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制內部監督又稱為

行政法制內部監督又稱為

發布時間: 2023-01-08 22:53:31

① 行政監督體系內部和外部分別是

「行政監督體系」的內部和外部分別是什麼?

行政監督體系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內部相互之間的各種監督組成的有機統一的體系。其特點為監督主體與客體都是國家行政機關,是行政機關內部的自我監督,根據不同的監督主體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一、內部監督:是指行政體系內部各機關、各部門之間互相監督,包括上級機關與下級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行政機關內部專業監督部門對各工作部門的監督,以及某些職能部門在自己的職能范圍內就某一方面事項對其他部門的監督。

二、 外部監督:是指來自行政機關以外的監督,包括政黨監督、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公民監督。

1、 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大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2、政黨的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政協)。

3、司法監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4、社會公民的監督,比如媒體監督。

兩者相互獨立,外部監督是指法律機關。

行政外部監督_360網路

② 行政系統內部監督是什麼意思行政外部監督呢

一、內部監督
行政監督的內部監督包括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

一般監督包括三點:日常監督,職能監督和主管監督。


1、日常監督就是國家行政機關在日常工作中根據需要隨時進行的各種雙向監督,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這兩種形式。比如,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對其所直屬下級機構各部委等進行日常的工作監督(自上而下),與此同時,各部委也可以對中央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自下而上)。


2、職能監督就是政府各職能部門就其所主管的工作在自己職權范圍內對其他部門所實施的監督。例如,財政部對其他部委所進行的有關財政方面的監督就屬於職能監督。


3、主管監督是上級政府的工作部門對下級政府相應的工作部門所實施的監督。


二、外部監督


1、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大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2、政黨的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政協)。


3、司法監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4、社會公民的監督,比如媒體監督。

拓展資料

廣義的行政監督是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③ 在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中有法制部門的監督。請問法制部門是指的什麼

  1. 法制部門是指襲

    (1)從廣義上來說,分為司法部門: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立法部門:全國人大,地方人大,國務院法制局;執法部門:行政執法等。而政府的法制部門從屬於政府,並對其有監督作用。一般為各級政府的法制辦辦公室。

    (2)通常的法制部門是指公、檢、法、司,即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人大內設的法制部門不應該算,僅是人大機關的內設機構。

  2. 行政法制又稱政府法制。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管理行政事務中與公民和社會組織之間各種縱向關系(包括政治、社會、文化、人身關系)的法律制度的總稱。

  3. 行政法制機關的特點表現為,

    (1)在調整行政法律關系時,一般採用單方意思表示的方式,多數行政法律關系由代表公共利益的行政機關單方表示意志,無需徵得管理相對人的同意即告成立,並以行政機關自身具有的強制力保證這種社會關系的建立和運轉。

    (2)它與調整橫向的平等、有償主體之間社會關系的民事法制,與以制裁嚴重破壞民事和行政法制為主要任務的刑事法制,在目的、任務、方法以及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方面都有很大區別。

④ 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行政法來制監督的概念】源也叫監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政和正確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特徵】①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廣泛性;②行政法制監督對象的特定性;③行政法制監督內容的全面性。

【行政法制監督的分類】是指依照不同標准對行政法制監督所作的劃分。如依照監督機關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與行政機關自身的監督;如依照監督機關與被監督機關的關系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等。

⑤ 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和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分別有哪些

一、行政系統內部監督,是指國家在行政機關內部設立的專門機關,對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遵守國家法律和紀律或對有關公共事務的處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予以檢查、調查、處理或提出建議的制度。
內部監督又分為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
1、一般監督主要指層級監督。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上、下級行政隸屬關繫上產生的一種相互監督的關系和活動。一般監督是行政機關內部監督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為廣泛的一種監督,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廣泛性等特點。
2、專門監督分為行政監察和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審計監督。

二、外部監督
1、權力機關的監督,即各級人大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2、政黨的監督,包括執政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政協)。
3、司法監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4、社會公民的監督,比如媒體監督。

⑥ 行政監督與行政法制監督(監督行政)有什麼不同

行政監督與監督行政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監督是行政權的一種形式,又稱行政監督檢查;監督行政是對行政的監督。行政監督檢查是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能所實施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並能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監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社會性,有的具有法律意義,有的不具有嚴格的法律意義。

2、監督的主體不一樣。行政監督是對政府和行政人員進行監督;監督行政是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是否遵守法律進行監督。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而監督行政的主體主要是行政主體以外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

3、監督的對象和客體不同。行政監督檢查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其客體是行政相對人的守法行為和執行行政決定、命令情況等。而監督行政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其客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所實施的行為。

4、監督內容不同。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機關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和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實施的監督;是指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群眾組織、民主黨派、公民等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遵守法律,執行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的活動。

(6)行政法制內部監督又稱為擴展閱讀:

監督是即對現場或某一特定環節、過程進行監視、督促和管理。使其結果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行政監督可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通常由:

1、以行政監督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可以分為一般監督與特別監督。

2、以行政監督的內容為標准,可以分為公安、工商、海關、資源、環境保護、審計等行政監督。

3、以其實施的時期為標准,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

4、以其主體的任務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監督與依授權的行政監督。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監督

⑦ 我國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是什麼

是審計部門。

審計局的主要職責:

一、組織實施國家、省審計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受委託研究起草有關審計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經審議通過後組織實施指導、協調監督各級審計機關的業務。

二、向市人民政府報告和向市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通報審計情況,提出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法規的建議。

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規定,直接進行下列審計:

1、市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

2、市級各部門、事業單位及下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資金使用效益;

3、市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外財政資金的收支管理和使用效益;

4、區、縣(市)政府的財政收支;

5、市屬金融機構及分支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和信貸計劃及執行結果;

6、市屬企業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效益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7、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使用民政部和投資效益,市重點建設項目的執行情況和決算;

8、市政府部門管理的和社會團體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環境資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 、資金的財政財務收支;

9、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

10、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市審計局進行審計的其他事項。

四、根據國家審計署、省審計廳授權對有關金融、保險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在轄的中央、省屬企事業單位進行審計。

五、向市人民政府提交市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結果報告受市人民政府委託代擬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市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

六、根據需要,對區、縣(市)審計機關管轄范圍的重大審計事項進行審計;必要時,對區、縣(市)審計機關審計的單位進行抽審。

七、處理區、縣(市)被審計單位對區、縣(市)審計機關審計決定的申訴和復議。

八、負責市本級經濟責任審計;組織、指導下級審計機關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九、與區、縣(市)人民政府共同領導區、縣(市)審計機關,對區、縣(市)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事項及時提出意見。

十、對審計中發現宏觀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題審計,對於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報告審計調查結果,並向市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

十一、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監督社會審計組織的審計業務質量。

十二、對區、縣(市)審計機關進行業務領導。

十三、承辦市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交辦的其他審計事項,承辦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機關要求協助的經濟案件審計事項。

(7)行政法制內部監督又稱為擴展閱讀

審計部門的許可權:

1、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規定報送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報告、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2 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3、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項目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審計機關工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的材料。

4、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財產。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經縣級以上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

通知財政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暫停撥付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暫停使用。採取該項措施不得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的業務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

5、審計機關認為被審計單位所執行的上級主管部門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應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6、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審計機關通報或者公布審計結果,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遵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

熱點內容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