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符合法定職權
① 行政法基本原則
法律解析: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在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後來學界認為這六項要求恰恰是貫穿於整個行政法現象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其結論是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1.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2.行政機關負有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二,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進行活動。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繫上:
其一,行政機關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這可稱為「職權法定」。在行政法上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適用的規則是不同的,判斷他們違法的標准也是不同的,前者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後者是「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有著天壤之別。
其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行政處罰、強制為典型代表),即剝奪相對人權利、課以義務的行政行為。
這一原則決定了在行政法領域判斷行政主體和相對人違法標準的不同。對相對人而言,違法往往是違反了強制性禁止規定;對行政主體而言,其實施的行為往往是沒有明確的法律根據即構成違法。當然,在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方面還包括無相應的事實根據、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與行政處罰顯失公正。
(二)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了解權。2008年5月1日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共5章38條,是中國首部調整、規范政府信息公開的行政法規,在2009年的司法考試中仍然重要。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即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聽證。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增加相對人程序負擔,處處替相對人著想,方便相對人到行政機關辦理相關事宜。
(五)誠實守信原則有三個子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可信。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為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對於被許可人而言,行政許可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屬於有利行政且由於被許可人因行政許可行為由國家機關所為,因此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賴,據此對自己的相關財產或行為加以處理或安排。如果獲得行政許可後,行政機關隨意加以撤回和改變必然造成被許可人的損害,也會使行政機關失信於民,因此,一旦行政許可生效,行政機關一般不能撤回與改變。這就是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內涵。信賴保護原則作為《行政許可法》重要的原則之一,其目的首先著眼於對受益的相對人權益加以保護。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許可是原則,如果出現特殊的情況,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可以撤回,但由此給被許可人造成的損害應當給予補償,可以撤回行政許可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行政機關應作其諾言的「奴隸」。實踐中,以下情況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1.當行政機關作出兩個相互矛盾行政行為,往往一個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個是不利行政(在後),對行政相對人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2.授益行政後的行業「整頓」、收回、關閉、撤回、「停止」等,應適用信賴保護原則;3.由於政策的變化相對人的行為從合法變成違法,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4.行政機關公告或決定允諾的條件和優惠不兌現時,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等。(六)權責統一原則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主體的基本行為准則,行政主體的行為應當在符合具體規定的同時不違背基本原則的要求。以上便是由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知識,如有疑問歡迎到網進行法律咨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② 如何理解行政法中的職權法定與依據法律問題
職權法定來是指行政機關的職權源范圍由法律明確規定,行政機關行使權力不得超越法律限定的職權范圍。
依據法律一般稱為依法行政指的是行政機關行使權力作出行為首先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即不能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其次對絕大多數行為而言還必須有法律的授權,即法律必須允許行政機關做出某種行為,行政機關才能夠做出某種行為,否則即為違法。
③ 行政法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一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二是行政機關負有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二,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進行活動。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繫上:
其一,行政機關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這可稱為「職權法定」。在行政法上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適用的規則是不同的,判斷他們違法的標准也是不同的,前者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後者是「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有著天壤之別。
其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行政處罰、強制為典型代表),即剝奪相對人權利、課以義務的行政行為。
這一原則決定了在行政法領域判斷行政主體和相對人違法標準的不同。對相對人而言,違法往往是違反了強制性禁止規定;對行政主體而言,其實施的行為往往是沒有明確的法律根據即構成違法。當然,在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方面還包括無相應的事實根據、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與行政處罰顯失公正。
二、合理行政原則
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當原則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了解權。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即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聽證。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增加相對人程序負擔,處處替相對人著想,方便相對人到行政機關辦理相關事宜。
五、誠實守信原則
有三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可信。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為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對於被許可人而言,行政許可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屬於有利行政且由於被許可人因行政許可行為由國家機關所為,因此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賴,據此對自己的相關財產或行為加以處理或安排。如果獲得行政許可後,行政機關隨意加以撤回和改變必然造成被許可人的損害,也會使行政機關失信於民,因此,一旦行政許可生效,行政機關一般不能撤回與改變。這就是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內涵。信賴保護原則作為《行政許可法》重要的原則之一,其目的首先著眼於對受益的相對人權益加以保護。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許可是原則,如果出現特殊的情況,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可以撤回,但由此給被許可人造成的損害應當給予補償,可以撤回行政許可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行政機關應作其諾言的「奴隸」。
實踐中,以下情況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
1.當行政機關作出兩個相互矛盾行政行為,往往一個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個是不利行政(在後),對行政相對人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2.授益行政後的行業「整頓」、收回、關閉、撤回、「停止」等,應適用信賴保護原則;
3.由於政策的變化相對人的行為從合法變成違法,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4.行政機關公告或決定允諾的條件和優惠不兌現時,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等。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④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根據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准(即具體行政行為一般合法要件):
①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
②合乎法定職權范圍;
③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
④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⑤符合法定程序;
⑥不濫用職權;
⑦無明顯不當。行政機關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合法的,將得到司法審查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的支持。否則就構成違法,將被確認無效、被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無效、撤銷和廢止,是終止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重要原因。
1.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有重大和明顯的法律缺陷
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有嚴重和明顯的法律缺陷,這種違法達到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的常識性理解都可以明顯看出的程度,那麼它就是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
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表現為許多具體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窮盡列舉。但是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如下情形,就可以構成無效的理由:
(1)要求從事將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例如,命令違法侵入公民住宅、發行非法出版物、捕殺珍稀瀕危動物並達到違反刑事法律的程度。
(2)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例如,許可當地企業製作、銷售傳播淫穢內容的光碟。
(3)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或者要求從事客觀上不可能實施的行為。例如,根據沒有查證的材料給予一個無辜的公民以治安處罰。
《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具體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
(1)在實體上,自始無效,無拘束力。
(2)在程序上,行政機關和相對人可隨時主張無效。
(3)在處理後果上,被確定無效後,應盡可能恢復至原狀態。
2.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構成可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條件,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一般性違法或明顯不當。《行政訴訟法》第70條確立了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基本標准。(廣義的撤銷包括撤回)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第70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1)在實體上,被撤銷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行政行為成立之日;
(2)在程序上,必須經法定程序,經有權機關撤銷;
(3)在處理後果上,能夠恢復原狀態的應恢復至原狀態,造成損失的賠償。
3.具體行政行為的廢止
廢止是行政機關依職權使具體行政行為喪失法律效力的行為。廢止的理由和條件是由於客觀條件的變化,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繼續保持其效力的必要。廢止的條件中沒有違法或者明顯不適當的因素,是廢止區別於無效和可撤銷制度的主要方面。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具體行政行為廢止的條件通常有:
(1)依據變化
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已經為有權機關依法修改、廢止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如果繼續維持效力,將與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抵觸,所以必須廢止原具體行政行為。
(2)情勢變更
具體行政行為所根據的客觀事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已經不復存在,具體行政行為的繼續存在已經沒有事實根據,需要廢止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
(3)目的實現
具體行政行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已經實現,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試題】
關於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卷二·第80題)(ACD)
A.與抽象行政行為不同,具體行政行為一經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強制執行是實現具體行政行為執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經送達領受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
D.因廢止具體行政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國家應當給予賠償
⑤ 行政法合法行政是怎樣的
行政合法性 原則內容通常包含幾個方面:一是行政職權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要求行政主體必須在其法定的許可權內行使職權,任何沒有法律依據的職權是不應該存在的,任何行政法合法行政主體都不得享有行政法規定之外的特權。二是行政職權必須依法行使,行政主體的義務和職責之一就是必須依法行使職權,無論是行使職權還是履行義務,都必須依據法律進行,既不能違反行政法律實體規范,也不能違反行政法律程序規范。三是行政委託、行政授權必須有法律依據,按法定程序進行。
⑥ 請問行政法中的 職權法定原則與 法律保留原則 有什麼區別嗎在
職權法定原則是說行政機關的職權由法律加以規定,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和程序。
法律保留原則主要是說某些特定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比如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都不能「染指」,比如限制人身自由等。不是說只能在法律准許的范圍內做事。
⑦ 行政職權包含的內容是
問題一:行政法包括哪些內容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
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公司法》、《企業所得稅法》等。
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如《增值稅暫行條例》
地方法規和自治、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
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如《會計從業資格證管理辦法》
問題二:公民的行政職權有哪些 公民沒有行政職權。只有國家工作人員才有行政職權。
行政職權是一種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
問題三:「行政法規」包括哪些內容????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憲法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飢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問題四:權力清單制度涉及行政法的哪些內容 廣推權力清單制度,是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施行的 *** 內部的自覺行動,是一次深具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色彩強於法律強制要求的自我變革。
首先,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行政效能強調數量與質量、功效與價值、目的與手段、過程與結果的統一。[1]公布權力清單目錄,有利於明確權力邊界,增強組織內部的協調性和外部的遵從度,部門內外達成共識,一定程度上可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沖突,降低行政管理和運行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其次,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調控行政立法的必要補充。20世紀以來,一般性、抽象性的根據、基準由法律來規定,而具體性、實質性的內容則委託給行政立法,「框架立法」越來越多。[2]立法權被分割、轉授,而道德約束相對軟性和 *** 部門有限理性等極易導致部門利益化,在陽光下晾曬權力並進行制度化運作,倒逼立法良性,是對行政立法天然缺陷的自我修復。
再次,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深化行政治理的突出體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關鍵是制度現代化。要培養和增強制度自信,就必須尊重製度形成規律並厲行制度創新。制度的發生、形成和確立是在人類歷史長河的消逝和人類活動沉積的雙重結果。[3] 廣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一次嶄新的行政實踐,是具有開拓意義的制度創新,必將為國家治理體系注入行政治理的強大內生動力。
第四,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優化行政服務的內在要求。美國「重塑 *** 運動」三原則:顧客導向原則主要是解決思想觀念即「為誰服務」的問題;競爭導向、結果導向原則主要是解決程序和實際效果即「如何服務」的問題。[4] 在職權法定基礎上,用行政手段編織權力的制度籠子,並著力規范權力運行軌跡,進一步解決「權為民所授、權為民所用、如何為民用、如何讓民滿意」的問題,最終達到優化行政服務的目的。
最後,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推進行政公開的應有之義。在美國,公開公正成為民主程序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讓陽光照耀所有重要行政決策的過程,可激勵 *** 機關更高質量達成行政目標。[5]行政公開包括:行政立法和政策公開、執法行為公開、行政裁決和行政復議行為公開以及行政信息、情報公開。[6] 公開以權力依據、類型、數量和運行程序為核心內容的權力清單,既是公權的自我約束,也飽含對私權的尊重和敬畏,一定程度上明晰了公私權力(利)的界限。
(二) 邏輯起點:限制權力而非設定權力
權力清單制度的邏輯起點,在於限制權力而非設定權力,通過行政層級的內部管理方式進行梳理匯總並分類公布,具有「示範性、規范性、公示性、工具性、變動性」[7]等特性,在權力制約制度譜系中展示了四個維度。
1.權力清單應是伸縮有為的指向標。一般來說,行政職能和行政權力行使包含積極和消極兩個指向,即:依法作為和依法不作為以及應當依法行為而消極未作為。從對相對人的影響看,盡管大多數行政行為是賦予義務或限制甚至剝奪權利即侵益性行為,但某些行政行為賦予當事人權利或減免其義務即授益性行為。[8] 20世紀行政國家的產生,源於國家行政職能的增加和行政權的擴大,意味著社會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秩序的確立和保障,也意味著個體的自由和權利受侵害的威脅性和可能性增大。[9]
2.權力清單應是動靜結合的刻度尺。從形式看,權力清單一經公布便成為靜態,而從內容看,權力清單目錄中的權力范圍、數量和類型等則是動態的。國家治理是個綜合體,在發展過程中,國家權力、社會權力等多種治理力量此消彼長、相互滲透或轉化擴張;國家管理領域、范圍和事項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發生變化;而且立法不可能事前對所有權力進行事無巨細的明確授權;加之法律具有滯後特性;並且制定的法不一定是......>>
問題五:行政行為的法律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 的行為. 行政行為包含了下列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作出的行為. 這是行政行為的主體要素. 2、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的行為. 這是行政行為的職權、職責要素. 3、行政行為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這是行政行為作為法律概念的法律要素.
行政行為的內容,是指一個行政行為對相對方在權利、義務上產生的具體影響,亦即對相對方的權利、義務作出某種具體處理和決定.行政行為的內容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難以逐項列舉說明.根據各類行政行為對相對方的權利、義務產生的影響及其引起的法律效果的不同 ,將行政行為的內容概括為: 1、賦予權益或科以義務 行政行為內容表現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賦予一定的權益或科以一定的義務,實際上設定了 新的法律地位,使得行政主體與行為對象之間以及行為對象與他人之間形成一種行政法律關 系. 賦予一定的權益,具體表現為賦予行為對象人一種法律上的權能或權利和利益,包括行政法 上的權益,也包括民法上的權益. 科以一定的義務,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行為命令行為對象人為一定的行為或不為一定的行 為,具體包括單純行為上的義務,如接受審計監督;也包括財產義務,如納稅決定行為;還 包括人身義務,如拘留決定. 2、剝奪權益或免除義務 這是取消某種法律地位,以解除已經存在的法律關系.剝奪權益,是使行為對象人原有的法 律上的權能或權利和利益的一種喪失.免除義務,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表現為對行為對象人 原來所負有義務的解除,不再要求其履行義務,如免除納稅人的納稅義務. 3、變更法律地位 這是行政行為對行為對象人原來存在的法律地位予以改變,具體表現為:對其原來所享有權 利或所負擔義務范圍的縮小,或者對其原來所享有權利或所負擔義務范圍的擴大,如批准營 業執照擴大或縮小經營范圍、減少或增迦納稅稅種、稅率等. 4、確認法律事實與法律地位 確認法律事實,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行為對某種法律關系有重大影響的事實是否存在,依 法加以確認. 確認法律地位,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行為對某種法律關系是否存在及存在范圍的認定. 確認法律事實與確認法律地位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確認法律事實必然影響確認法律關系,但確認法律事實並不等於確認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法律關系,在事實的認定之中並不能完全確認.確認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事實確認為前提的,在有些法律關系確認之中,也同時包含著對法律事實的確認.但有些法律關系的確認和法律事實的確認,法律要求是分 開的,不能互相取代或交錯在一起.
問題六: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轉變職能,建立「適度規模 ***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基本建成,市場成為了資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行政權力仍在我國資源配置中佔有重要位置,許多本應該由市場來優化配置的資源仍然掌握在「權力之手」中。因此,應該進一步推進 *** 職能的轉變,繼續由過去的全能 *** 向「適度規模 *** 」轉變,將「權力之手」約束在有限的范圍內――行政的歸行政,市場的歸市場。
建立適度規模 *** ,就要進一步推進政企、政事、 *** 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與 *** 性質及職能不相符的事務一律交給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強化制度約束與責任追究,嚴格制約 *** 部門對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的經營活動和具體業務的直接干預,當前應著力解決 *** 對企業生產投資、人事管理等方面事務的直接干預問題;清理、回收不宜由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事務,理順 *** 部門與事業單位的關系;進一步推進政資分開,直接或間接割斷 *** 干預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與具體業務的資產紐帶;進一步縮小行政審批的范圍, *** 控制的重要產品、資源、工程、服務等的指標、額度和規模,視具體情況,或引入市場機制配置調節,或依靠法律法規規范操作,把行政審批限制在最必要的限度內,尤其要把投資審批范圍嚴格限制在關系經濟安全、環境資源、整體布局的重大項目和 *** 投資類、限制類項目方面。
二、建立公共服務型 *** 。公共服務型 *** 不僅是對 *** 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強調,更是一種 *** 管理的目標模式,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 管理本質、 *** 職能作用和 *** 管理方式的一種實質性概括。
現代國家 *** 的實質是公共服務型 *** , *** 只有通過提供充足優質的公共服務,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合法性。我國 *** 的職能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四個方面,其中,公共服務是 *** 職能的核心與實質。而從管理方式來講,我國 *** 要優質、高效、規范地提供各種公共服務,同時加強 *** 服務型機關建設。
公共服務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強化 *** 公共服務職能,完善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公共醫療、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制度,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保障弱勢群體利益、保持社會利益均衡的根本措施。
建設服務型 *** 也是對經濟波動與經濟周期進行有效調控的重要手段, *** 公共服務支出能自動調節社會總需求,達到抑制消費或拉動需求的目的。
公共服務型 *** 是由以 *** 為主的公共部門來提供公共服務,是由 *** 部門、 *** 服務類機構、公共服務事業法人共同提供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型 *** 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和社會性公共服務等部分,包括為實現公民權利、促進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公共服務。
三、依法行政,建立法治 ***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 *** 。
首先,應該繼續完善 *** 依法行政的法制體系。隨著《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我國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修改程序日益完備,科學化、民主化的行政立法體制逐步建立,這為制定完備的行政法規范提供了完善的立法體制。
在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上,要建立健全規范經濟社會活動,特別是涉及市場主體行為、產權保護、交易秩序及勞動、就業、保障等的法律法規,為 *** 全面依法行政創造完備的法制環境;建立健全規范 *** 行政活動,特別是涉及機構編制、職責許可權、行為方式、獎勵處罰等的法律法規,強化對 *** 行為的監管。
其次,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體制,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行政執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公正有效與否,關繫到相對人權益保障和行政管理體制改......>>
問題七:行政權力具有哪些特徵 無論哪種行政,它都具有行政的一般特徵,這些特徵反映了行政自身內在質的規定性,從而使行政與非行政相區別。行政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徵:
⑴行政具有國家意志性。行政不是一般的社會活動,更不是個人活動,而是一種國家的活動。它以國家機關名義進行並體現國家意志。
⑵行政具有執行性。行政並不是國家所有活動,而是行政機關實施國家行政權的活動。這種活動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活動的內容是實施國家行政權。根據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第85條和第105條的精神,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行政機關就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人民 *** ,他們是本級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行政活動便是人民 *** 執行權力機關意志的活動。人民 *** 由權力機關產生,它從屬於權力機關並向其報告工作。它對權力機關的意志只有執行的義務,而沒有「抗衡」的權利。因此,從實質上說,行政是一種執行活動,是行政機關執行權力機關意志的活動。
⑶行政具有法律性。現代行政管理首先是一種法律管理。現代行政尤其是我國行政,並不超越與法律,它要受法律制約。「依法行政」是當代行政法的原則和核心。它要求以求且行政都遵循法律所規定的條件、程序、方式、形式等,違反法律屬行政違法,違法的行政顯然就沒有法律效力。
⑷行政具有強制性。這一特徵是第一和第三特徵引申的自然結果。既然行政是國家的活動,體現了國家的意志,那麼,它的實施必然以國家的政權為後盾;既然行政是法律活動,由法律所確認,那麼,行政的實施必然以法律的強制力為保障。行政的強制性主要表現在:行政主體所實施的行政活動,相對人有接受、服從和協助的義務,否則,行政主體可以藉助法律手段來強制相對人執行和服從自己的行政決定。
問題八:行政權力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這個在學界有爭議,主要是就範圍大小有爭議。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權力監督,一類是非權力監督。
權力監督包括了:立法監督(在中國是權力機關監督)、司法監督(在中國包括法院、檢察院兩方面,也有把法、檢單列出來的)、行政監督(屬於內部監督,典型的機構就是監察局、審計局。上級對下級的監督也是)。
非權力監督包括的方面很多,主要有:政黨監督、社會團體監督、公民監督、媒體監督。
有問題追問。
⑧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的內涵
法律分析:
一.依法行政原則:依法行政原則,或稱合法性原則,是各國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在於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公務組織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或者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其要求為:職權法定(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的行政職權,必須由法律予以規定或授予);法律優先(又稱為消極的依法行政,行政活動均不得與民意代表機關制定的法律相抵觸,即法律優先於行政);法律保留(又稱積極的依法行政,具體是指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授權,法律無明文授權即無行政;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其要求為:比例原則(適當性--對行政行為的目的所作的要求,即行政行為的作出要適合於目的的實現,或者說不得與目的相悖離、必要性---為達成目的面對多種可能選擇的手段,須盡可能採取對人民利益影響最輕微的手段、衡量性--又稱狹義比例原則或平衡原則,指手段應按目的加以衡量);平等對待(行政主體應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國家應平等對待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正當原則(系指行政主體在作出行政行為時,應當符合一般的道德標准與生活價值觀。或者說,應當符合人們公認的「情理」標准。)
三.程序正當原則:程序正當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益的決定,尤其是不利決定時,必須遵循正當、公開的程序。具體要求為:行政公開(行政過程公開透明也是預防行政主體恣意、濫權和腐敗的有效手段);程序公正(在救濟程序領域,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對待時應當給予其陳述和辯護的機會);公眾參與(信息公開透明、充分保障公眾的參與機會、給予當事人陳述與申辯的機會)
四.誠信原則:誠實信用,基本內涵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和信賴保護兩個方面。具體為:1、誠實守信:行政主體不得為了自身的利益、欺騙行政相對人,違反法律、法規、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政府在制定法律、政策、決定和作出承諾前,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復雜的情形,聽取多方意見,在慎重考慮的基礎上作出決定。行政主體必須依法行政,不得任意反悔。法治要求法律規范具有穩定性與連續性、可靠性與可預測性。行政活動應具有真實性與確定性。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活動,應出於真實的目的和意圖,意思表示真實、准確,真實性不只適用於行政法律行為,也應包括行政事實行為,如咨詢、信息提供等。虛假、錯誤的行政行為造成公民合法權益損害的,行政主體負有賠償義務。
2、信賴保護信賴保護原則指人民基於對國家公權力行使結果的合理信賴而有所規劃或舉措,由此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應受保護。信賴前提:須有信賴基礎、信賴表現以及信賴值得保護具體要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既得利益和合理期待。
五.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和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具體要求:1、高效原則,即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成果。
2、便民原則:是指民眾能夠方便獲得行政主體提供的公共服務。
六.監督與救濟原則
1、所謂監督原則,即監督行政的原則,是指有權國家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的行政活動有權進行監督與問責。基於「權責一致」和「有權力必有監督」的要求,監督原則主要包括監督與責任兩個方面的內容。監督主要表現為:
(1)自覺接受「他律」監督。
(2)加強行政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責任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行政機關有責任依法行使職權。
(2)對違法、不當行為及其他造成公民或組織權益損害的行為應當承擔責任。
(3)問責。
2、救濟原則處於行政相對人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救濟權利,主要包括申請行政復議權、提起行政訴訟權、要求賠償權或補償權以及救濟過程中的相應權利等。這些救濟權的行使及實現,在我國主要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與補償等制度來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四條 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原則。
有關行政許可的規定應當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實施行政許可的依據。行政許可的實施和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未經申請人同意,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參與專家評審等的人員不得披露申請人提交的商業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務信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涉及國家安全、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除外;行政機關依法公開申請人前述信息的,允許申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異議。
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申請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許可的平等權利,行政機關不得歧視任何人。
第六條 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
⑨ 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哪些
1、行為復的主體必須是擁有行政職制權或有一定行政職責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個人。2、行為主體有憑借國家行政權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意圖。3、行為主體在客觀上有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職責的行為。4、功能要件,即行為主體實施的行為能直接或間接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⑩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如下: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2、合理行政原則。「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3、程序正當原則。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4、高效便民原則。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5、誠實守信原則。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