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最新民事訴訟法241

最新民事訴訟法241

發布時間: 2023-01-05 19:06:10

A. 民事訴訟法舉證期最新規定是什麼

一、庭前准備階段舉證期限縮短 《解釋》第九十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同時規定人民法院確定 一審 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第 二審 案件提供新 證據 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 開庭審理 時提出的舊規定。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准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後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 二、細化逾期舉證後果 《解釋》第一百零一條 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依照民事 訴訟 規定予以訓誡、罰款。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 證人 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新《 民訴法 》第六十五條的規定放棄了剛性的「證據失權」規則,以要求當事人及時提出證據的強制性規定,同時輔之以法官的自由心證判斷,來審視當事人逾期提出的證據是否可以進入審判。 制定舉證期是為了避免當事人隨時提供證據,法院反復審理的現象出現。 民事訴訟法 舉證期 最新規定縮短一審舉證期限,同時增加了二審舉證時間,從而使二審反駁證據更加充分。對於逾期提出的證據,如屬於關鍵證據,法院會予以採納但對當事人處以訓誡或罰款;如不是關鍵證據由法官根據當事人逾期程度、影響范圍認定此證據是否採納,並予以批評、罰款。

B.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22年最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條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條專利糾紛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第三條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第四條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第五條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六條被告被注銷戶籍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確定管轄;原告、被告均被注銷戶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C. 最新民事訴訟法全文2022

第一章    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十一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信原則。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十五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六條    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

民事訴訟活動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的,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七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和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D. 涉外民事訴訟公告條件的一般原則是什麼

涉外民事 訴訟 是指涉及到中國境外的民事訴訟案件,與普通民事訴訟案件一樣,也要進行公告,那麼, 涉外民事訴訟公告條件 的一般原則是什麼?一般原則就是指人民法院在處理涉外案件時應該遵循的規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涉外民事訴訟的一般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基本准則,也是涉外民事案件當事人以及訴訟參加人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 (一)適用我國 民事訴訟法 原則 審理涉外民事案件在適用程序方面,按照國際上公認的屬地主義原則,應當適用法院所在地國家的程序法。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7條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涉外民事訴訟,適用本編規定。本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因此,我國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必須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這一原則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應當包括以下三項基本要求: 第一,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我國起訴、應訴,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依照我國民事訴訟 法規 定,凡屬我國人民法院 管轄 的案件,人民法院均享有司法 管轄權 ; 第三,任何外國法院的裁判和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必須經我國人民法院審查並承認後,才能在我國發生法律效力。 對當事人申請或者外國法院請求我國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判決或者仲裁裁決,我國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我國法律,或者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進行審查,裁定予以承認後,才具有效力,需要執行的,可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執行。 (二)優先適用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國際條約是國家之間、國家和地區之間,規定相互間在一定國際事務中的權利和義務的協定。凡是參加條約的國家和地區,都有信守該國際條約的義務。 (三)司法豁免原則 司法豁免權是外交特權的一種,是指一個國家根據本國法律或者參加、締結的國際條約,對在本國的外國代表和組織賦予的免受司法管轄或者司法審判的權利。司法豁免原則是主權國家平等原則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體現,它是建立在國與國對等原則基礎之上的,有利於各國外交代表和國際組織在駐在國順利履行職務。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9條規定:「對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外國組織或者國際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辦理。」這里所說的有關法律規定,是指1986年我國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等規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是指我國參加的1946年的《聯合國特權與豁免公約》,1949年的《聯合國各專門機構特權與豁免公約》,1961年的《維也納外交公約》以及1963年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等。 司法豁免原則包括刑事司法豁免和民事司法豁免。刑事司法豁免權是完全的司法豁免權,外交代表即使觸犯駐在國 刑法 ,也不受駐在國的刑事司法管轄。而民事司法豁免權是不完全的,有限制的。民事司法豁免權的有限性表現在:享有司法豁免權的人因其所屬主管機關宣布放棄司法豁免的,或者享有司法豁免權的人因私人事務涉及訴訟的,或者享有司法豁免權的人向駐在因起訴引起反訴的,均不享有司法豁免權。 具體而言,對外國駐我國的外交代表和與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提起的民事訴訟,我國人民法院不能受理。但下列情形除外: 1.享有司法豁免權的外國人,其所屬主管機關明確宣布放棄司法豁免權的,駐在國法院有權受理對其提起的民事訴訟; 2.外交代表以私人名義涉及在中國的不動產的訴訟; 3.外交代表以私人身份作為 遺囑執行人 、遺產管理人、 繼承人 或者受遺贈人所引起的訴訟; 4.外交代表在中國境內從事公務范圍以外的活動或者商業活動引起的訴訟; 5.因車輛、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中國境內造成的事故而引起的訴訟; 6.外交代表本人主動提起訴訟,因而引起對方當事人反訴的。 (四)委託中國 律師 代理 訴訟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1條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我國人民法院起訴 、應訴,需要 委託律師 代理訴訟,必須委託中國律師。」律師制度是國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的司法制度只能適用於本國,而不能延伸於國外。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允許外國司法制度干涉其本國的司法事務,這是國際上公認的一條原則。因此,任何國家的律師只能在其本國領域內從事訴訟代理業務,而不能到外國法院以律師身份代理訴訟。在涉外民事訴訟中,外籍當事人需委託代理人進行訴訟的,可以委託本國人為訴訟代理人,也可以委託本國律師以非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受本國公民的委託,可以以個人名義擔任訴訟代理人,但在訴訟中不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權。 涉外民事訴訟中,在作為當事人的外國國民不在我國領域內的情況下,外國駐華使、領館可以授權其本館官員,以外交代表身份為其本國國民在我國聘請中國律師或者中國公民代理民事訴訟。 外國當事人委託中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的,必須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辦理有關授權委託手續。《民事訴訟法》第24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 授權委託書 ,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 (五)使用我國通用的語言、文字原則 審理涉外民事案件使用本國通用的語言、文字,是國家主權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世界各國通用的准則。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應當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當事人要求提供翻譯的,可以提供,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使用我國通用的語言、文字,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體現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權的嚴肅性的重要內容。根據該原則,外國當事人提交訴狀時,必須附具中文譯本。外國當事人在訴訟中必須使用中國通用的語言、文字。外國當事人要求提供翻譯的,可以提供,費用由當事人負擔。 此外,同等與對等原則也是涉外民事訴訟的一項原則,由於民事訴訟法把它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已在前面論述,在此就不贅述。 涉外民事訴訟公告條件的一般原則是什麼?一般原則包括五條,分別從人權與法則方面進行了闡述。我國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外案件時,嚴格使用中國語言,這不僅是對中國文字的尊重,也是維護我國的主權,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E.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訴訟費是如何規定的

民事訴訟法 司法解釋 訴訟費 是如何規定的? 受理費的具體標准如下: (一) 財產案件 根據 訴訟 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二) 非財產案件 標准如下: 1. 離婚 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 財產分割 ,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 賠償金 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 知識產權 民事案件 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 勞動爭議 案件 每件交納10元。 (五) 行政案件 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 商標 、 專利 、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六)當事人提出案件 管轄權異議 ,異議不成立的,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本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六)項規定的幅度內制定具體交納標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案件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 訴訟費用 。 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按照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 收取訴訟費用的辦法另行制定。 以上就是最新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訴訟費 的具體規定。對於不同的案件,訴訟費的標准也不一樣,還需要具體進行對照才能得出相應的訴訟費規定,避免因未繳納訴訟費而出現法院不予受理的情況。

F. 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其中分不同的章節對《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說明和解釋,司法機關應當按照規定來進行各項訴訟案件的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條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第四條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第五條 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民事訴訟法的意義】

對民事訴訟目的進行研究,有助於民訴法學理論研究的內容的深化,促進民訴理論體系的完善以民訴法學研究對象為基準,可以將其劃分為注釋民訴法學、對策民訴法學和理論民訴法學。以往我國民訴法學研究主要側重於注釋民訴法學和對策民訴法學,但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條件下,司法實踐中的許多新課題單靠注釋法學和對策法學是無法解決的,迫切需要學者們將研究的視野更多地轉向民訴基本理論的研究。民訴目的論正是理論民訴法學中的核心課題之一,是研究民訴制度的前提和出發點。如何確立民訴目的,直接影響著訴訟主體的確定,訴訟職能的劃分,訴訟原則的設立和訴訟模式的構建等。因此,研究民訴目的有助於促進民訴理論向縱深發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G. 民事檢察申訴最新規定

民事案件的申訴有以下的規定:

1、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5)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收集,人民法院未依法調查收集的;

(6)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

(7)審判組織的組成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等等。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理念論文 發布:2025-01-15 20:52:43 瀏覽:755
追究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20:46:49 瀏覽: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發布:2025-01-15 20:24:31 瀏覽:739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