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依法行政法理情理

依法行政法理情理

發布時間: 2023-01-25 13:59:25

㈠ 行政執法人員如何做好法理情相統一

但是威廉姆斯始終沒有放棄求生的機會,他在獄中以實際行動為自己贖罪,以口述的形式為後人留下了四部紀實體小說,教育青少年好好做人,並展開街頭教育行動,其人甚至數次入選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但是,當威廉姆斯和他律師充滿信心地等待加州高等法院減刑時,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確斷然拒絕。結果威廉姆斯被執行了注射死刑。 這則消息激起了廣大市民極大輿論。翻遍中國的報刊,基本上是講阿諾德的不是,有人甚至指責其太過分,實在缺少人情味。支持阿諾德的多是外國人,殺人償命,沒有過錯。 我們暫不說這件事情的對與錯,我想重點說說這件事情所體現的一個核心的價值取向:就是如何對待情理法的問題。 所謂情即人情、感情;理即道理;法即法度、規則。 情理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人類活動的主要評判標准。情理法的次序和主要與次要之分,對於一件事和一個人的評判結果將會千差萬別。 曾記得某市安監局副局長在全市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監督培訓班動員講話中說,做為行政執法人員要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程序要合法,要做到法理情相統一。 因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注重感情的,這就是說要求我們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面對對象是有感情的人,要從人情、感情方面「動之以情」;同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情,給他們講明道理,對他們「曉之以理」;更重要的是,也是大家非常敏感的事就是「法」,如何在講人情、講感情、講道理的基礎上,來把握和運用好「法」,這就是學問,這就是藝術,工作的藝術。如何把握好情理法是一個領導或者說是一個行政執法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否則,行政執法工作就很難順利開展。情理法的區別可以形象地說:法為過去,理是現在,情是未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法是早就制定好了的,是頒布公告了的,是大家應該也必須做好的;而理是你講的有沒有理,在不在理,如果你能在行政執法人員面前說出個一二三,在處理時也會考慮和照顧的,畢竟法律在這方面也是有規定從輕情節的;情之所以說是未來,它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行政執法人員如何動之以情,另一方面,執法的對象如何以情動人,如何這兩方面達到了和諧統一,就會非常主動,非常配合,我們的和他們的未來就由自己來掌握。這就是說,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如何靈活地去把握和運用好法,這確實是學問,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掌握和運用好這門學問。 如何做好法理情相統一是對我們每名行政執法人員一個嚴峻的考驗。 臨沂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齊付軍

㈡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對行政機關及其行政公務人員從事行政管理活動的基回本要求和根本准則。答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規定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依法行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
2.必須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
3.必須維護憲法權威,確保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4.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5.必須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
6.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拓創新與循序漸進的統一,既要體現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分類推進。

7.必須把堅持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率統一起來,做到既嚴格依法辦事,又積極履行職責。

㈢ 依法行政有哪些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能作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合理行政。就是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政合理性要求,行政行為應該符合立法目的或立法動機。
程序正當。嚴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堅持公開原則、迴避原則。
高效便民。要遵守法定時限,提高辦事效率,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誠實守信。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撤銷、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相對人因此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權責統一。實現權力和的統一,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中國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就必須依法行政,同時依法行政也是當今社會解決基層建設問題特別是農村各類問題的關鍵。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護幹部本身,更重要的是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中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階段,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其中,對加強法治建設,落實依法治國方案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對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從嚴治國,依法行政進行了強調,這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維護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㈣ 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Rule of law)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辦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如果違反法律 ,超越法律活動 ,即要承擔法律責任。法治的實質是人民高於政府 ,政府服從人民。因為法治的「法」反映和體現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法治不等於「用法來治」(Rule by law) 。「用法來治」是把法單純作為工具和手段 ,政府運用「法」這一工具和手段來治理國家 ,治理老百姓。單純「用法來治」的實質是政府高於人民 ,人民服從政府 ,因為政府以治者居 ,人民被視為消極的被治者。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意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為應依法而為 ,受法之拘束。德國行政法學者認為依法行政原則包括三項內容:(1)法律創制。指法律對行政權的運作、產生絕對有效的拘束力 ,行政權不可逾越法律而行為; (2) 法律優越。指法律位階高於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 ,一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 (3) 法律保留。指憲法關於人民基本權利限制等專屬立法事項 ,必須由立法機關透過法律規定 ,行政機關不得代為規定,行政機關實施任何行政行為皆必須有法律授權,否則 ,其合法性將受到質疑。 日本學者認為 ,依法行政在具體制度形式上體現為三項要求:(1)建立議院內閣制、議會制的民主主義 ,通過國會對行政進行政治限制; (2) 在這一前提下 ,行政立法、行政處分和行政程序中 ,存在著立法優先的要求或者立法的統制問題 ;(3)通過法院對行政進行司法方面的事後救濟 ,而不限於行政監察之類的行政內部監督。

在我國 ,依法行政原則主要包括下述要求:
首先 ,依法行政的「法」,包括憲法、法律、法規、規章。但在所有這些法的形式中 ,憲法的效力最高 ,法律的效力高於法規 ,法規的效力高於規章。在下位階法的原則、內容與上位階法發生沖突時 ,執法機關應適用上位階法而不應適用與上位階法相抵觸的下位階法。依法行政首先要求依憲法、法律行政 ,法規和規章只有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時 ,才能作為
行政行為的依據。
其次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規定行政。政府不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 ,不嚴格依法律規定行政,就不是法治政府。但是 ,依法行政不僅僅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規定行政。依法行政還要求政府依法的原理、原則行政。這是因為 :其一 ,法律的具體規定是有限的 ,而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事務是無限的。特別是現代社會 ,需要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事務越來越廣泛 ,越來越復雜 ,法律不可能對每一項社會關系和社會事務都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 ,法律不能不給政府的行政留下大量的自由裁量空間。對於自由裁量行為 ,依法行政對政府的要求是依據和遵守法的原理、原則 ,如公開、公正、公平、誠信、信賴保護、考慮相關因素和不考慮不相關因素等[10 。其二 ,法律規定是受法的原理、原則支配的 ,法的原理、原則不僅指導立法 ,即指導法律的制定 ,而且也指導執法、司法 ,即指導法律的執行和法律爭議的裁決。因此 ,政府實施行政行為 ,包括實施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 ,都不僅要依據法的規定 ,而且要依據法的原理、原則。否則 ,如果行政只拘泥於法的文字 ,拘泥於法的具體規定 ,機械依法 ,其行為就可能背離法的目的 ,產生負面的社會效果。其三 ,法律規定適用於社會事實是需要解釋的。在很多情況下 ,具體法律規定的涵義並不是十分明確的和唯一的。在法律規定涵義不十分明確 ,人們對之存在多種理解的情況下 ,執法者如何確定相應法律規定在具體情境中的涵義 ,就必須依據法的原理、原則。否則 ,政府如果可以脫離法的原理、原則而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 ,其就不再是法治政府而是專制政府了。
第三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律規定行政,而依法律規定行政又首先要求依行政管理法的規定行政。政府不嚴格按照行政管理法規定的范圍、條件、標准和限度辦事 ,自然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是 ,依法行政不僅僅要求政府依行政管理法的規定行政。依法行政還要求政府依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的規定行政。行政組織法規定政府的職責、職權。政府違反行政組織法的規定就會越位(即政府內部越權) 、錯位(即政府外部越權) 、缺位 (即政府不作為) 。行政程序法規定政府行為的方式、過程、步驟 ,政府違反行政組織法的規定就會導致專斷和濫用權力。可見 ,依法行政既要求政府依法定行為規則行政 ,還要求依法定職權和依法定程序行政。
第四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對行政相對人依法實施管理。因為「行政」的基本涵義就是管理 ,沒有依法管理自然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是 ,依法行政不僅僅要求政府對行政相對人依法管理。依法行政還要求政府自身守法 ,要求政府依法提供服務和依法接受監督。政府守法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因為法治首先是依法治官 ,依法規范政府和政府公職人員的行為 ,而不是首先 ,更不是僅僅依法治民 ,只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至於政府依法提供服務和依法接受監督 ,乃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題中應有之義 ,因為行政意味著管理 ,而管理在法治社會則意味著服務;依法行政意味著依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執行公務 ,而依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執行公務則意味著接受人民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實施的監督。政府脫離人民的監督 ,其權力就必然被濫用 ,人民的意志就必然被蹂躪 ,人民的利益就必然被侵犯。

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依法執政能力的條件下,堅持和實行依法執政,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依法執政是什麼意義上的原則?依法執政是執政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執政原則,但它主要是作為一項政治原則,還是同時作為保障和規范執政行為的法治原則?如果依法執政主要是作為一項政治原則,它的指導地位是崇高的,它的權威性是極大的,但比較抽象。如十二大黨章規定的"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就主要是一項政治原則,具有很強的政治指導性。又如,依法行政是一項重要的法治原則,它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有一系列的具體要求和規定,具有明確而具體的可操作性。如果依法執政不僅是一項政治原則,同時也是作為保證我們黨的執政地位、規范執政行為的法治原則,就應當由憲法對其做出原則性規定,並由法律法規對各種類、各層級的執政行為做出明確實體性和程序性規定,以保證依法執政得到具體實施。
2.依法執政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依法執政如果是針對過去以政策、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執政而言,那麼,它所要解決的主要是執政的法律規則或法定程序的問題,解決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問題;依法執政如果是針對如何保障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規范執政行為而言,那麼它所要解決的主要就是如何建立和完善法律規范體系和法律程序的問題;依法執政如果是針對提高執政能力的問題,那麼它所要堅持的主要是思想教育、制度機制、行為規范等的問題;依法執政如果針對黨政關系,那麼它所要解決的主要是執政黨與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中的職能、權力和體制等問題。我認為,依法執政要綜合解決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而關鍵是要保證黨的領導,解決我們黨長期執政的執政能力、執政方式以及執政的權威性、合法性等問題。
3.依法執政的主體是誰?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依法執政的主體。這種主體具有獨占性、排他性的特點,因為它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型政黨;因為中國不搞兩黨制、多黨制。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各地省委、市委等都是依法執政的主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是:各級黨委、黨委的有關部門(如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等)、黨組、相當級別的黨員領導幹部,它們能不能作為依法執政的主體,享有依法執政的各項權力和權利,承擔依法執政的相關責任和義務?與此相關的問題是,它們在什麼條件下構成依法執政的主體?
4.依法執政的具體法律依據是什麼?目前我國憲法、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國營工業企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國防法、工會法等籠統地規定了共產黨領導的相關內容。對於執政黨的各種主體而言,應當具體依據哪些法律依法執政?對此有兩者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可考慮制定一部《政黨法》(或者叫做《政黨活動法》),以調整和規范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執政黨與國家政權機關的關系、執政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的關系、執政黨與人民的關系。對於是否制定中國的政黨法,我的傾向性意見是否定的。因為,其一,外國制定政黨法是以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為前提條件,我國實行的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制度,不具備制定政黨法的前提。其二,其他國家制定政黨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整政黨關系、控制政黨行為、規范政黨活動、防止政黨破壞憲政體制。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任務和先進性,決定了它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政黨,我國不需要制定一部以防範共產黨為宗旨的政黨法。當然,我們黨堅持和實行依法執政,應當重視研究國外政黨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另一種意見認為,執政黨領導國家和社會的執政行為,應當以我國的現行法律體系為依據;在國家政權機關中擔任職務的黨員幹部,應當依照法律履行其法定職責。而執政黨內部的管理和建設活動,則以執政黨黨內的"黨規黨法"作為依據。這就要求,執政黨內部的規范體系與國家的法律體系兩者之間應當保持一致,不能存在沖突和矛盾。如果出現沖突,應當有協調解決的程序和機制。
5.依法執政在制度設計上如何處理好幾個重要關系?在執政黨的政策與國家憲法法律的關繫上,應當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強調重大決策與立法的緊密結合和協調統一。在執政黨與人大的關繫上,應當堅持人民至上,強調執政黨通過國家政體來實現領導和執政。在執政黨與行政機關的關繫上,應當堅持依法行政,強調人大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在執政黨與司法機關的關繫上,應當堅持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在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繫上,應當強調依法執政和依法參政,堅持一切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違法執政是否承擔和怎樣承擔法律責任?社會主義法治堅持權利與義務相一致、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法定權力越大,法律責任也就越重。違法執政是否承擔和怎樣承擔法律責任,這個問題與依法執政的主體相關聯。享有執政權力的主體,如果實施了違法執政的具體行為,產生了違法後果---例如某個地方黨委或其部門(組織部---用人失察、政法委審批個案)的決策或決定出現重大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時,應當怎麼辦?其一,這種違法執政是否需要承擔責任?承擔的是政治責任還是法律責任,或是兩種責任都要承擔?其二,如果違法執政的決策是黨委集體做出的,由誰具體承擔法律責任?其三,違法執政的主體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還是違憲責任?其四,應當由哪個機關依照什麼程序來追究違法執政的法律責任?這些都需要在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基礎上,加以研究解決。

㈤ 政府如何依法行政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既是我們黨執政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又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奮斗目標。作為地方國家機關的政府黨組擔負著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非黨幹部和群眾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的歷史使命。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是一項重大緊迫的戰略任務。我們一定要緊密聯系實際,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努力提高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 一、充分認識提高政府黨組堅持科學民主依法執政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方式、社會經濟形式以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這些方面的變化還會隨著改革的深化而進一步展開。根據實踐發展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們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將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政府黨組能否發揮好核心領導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是關鍵,在領導經濟工作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方略顯得十分重要。首先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的根本要求。《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事業中,有許多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總結,有許多重大的問題需要解決,有許多未曾認識的領域需要探索。我們只有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改革創新,全面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矛盾和斗爭中駕馭全局,掌握主動權;才能更好地堅持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錯誤;才能不斷地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做出新的理論概括,把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順利地推向前進。其次是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提高政府黨組履行好執政使命的迫切要求。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國內外條件下,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挑戰。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競爭更加激烈,要求我們黨必須面對如何在新的條件下,學習、適應、掌握現代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課題;必須正確處理黨與國家政權和法律的關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政府黨組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討論和決定本單位的重大問題;做好乾部管理工作;團結非黨幹部和群眾,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指導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組織的工作。在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領導和謀劃改革,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充分發揮黨對各項改革和建設的領導作用,是政府黨組履行好執政使命的歷史任務。再次是治國理政,完成好執政各項任務的內在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一些領導幹部深切地感到「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抓不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工作中缺乏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有的不會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甚至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對實際情況和各種社會矛盾缺乏系統的把握、缺乏應有的敏銳性,工作常常處於盲目、被動和落後狀態,無法應對各種復雜的局面;有的不懂得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不善於運用法律的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搞強迫命令,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有的不顧大局,搞地方保護主義,對中央的方針政策,執行不力等等。這些狀況,嚴重影響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提高,影響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已經進入法制時代,「民告官」已經形成制度,如果不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但會損毀黨和政府的形象和聲譽,還會增大執政成本,降低執政效率,甚至會阻止執政,使執政喪失了應有的能力。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戰略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採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行政的水平,才能在復雜的新情況、新事物面前正確處理各種事務。 二、明確堅持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 科學執政,就是黨要按照科學的思想、理論和科學的制度、方法來執政,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立在更加自覺的運用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民主執政,就是黨要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鞏固和壯大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依法執政,就是黨要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更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重要環節,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政府黨組要認真履行好執政使命,提高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就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任務,首先搞清楚自己怎麼做的問題。結合政府黨組工作實際,本人認為要明確和堅持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總攬全局。這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開展各項工作的總的指導方針。必須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我們工作的全過程。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指導我們的工作實踐,符合的就理直氣壯地堅持做好,不符合的就堅決改正或改進,使我們整個工作充分體現黨和人民的意願。二是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這既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黨組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成建設和發展各項具體工作中必須遵遁的原則。決策中按照科學的思想、理論和科學的制度、方法,充分發揚民主,以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辦事,使決策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符合客觀實際,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三是堅持求真務實。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確保我們的建設和發展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必須堅持把開展工作的過程作為求真務實的具體行動過程,說實在點,就是要說真話、辦實事、出實效,取得讓人民群眾看得見和滿意的工作成效。四是堅持廉潔從政,勤政高效。這不僅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政府黨組在從事黨的事業的具體工作中要始終做到為民、務實、清廉、高效。 為此,圍繞提高政府黨組堅持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水平,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努力把黨組班子建設為:學習型班子。堅持不懈地抓好班子的學習,採取集中學和自學相結合、學理論與學科學知識相結合等方式,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經濟、文化、法律、科技、管理等有關知識,打牢理論基礎,善於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事物,用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指導工作實踐,真正能把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本領運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在艱苦環境、復雜局面中經受磨練,在人民群眾豐富生動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在新階段、新任務、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面前,堅韌不拔,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不斷提高領導能力。法治型班子。加強班子的法制學習,不斷增強依法執政觀念和依法行政水平;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使整個政府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做到「職權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監督,高效為民」,特別要做好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工作,實行聯合執法、綜合執法,提高行政執法的統一性和公正性,切實解決濫用職權、執法不公、多頭執法以及違法亂紀問題。服務型班子。按照政府職能轉變的原則,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服務意識,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做好宏觀調控和政策指導等服務,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高效型班子。按照廉政、勤政、高效的原則,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貫穿於執政的全過程中,確保執政過程中不偏離為民的方向,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執政工作的基本標准。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與人民群眾始終保持密切的血肉關系,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及時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在執政的過程中,一切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三、注重在工作實踐中提高堅持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能力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既是一個認識問題、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抓落實,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政府黨組堅持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水平轉化為實際行動。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提高政府黨組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要與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與富民興邊,帶領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結合起來;與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點問題,創造和諧社會結合起來。具體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體現在緊抓第一要務,推進當地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上。抓經濟,抓發展,政府是「主角」,要用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來檢驗政府黨組履行執政使命成效。為此,要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從本地實際出發,謀劃好發展思路。如我們崇左市沿邊近海鄰首府,是通往東盟的陸路大通道,發展定位是:中國—東盟陸路通道上,以亞熱帶農業、邊境工業、國際商貿、邊境旅遊、壯族文化、山水園林為特色的桂西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圍繞發展思路,要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糖蔗基地、南亞熱帶優質水果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速豐林基地、優質苦丁茶基地、優質八角基地等六大特色種植基地和奶牛養殖基地,越香豬和瘦肉型豬基地,優質肉雞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等四大特色養殖基地;大力發展「兩沿」 沿高速公路、沿邊境 經濟,形成邊貿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群,鞏固提升製糖建材等傳統產業,發展礦產、旅遊等新興產業,實施「工業興市」和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推進崇左市的建設和發展。 二 體現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上。崇左市集老、少、邊、山、窮為一體,全市有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5個區定的貧困縣,350個貧困村,目前全市尚未解決溫飽的農業人口14萬人,占農業人口的7.3%,扶貧工作任務艱巨。我們要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拓寬思路,把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貧困村扶貧開發的重點工作來抓,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經濟,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注重智力扶貧,建設一批科技扶貧項目示範點,培養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提高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綜合素質。積極引導,強化服務,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產業來抓,組織農民外出務工,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充分發揮執政為民的作用。 三 體現在創造和諧社會上。崇左是新建的市,基礎比較薄弱,百業待興,幹部群眾對黨委、政府執政的期望值很高。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加快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積極開展文明鄉鎮創建活動,以「八個一」 即一個工業園區、一個文明居住小區、一條完整的商業街、一個綜合農貿市場、一個多功能文化娛樂中心、一個公園或廣場、一個自來水廠、一個垃圾處理場 建設為重點,抓好14個自治區級重點城鎮建設,加強鄉鎮五項基礎設施 即鄉鎮辦公樓、鄉鎮幹部職工住宅樓、鄉鎮衛生院、鄉鎮宣傳文化站、鄉鎮敬老院 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同時,狠抓農村住房建設和以沼氣池為紐帶的生態建設,著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加快依法治市進程,完善市、縣市、區 行政審批辦證大廳,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確保全市三個文明建設健康協調發展。 四 體現在做好當前工作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加強執政能力建設要從抓好當前工作、解決具體問題、做好每一件事做起。從崇左的實情看,當務之急要下大力抓好口岸經濟、縣域經濟、「兩沿」經濟;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爭取今年147個重大項目盡快實現開工;抓好中心城市和交通路網建設,加快市行政中心辦公大樓、供水供電、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以及城市「四縱五橫」道路交通網路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增強中心城市輻射能力,培育經濟發展「龍頭」。同時,加快崇左至大新、崇左至上思的二級公路等「一小時交通圈」公路項目建設,改善交通條件,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㈥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國務院於2004年3月22日發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六項基本要求,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這六項基本要求,是對我國依法行政實踐經驗的總結,集中體現了依法行政重中治官、治權的內在精髓,高度濃縮了依法行政追求公正與效率的價值目標,有力地支撐了法治政府的基本骨架,因而對指導和規范行政機關和公務員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法行政 合法行政是行政合法性原則在行政領域的內在要求。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合法行政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二是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都必須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三是任何行政職權的授予、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旨;四是任何違反上述三點規定的行政活動,非經事後法律認可,均得以宣告為「無效」。 合法行政要求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皆不得有悖於法律。職權的運用必須符合法律條文的規定,不能與之抵觸。這里的「抵觸」既包括實體上的抵觸,也包括程序上的抵觸。 通常,職權的賦予與行使都由法律明文規定的機關承受。但有的時候,當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可以授權委託他人代行其部分或全部職權時,則其他團體或個人也可行使法定行政機關的職權。然而,依據合法行政要求,授權和委託需有法律根據,並且只能依法定程序。 我們強調依法行政、合法行政,並非消極地限制行政活動,並非要抑制行政的積極性。事實上,只要憲法、法律未加禁止的,不直接影響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具體權利義務的,行政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為了社會的改革、發展和穩定,為了增進公共利益而開展的各項活動,都是符合依法行政原則的,現代社會要求充分發揮行政主體積極的能動的作用。 二、合理行政 合理行政要求行政實施行政管理時,要平等地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和適當。 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必要補充。合法行政解決的是行政行為「合不合法」的問題,合理行政解決的是行政行為「當與不當」的問題。合理行政必須以合法行政為前提,也就是說,合理是合法范圍內的合理,而不是合法范圍之外的合理。任何違法的所謂「合理」,都是不能容忍的。 合法行政對應的是行政區的「羈束行為」,它多呈現出「剛性的一面;合理行政對應的是「自由裁量行為」,它多呈現出「柔性」的一面。正因為如此,後者容易發現和識別;不當行政,人們不容易發現和識別。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後者給人們造成的損害更大,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行政法上合理性原則的確立,與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和發展,以及人們對自由裁量權的認識的深化,特別是對其控制意識的增強有關。行政上的自由裁量權是客觀存在的,是行政管理得以正常開展的必然要求;但與此同時,由於行政自由裁量權較難受到約束,人們也應注意到它常常被濫用的事實出現具體行政行為顯失公正的後果。無論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濫用或行政裁量顯失公正,都是不符依法行政原則的。故而,我們既要承認自由裁量權的作用,又應當加強對其控制。正是在此需要下,合理行政從實質方面對自由裁量行為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內容適度、適當、合乎情理。可以說,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發展到一個較高階段的產物,是一種更高標准和水準的依法行政。 我們說合理行政,其「合理性」的標準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公平、公正、合乎情理」。具體地說,有三個方面:一是行政行為須有正當性。即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主觀上必須出於正當動機,客觀上必須符合正當的目的;二是行政行為須有平衡性。即行政主體在選擇作出某種行政行為時,必須注意權利與義務、個人所受損害與社會所獲利益、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之間的平衡;三是行政行為須有情理性。即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必須符合客觀規律,合乎情理。不能要求行政相對人承擔其無法履行或有悖情理的義務。 三、程序正當 程序正當要求構成行政行為的方式、步驟和時間、順序等等,要符合法律及其精 神。也就是說,行政程序既要合法,又要合理。 在現代行政法中,程序性法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在行政實踐中,程序違法現象非常嚴重。 程序正當有如下一些具體要求: 1.堅持公開原則。公開是對行政行為的一項基本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應當公開進行。行政法規、規章、政策措施及行政機關作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為的標准、條件、程序應當依法公布,允許相對人依法查閱;行政行為的程序、手續要公開,應通過公開張貼或其他途徑公開發布,使相對人了解;某些涉及相對人重大權益的行政行為,應當公開形式進行,如召開聽證會等,允許公眾旁聽。行政行為的公開,對改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加強勤政廉政建設,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和腐敗現象的滋生,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公平公正的本意是公道正直,沒有偏私。這就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事公道,有徇私情,合理考慮相關因素;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因相對人的身份、民族、信仰、性別而有所歧視。具體來說,第一,應建立迴避制度。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涉及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事務時,應當主動迴避或應當事人的申請而迴避;第二,不偏聽偏信。應當給予當事人同等的陳述和申辯的機會、同等的示證的機會;第三,決定對當事人不利的事務時,應預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是防止獨斷專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公平公正原則是現代行政程序的起碼原則,是行政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聽證原則。即在行政程序上要保證相對一方當事人對行政行為發表意見,並且使這種意見得到應有的重視。「公開原則」中的聽證,主要體現相對人對行政行為的「知」的權利;這里的聽證,主要體現的是相對人的「為」的權利。聽證制度是現代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核心,它具有加強「官」「民」溝通、促進政治民主參與、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權力濫用、杜絕行政權力專橫的功能,能夠體現行政程序作為公正和效率整合的深層次價值。 4.順序原則。要求行政程序的各項制度表現為一定的順序性,如果違反了規定的順序,即為違法或不當行政。順序原則是行政程序的時間性的表現和要求之一,其實質是保證行政程序的合理運用,防止因時間上的差異而對相對人造成侵害或損害。 5.效率原則。這是行政程序的時間性的另一個表現,它是為了保證行政活動的高效率,行政程序的各個環節應當有時間上的限制,即所謂時效制度,如超過法定時間,即構成違法。在不損害其他目的的前提下,行政程序應當簡便易行。效率原則還包含使某些程序格式化,尤其是各種行政法律文書如記錄、裁決等應當作出統一的格式規定,這是保證當事人享有平等權利的必要保障,也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 四、高效便民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和質量,最大限度地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方便。便民和效率原則,是我國行政法制的重要原則。它要求行政機關既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又力避繁瑣,盡可能地創造條件,方便當事人,方便群眾,包括簡化程序,減少環節,節省時間、費用和精力等等,以合法准確、簡便易行、高效靈活的方式達到行政管理的目的。高效便民的原則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客觀要求,是人民政府執政為民的本質使然。行政機關只有把履行職責與方便民眾、造福於民統一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盡職盡責。 五、誠實守信 社會信用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桿,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信用有機組成的國民信用體系,應該成為當務之急。而在這個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政府應該率先垂範。 首先,政府必須重誠信行公正,保證政策、法規的嚴肅性與統一性,做到令行禁止,不能言而無信,更不能出爾反爾、朝令夕改。目前,政府在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中,總體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不容否認,有的地方還存在著尺度不一、隨意執法的現象。如有的法規、規章地方化、部門化嚴重,嚴重影響法制的統一性。有的法規、規章以及政策措施的穩定性、連續性不夠,使人們無所適從,影響了政府的信用和信譽。保持政策的穩定與連續,信守承諾,取信於民,是建立誠信政府的基礎工作。 其次,政策與信息要公開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政府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使人們平等地享用住處資源。否則,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或者待遇不平等,就有悖行政誠信的原則。 第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摒棄「官本位」的思想。政府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應該平衡,不能僭越,否則就是「違約」,就是失誠失信。政府應當確立以民為本的理念,這樣才能樹立威信,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從而真正取信於民。 第四,確立並踐行「信賴保護原則」。信賴保護原則的基礎是公眾對政府權力的信任,這種信任是公眾安全感受和其工作、生活行為有明確預期的基本前提。如果這種信任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甚至受到損害,公眾的個人權利、公共利益乃至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將於不穩定、不連續的狀態之中。因此,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應當具有公信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決定的信賴應當受到保護。行政機關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不得撤消、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權責統一 權責統一這一要求,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句話: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執法有保障」是這次《綱要》新增加的內容,而且是放在首要的位置,反映了中央對執法保障機制的重視。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往一些地方執法部門,往往「以罰沒養執法」,既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又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綱要》強調「執法有保障」,規定財政部門要保障執法經費,這有利於提高執法的純潔性,必將大大提高執法質量和水平。 有權力的地方就應該有責任存在,有權利的地方就應該有義務存在。權力和責任、權利和義務是緊密相聯、不可偏廢的,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光有權力沒有責任,權力就會變形;光有權利沒有義務,權利就會走樣。在當前現實情況下,尤其要強調對權力進行制約與監督。這里的責任有兩方面的涵義:一方面是指行政權力主體應履行的行政義務;另一方面,是指行政權力主體違法行政所應承擔的後果,或不履行法定義務所應承擔的後果。 目前在我國,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權力機關的監督,有行政機關的層級監督和內部監督,有新聞輿論監督,有行政管理相對人的「面對面監督」,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民意監督」,等等。當然,無論是權力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自我監督,還是輿論監督、「民意監督」,目前還存在著薄弱環節,尤其是後兩者,力度明顯不夠。要通過增強行政的透明度和公開性,自覺接受新聞輿論監督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直接監督。 「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在這里主要是針對行政機關而言的。追究違法的行政行為,主要有追究行政主體的責任和追究公務員個人責任兩種形式。追究違法的行政行為是針對行政機關而言的。追究違法的行政行為,主要有追究行政主體的責任和追究公務員個人的責任兩種形式。前一種可以由權力機關撤銷違法的抽象行政行為,或由有權行政機關直接予以糾正、撤消責令自行糾正、撤消等形式,追究行政主體的責任。後一種主要是通過行政處分來追究公務員的個人責任,當然,觸犯刑律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行政區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要承擔賠償責任。這里強調的是客觀違法原則,即只要行政行為客觀上違法,侵犯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失,就應承賠償責任,而一般不考慮主觀上是否有過錯。主觀是否過錯只作為國家機關向其工作人員追償的一個標准。客觀違法原則有利於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增強行政機關的責任心。

㈦ 基層依法行政如何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基層依法行政如何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執法工作中如何體現情理法關系的協調

(一)要堅持執法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

既要嚴格執法,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不機械執法。在相關法律規定不完善的情況下,要善於通過政策、情理、法律的一般原則等一切可用的法外資源來進行判斷,在尊重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全面、准確地把握法律規范的原意和精神,運用正確的法律解釋方法來適用法律,確保執法結果符合立法目的。

(二)要講究執法的人性化,以促進法理情關系的協調:

執法的人性化既是情理的要求,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要切實保護當事人、訴訟參與人的人權不受侵犯,並維護其合法權益。堅決杜絕刑訊逼供、非法羈押及不文明辦案的現象發生,尊重人格,使用文明用語、中性詞語。對當事人患病等特殊情況實施人文關懷。充實司法救助內容,對特困群體採取緩、減、免交訴訟費、案件執行救助、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的律師擔任辯護人等措施。對案件的處理體現人性化,如對未成年犯、殘疾犯等「能輕則輕,能減則減,能免則免」,盡量給以改過自新的機會。

(三)要注重依法辦案與合於情理相統一:

要注重對公序良俗、善良習俗等情理的合理運用,作為對法律適用的一定補充。要以當事人利益解決為導向,在法律和自由裁量權的空間內綜合考慮,確保作出的處理結果既公正合理,又便於當事人接受。在審理民事案件中,當法律和習俗發生沖突時,要考慮當事人的意思是否能達成協議,同時要判斷習俗是陳腐落後還是善良進步,對前者要予以摒棄。善良習俗的識別標准一般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符合大多數人的道德標准、體現誠實信用的基本准則、普遍的通行做法、能夠強化良好的秩序等。對習俗進行價值判斷時,要真正理解習俗的文化意義、經濟意義、歷史意義等,立足於解決糾紛,不能過分苛求。要注重法律的普遍性與個案差異性的統一,對於法律沒有作具體規定而又體現個案差異性的案件情況,應當認真研究、區別對待、合理運用。要深入進行研判、辨析和甄別,要恰當判斷具體情況的法律價值,使處理結果能達到法律所要調整的最佳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對情理的運用還應當包括人性、人情、倫理、民情等其他積極因素。同時,情理在訴訟中的作用在不同的領域不盡相同,在民事領域可以據此定案,而刑事領域則由於罪刑法定原則,主要是在犯罪情節的輕重方面發揮作用,但也可能導致不追究刑事責任的結果,如自訴案件的撤訴、公訴案件的不起訴等

(四)要以協商正義補充規則正義的不足:

對民商事訴訟調解結案是「規則多元化」與「糾紛解決機制多元化」的最佳契合點。由於法律缺陷等原因,依法作出的裁判很可能出現判非所願的結果,要充分運用「當事人協議優先」的原則,引導他們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對各方都有利的糾紛解決結果。採用合意型方式解決矛盾和糾紛,可以使法理情得到有效的互動,其結果更符合司法公正的實質要求,因為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糾紛的真相和他的利益所在。要積極開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調解、刑事自訴案件調解、行政案件調解和執行案件和解工作,創新調解方式,拓寬調解適用范圍。

(五)要注重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要注重從社會公眾的角度把握執法效果,力求處理結果為社會所認同。要高度關注執法的社會需求和社會評價,考慮公眾和社會的承受力,規范自由裁量行為,努力使處理結果符合社會的公正預期,更具人性化,增強公信力。要按照「同樣情形同樣處理」的公平正義要求,確保執法尺度的統一,體現執法活動的嚴肅性。同時要認真辦理群眾來訪,主動接受人民的監督,正確對待新聞媒體的批評監督。要充分考慮司法公正的社會標准和評價要求,提高執法公信力。一方面要增強群眾對執法者的認可和信賴,在執法規范化的基礎上,強化執法者的形象公正,加強自身修養,注意執法禮儀,凸現親和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從情理角度進行「辨法析理」,增強當事人對處理結果的認可度和認知力,以利於履行和執行,不搞只講法律不近情理的簡單化操作。要充分考慮案件的處理結果對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產生正面的影響,不搞單純判斷法律責任的就案辦案。要善於找到依法執法與服務大局之間的最佳契合點,把案結事了、定紛止爭、讓被告人服判認罪、修復被害人物質和精神創傷、化解社會矛盾等作為社會效果的現實目標。

(六)要完善執法的方法,使之與執法目的相一致:

不僅要善於從案件之中來研究案件,還要善於從案件之外發現和研究隱藏其後的民生、民情、民俗和政策等問題,善於從每一個細微環節入手,把握事物的本質。採用「情理法相結合」的審查方法,在適用實體法時,善於找到法律規范與情理規范、政策規范之間的最佳契合點,實現情理法和諧統一的司法公正。採用「情理法相結合」的執法工作方法,加強執法過程中的群眾工作,使之更具人性化,把案件處理的過程變成思想疏導、理順情緒、感情交流及教育感化的過程。要採納他們的合理意見和要求,對無理要求則要予以說明,並闡明遵紀守法是做人的最低標准,讓群眾和當事人(包括當事人親屬等)從情感上接受執法,使執法方法與執法目的相一致。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的統一,最大限度地追求實體公正;以理服人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要以案釋法,以案析理,以理明法,促進當事人「勝敗皆服」。

㈧ 如何做到依法公正文明執法

1、強化服務意識,嚴格執法,維護法律尊嚴。意識指導實踐,做好新形勢下公安執法工作必然要求我們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牢固樹立「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思想,堅持執法無小事,細節系大局,要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貫穿到執法辦案全過程,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牢固樹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服務意識,堅決克服就辦案而辦案、機械辦案的傾向,要從大局出發,從長遠著眼,執法想到穩定,辦案想到發展,切實做到依法辦案與服務發展相統一;要針對當前執法活動容易發生問題的環節,進一步細化各類執法標准,嚴密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切實從源頭上減少和杜絕執法的隨意性,推動各項公安業務工作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2、強化法治意識,規范執法,全面促進執法規范化。執法規范化是執法質量的保證,執法質量是公安機關的生命線,而執法質量的高低,取決於執法行為的規范與否。因此,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大力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當前公安機關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執法辦案中,必須做到程序與實體並重,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事實是靠證據來證實的,而證據必須依靠嚴密的法定程序去搜集獲得,才能保證證據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真實合法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只有程序規范,才能保證實體合法。只有將全部公安執法活動納入規范化,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規范執法語言和動作,有效避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違反程序、不作為、亂作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執法為民。
強化大局意識,公正執法,維護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更是執法工作的價值追求。我必須站在維護全社會穩定的大局上,公正執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如果執法者不站在維護全社會和諧穩定的立場,公平公正執法,該處罰的不處罰或者同事不同罰,甚至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社會就會失去了最起碼的公平正義,就會引發大量社會矛盾,破壞和諧穩定的良好社會環境。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的矛盾凸顯期,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各類社會矛盾頻頻發生,因勞資糾紛、醫患糾紛、環境污染、征地拆遷等問題引發的矛盾呈多發局勢,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對行政執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深入推進,人民群眾法律意識、權利意識日益增強,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緊圍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一著眼點、著力點,牢牢把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這一執法工作生命線,進一步轉變執法理念、改進執法方式,增強執法素養、提高執法水平,堅定不移地做社會公平正義的促進者、社會和諧穩定的維護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3、強化人權意識,文明執法,保障人權。文明執法,熱情服務,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時代的主旋律,是公正執法的根本。文明執法就是要改進辦案方式方法,堅決糾正簡單、粗暴執法的問題,用群眾信服的方式執法辦案,使人民群眾感受到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使執法辦案獲得理解和支持,在執法辦案中展現警察隊伍的良好素質,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切實轉變服務態度,大力提高服務和執法質量,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尊重保障人權。做到語言不粗俗、行為不粗暴、態度不蠻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可能融法、理、情於一體,切實解決「法了事不了、案平情不平」的問題,將執法與群眾關系的矛盾向有利方向轉化,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使執法真正達到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

熱點內容
12周歲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4-09-08 08:51:11 瀏覽:183
課堂360品法與社會四年級下 發布:2024-09-08 08:09:45 瀏覽:79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課件 發布:2024-09-08 08:06:26 瀏覽:603
勞動法女人四期 發布:2024-09-08 08:06:02 瀏覽:53
司法女頭像 發布:2024-09-08 06:29:11 瀏覽:924
2017法院選調 發布:2024-09-08 06:19:34 瀏覽:581
2017全國司法改革推進會 發布:2024-09-08 05:39:40 瀏覽:665
吳建峰律師 發布:2024-09-08 05:39:34 瀏覽:961
沈陽市渾南區法律援助律師電話 發布:2024-09-08 03:40:01 瀏覽:595
南京房屋繼承法律咨詢 發布:2024-09-08 03:35:42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