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
『壹』 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或消滅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
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形成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除必須存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以及內容以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1、具有相應的行政法律關系賴以發生的法律根據,即有相應的行政法律規范的存在。沒有行政法律規范的確認和調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就無法確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2.具有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沒有法律事實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規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事實就是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大類。 法律事件是指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那些法律事實,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件等。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有意識的能產生相應法律後果的活動,如行政主體的治安管理處罰行為、行政相對方申請某種許可證的行為等。既可以是合法行為,也可以是違法行為。
(二)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變更。包括: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變更。主體的增加、減少或改變。
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變更。物、行為或精神財富的變更。
3.行政法律關系內容的變更。權利義務發生變化。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的消滅。包括:
1.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消滅;
2.權利義務內容的消滅。原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已實現或為新的內容所代替。
『貳』 在行政法學中,如何理解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消滅,請舉例說明
屬於產生行政法律關系舉例,到工商登記部門申請法人登記;注銷登記就是消滅了;企業單位主體變更進行商事變更登記,屬於行政法律關系變更,此時是行政許可
『叄』 什麼是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唯一根據
行政法律事實是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唯一根據。
所謂行政法律事實,就是指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行政法律事實可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大類:
『肆』 可以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有( ) A、合法的行為 B、非法的行為 C、事件 D、法律規定
可以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有:D、法律事實。
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但是,只有法律規范和權利主體往往並不能產生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還必須有法律規范所規定的法律事實的出現。
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前提有三個:
1、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產生的依據;
2、權利主體,是權利與義務的承擔者;
3、法律事實,即出現法律規范假定指出的那種情況。其中,法律規范和權利主體是法律關系產生的抽象的,一般的前提,而法律事實則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具體條件。法律關系只有在一般與具體的前提都具備的情況下才能產生。
(4)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行為的特徵:
1、主體資格要件,即作出行政行為的主體必須合法;
2、職權要件,即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主體行使法定行政職權的行為;
3、法律要件,即行政行為必須是一種法律行為,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為;
4、程序要件,即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的程序必須合法,符合法律規定的步驟、方式、方法、時限和順序。
『伍』 行政行為6個合法要件
行政行為沒有六個合法要件只有四個合法要件,具體如下:
1、行為的主體必須是擁有行政職權或有一定行政職責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個人;
2、行為主體有憑借國家行政權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意圖;
3、行為主體在客觀上有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職責的行為;
4、功能要件,即行為主體實施的行為能直接或間接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行政行為是行政管理法律關系的客體,即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雙方當事人圍繞行政行為形成法律關系。行政主體有權依法實施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則負有服從的義務。 行政行為的特徵如下: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陸』 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是() A.合法行為 B.違法行為 C.事件 D.法律規定
法律規定它是不變的呀,已經制定好了。是其它都有可能改變事實,雖然我對這個不懂,但是很容易就能想到的啊
『柒』 行政行為有哪些基本要件
行政行為的成立條件:
1、主體必須是法定行政機關或法律授權賦予行政職能的主體;
2、主體有憑借國家行政權產生、變更或消滅;
3、主體在客觀上有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職責的行為;
4、主體實施的行為能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至第(四)項
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一)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三)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四)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捌』 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終止的有
法律分析: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條件或情況是法律事實。法律事實,是依法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客觀情況。它是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前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於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於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為。
『玖』 行政行為的生效和失效規則是什麼
生效規則
1、即時生效
即時生效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效力,對相對方立即生效。這種情況一般來說作出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開始效力的時間是一致的。即時生效的行為因為是當場作出,立即生效,其適用范圍相對較窄,適用條件相對較為嚴格。它一般適用於緊急情況下所作出的需要立即實施的行為。
2、受領生效
所謂受領生效,是指行政行為須為相對方受領,才開始生效。所謂受領,是指行政機關將行政行為告知相對方,並為相對方所接受。受領生效,一般適用於特定人為行為對象的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對象明確、具體,一般是採用送達的方式。
3、告知生效
告知生效是指行政機關將行政行為的內容採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使相對方知悉、明了行政行為的內容,該行政行為對相對方才能開始生效。與受領生效不同,告知生效所適用的對象是難以具體確定的相對方,包括不特定的多數人和具體的相對方,但住所地不明確,從而使行政行為的內容無法一一告知或難以具體告知。
4、附條件生效
附條件生效,是指行政行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其他條件,在所附期限來到或條件消除時,行政行為才開始生效。
失效規則
如果行政行為具備下述情形,行政相對方可視之為無效行政行為:
(1)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或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
(2)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
(3)行政主體受脅迫作出的行政行為;
(4)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
(5)沒有可能實施的行政行為。
『拾』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變更。包括: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變更。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變更是指主體的增加、減少或改變之類的變化。
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變更。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變更是指作為客體的物、行為或精神財富的變更。
3、行政法律關系內容的變更。行政法律關系內容的變更主要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主客體之間的權利義務發生變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