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重證據不輕信口供
㈠ 口供不屬實會承擔什麼責任
沒什麼責任。重證據,不輕信口供」是我國刑事訴訟的最基本原則,單純的事實與口供不相符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因為司法機關不能要求任何人自證有罪,再說口供並非是定罪量刑的有力依據,如果口供與事實不一致,只要犯罪行為的證據確實充分,同樣可以定罪量刑。不過如果發現犯罪嫌疑人有口供,可能會影響悔罪態度,間接影響量刑。沒有口供,但有其他證據可以相互印證,並且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也可以定罪量刑。證據的法定種類可分為行政訴訟證據、刑事訴訟證據和民事訴訟證據。 一般有:書證、物證、視聽資料、 證人 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等。書證即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表達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的思維或者行為的書面材料。口供是指受審人口頭陳述的與案情有關的話。被告人口供是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定七中證據之一。只有口供,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沒有口供,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
㈡ 口供不一致法院如何判
口供不一致的法院將會進行調查,如果不能確定口供的真實性,口供將不會被用作證據。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雙方口供不一致的,法院會對口供進行調查,如果無法確定口供的真實性的,不作為證據使用。法院在決定對犯罪分子的處罰時,應當根據犯罪事實、犯罪性質、犯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來進行判斷。口供不是關鍵因素。關鍵是看看其他證據。只要有其他證據支持犯罪事實的存在,司法機關可以根據犯罪事實和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在審判後結案。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供詞不一致的法院將對供詞進行調查。如果他們不能確定供詞的真實性,他們將不會被用作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㈢ 刑法什麼時候規定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原則,在哪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重證據,不輕信口供的原則是在2012年3月14日全國人大上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2、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3、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3)刑事訴訟法重證據不輕信口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修訂歷程: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㈣ 重證據 不輕信口供原則
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嚴禁刑訊逼供,這是我國刑事訴訟中一項運用證據的原則,是已為司法實踐證明的正確的訴訟原則。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第43條還規定嚴禁刑訊逼供。這就是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嚴禁刑訊逼供原則的法律依據。②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其含義和要求是:認定案情和處理案件都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必須以充分確實的證據為依據。充分確實的證據,既包括物證,證人證言等,也包括被告人口供。即對各種證據都應當重視,只要是經過查證屬實、符合客觀實際的各種證據,都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這一含義和要求的實質在於必須忠於客觀事實,一切案件的裁判均必須以充分確實的證據為依據。其次,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原則還要求要特別注意對口供以外的各種證據的收集和運用。口供以外的各種證據一般會較口供更客觀,同時也是定案處理所不可缺少的。所以要特別注意對它們的收集和運用。另外,要求對被告人的口供必須採取慎重的態度,絕不能輕易相信。這是由於被告人同案件的特殊關系以及他在訴訟中所處的特殊地位決定的。所以法律才特別規定只有被告人的供述不能定案;沒有被告人供述,但其他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定案。這一原則也適用於共同犯罪的案件。但是不輕信口供不等於輕視口供。口供經過查證屬實後,同樣是定案的一種根據,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被告人供述可以更有力更直接證明案件其實細節,尤其是動機、目的等。被告人辯解也有助於司法人員全面分析案件,防止主觀片面;口供可以進一步印證其他證據;可以為查獲其他犯罪提供線索;可以從口供中分析判斷被告人的態度,為正確量刑提供依據。③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嚴禁刑訊逼供原則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嚴禁刑訊逼供。所謂刑訊逼供是指使用肉刑或變相肉刑逼迫被告人招供的一種審訊方式。為我國法律禁止。而且對其他訴訟參與人也禁止使用。因為:刑訊逼供是野蠻落後的審訊方式,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法律的性質所不容;實踐證明,依刑訊逼供所得口供定案,是造成冤假錯案的一個極重要的原因。④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嚴禁刑訊逼供原則的意義:使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和制度同一切反動的專政和制度相區別開來;這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刑事訴訟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尊重客觀事實,正確處理案件,防止和減少錯案的要求,有利於訴訟民主化和科學化的發展。
㈤ 刑事案件的證據標准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代表國家的司法機關為了追究犯罪嫌疑、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立案偵查、起訴審判並判處刑罰的案件。 刑事案件的證據標準是: 1、定案證據必須客觀真實,與本案有關聯,並具有合法性,且需經當事人質辯;
2、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3、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4、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法律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明標準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對此可以作以下理解:
(1)據以定罪的證據均亦查證屬實;
(2)案件事實均有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
(3)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4)對案件事實的證明結論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 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原則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五十六條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七條 對非法證據的糾正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調查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㈥ 重證據輕口供是哪一條法律
刑事訴訟法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