇,社會法是平衡弱勢群體利益的,勞動者在與用人單位談內判過程中容或勞動關系在履行的過程中處於弱勢地位,故勞動法出台予以調整,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嚴格來講,勞動法應當叫做勞動者保護法。
至於歷史條件,應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市場的發展,公司法人主體的發展,必然需要有相應的法律進行規制。
希望能幫到你!
C. 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是如何產生的
1994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頒布。十年對於一部法律來說並非很長,評說其功過難免證據不夠充分。然而,1994年至2004年對於中國的改革而言,卻是由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化的關鍵時期。勞動法在這個轉變時期扮演了一個獨特的角色,這個角色既充當了改革急先鋒,也是社會矛盾顯性化的始作俑者。 今天我們紀念勞動法頒布十周年,既有後來人妄評歷史之意,更寓今人建設現代勞動法的雄心。二、 十大功勞 1、 建立了以勞動法為龍頭的勞動法體系。 1994年7月勞動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法律價值。在此之前,社會上一度流傳"動物都有保護法,而勞動者卻沒有保障法",諷刺中國立法機構對於勞動立法的忽視,其實不然。勞動法可能是中國所有法律中立法難度最大、涉及各方利益最多、受到社會關注最廣泛的一部。盡管法學家們批評勞動法的通過機構應當為全國人大,而非其常委會。但是,個中良苦用心,只有參與起草的人員才能體會。但是,勞動法畢竟是一部凝結中國人智慧的法律,就象孩子,一旦出生,其製造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隱身於法律之後以至消失,而法律開始在其自身的框架內開始長大。 勞動法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給今天和以後的立法爭取了足夠的空間。勞動法將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關系均納入到其體系中,包括,勞動關系建立前的就業關系、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的關系、社會保險關系以及為勞動法的實施所必須的勞動仲裁製度、訴訟制度、監察制度、工會制度。
D. 現代意義勞動法的內涵
勞動法,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系列與勞動關系具有相關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用以規范與勞動問題相關的社會關系,協調涉及勞動者利益的勞動關系。
1、從勞動法包含的內容來看,則具有多方面體現,例如,企業勞動合同的設定、相關勞動就業政策的規定、勞動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的作息和工資規定、勞動合同的執行、關於勞動技術與衛生的一些章程等。
2、其中,勞動法的核心內容為:勞動關系的調整。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也是以「勞動者」為中心的法律部門,這個法律部門相對獨立,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
3、建立勞動法的目的是調節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的權益,迎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相關的勞動制度,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發展進步。
4、我國勞動法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這部法律的頒布施行致力於彰顯人文關懷、維護人權。
5、從勞動法的法律性質上看,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為在本質上,勞動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中,勞動者表現出一定的從屬地位,具體體現在法律上的從屬、經濟上的依賴性、勞動關繫上的從屬三方面。
6、勞資雙方存在明顯差異性,利益博弈嚴重不均衡。在這種從屬地位的基礎上,勞動法以實現兩者利益的協調性為目的,藉助公法手段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實現勞資間的實質平等,並解決雙方之間的爭議問題。在勞資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如果出現一定困難,就要有效發揮國家機制或國家法律的作用。因此,就這個層面來說,勞動法屬於交換正義的范疇,交換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關系的實質平等,所以,從本質上看,勞動法具有一定的私法屬性。
7、然而,從整體上來說,支配勞動法的也是私法原則,但具體到勞動法的適用性,某種程度上會受到國家一定強度的公法限制。勞動法私法性的強弱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勞資雙方的力量。也正是因為勞動法的這種屬性,其才能進一步被分離出來,最終形成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法律部門。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鑒於影響勞動法法律性質的因素具有變化性,純粹將其性質界定為私法或公法都不妥,且難以清晰彰顯勞動法的特性。
E. 簡述勞動法產生的原因
勞動法產生的背景:在進入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勞資關系的日益緊張。導致勞動法的產生。
勞動法產生的原因:1 資產階級的妥協;2 保護勞動者和維護社會發展的需要;3 自由市場的需要,維護自由競爭。
勞動法的主要功能:1 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現分配正義;2 提高勞動生產率;3 維系市場的有效運行;4 促進全球公平貿易和合作。總而言之,勞動法是指,1 勞動者保護法,人權法;2 勞資平等博弈,積極合作、公平共享、分配正義的勞資交易法;3 促進公平貿易的國際經濟法。
勞動法的發展階段,總有三個階段:19世紀初到19世紀後期,出現,初步發展;19世紀後期到1980年代,大發展、體系化;1980年代至今經濟全球化,新發展、大調整。
法律方法:共性的方法,主體;權利能力和權利類型;義務能力;權利救濟體系;法律責任的實現等。特殊方法:勞動基準;集體合同;個別合同。
勞動基準:法定勞動標准。勞動法中關於勞動權利強行性規范。分為勞動關系運行基準和勞動條件基準。
集體合同:工會與用人單位或其團體為規范勞動關系而訂立的以全部或部分職工的共同利益為中心內容的書面協議。
個別合同:勞動者與用工單位確定從屬勞動的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F. 淺析勞動法的產生發展及其意義
《勞動法》促進了勞動關系的公平與和諧
市場化勞動關系「強資本、弱勞動」的特性決定,絕對市場化絕對會導致勞資關系沖突化。資本主義國家為維護其根本利益,也不得不通過勞動立法對極度失衡的勞動關系進行一定的調整和矯正,勞動立法向勞動者傾斜是其自然的選擇。
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我國勞動立法嚴重缺失,既沒有最低工資規定,也沒有最高工時限制;既沒有勞動合同規范,
也沒有社會保險制度。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可以為所欲為,一方面勞動者權益受到嚴重損害,另一方面勞動關系走向極端化,
跳樓、罷工、傷害投資者和管理者的事件時有發生,企業、職工、國家、社會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企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勞動者的正當利益為代價,資本與勞動兩大要素彼此關聯、相互作用、不可偏廢,否則企業發展無從談起,甚至生存都是問題。
《勞動法》開宗明義將「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作為立法基本宗旨,通過確立基本勞動標准條件和協調勞動關系的規則程序,以及勞動監察、爭議處理和社會保險等制度,全面規范企業用工行為,
積極倡導正確的用工理念,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從而推動勞動關系的公平公正,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維護市場經濟的基本秩序。
正是《勞動法》的向勞動者「傾斜」,以及其確定的勞動標准條件和協調勞動關系的規則既符合國際勞工標準的要求,又符合中國發展的國情,
才維持了「強資本、弱勞動」前提下傾斜性的勞動關系相對平衡穩定,才使得市場經濟條件下充滿利益沖突的勞資雙方相對和平和諧,才保證了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績效的相對持續向好。
《勞動法》為勞動者依法主張和維護權益,企業依法規范和管理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和諧發展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G. 我國勞動法的淵源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7)現代意義勞動法的萌芽擴展閱讀:
《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法
H. 勞動法的產生與產業僱傭勞動有何聯系
(1)產業社會是勞動法產生的社會基礎,產業僱傭勞動產生的社會關系落實了勞動法調整的對象。
英國工業革命後,大批農民因為圈地運動失去土地,被迫到城市中專門為資本家勞動,從而產生了新的勞動關系類型,即產業僱傭勞動關系。產業僱傭勞動關系不同於封建社會中地主與農民之間形成的傳統農業僱傭關系,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勞動者開始群聚並合作,即勞動開始社會化;勞動工具開始機器化產業化;勞動者使用的生產工具、生產資料不屬於自己,生產資料與勞動力開始相對分離。因此,它需要新的對應的法律進行調整,即後來逐步產生的勞動法。
(2)調整產業僱傭關系的法律是現代意義勞動法產生的萌芽。
社會化大生產背景下,工人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人的生理極限,勞動條件和工作場所極端惡劣,對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隨著產業工人的斗爭從自發到自覺,英國政府被迫認識到緩和勞資關系的重要性,開始制定一些調整勞資關系的法律,主要是一些童工、女工生理保護、縮短工作時間、改善勞動條件等強制性規定,在此期間頒布了《學徒健康與道德法》,很多學者認為,它與以往的勞工法規有了質的變化,第一次從保護工人的利益出發而制定,意味著勞動法的產生,對勞動法的誕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3)產業僱傭勞動的法律調整是勞動法的宗旨,是詮釋勞動法產生的關鍵。
勞動法的立法宗旨就是在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化解社會化大生產方式下產生的勞資矛盾,只有充分認識了產業僱傭勞動關系存在的社會基礎,才能更好地理解勞動法的產生與發展。
I. 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始於哪個國家
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始於英國。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內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容。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