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行政法治的作用
Ⅰ 什麼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顧名思義,法治就是"法的統治"。法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 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它要求作為反映社會主體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並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
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式, 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 是憑靠法律這種公共權威, 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社會規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 不是靠掌權者的威嚴甚至特權, 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中國,"法治"和"依法治國"這兩個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國實際就是法治的另一種表述,二者之間是一體兩面的關系。 要全面認識法治的內涵,必須對法治與法制、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與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與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民主促進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強調用法律治理國家,而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超然於政治體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與此同時,法治通過規范政治行為、協調政治關系、解決政治問題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參與性以及民主權利的實現,促進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運行。
(二)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由之路。
法治,對於限制政府公權力,保障公民私權利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1)如何理解行政法治的作用擴展閱讀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
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
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
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Ⅱ 行政法基本原則在行政法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
法律分析:
從法學的角度來看,行政法不過是一個部門法,是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從憲制的角度來看,行政法所調整的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是更大的國家與公民關系的一個側面;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來看待行政法,則主要強調行政法的實然性,強調行政法要與現實切合。從對行政法的本質的把握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可以發現,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應然與實然兩個方面: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性原則、責任行政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衍生問題:
行政法有哪些基本功能?(一)有助於行政法體系的統一、協調與穩定
(二)有助於行政法實施的統一與協調
(三)有助於彌補行政法律規范的不足與疏漏,保證社會關系得到及時、必要的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第十五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七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Ⅲ 行政法的作用有哪些
保障行政權有效行使,促進行政主體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貫徹實施憲法,推動民主政治進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文化建設,保護社會經濟、文化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Ⅳ 行政法治的意義與作用是什麼
行政法治就是政府的行為應當與法有據,應當依法執政。只有按照法律規定,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辦事,並且政策公開透明,政府才能有資格代表公民行使權力,才能避免人治行政,行政法治才能實現。對行政法治的理解,關鍵在於對行政「權力」的理解。行政「權力」實質是「職責」,是一種依法執政的法定責任,因此,其權力來源於法律,而不是領導的主觀言行。這樣一來,行政法治的實現意味著政府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職責,無法律,無職責,即無權力。唯有在這種情況下,公民的行為只要合理、合法,就無需當心受政府權力欺壓,社會才會安全,因為法律對事不對人。
「權力濫用」這個提法是不準確的。權力法定,無法律則無權力。「權力濫用」是超越了權力的法定范圍行使權力,而這時應稱為「無權力」,就像「自由權濫用」稱謂一樣。譬如,你有說話自由,濫用這種自由權一般是指不顧別人的感受亂說話,傷及別人時還大聲辯護說:「我有說話的自由,你不能不讓我說話。」這是自由權嗎?顯然不是,這只能是一種侵權行為。同樣「權力濫用」是政府的侵權行為,談不上「權力」。因此衡量「權力」的存在與否,要看法律的規定。如果行政機關的官員們在執政時,多想一想其是否「有權」,公民權利遭受侵害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而惟有行政法治才能勝此重任。
Ⅳ 論述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特殊社會作用
aa
Ⅵ 法治的作用是什麼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
法治的內涵是什麼
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式,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均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是憑靠法律這種公共權威,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社會規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不是靠掌權者的威嚴甚至特權,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
法治在中國推行的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Ⅶ 法治的作用是什麼
一、維護現有社會關系方面的功能
(一)保障和維護秩序的功能
一定社會秩序的維護和保障,需要多種機制。法和法治對於秩序的維護和支撐,最明顯的是通過規范的宣示和指引,使人們可以沿著設定的軌道預期相對方的行為,安排自己的行為。同時,當既定規則被違反時,法律會做出反應,規制和懲罰違法主體。權利被侵害時,按既定的途徑和程序進行救濟,恢復既定秩序,減少擾動。
現代法和法治不僅調整社會主體的多種行為,而且也調整自身的運行。這主要是指法的形成和運作都有既定的規則和程序加以安排。規則如何形成和確認,又如何在行政和司法中得以運用,都有相應的法律加以規定。通過這樣的制度化運動,法制不斷再生產自身,法律秩序也得以不斷地再生產。法制通過調整社會和調整自身,使社會得以規范化和秩序化,減少無序和混亂,防止動亂和震盪。
(二)保護權利、保障社會活力的功能
一個社會里如果人們衣著統一,語言雷同,步調姿勢完全相同,思想也人人一樣,人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秩序的社會,但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社會,甚至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社會必須擁有秩序,也必須同時具有活力。兼有秩序和活力,這樣的社會才會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質。法律通過對產權和交易安全的保護,使得社會在經濟上具有較大的活力,人們的積極性得到調動,物質和精神產品才會大量產生出來。這就是法治化市場經濟的優勢所在。在經濟領域如此,在其他領域也一樣,每個人的自由得到保證,各人成為積極活動的主體,社會才會具有活力和後勁。
法治正是以保障每個主體的權利和自由為其圭臬。通過這種保護,通過對社會多樣性的寬容,法治得以激發人們充分利用自己潛能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勞動和創造,推動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
(三)保障和制約民主的功能
現代法治經常是與一定程度的民主聯系在一起的。民主和法治都是現代國家構建的重要內容。民主是法治的精神向度之一,如果缺乏起碼的民主,法治一般也無法完善和發達。法治是對民主的保護,民主需要法治加以規范和引導,同時也需要法治加以制約,以防止民主的非理性成分泛濫。法治以理性精神對民主軌道加以設計,對民主的范圍、程序和效力提供清晰的界限,對民主中的爭議加以預防和裁斷。
同時,司法的權威也可限制民主中躁動不安的因素。如果一個社會法治的權威尚未樹立,就徑行推動民主的大躍進,很可能民主的好處未得,其所導致的紛爭和危害卻已肆虐。
(四)合法化既定政治秩序的功能
一定的政治秩序當然需要強制力的支持。合法化就是政治秩序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非暴力支撐機制。德國思想家韋伯認為,歷來的支配秩序大體有這樣幾種合法化機制:傳統型,魅力型和法理型。傳統型合法化機制,是說該政治秩序的合法性是通過傳統而得以確立的,比如一以貫之的王位繼承傳位制度。魅力型,是說該秩序的合法化建立在領袖人物的超凡魅力之上,該領袖類似救世主基督,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韋伯認為,現代社會已經祛魅,魅力型合法化機制即使存在也難以持久;傳統型合法化機制也因為理性時代的到來而無法延續;法理型統治才合乎現代社會的需要。以理性為其核心的法律體系高居於社會之上,成為公認的權威,使現行秩序合法化。這種法理型統治,實際上即是法治。法的權威取代個人權威,即是法治取代人治。當神聖和傳統的權威式微,理性和法治取而代之,實是自然而必要之舉。二、裁決糾紛、維護正義方面的功能
(一)提供糾紛裁決權威機制的功能
社會糾紛的裁決機制是多樣的,而司法在糾紛解決體系中具有終局性和權威性,它起著對其它糾紛解決機制的導向和矯正作用。社會的重大糾紛,如果能得到司法合理和平的解決,這種解決又具有巨大權威,能夠為整個社會所接受,那麼,這種中立性的巨大權威就成了一個社會的壓艙石,可以保障這個社會臨「爭」不亂,大局穩定。法律的權威越高,這種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二)協調利益和價值、維護正義的功能
法律確認重要的利益關系,保護正當利益,但困難在於利益很多時候是互相沖突和重疊的。所以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劃定它們的優先順序就成為法律的重要任務。法律協調利益關系就必然涉及到各種價值,如自由、平等、秩序等等。各種價值各得其宜,形成了和諧的共存關系,這就是人們所稱的正義。
法律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公平正義緊密聯系在一起。法治承諾最低程度的正義,內涵最窄的法治也要求規則的權威和規則面前的平等。規范調整本身,就意味著對同等的人和事給予同等的對待,這就是起碼的平等。規范調整也給行為人一定的行為自由,這也與人追求自主的天性相一致。規范調整也較少任意性和專橫,而且它的事先預知的特徵,可使承受其利弊後果的人有所趨避。經過長期的進化,法治形成了復雜的機制來發現更多的事實,容納更充分的說理和理性論證。法治雖然有時會有利於強者,但如果沒有法治,弱者的處境會更加不利。由此而言,法治是強者和弱者之間的均勢,在追求一定程度的實質正義時,法治所能夠給予的也較人治要多。
(三)豐富既有意識形態體系的功能
不需加以論證和思索就被理所當然地接受為正確的論斷就是意識形態。這是對意識形態的一個簡略定義。法治的性質和水平隨著國家的不同而不同,但法治本身卻幾乎已經獲得全球性認同,人們認為法治好,應該實行法治,可見法治本身已經成了一種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具有正當化和固化既定秩序的作用,法治實際上也具有這種功能。這里所說法治的意識形態功能,主要不是說法律保護既存的意識形態體系,而是強調法治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具有被人們輕易接受和不加質疑的特點。
西方學者多認為法治是中立和非政治的,與意識形態無關,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則認為資本主義法律具有意識形態的屬性,從而起著神聖化現存秩序和掩蓋其剝削壓迫本質的作用。西方最近幾十年崛起的批判法學也揭示了法治的非中立性,認為法治是披著中立外衣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無疑地,以上看法有其合理性和深刻性。但如果從穩定既存秩序角度看,也許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是,如果一個國家或秩序具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性和正義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其相關的意識形態就在總體上具有正面價值。
法治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神話」。它「神化」現存的社會格局和秩序。法治的引入,可以豐富既有的意識形態體系,並使意識形態更具彈性和韌性,也提高了意識形態的安全性。
(四)繼往開來、保存和助跑文明的功能
著名法學家龐德認為,要保有文明和發展文明,就必須努力控制各種各樣互相沖突的需要和利益。如果對各種慾望不加協調和節制,文明就會停滯或者消亡,因為這樣就會導致或者過於消費而無法積累,或者缺乏、喪失勞動和創造的積極性,或者在互相鬥爭中同歸於盡。節制和協調的機制,可以有習慣、宗教、道德和法律。
法律在諸種機制中最為晚出,但發展速度卻很快,直至成為主導性的協調方式和手段。在近現代,法律文化在西方較為普遍地發展成為法治。法治又很快地成為全球性的流行話語。人自己建造了房屋,而後安居於其中。人自己製造了助跑器,而後藉助之以達到更高的速度。法律和法治即是此類人工設施,是主體性力量的外化和結晶,是人的對象化的一種重要方式。作為對象化和外化表現的法制,同時也是人類發展的跳板。法治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同時又可起著加速文明進步的作用。法律和法治保存文明,也加速文明。它翻譯、表達、保存人類的經驗和智慧,並且傳播之,擴大之。同時,作為客體化的成果,它又有超越一時一地具體存在的特性,這就是在物質和精神之外的第三世界:文化。這就是制度和制度文明。這樣,法律文明就可以在代際間傳承,在空間上傳播,成為尊重和「崇拜」的對象
Ⅷ 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義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
簡而言之是指國家公務員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和程序辦事。行政在英語中,是治理、管理和執行事務的意思。依法行政是指各級行政機關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行政權力,管理行政事務的一種行為。法律是行政機關進行各種活動和人們對其活動進行評價的標准,依法行政是對各級行政機關提出的要求,也是當今社會人民群眾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團體、組織對政府部門提出的要求,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行依法行政作用和意義:
1、依法行政是約束政府工作人員避免出現違法行政,以免對社會、人民造成嚴重後果,同時也是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保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各級政府機關以法律為依據管理各種事務,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享受權力、履行義務,對那些不能夠正當行使權力和不能夠很好履行義務的人們追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員也必須依法管理各項事務,在行使權力時,必須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必須用法律這把尺子衡量是非對錯,而不是施權者的主觀意識所決定。
2、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切實保障。我國是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工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體現「人民權力人民用」,「賦予權力為人民」的宗旨觀念。人民需要行政機關,以實現自己的利益保障,人民授權行政機關行使權力最終目的是通過管理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國家行政管理人員在管理各類事務時不至於偏離「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這一航道。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的自由、財產和安全。
3、依法行政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證。只有依法辦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才能保護該保護人群的利益,對那些不履行義務、違法亂紀的人嚴厲打擊,保證安定團結的大局。
4、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於民的重要保證。依法行政和違法施政是處理一個問題的兩種相反的手段,前者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策、辦事,以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出現徇私枉法現象的發生,減少處理問題中的糾紛和矛盾。同時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規程,避免了處理問題走彎路,這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依法行政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保證。首先它是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要求的具體體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成功的經濟需要市場的驅動,市場驅動除了需要建立經濟類型的機制外,還需要建立負責和透明的政府系統,完善的法治標准,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因此,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越迅速發展,對法治化要求就越高。其次,依法行政是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具體表現。第三,依法行政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證。
Ⅸ 簡述行政法的作用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9)如何理解行政法治的作用擴展閱讀:
行政法基本含義:
包括兩個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第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是行政關系的客體和行政關系的監督,而不是其他社會關系。
一般行政法:指規定國家行政基本原則、原則和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職責、國家機關的任免、考核、獎懲的法律法規。工作人員、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機關工作效率的提高等。
特別行政法:是指規范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金融、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各種專門行政部門的行政活動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