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行政法律文書
1. 行政執法文書的基本要求和功能有哪些
一、行政執法文書的基本要求如下
1、主體:製作行政執法文書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具有很強的法定性。
2、職權:行政執法文書是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製作並使用。
3、內容:行政執法文書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行政執法文書本身的存在、文書規格以及文書內容構成的設計,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4、程序、形式由行政機關統一制定,一經形成,認真、嚴格地遵守。
5、特定效力,即行政拘束力。
二、行政執法文書的功能如下
1、主旨的鮮明性,文書格式都具有用途單一的特點。
2、材料的客觀性,特別注意客觀性、准確性。
3、內容的規范性,事項要求齊全,書寫合乎規范;內容有統一要求,具備相應的要素。
4、形式的程式性,結構固定化,用語規范化。
5、解釋的單一性,做到語言確切,運用文字元合單一解釋的要求。
/iknow-pic.cdn.bcebos.com/3b292df5e0fe99253a8c59633aa85edf8db17104"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b292df5e0fe99253a8c59633aa85edf8db1710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b292df5e0fe99253a8c59633aa85edf8db17104"/>
(1)2020行政法律文書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行政執法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最重要的執法文書,也是最終對管理相對人產生一定影響的法律文書。
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應當符合相關文書的要求,特別是重大行政處罰案件或者做出從重、從輕、減輕行政處罰決定的案件都必須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交待清楚。行政處罰告知書名稱、文號及送達時間也應該在處罰文書中說明。
行政處罰決定書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首部。包括標題、編號、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有委託代理人的應寫明其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正文。包括事實、理由、依據和處罰決定等內容。
一、事實:
2、案件事實的表述要完整准確。案件事實就是案件發生時的一切真實情況,包括:案件來源、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情節和結果等要素。相關單位和個人,涉案違法物品標示生產廠家、生產批號、購進渠道、數量、貨值、違法所得、剩餘物品數量和價值、違法行為定性及相應的違法後果等內容應寫全。
敘述一般應當按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客觀、全面、真實的反映案情,並抓住重點,詳述主要情節和因果關系。對影響自由裁量的從重或者符合從輕、減輕處罰等情形,執法人員也應當寫明。另外,在敘述事實時不應加任何主觀的評論性語言。
2、證據的列舉。違法事實必須是經過調查核實,有充分證據證明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對於認定違法事實的證據要求明確、具體,全面列舉認定違法事實的主要證據、認定的每個違法事實要素都要有證據支撐以及證據分析過程,證據列舉方式既可以在敘述事實過程中同時分析列舉,也可以在敘述違法事實後單獨列舉分析。
3、行政處罰決定前告知情況。對是否採納當事人所提出觀點的理由應詳盡說明。應當表述行政處罰決定前的告知時間、形式,當事人有無提出陳述申辯意見。
當事人提出陳述申述意見的,應描述當事人的申辯要求和理由依據,並將復核以及採納與否的情況和理由在本文書中予以說明。
當事人在聽證中對行政機關調查認定的事實、定性、法律適用、證據程序等提出的相關質疑及其證據也應當按上述要求描述。尤其是不採納的理由要援引法律法規,並進行必要的法理分析以說清、說透。
二、理由和依據:
1、法律適用的理由應全面表述。對違法事實認定後實施處罰的理由和處罰的法律依據,應當結合具體個案事實,對具體適用某一法律條款作為處罰依據的理由進行解釋,必要時要對法律條款進行法理解釋。
2、引用法律條款要准確,符合法律適用原則,並且應當根據條、款、項、目的順序寫明適用到最底一層。
3、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規范合理。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闡述作出具體行政處罰的理由,包括依法從重或者從輕、減輕情節的適用。
三、處罰決定
處罰決定應當表述清楚,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客觀性和可執行性。罰款除書阿拉伯數字外,應同時採用漢字表述。
第三部分:尾部。
主要是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同時表述逾期不履行的法律後果,告知當事人不服行政處罰的救濟途徑時要寫明復議機關和訴訟法院的具體名稱(地址),復議、訴訟的期限,寫明製作日期並加蓋行政執法機關的公章。
2. 刑事法律文書與行政法律文書的格式和使用有什麼不同
法律文書
以寫作和表達方法的不同,可分為文字敘述式文書、填空式文書、表格式文書和筆錄式文書;
按文種的不同,可分為報告類文書、通知類文書、判決類文書、裁定類文書、決定類文書等。
1、兩種行為的性質不同。公安行政行為是行政執法行為,有的是基於違反公安行政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而作出,有的是為防範各種危害治安的因素不致發生危害而作出,重在管理刑事偵查行為是刑事執法行為,基於對觸犯法律的犯罪行為而作出,重在打擊。刑事偵查行為與有些公安行政行為雖然都具有制裁性,但其程度不同,公安行政行為是一種較輕的法律制裁,追究違法者的行政責任,而刑事偵查行為則是一種最嚴厲的法律制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2、兩種行為作出的法律依據不同。公安行政行為的依據是公安行政法律規范,包括公安行政法律、公安行政法規、地方性公安法規、公安部規章、省級和省會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地方人民政府規章,民族自治條例、及上級公安機關、人民政府的規范性文件。可見,公安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具有多層次性和廣泛性。刑事偵查行為的法律依據刑事法律規范,主要有《刑法》、《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有關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司法解釋、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刑事案件立案標准等有關刑事偵查工作的規定。刑事偵查行為的法律依據則具有高層性和集中性的特點。
3、兩種行為的結案結果和決定機關不同。公安行政行為只在公安機關內部操作,最終由公安機關決定結案。結案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違法行為人給予行政拘留、沒收財物、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扣)執照(許可證)等公安行政處罰;一種是對人身採取更嚴厲的強制措施,如對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對吸毒成癮者強制戒毒、對不夠刑事處罰的人員勞動教養等。刑事偵查只是刑事訴訟的一個環節,刑事案件一般要經過公安、檢察、法院三道工序,最後以法院的判決結案:①公安機關經過偵查,對沒有犯罪事實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日限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以及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幾種情形的案件,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和公安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八條的規定,由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案件結案。②檢察機關對經過兩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對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檢察機關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4、兩種行為所適用的程序不同。公安行政行為適用的是公安行政執法程序,由各種公安行政執法程序所組成,如治安管理處罰程序、道路交通管理處罰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消防管理處罰程序、出入境管理處罰程序、邊防管理處罰程序、勞動教養案件辦理程序、公安證照辦理程序等,適應公安機關內部行政管理職能的分工,各個程序相對應的公安行政管理實體法不同。公安行政執法程序的這種多樣化、分散化特點,是公安行政管理事項的多樣性、分散性決定的。刑事偵查行為適用的是刑事訴訟程序,是刑事訴訟法和公安部為貫徹實施刑事訴訟法制定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規定的,體現高度集中、統一的特點。公安行政執法程序的另一特點是執法行為所需的環節少,簡單、快捷,時間要求短,適應對治安問題快速、高效處理,與此相比較,刑事偵查程序則要復雜、繁慢得多,時間也相對較長,適應對犯罪案件質量的更高、更嚴的要求。公安行政行為與刑事偵查行為所使用的法律文書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使用的是公安行政法律文書,後者使用的是刑事法律文書,這些文書在名稱、格式、所載內容上均截然不同。
5、在同一案件、同一事件中需要同時實施兩種行為的,它們的地位,作用不同。在些種情況下,刑事偵查行為一般處於中心、主導、支配地位,公安行政行為則處於從屬、次要地位,起支持、配合、服務於刑事偵查工作的作用,公安行政行為在此往往根據刑事偵查工作的需要而作出,作為一種偵查策略而使用。在有多名違法犯罪人員的同一案件中,有的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有的人的行為只構成違法,公安機關對犯罪行為實施刑事偵查行為,對違法行為實施公安行政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兩種行為則是各自獨立的,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3. 行政協議司法解釋202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行政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務目標,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徵收徵用補償協議;
(三)礦業權等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出讓協議;
(四)政府投資的保障性住房的租賃、買賣等協議;
(五)符合本規定第一條規定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協議;
(六)其他行政協議。【法律依據】
第三條 因行政機關訂立的下列協議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機關之間因公務協助等事由而訂立的協議;
(二)行政機關與其工作人員訂立的勞動人事協議。
第四條 因行政協議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發生糾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原告,以行政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因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訂立的行政協議發生糾紛的,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五條 下列與行政協議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參與招標、拍賣、掛牌等競爭性活動,認為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與其訂立行政協議但行政機關拒絕訂立,或者認為行政機關與他人訂立行政協議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認為徵收徵用補償協議損害其合法權益的被徵收徵用土地、房屋等不動產的用益物權人、公房承租人;
(三)其他認為行政協議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協議案件後,被告就該協議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提起反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第七條 當事人書面協議約定選擇被告所在地、原告所在地、協議履行地、協議訂立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的,人民法院從其約定,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除外。
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生效法律文書以涉案協議屬於行政協議為由裁定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當事人又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九條 在行政協議案件中,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行政機關變更、解除行政協議的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行政行為違法;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依法履行或者按照行政協議約定履行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協議的效力;
(四)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依法或者按照約定訂立行政協議;
(五)請求判決撤銷、解除行政協議;
(六)請求判決行政機關賠償或者補償;
(七)其他有關行政協議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訴訟請求。
第十條 被告對於自己具有法定職權、履行法定程序、履行相應法定職責以及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行政協議等行為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原告主張撤銷、解除行政協議的,對撤銷、解除行政協議的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對行政協議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應當對被告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行政協議的行為是否具有法定職權、是否濫用職權、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是否遵守法定程序、是否明顯不當、是否履行相應法定職責進行合法性審查。
原告認為被告未依法或者未按照約定履行行政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針對其訴訟請求,對被告是否具有相應義務或者履行相應義務等進行審查。
第十二條 行政協議存在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五條規定的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行政協議無效。
人民法院可以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確認行政協議無效。
行政協議無效的原因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消除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行政協議有效。
第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經過其他機關批准等程序後生效的行政協議,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未獲得批準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該協議未生效。
行政協議約定被告負有履行批准程序等義務而被告未履行,原告要求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原告認為行政協議存在脅迫、欺詐、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情形而請求撤銷,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符合法律規定可撤銷情形的,可以依法判決撤銷該協議。
第十五條 行政協議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當事人因行政協議取得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判決予以返還;不能返還的,判決折價補償。
因被告的原因導致行政協議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第十六條 在履行行政協議過程中,可能出現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被告作出變更、解除協議的行政行為後,原告請求撤銷該行為,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該行為合法的,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補償。【法律依據】
被告變更、解除行政協議的行政行為存在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責令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被告變更、解除行政協議的行政行為違法,人民法院可以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第十七條 原告請求解除行政協議,人民法院認為符合約定或者法定解除情形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可以判決解除該協議。
第十八條 當事人依據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行使履行抗辯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 我國法律文書的格式,字型大小。
一般標題用三號,正文用四號,仿宋。法律文書寫作的基本要求 ①遵循格式,寫全事項;②主旨鮮明,闡述精當;③敘事清楚,材料真實;④依法說理,折服有力;⑤語言精確,朴實莊重。
5. 行政法律文書的文種有哪些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最新版本有15種,分別是決議、決定、命令(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比2000年8月的版本多了決議和公報兩個文種。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公認的有決議、決定、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十四個文種。
適用范圍:
(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
(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
(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
(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資料:
特點:
1、有法定作者制發。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並能以自己名義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社會組織及其領導人。
2、具有法定的權威性和現行效用。法定權威性是指公文在法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能夠對受文者的行為產生一定程度的強制性影響。 現行校用指公文在其內容所針對的現行公務活動中直接發揮實際效力具有依據和憑證功能。
3、公文具有規范的體式和特定的處理程序。公文的規范體式是指公文的文體和格式必須符合國家的統一規定。收文和發文均有一定的處理程序各環節皆有順序性和規范性不得自行其是。
6. 什麼叫法律文書
法律分析:
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有規范性和非規范性兩種。一般的法律文書是指我國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各種法律)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偽造文書指的是行為人故意製造假的文件,或者是將文件進行修改誤導他人。本罪侵犯的對象是公文、證件、印章。客觀要件是偽造變造買賣等行為。主體要件是一般主體,只要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都可以構成此罪,主觀方面要求行為人是出於直接故意,如果是間接故意或者是過失的話,不構成此罪。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屬於法律文書。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包括規范性和非規范性兩種。法律文書是指我國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各種法律)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可以採用下列方式:(一)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二)通過外交途徑送達;(三)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受送達人,可以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四)向受送達人委託的有權代其接受送達的訴訟代理人送達;(五)向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送達;(六)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送達回證沒有退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七)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受送達人收悉的方式送達;(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達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三個月,即視為送達。
衍生問題:
執行終本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人民法院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已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責令被執行人報告財產;
(二)已向被執行人發出限制消費令,並將符合條件的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三)已窮盡財產調查措施,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發現的財產不能處置(四)自執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過三個月;
(五)被執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執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執行的,已依法採取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構成犯罪的,已依法啟動刑事責任追究程序。
7. 行政復議法律文書
行政復議法 律文書應當加蓋合法、有效的印章。行政復議機關辦理行政復議案件出具的各類行政 復議法律文書,除告知當事人依法應當受理的行政復議機關、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轉送行政復議 法規 定的行政復議申請、通知被申請人提出答復等規定情形可以加蓋行政復議機關法制工作機構印章 外,必須加蓋行政復議機關印章;行政復議機關已經啟用行政復議專用章的,可以加蓋行政復議專 用章,行政復議專用章與行政復議機關印章具有同等效力。但是,不能以行政復議機關法制工作機 構印章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辦公機構印章代替行政復議機關印章。 各地方、各部門接到本通知後,要認真組織貫徹落實,按照本通知的精神加強對本地方、本系統制 作、使用行政復議法律文書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不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和國法函[2021]31號文 件以及本通知的要求製作、使用行政復議法律文書的,要及時予以糾正。行政復議法律文書製作、 使用中的重要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報告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8. 法律文書格式
法律文書格式:1、遵循格式,寫全事項;2、主旨鮮明,闡述精當;3、敘事清楚,材料真實;4、依法說理,折服有力;5、說明情況,簡潔明晰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一般的法律文書是指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具體指各種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規章等。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文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仲裁機關 、公證機關和案件當事人依法製作的處理種類訴訟案件以及非訴訟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非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二十九條 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法律文書分類是什麼
法律文書分類如下:1、民事訴訟類,起訴狀、反訴書、答辯狀、代理詞、刑事附帶民事起訴書、上訴狀、強制執行申請書、財產保全申請書、先予執行申請書、迴避申請書、宣告失蹤申請書、宣告死亡申請書、支付令申請書、再審申訴書;2、婚姻家庭類,婚前財產協議書、離婚協議書、撫養子女協議書、遺贈協議書、遺贈撫養協議書、收養協議書;3、公司類,各類公司合同、股權轉讓協議、法律意見書、律師工作報告、各類規章制度、公司章程、規章制度、人事管理辦法、勞動管理辦法、資產管理辦法等;4、勞動類,勞動合同書、勞務合同書、勞動仲裁申訴書;5、刑事訴訟類,控告狀、刑事自訴狀、取保候審申請書、上訴書、再審申訴書;6、行政類,行政復議申請書、行政訴訟起訴書、行政訴訟答辯書、行政強制執行申請書、行政上訴書、行政再審申訴書;7、經濟類,買賣合同、轉讓合同、借款合同、承攬合同、承包合同、運輸合同、租賃合同、贈與合同、經營合同、合夥協議等。
法律文書模板
民事起訴狀 原告:______ 被告:______ (當事人是單位的,寫明單位基本情況,包括單位名稱、地址、電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有委託代理人的,還應寫明委託代理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務、工作單位、住址、電話) (當事人是公民的,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務、工作單位、住址、電話) 訴訟請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實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人民法院 附:本訴狀副本_____份。其它證明文件_____份。 原告(公民簽名、單位蓋章):_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註:①事實和理由中應寫清事實的經過、具體內容、糾紛產生的原因、訴訟請求及有關法律、政策依據。②原告應向法院列舉所有可供證明的證據。證人姓名和住所,書證、物證的來源及由誰保管,並向法院提供復印件,以便法院調查。③本訴狀適用於被告為法人或其它組織、或個人。
9. 行政法律文書能不能委託律師送達
行政法律文書不能委託律師送達。
《民事訴訟法》規定,行政法律文書的送達方式有以下6種:
1、直接送達,如果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應由本人簽收,本人不在,應由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如果受送達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由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收,如果有委託人的,應由交代理人簽收;
2、留置送達,適用於當事人不願意簽收,《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註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3、轉交送達的對象一般是軍人或是被監禁人員,此類現象一般不存在。
4、委託送達是指受送達人不在本轄區內,直接送達有一定困難,委託受送達人居住地區的行政機關(法院)代為送達,這種情況由於受行政機關執法過程中業務范圍的局限,一般不會發生。
5、公告送達應在一定的報刊上刊登公告送達,但必須經60日才視為送達,花錢費時,這樣還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行政處罰決定書在七日內送達當事人的規定,所以公告送達應當在送達方式中予以排除。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6、郵寄送達必須為掛號信或特快專遞,這種送達有時可避免當事人拒絕簽收的情況,但受送達人簽字的回執在郵政部門因程序繁雜有時難以查尋。而行政機關又應提交受送達人簽收的回執作為證據材料。
10. 行政處罰執法文書格式是怎樣的
一、 行政處罰 執法文書格式是怎樣的? 行政處罰決定書 是行政執法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最重要的執法文書,也是最終對管理相對人產生一定影響的法律文書。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應當符合相關文書的要求,特別是重大行政處罰案件或者做出從重、從輕、減輕行政處罰決定的案件都必須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交待清楚。行政處罰告知書名稱、文號及送達時間也應該在處罰文書中說明。 行政處罰決定書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 1、第一部分:首部。包括標題、編號、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有委託 代理 人的應寫明其基本情況)。 2、第二部分:正文。包括事實、理由、依據和處罰決定等內容。 3、第三部分:尾部。 主要是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同時表述逾期不履行的法律後果,告知當事人不服行政處罰的救濟途徑時要寫明復議機關和 訴訟 法院的具體名稱(地址),復議、訴訟的期限,寫明製作日期並加蓋行政執法機關的公章。 二、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注意事項是什麼? 1、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應填全、不漏項。 2、執法人員填寫《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後,應當場宣讀並交付當事人,不能事後送達,當場宣讀相當於事先告知,當事人如有陳述申辯意見的應認真聽取。 3、當事人和執法人員在《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上填寫的日期應一致。 4、嚴格掌握當場處罰的適用范圍,《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只適用於 警告 和規定的較小數額的罰款,沒收物品、 違法所得 數量和數額再小也不能使用該文書。 5、執法人員應在作出當場處罰之日起7日內將當場處罰情況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綜上所述,執法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採取簡易程序的,會在現場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裡面首部寫清被處罰人信息,正文對處罰措施、觸犯 法規 、違法事實及法律依據作出規定。 處罰決定書 一式兩份,除了當事人拿一份外,執法部門保留備案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