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治的理想與現實林莉紅
① 試論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徹於行政法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現的基本准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包括行政法的實然狀態的原則,又包括行政法的應然狀態的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
基本原則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在法律規范空白和出現漏洞的時候,作為共同理念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任何行政法律規范及其實施都不得與其相抵觸。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要體現行政法的應然狀態,又要體現行政法的實然狀態,而行政法的應然和實然不過是政府與公民關系或者說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的理想和現實的反映,同時行政法又要承擔規范和改造現實以一步步向理想趨近的責任。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性質和功能:
第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基礎性規范」,是產生其他具體規則和原則的規范。
第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高度抽象的並體現行政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的規范。
第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普通性規范,它對行政關系進行整體的宏觀的調整、規范。
第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不僅指導、調整整個行政執法行為,而且指導和調整行政法的整個立法行為。
第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不僅對行政法的立法、執法起宏觀指導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場合也直接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
(1)行政法治的理想與現實林莉紅擴展閱讀:
原則理解:
(一)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或稱合法性原則,是各國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在於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公務組織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或者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益的決定,尤其是不利決定時,必須遵需正當、公開的程序。
(四)誠信原則
誠實信用,基本內涵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和信賴保護兩個方面。
(五)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和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
(六)監督與救濟原則
所謂監督原則,即監督行政的原則,是指有權國家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的行政活動有權進行監督與問責。
② 法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
法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
一、專業代碼、名稱
專業代碼:030101 專業名稱:法學(Law)
二、所屬一級學科
代碼:0301 名稱:法學
三、培養目標
法學本科教育要培養系統掌握當代中國法學基本理論知識,具備法律事務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技能,能夠正確理解和把握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具有較強法律意識,能夠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尤其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四、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掌握法學的基本知識,具備法律職業的基本素養,受到良好的法學思維和法律事務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處理法律事務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2、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3、掌握並能夠熟練運用法學分析方法和技術。
4、正確解讀我國現行法律和黨的現行政策。
5、具備法律事務所需要的良好語言表達和表述能力。
6、具有較強的正確運用法律知識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7、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學、歷史、社會學等知識。
8、具有法律職業所需要的良好職業道德修養。
9、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五、主要(核心)課程
本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勞動法學等。
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畢業實習、法律咨詢、專業討論和辯論、參與法律援助、社會調查、模擬審判、法律診所教育等。
七、學制和畢業最低學分要求
學制:四年(實行3—6年彈性學制)。學分要求:最低學分152學分。八、畢業條件
須修滿本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最低學分,包括各實踐環節(公益勞動、軍訓、社會調查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考核合格;須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並取得相應成績;須參加全國計算機一級水平(或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五級水平)考試並取得證書;普通話達到二級乙等水平;體育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准》。
九、學位授予
經審核,符合《青海民族學院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規定條件者,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十、學分計算
1、課堂教學。普通理論教學(含實驗教學)課程18學時計1學分;公共外語課程24學時計1學分;體育課、計算機上機課36學時計1學分。課時換算為學分時,四捨五入,小數點後不保留數字。
2、實踐環節。以教學周數為基數,原則上每周計1個學分。
3、課外學分:(1)閱讀專業書籍20本計1分。(2)聽學術講座20次(不限法學院組織的.)計1分。(3)社會調研2次並寫出兩份調研報告計1分。(4)《學生課外學分登記冊》中課外學分登記要求核算記載的其他計1分。
十一、學分(學時)構成
1、總學分、課堂教學總學時構成
課堂教學學分(學時) 實踐環節學分 課外
學分 總學分 課堂教學
總學時
理論教學學分(學時) 實驗教學學分(學時)
學分 學時 學分 學時
132 2496 16 4 152 2496
2、課堂教學學分構成
必修課學分 選修課學分
公共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 專業限選課 任意選修課
專業任選課 公共任選課
41 57 14 10 10
十二、課程設置流程圖
十三、教學計劃表
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學分 課內學時 周學時分配
學時 講授學時 課內實踐學時 實驗(上機)學時 設計學時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第四
學年 備注
1 2 3 4 5 6 7 8
14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隨機
課
堂
教
學 必
修
課
程 公
共
基
礎
課
程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2+1 56 42 14 3+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3+1 72 54 18 3+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3+1 72 54 18 3+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1 54 36 18 2+1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2 28 28 2
就業指導 1 18 18 1
英語 11 272 272 4 4 4 4
計算機基礎 4 92 46 46 4 2
體育 4 136 136 2 2 2 2
普通話訓練 2 36 36 2
大學語文 2/0 36/0 36/0 2 二選一
寫作 2/0 36/0 36/0 2
軍事理論 1 14 14 1
公共基礎課程合計 41 886 790 68 46
專業課程 法理學 4 56 4
憲法學 3 42 3
中國法制史 3 54 3
刑法學 7 126 4 3
民法學 7 126 4 3
刑事訴訟法學 3 54 3
民事訴訟法學 3 54 3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3 54 3
國際法 3 54 3
國際私法 3 54 3
國際經濟法 3 54 3
勞動法學 3 54 3
環境與資源法學 3 54 3
知識產權法學 3 54 3
經濟法學 3 54 3
商法 3 54 3
必修課程合計 57 998
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學分 課內學時 周學時分配
學時 講授學時 課內實踐學時 實驗(上機)學時 設計學時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第四
學年 備注
1 2 3 4 5 6 7 8
14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隨機
課堂教學 選修課程 專業限選課程 法律文書 2 36 2 2 學生在所列科目中選修14學分即7門課
犯罪學 2 36 2 2
房地產法 2 36 2 2
婚姻法 2 36 2 2
物權法 2 36 2 2
合同法 2 36 2 2
外國法制史 2 36 1 1 2
西方法律思想史 2 36 1 1 2
金融法 2 36 2 2
證據學 2 36 2
專業限選課程合計 14 252
專業任選課程 犯罪心理學 2 36 2 學生在所列科目中選修10學分即5門課
中國法律思想史 2 36 2
刑事法律診所 2 36 2
民事法律診所 2 36 2
公司法 2 36 2
證券法 2 36 2
稅法 2 36 2
法文化 2 36 2
民族法學 2 36 2
法律職業道德 2 36 2
監獄學 2 36 2
侵權行為法 2 36 2
外國刑訴 2 36 2
專業任選課程合計 10 180
全校公共任選課程合計 10 180 √ √ √ √ √ √ 見全校公共任選課一覽表
選修課程合計 34 612
課堂教學總學分(學時)合計 132
實踐環節 軍事訓練 2 2周 √
畢業實習 6 6周 √
畢業論文(設計) 6 6周 √
公益勞動 2 √ √ √ √ √ √ √ √
實踐教學合計 16
課外學分 4 √ √ √ √ √ √ √ √
總合計 152
備註:實驗教學學分(學時)計入課堂教學學分(學時),但在計算實踐教學學分(學時)占總學分(學時)的比例時,其學分(學時)作為實踐教學學分(學時)計算。
十四、法學專業必讀及推薦閱讀書目
(一)刑法、刑事訴訟法應讀書
序號 書名 著者 出版社 版本
1 刑法適用總論 陳興良 法律 2001
2 刑法的啟蒙 陳興良 法律 2003
3 外因刑法綱要 張明楷 清華大學 2002
4 刑法的精神與范疇 曲新久 中國政法大學 2003
5 論犯罪與刑罰 (意)貝卡利亞 中國方正 2004
6 犯罪通論 馬克昌 武漢大學 2002
7 環境刑法學 付立忠 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1
8 刑法肄言 高銘喧 法律出版社 2004
9 刑法哲學 道格拉斯N•胡薩克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4
10 腐敗控制論 陳衛東 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0
11 刑事訴訟原理與改革 譚世貴 法律出版社 2002
12 刑事訴訟:控、辨、審三人談 張年 姜偉 田文昌 法律出版社 2001
13 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 陳瑞華 中國人大出版社 2000
14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研究 楊宇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2
15 沉默權制度研究 張長永 法律出版社 2001
16 變革社會的程序正義——語境中的中國刑事司法改革 萬毅 中國方正 2004
17 刑事證據制度理論 沈德詠 法律 2002
18 司法公正觀念源流 高其才 肖建國 胡玉鴻 人民法院 2003
19 中外司法制度比較 陳業宏 唐鳴 商務印書館 2000
20 西方五國司法通論 方立新 人民法院 2000
(二)民商法應讀書
序號 書名 著者 出版社 版本
1 商法基本問題研究 趙萬一 法律 2002
2 商法基本問題研究 徐衛東 法律 2002
3 商法研究 徐學鹿 人民法院 2000-2001
4 商事法論集 王保樹 法律 1997-2002
5 商事法專題研究文庫 王保樹 法律
6 商法的改革與變動的經濟法 王保樹 法律
7 商事人格權論 程合江 中國人民大學 2002
8 公司法原理 劉連煜 中國政法大學 2002
9 公司治理結構:法律與實踐 倪建林 法律 2001
10 公司法:理論、結構和與運作 (加)柴芬斯 法律 2001
11 票據權利研究 趙威 法律 1997
12 中國票據法理論與實務 周天林、沈聯合 中信
13 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法律監管 齊斌 法律 2000
14 中國證券監管與立法 郭鋒 法律 2000
15 中國證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付啟林 法律 2000
16 中國國際私法 黃進 法律 1998
17 國際私法之理論與實際 盧峻 中國政法大學 1998
18 訴訟法論叢 陳光中 法律
19 民事訴訟程序價值論 曾憲義 中國人民大學 2000
20 房地產糾紛典型案例評述 陳華傑 人民法院 2004
21 房地產法典型判例研究 房紹坤、王莉萍 人民法院 2003
22 商標權及其私益之擴張 崔立紅 山東人民 2003
23 版權侵權認定 孟祥娟 法律 2001
24 海商法案例評析 徐兆宏、朱有林 漢語大詞典 2003
25 海商提單法 刑海寶 法律 1999
26 民法總論 龍衛球 中國法制 2002
27 中國物權法研究(上下) 梁慧星 法律 1998
28 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 (日)我妻榮 中國大網路全書
29 物權法 (德)曼弗雷德•沃爾夫 法律 2002
30 債法原理(一、二、三、四) 王澤鑒 中國政法大學 01-02
31 勞動和社會保障仲裁與訴訟 王先林、李坤剛 法律 2002
32 勞動侵權與賠償 全海洋、王海英 青島海洋大學 2000
(三)經濟法應讀書
序號 書名 著者 出版社 版本
1 香港合同法 何美歡 北京大學 1995
2 合同法分則制度研究 易軍、寧紅麗 人民法院 2003
3 合同糾紛的預防與解決 王寶發 法律 2002
4 新合同法原理 郭明瑞、房紹坤 中國人民大學 2000
5 英國合同法 何寶玉 中國政法大學 1999
6 科兵論合同(上下) (美)A•L•科兵 中國大網路全書 1998
7 歐洲合同法 (德)海因•克次 法律 2001
8 格式合同研究 杜軍 群眾 2001
9 合同法新論•總則 王利明、崔建遠 中國政法大學 2000
10 合同法要義 隋彭生 中國政法大學 2003
11 國際經濟法論 何力 上海人民 2002
12 WTO法律的國內適用 孔祥俊 人民法院 2002
13 國際貿易法文選 (英)施米托夫 中國大網路全書 1993
14 國際貨物買賣 楊良宜 中國政法大學 1999
15 最新國際貨幣金融法 趙威 人民法院 2002
16 國際貨物多式運輸法律問題研究 賀萬忠 法律 2002
17 國際投資保護的國際法制 劉筍 法律 2002
18 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糾紛案例評析 朱欖葉 法律 2002
19 國際服務貿易法律的多邊化與中國對外服務貿易法制 陶凱元 法律 2000
20 信用證 楊良宜 中國政法大學 1998
21 市場法制論 邱本 中國檢察 2002
22 中國經濟法學史研究 肖江平 人民法院 2002
23 自由市場與社會正 (美)凱斯•R•孫斯坦 中政法大學 2002
24 探究經濟和法互動的真諦 史春際 法律 2002
25 環境侵權法 曹明德 法律 2000
26 經濟學語境下的法律規則 (美)大衛•D•弗里德曼 法律 2004
27 反壟斷法原理 孔祥俊 中國法制 2001
28 環境法 (日)原田尚彥 法律 1999
29 競爭法研究 王曉曄 中國法制 1999
30 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與立法 於安 中國法制 2001
31 金融監管 吳志攀 中國政法大學 2003
32 金融全球化趨勢下金融監管的法律問題 賀小勇 法律 2002
33 WTO與中國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馬衛華 中國人民大學 2002
34 美國銀行法 陳小敏等 法律 2000
35 WTO與我國銀行監管法制完善研究 周輝斌 中國方正
36 財政法新論 楊萍等 法律 2000
37 財稅法論叢 劉劍文 法律 2002
(四)法理、憲法學應讀書
序號 書名 著者 出版社 版本
1 比較憲法 沈宗靈 北京大學 2001
2 憲法監督論 李忠 社會科學文獻 2002
3 現代憲法的邏輯基礎 莫紀宏 法律 2002
4 憲法訴訟原論 胡肖華 法律 2002
5 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龔祥瑞 法律 2001
6 中國行政法學新理念 劉莘、馬懷德 中國方正 2001
7 論行政相對人 方世榮 中國政法大學 2000
8 行政權研究 王學輝、宋玉波 中國檢察 2002
9 國家、公民與行政法 董炯 北京大學 2003
10 比較行政法 張正釗、韓大元 人民大學 1999
11 行政法的價值定位 關保英 中國政法大學 2003
12 中國走向行政法治探索 應松年 中國方正 1998
13 中國行政救濟理論與實務 林莉紅 武漢大學 2003
14 中國少數民族法制史 徐曉光 貴州民院 2002
15 民族法學評論 吳大華 華夏文化藝術 2002
16 中國少數民族法制史教程 徐曉光 華夏文化藝術 2002
17 民族法學講座 吳大華 民族 1997
18 民族法學通論 吳大華 中國方正 1997
19 法人類學基礎 (日)湯淺道男 等 華夏文化藝術 2001
20 少數人權利的法理 周勇 社會科學文獻 2002
21 民族區域自治法學 趙秀玲 華夏文化藝術 1990
22 法律文化理論 劉作翔 商務印書館 1999
23 法哲學范疇研究 張文顯 中國政法大學 2001
24 人權研究 徐顯明 山東人民 2001
25 法律帝國 德沃金 中國大網路全書 1996
26 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認 (奧)凱爾森 中國大網路全書 1996
27 奧本海國際法 (英)詹寧斯 百頓 中國大網路全書 1995
③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七版)》(姜明安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21C3DSzcmGTEMfutfacLQ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七版)
作者:姜明安 主編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13
頁數:716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為高校法學專業16門核心課程編寫的專門教材之一。該書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我國行政法治實踐和行政法學說為基本研究素材,同時吸收、借鑒了國外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繼承、批判和 揚棄國外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管理論、行政權力本位論、相對人權利本位論等各種學術流派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框架。 本書第六版問世以來,陸續發生了幾件對本書內容有重要影響的大事,「迫使」我們不得不對本書進行全面修訂,推出本書的最新版——第七版。否則,本書的內容將會落後於時代,與現實脫節,給以本書為教材的廣大高校師生帶來困難、困惑。近年來發生的對本學科有重要影響的大事主要有四:一是中共十九大召開,推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二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通過了新的《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對國家監察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三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對2014年和2017年修正的《行政訴訟法》的適用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解釋,條文達163條之多;四是國務院對《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重新發布。有鑒於此,我們於今年4月啟動了對本書第六版的大修,使該書的內容與時俱進,以反映和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理論,反映和闡釋近年來行政法的新法律、新法規、新司法解釋,反映和闡釋這些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所確立的新規范及所構建的新制度。
作者簡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員、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文化部文化法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非常任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
④ 我國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主要內容 是什麼
行政管理法制化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對國家行政管理的各項活動、各個環節進行調節和規范,將行政管理的一系列技術方法、協調手段、行為方式、步驟和程序法律化,為國家行政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法治原則主要包含以下三項內容:
1、行政行為必須具有法律依據。行政機關只能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採取行動,這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根本要求。對於公民而言,只要法律未明文禁止,就可以自由行動,而無須法律授權。但是,對於行政機關來說,則沒有這種自由,而必須嚴格遵循「凡法律所未允許的,都是禁止的」規則。這是行政行為與公民個人行為的最大區別。唯有如此,才能使行政機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行政機關的許可權(包括事務、時間和地域三方面),主要規定在憲法、法律等成文法之中,當成文法規定不明確時,行政法院根據法的一般原則對成文法的規定進行補充和解釋。行政機關不得超越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范圍自由行動,否則,構成「無許可權」。無許可權行為是最為嚴重的違法行為,在越權之訴中,「無許可權」是行政行為被撤銷的首要理由。但是,如果無許可權機關所作出的行為,屬於羈束行為,且該行為的內容符合法律規定,有管轄權的機關在同樣的情況下也只能作出同樣的決定,行政法院對這種行為並不撤銷,因為撤銷該行為「並不影響行政決定的結果和當事人的利益,而徒浪費訴訟時間。」
2、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要求。行政法治不僅要求行政行為的存在須有法律依據,而且進一步要求行政行為的實施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方式、程序和目的。也就是說,行政法治要求行政行為過程必須合法。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法律對行政行為全程的監督和控制,使行政權在法律所設定的軌道上運行。但是,我們不能把行政法治的這一要求,簡單理解為行政機關只能機械地把法的抽象原則適用於具體事件而沒有任何斟酌選擇的餘地。行政行為有羈束行為和自由裁量行為之分,它們受法律制約的程度上是有所區別的。但是,二者都必須受制於法律這一點是共同的,不可動搖的。根據行政法治原則,行政行為必須符合如下法律要求:
第一,形式合法。形式合法是指行政行為的方式和程序符合法律的規定。法律往往出於不同的目的和考慮對行政行為規定不同的形式和程序,比如行政條例的咨詢、討論和公布程序,行政處理的說明理由和書面形式等。由於法律規定的大部分形式和程序是出於保障相對人權利的考慮,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遵守,否則行政法院將宣布該行為無效。但是,出於行政效率的考慮,行政法院對於形式違法的行政行為也並不是一概予以撤銷,而是根據形式違法的具體情況分別作出撤銷、不予撤銷和補正等不同形式的靈活處理。
明確的管轄權與合法的形式共同構成了控制行政權行使的主要條件,無許可權和形式上的缺陷是國家參事院(最高行政法院的前身)撤銷行政決定的最初的兩個理由。在當代的法國,形式和程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因為「手續不僅限制每個公務人員的權力,也使每個公務人員受到其他公務人員的制約和補充。」 比如,法國在 1978 年公布實施了《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法》, 1979 年公布實施了《說明行政理由及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法》, 1983 年又公布實施了《行政機關與其使用人關系法令》等單行的行政程序法。
第二,目的合法。行政行為的目的合法也是行政法治原則的重要內容。首先,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符合法律的一般目的,即必須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而不能出於以私人或黨派或者所屬團體的利益。例如,當某家旅館與市長的某個親戚開辦的旅館形成競爭時,該市長不得以危害公共秩序為借口關閉該旅館。其次,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授權的特別目的。例如,在 1875 年的巴利塞訴省政府一案中,行政法院撤銷了省長作出的關閉 巴利塞 先生的火柴場的決定,理由是該行為的目的不是法律與規章授予他權力時要保障的目的,而是為了維護國家財政部門的利益。
行政行為的目的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是行政法治原則進一步深化的表現。在法國行政法治進程的初期,只要一種行政行為是由具備法定許可權和資格的行政機關依據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作出的,行政法院就會認定該行為合法,而不問該行為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隨著行政法治的進一步發展,行政法院發展了濫用權力的理論,根據該理論,行政法院可以審查行政行為的目的和動機。如果行政行為的目的和動機不符合法律規定,該行為將被行政法院以濫用權力為由予以撤銷,從而使每一項行政行為都處於行政法院的監督和控制之下。行政法院對行政行為目的和動機的審查極大地擴展了行政法治原則的內容,狄驥認為這導致了自由裁量行為概念在公法領域的消失。
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除了要求行政行為的形式和目的合法之外,還要求行政決定的內容和法律根據合法。
3. 行政機關必須以自己的積極行為來保證法律的實施。行政法治有兩層含義:消極的行政法治和積極的行政法治。消極的行政法治要求行政行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方式、程序和目的。積極的行政法治要求行政機關以自己的積極行動保證法律的實施,這是法國行政法治原則的最新擴展。
根據積極行政法治的要求,不僅行政機關拒絕作出實施法律的具體行政處理決定構成不作為的違法,而且當法律和上級機關條例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制定條例,而行政機關不履行該義務的行為同樣也是違法的。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在 1959 年的一個判決中聲稱,行政機關在情況需要的時候如果未制定有效的條例來維持秩序,就是違反法律。 1969 年,最高行政法院又重申了上述觀點:當制定行政條例為實施某個法律所必要時,行政機關有義務制定這個條例。
⑤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作者:姜明安 編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8
頁數:657
內容簡介: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為高校法學專業14門核心課程編寫的專門教材之一。《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及行政法、行政法學的歷史發展;行政法主體的一般理論及行政主體的職責、職權、管理手段與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行政行為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行為的性質、特徵、構成要件、合法要件與各種類別行政行為的運作程序;行政救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性質、功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管轄、程序與裁判標准;行政賠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賠償責任構成要件、歸責原則、賠償范圍、方式、標准與程序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主要以我國行政法治實踐和行政法學說為基本研究素材,同時吸收、借鑒了國外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量成果。《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在繼承、批判和揚棄國外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管理論、行政權力本位論、相對人權利本位論等各種學術流派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框架。
作者簡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其主要著作和論文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等。
⑥ 現代行政法的核心旨趣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來則是貫自穿於行政法關系之中,指導行政法的立法與實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
行政法治原則作為法治原則在行政法上的反映,涵蓋了對行政法關系所有主體的要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需要,們談及行政法治原則時,經常更突出地強調其對行政主體的要求。事實上,「公民必須守法」,「依法監督行政行為」等也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內在要求。
行政法治原則對行政主體的要求可概括為依法行政,具體可分解為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和行政應急性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貫穿於行政法關系之中,指導行政法的立法與實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
行政法治原則作為法治原則在行政法上的反映,涵蓋了對行政法關系所有主體的要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需要,們談及行政法治原則時,經常更突出地強調其對行政主體的要求。事實上,「公民必須守法」,「依法監督行政行為」等也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內在要求。
行政法治原則對行政主體的要求可概括為依法行政,具體可分解為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和行政應急性原則。
⑦ 行政法基本原則在行政法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
法律分析:
從法學的角度來看,行政法不過是一個部門法,是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從憲制的角度來看,行政法所調整的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是更大的國家與公民關系的一個側面;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來看待行政法,則主要強調行政法的實然性,強調行政法要與現實切合。從對行政法的本質的把握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可以發現,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應然與實然兩個方面: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性原則、責任行政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衍生問題:
行政法有哪些基本功能?(一)有助於行政法體系的統一、協調與穩定
(二)有助於行政法實施的統一與協調
(三)有助於彌補行政法律規范的不足與疏漏,保證社會關系得到及時、必要的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第十五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七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⑧ 行政執法最終價值目標和意義
分類: 社會/文化 >> 法律
解析:
[摘 要]21世紀,在實現法制文明化、現代化這一歷史進程中,包含一項重要內容,即行政法制現代化。中國行政法制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以完善的行政法律規范為基礎。完善的標准在於:一是行政立法應滿足社會的客觀需要,反映新的經濟關系,以實現行政法對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二是行政法應體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民 *** 利,彰顯民主、科學;三是行政法要協調好行政權與各種權力與權益的關系,在價值上達到社會公正理念。
[關鍵詞]行政法;行政立法;社會公正
[中圖分類號]D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03)06-0042-03
一、行政法的保障作用與經濟發展同行
法是社會上層ㄖ鬧匾槌剎糠?決定於一定社會的經濟結構和經濟關系。行政法也不例外。行政法作為一個部門法,其立法模式應是對社會現實反映的結果,尤其是對經濟事態的感應。具體而言,經濟結構是行政法模式的形成和變遷的基因,即經濟因素中的各要素。所以,一個立法模式當它處在結構完整化、功能齊全化、效率最大化的同時,也隱喻一種被否定的因素。這一因素的逐漸發展最後作為強烈的否定力量宣告舊的立法模式解體,新的立法模式產生。[1](P32)時下正值市場經濟,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它決不能在無序的法制狀態下進行,也不能僅僅靠經濟規律來自發調節。市場經濟引發了社會關系、社會過程、社會角色的新變化,即主體的多元性、自主性,市場活動的趨利性、契約性、競爭性、開放性,以及國家的宏觀調控,這些須臾也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和規范。而實現法律對市場調整的中介,最主要的是行政權力,因而,市場經濟需要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行政法。
法也不是消極被動的。行政法立法模式作為制度化了的東西與國家的其他制度一樣必然要發生各種復雜的社會作用。而經濟結構就是立法模式發生作用的基本對象。「沒有國家的法律秩序,經濟制度,尤其是現代經濟制度是不可能存在的。」[2]這兩者說明法律對經濟可以產生能動作用。但法所發揮的能動作用也有正反兩方面,要麼促進經濟發展,要麼阻礙經濟發展。如此對立的結果產生的根源在於法所感應的經濟關系是新或舊的問題。當法所感應的是新的經濟關系時,就對經濟的發展有保障作用;反之,法所感應的是舊的經濟關系,則對經濟的發展產生阻滯作用。如若從馬克思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系原理來看法對經濟的作用,適應和促進應是一種必然,是理想的關系性狀,消極後果不應該產生。但法的創制畢竟是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立法模式的遲滯、蹣跚也時有出現,從而導致新的經濟關系的運行及傳統立法模式的存在,由此怎能避免法阻礙經濟發展的發生?然而法的保障作用對經濟又是必需的,這就要求行政法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反映新的經濟關系,促進新的經濟模式和經濟秩序的形成、鞏固,相應地限制、削弱和摧毀舊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模式。
二、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
行政管理作為管理國家的活動,應當是人民群眾民 *** 利的體現和保障。為保障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學化,就應使其符合人民群眾的意志。這一目的能否實現,取決於行政法制現代化的「瓶頸」問題,即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的進程。
首先,科學化的行政立法應體現公平、正義、效率等價值標准。人類經歷了數千年的法制建設與發展,立法技術日臻完善,立法的科學化應當是無庸置疑的事實。盡管現代行政法在中國的起步晚,但有西方百年的成功典範及其他部門法的立法經驗可供借鑒,行政立法的科學化應該說也已實現。然而,一個法律無論結構如何嚴謹,條理性如何,如果不體現公平、正義、效率等法律的精神,該法律就不是理想的法律[1](P141),或者說,在行政立法時,既要考慮法律的形式方面、或環境方面、或立法程式方面等非實質性方面,又要考慮法律精神的再現,即形式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的有機統一。這是法制的理性化選擇,是良法之治或實質行政法治的基石。為此,科學化的行政立法應注意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基本的權利和義務的平等分配。行政法調整的主要對象是行政機關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和管理相對人都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整個行政法律關系,以及權利義務形式就是圍繞行政法主體的此二種形式展開的,因而行政法既要保護公民、法人、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免受國家行政權的非法侵害,即確認、保障私權利,又要保證國家行政權在法律范圍內合法有效地行使,即規范和限制國家行政公權利。如此利益的劃分就應當能夠導致管理相對人自願地加入到被法律規制的合作體系中來,並在這個合作體系中得到滿足。第二個原則是社會和經濟不平等帶來的補償性利益,即「合作」體在合作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而給管理相對人帶來了損害,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補償,以保證公平、正義等價值標準的實現,如拆遷補償。
其次,民主化的行政立法要求立法過程中角色對位。立法過程是指立法者進行立法預測、立法決策、立法運作、法律通過、法律公布的全部行動過程。從法的淵源看,任何一部門法都是由不同層次的法的形式構成,對不同層次的法的立法者角色的分擔也是必然。行政法較之其他部門法而言,數量龐大,形式眾多,散見為全國性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的行政法規,特別是大量的地方性行政法規發揮著規范行政管理的作用,這使得立法中的角色多樣、職能各一。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 *** 都在各自的職能許可權內進行著行政立法。行政立法過程和立法中的角色不能分割,不僅是立法科學化的要求,更是立法民主化實現的保證,是依法行政的客觀所需。
三、行政法與社會公正的順差
行政權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國家權力,其在行使過程中涉及各種權力與權益並與之 *** ,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它與行政權的運用對象之間的關系,即行政權力與私權利的關系;二是它與其他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的平衡與協調運作有助於公平、正義等價值標準的形成與適用,進而促進社會公正的價值目標的實現。
1 國家諸權力對比的平衡。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行政權和司法權由立法權產生出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關系的實際狀況應是立法權高於一切,行政與司法是一種平行關系,這就是國家諸權力對比的平衡狀態。在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這三項權力較之近代社會具有更多的相互滲透、相互支撐和相互制約的性質,行政權除了執行法律之外,已經擁有廣泛的「授權立法」或「委託立法」的權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立法機關的立法權;同時,行政機關所擁有的處理某些案件、作出判斷的權力,使之具有了在諸多領域的「准司法」性質。[3]行政權的執法性質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但其擁有權力的擴張使權力的濫用有了可能。所以,為了達到上述平衡狀態,必須給予行政權行使以必要的規范,把行政許可權定在某種模式之下。這種模式即行政法治,它涵蓋三個具體的價值評價尺度:第一, *** 守法。即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國家行政權力,進行行政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第二,越權無效。「越權無效」用否定性命題來強化和補充「 *** 守法」。第三,行政救濟。即對行政違法行為所造成的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和財產損害進行補償。如此立法和司法的制約,既使國家權力能合理、合法、高效地順利行使,又使行政權不至侵犯私權利的正當、合法行使,同時也實現了國家諸權力對比的平衡。
2 行政權與管理相對方權益對比的平衡。行政權與管理相對方權益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行政權的行使為了帶來社會利益,最終受益者還是社會各主體。從現代行政的民主性、服務性方面看,法治社會和市場經濟確認的行政權與管理相對方權益關系應該是行政權越小,管理相對方權益越大。行政機關的重要職責是切實保障私權利的合法行使和實現,為私權利服務,同時也包括對私權利的濫用和主觀隨意性進行控制和禁止,以維護公共利益不受私權利的非法侵害。值得注意的是對私權利的控制和禁止是在私權利處於非法行使和實現的狀態下進行的,這並不妨礙社會權益的合法取得,問題在於如何規范和限制行政權?
在行政法制實踐中,行政權的設定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法設定,即通過有關的行政法律、法規和規章設定;另一種是以裁定方式設定,就是由行政機關在管理過程中或執法中,以自由裁量權設定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行政立法不夠全面、深入,有些行政管理領域雖有法可依,但只是原則性條款,行政機關對自己權利與義務的設定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作為行政機關的一種權力,從其本質來講,如果不合理地行使,必然導致行政權與社會權益的不平穩。所以,隨著行政法制現代化過程的推移,以法設定的行政權所佔的比重應該越大,不僅需要行政立法滲入到行政管理的諸多領域和諸多環節,而且需要行政權的設定盡可能地具體、明確,這樣就可以保證行政權行使的合法化,再輔之以情勢變遷下的原則性條款,賦予行政機關合理裁量的權力,以合理化作為合法化的必要補充。如此限制行政權的價值目標,正是為了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實現行政權與社會權益對比的平衡。
3 各社會力量在行政權面前一律平等。社會力量是指處於行政主體相對一方,受行政主體管理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行政權對各社會力量的公正作用可以說是現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英國行政法確立的自然公正原則可謂典型。我國憲法也明確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既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法律適用的一條基本原則,表現在行政法領域即為各社會力量在行政權面前一律平等。行政管理活動中常常遇到不同的管理機關和不同的管理對象,公正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對不同對象一視同仁,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更不能搞保護主義。行政權對各社會力量的態度只能視其權利性質而定,合法的私權利堅決給予保障,非法的私權利必須予以控制和禁止,不能因管理對象所處的地區、部門、行業的差別,而對某些社會力量的合法行為進行制裁,對某些社會力量的非法行為予以縱容,否則,其後果是放縱了行政違法行為,有悖於行政執法公正原則,最終破壞的是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參 考 文 獻]
[1] 關保英.行政法模式轉換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2] [德]馬克斯·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M].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35.
[3] 劉旺洪.行政與法治———中國行政法制現代化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3.
⑨ 如何加強我國行政法治建設
簡單一句話,施行三權分立。可以學學資本主義國家。學好的。,資產階級將國家權力劃分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的三個部分:立法、行政、司法。並建立相應的國家機關,分別行使這三個方面的權力。資產階級國家在憲法上規定:立法權,即國家制定、修改或廢止法律的權力,由議會行使。行政權,即治理整個國家內政外交的權力。這一實際主宰資產階級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大權的機構,就是資產階級國家的中央政府。司法權,即監督法律的執行和行使審判的權力,由法院行使。三權之間,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職權范圍,又相互制約,任何一方的權力都受到另一方的限制。這就是資產階級國家所謂分權和制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