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相關的勞動法
A. 勞動法實習期是如何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B. 勞動法 實習生加班工資
法律分析:實習期間的工資,我國法律有明確規定不得低於同崗位、 同工種工資的80%,但現實中 起碼不應低於當地 最低工資標准 ,並按勞動法支付加班費, 勞保和其它福利,以下供參考,第十五條還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的80%或者不得低於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 用人單位 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另外為防止用人單位侵犯職工權益,不按規定支付工資報酬,法律還規定了懲罰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C. 勞動法規定實習生有哪些工作要求
勞動法對實習期間人員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四條
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D. 勞動法對在校生實習規定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
1.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2.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4.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4)實習生相關的勞動法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12條規定: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如果不以就業為目的的勤工儉學,培訓型實習,可以不視為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但是對於在校生已經達到法定勞動年齡,且在用人單位為今後在該單位就業進行考察了解的就業型實習。
用人單位應當與其訂立勞動合同,雙方的關系受勞動法的調整,勞動者的工資不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以及轉正後工資的80%。
實習生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實習就業協議或三方協議,或者雖什麼都沒簽但是接受實習單位管理領取了單位發放的勞動報酬。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如果實習生與用人單位具有實質勞動關系,則屬《勞動法》調整范圍。另外,實踐中如何界定實習生與用人單位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的確是個難題,而法律也很難再詳細規定,因此,不再過分區別是否具有勞動關系,而對實習生的權益作特殊規定很有必要。
E. 勞動合同法實習期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一、什麼是勞動合同法實習期 實習,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到單位的具體崗位上參與實踐工作的過程,其針對的是在校學生。 關於實習,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 勞動法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建立 勞動關系 ,可以不 簽訂勞動合同 。」 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傷害事故,不屬於 工傷 ,不能享受 工傷保險 待遇,但可以以僱傭關系向用人單位主張權利,或由學校基於與單λ之間的 實習合同 的相關約定主張權利。 實習期只適用於在校學生。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逃避保險或 最低工資 的限制,故意與符合勞動者資格的非在校學生簽訂 實習協議 ,這是違法的也是無效的。實際上即便簽訂實習協議,用人單位和非在校學生也存在 事實勞動關系 。 作為用人單位,應該與實習生簽訂實習協議,或與實習生、實習生所在的學校簽訂 三方協議 ,明確實習生的實習時間、工作時間、實習費、實習內容等細節。同時用人單位可以為實習生購買商業保險,避免實習過程中發生因工受傷後產生經濟賠償糾紛。實習期間實習生須努力並且注重實踐。 二、實習期與試用期的不同 1、當事人的身份不同 處於試用期中的自然人一方只能是勞動者;而處於實習期間的自然人一方是在校學生。 2、當事人的目的不同 在試用期間,主要體現用人單位目的,即為了得到滿足需要的人力資源;在實習期間,對於實習學生所在的單位來講,學生的實習活動,和勞動者的生產經營活動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但在目的上有本質的不同,學生實習活動主要體現的是學校與學生的共同目的,為了提高實習學生的自身素質。 3、主體間的關系依據不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包括在試用期的權利義務關系由勞動法及其相關規定進行規范,如 勞動合同期限 在3個月以內的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 勞動合同 ,不得約定試用期;勞動合同期限在3個月以上1年以內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內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 3年以上或者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的,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 4、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 勞動合同的試用期超過規定期限的,勞動者可以要求變更相應的勞動合同期限,或者要求用人單λ對超過的期限,按照非 試用期工資標准 支付 工資 。而在實習期間,學生與所在的實習單位成立勞動關系,因此受勞動法調整。 5、權利義務關系不同 試用期的當事人雙方存在著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承擔無 過錯責任 ,與勞動者共同履行繳納 社會保險 費用的義務,向勞動者支付的工資報酬不得低於當地 最低工資標准 。而學生實習所在的單位對於實習學生,不承擔無過錯責任,不須執行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法中的實習期 與試用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實習期之間是不可以簽訂勞動合同的。實習期只是針對於在校的大學生而言,實習所在的一些用人單位應該與實習生簽訂的是實習協議或者是其他的協議,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實習期有所保證。
F. 實習生受勞動法保護嗎
法律分析:實習生如果是在校生實習簽訂勞動合同不受法律保護,因為在校生不具備簽訂勞動合同的主體條件,在校生和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可以由勞動部門或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效。如果實習生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試用期狀態的情況,那麼勞動者試用期同樣受到法律保護。
法律依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十二條 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G. 大學實習生的工資勞動法怎麼規定
實習大學生不是適格的勞動法的主體,不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實習大學生跟實習單位之間屬於民法的僱傭關系,相關權利義務按僱傭關系調整。關於實習大學生的工資報酬、保險、福利待遇由雙方協商確定。
若高校實習學生能獨立頂崗工作,並創造價值的,那麼接受實習單位應給予適當的津貼。至於津貼標准,目前法律並未明確規定。而實習生一旦畢業,取得畢業證書,其身份就由學生轉化為社會上的一名普通勞動者,符合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在這種情形下,該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就會形成法律上的勞動關系,所發放的勞動報酬就屬於工資性質,最起碼應當按照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報酬。
其實在最低工資的適用和標准方面,法律規定是明確的。比如《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不一致的,有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危害防護和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等事項,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標准高於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標准,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按照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規定執行的,從其約定。
第十五條還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的80%或者不得低於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另外為防止用人單位侵犯職工權益,不按規定支付工資報酬,法律還規定了懲罰措施。
武漢律師網頁鏈接
比如《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H. 勞動合同法有關實習生的規定
實習生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又沒有相關法律可依。
實習期是指在校學生充分結合自己的 理論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工作,以充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工作適應能力的一段時期。它有助於學生將來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或是提前熟悉即將就職單位的基本情況,給本人和聘用單位相互熟悉、了解的機會。
實習期也指,想達到某種實戰效果或技能,但是不太熟悉或熟練,通過實踐和學習這個階段,達成預期的目的!(各種技能實習較為常見,例如記者、駕駛員、維修員、飛行員......)
實習期 ,一般為約定工時的90——180天,但這段時間根據個人的實習情況,或單位組織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尤其像醫療行業尤為特殊,一般實習期最少為半年,長的有時會超過一年半時間。
法律含義
勞動法規
實習,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到單位的具體崗位上參與實踐工作的過程,其針對的是在校學生。
關於實習,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傷害事故,不屬於工傷,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可以以僱傭關系向用人單位主張權利,或由學校基於與單位之間的實習合同的相關約定主張權利。
實習期只適用於在校學生。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逃避保險或最低工資的限制,故意與符合勞動者資格的非在校學生簽訂實習協議,這是違法的也是無效的。實際上即便簽訂實習協議,用人單位和非在校學生也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作為用人單位,應該與實習生簽訂實習協議,或與實習生、實習生所在的學校簽訂三方協議,明確實習生的實習時間、工作時間、實習費、實習內容等細節。同時用人單位可以為實習生購買 商業保險,避免實習過程中發生因工受傷後產生經濟賠償糾紛。
實習期間實習生須努力並且注重實踐。
試用期間
處於試用期中的自然人一方只能是勞動者;而處於實習期間的自然人一方是在校學生。
目的不同
在試用期間,主要體現用人單位目的,即為了得到滿足需要的人力資源;在實習期間,對於實習學生所在的單位來講,學生的實習活動,和勞動者的生產經營活動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但在目的上有本質的不同,學生實習活動主要體現的是學校與學生的共同目的,為了提高實習學生的自身素質。
關系不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包括在試用期的權利義務關系由勞動法及其相關規定進行規范,如勞動合同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不得約定試用期;勞動合同期限在3個月以上1年以內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內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勞動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或者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
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的試用期超過規定期限的,勞動者可以要求變更相應的勞動合同期限,或者要求用人單位對超過的期限,按照非試用期工資標准支付工資。而在實習期間,學生與所在的實習單位成立勞動關系,因此受勞動法調整。
權利義務
試用期的當事人雙方存在著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承擔無過錯責任,與勞動者共同履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義務,向勞動者支付的工資報酬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而學生實習所在的單位對於實習學生,不承擔無過錯責任,不須執行最低工資標准。
注意事項
權益不明確
調查結果顯示,46%的學生自述有上當的經歷或感受,27%的學生實習時沒有簽訂實習協議。無故辭退、被迫加班和剋扣工資被列實習大學生權益受損現象前三位。90%以上的大學生在明知權益受損情況下選擇「忍氣吞聲」。
盡管簽訂書面實習協議的比例超過七成,但是學生主動要求簽訂合同的只有28人,簽訂企業、學生和學校三方實習協議的不到20%。
協議內容幾乎是企業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大學生一般只知道 薪水、基本福利和實習時間,至於實習期間做什麼、承擔什麼工作責任、加班出差有什麼待遇,85%左右的學生在實習之前「根本不知道」,而實習工作可能存在的隱患、安全注意事項,發生 工傷等事故時雙方各應承擔的責任更很少寫進實習協議中。
69%的企業人事經理解釋,由於實習生與企業間非正常勞動關系,實習生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又沒有相關法律可依,實習生該享受百分之幾的正式員工待遇很多企業心裡沒底。不少企業人事經理擔心,協議內容過於嚴謹,會增加 管理成本和風險,甚至導致企業名利雙失的後果。
但是,由於協議對雙方約束十分有限,一旦發生情況,常常是雙方各執一詞,不少學生由此產生「上當」的感覺。
在調查中發現,不管是企業無意還是有意為之,發生權益受損和實習糾紛時,71%的大學生採取「一走了之」的方法,21%的學生「忍受下去」,只有2%的學生有「據理力爭」的經歷,還有超過5%的學生選擇在網路或其他媒體渠道披露和發泄,告誡其他人不要去實習,幾乎沒有人選擇「對簿公堂」。
有關人士建議,簽訂實習協議,特別是三方協議很有必要。這不僅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也是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隨著實習現象更普遍,企業和實習學生之間應該簽訂內容較為嚴謹的協議,以免日後發生爭議時說不清,傷及個人和企業的利益和名譽。
同時,實習期間也應注意工作安全。一旦權益嚴重受損、企業不予解決和彌補時,大學生可以向勞動部門、工商部門或有關職能部門投訴。
管理不得法
需要維護權益的不只是大學生。100%的受訪企業向實習學生支付薪酬,其中73%為月薪,27%的以日薪計。55%的人力資源經理表示對管理實習生感到困難,由於實習生與企業間不是勞動關系,實習生的身份仍然是學生,而非僱工,企業無法正常約束和管理實習生,工作連續性和企業信息安全性難以保障。不告而別、效率低下和破壞制度是實習生不受歡迎的三大理由。
約三分之二的企業提供的實習職位期限在三個月內。由於時間短,企業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資源,調查顯示,只有8%的企業對實習生提供類似新員工的 入職培訓,直管經理又無心培養,很多實習生按自己的想像工作,致使很多直管經理抱怨實習生對工作的幫助不大,反而「添亂」不少。
55%的企業表示,關於信息保密程度、資源配備、員工福利等方面對實習生缺乏把握。比如,該不該給實習生辦公室的鑰匙?員工內部分享的信息該不該包括實習生?員工的福利品該不該發給實習生?甚至該不該給實習生印名片?差異過大,無疑會挫傷實習生的工作積極性,甚至被實習生傳播出去影響企業形象。差異過小,又可能造成企業計劃外泄,企業利益受損。
此外,超過八成的企業對實習學生的自律性表示不滿,不少實習生利用企業的資源上網玩游戲、打長途電話、炒股票、列印和復印私人資料等等。很多企業表示,盡管公司並不限制或者禁止員工,但是作為實習生應該對自己要求更嚴格。大學生「說走就走」的風格,常常導致企業工作進程打亂,甚至影響工作。
有關人士說,相對於實習生維權,企業的維權更難。對於每年都需要實習生的企業來說,有計劃的實習生制度勢在必行。實習生制度在很多跨國公司已經實行,包括安排適合實習生能力和素質的工作崗位,提供針對實習生的培訓計劃和職業規劃,使實習生切實承擔起工作的責任,自覺學習和提高能力,最終把他們培養成能夠在畢業之後迅速融入公司文化的人才。
對於那些實習時間不長、無計劃轉正的實習崗位,企業更要對實習生進行實習前培訓,強調安全事項、企業規章制度和具體的崗位操作規范,並保存好所有相關的培訓記錄,這是構築風險防範的第一道防線。
而對於一些易發生傷害和事故的工作,除明確告知隱患外,可以為實習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以防患於未然。此外,企業應預先建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泄密責任追查制度,並書面告知實習學生。
5如何維權
鑒於實習生權利保護的法律法規缺乏,導致實踐中實習生權利受到侵害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護,因此簽訂一份實習協議就顯得非常重要,一份完善的實習協議可作為糾紛處理的重要依據。筆者認為,從實習生權益保護角度出發,實習協議至少應當對以下事項做出約定,以充分保護實習生的合法權益。
1、實習期內實習時間的約定。可約定每日不超過8小時,如確因特殊情況超過8小時的,實習單位應參照加班工資的計算方式向實習生支付報酬。
2、實習期間實習報酬的約定。約定實習期內實習單位每月向實習生支付合理的實習報酬,拖欠實習報酬的違約責任。
3、實習過程中實習生發生傷亡的處理。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從實習生權益保護角度出發,可與實習單位約定發生傷亡事故的,由實習單位比照工傷保險待遇的標准支付傷亡待遇,以避免法律依據缺失導致實習生權益受損。
4、實習生在實習期知識產權歸屬的約定。
5、發生糾紛的處理。可約定友好協商及訴訟的處理方式。
當然,從實習單位的角度出發,實習單位與實習生簽訂一份實習協議也是很重要的,在協議中明確實習報酬的標准、實習紀律的約定、實習生過錯造成單位經濟損失的處理、實習生人身意外保險的約定、學校在實習過程中的職責要求及學校的法律責任等等,有了一份完善的實習協議,可以在發生糾紛時有約可依,更好的處理爭議。(實習期是有兩種身份:學生與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