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義大利刑事訴訟法pdf

義大利刑事訴訟法pdf

發布時間: 2023-02-21 21:33:44

A. 刑事訴訟

有三控訴,辯護,審判即控辯審。刑事訴訟(程序)的價值。《刑事訴訟法》對保障型法實施的價值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

被害人,被告人,自訴人等訴訟參與人。

全球三大主要訴訟構造又稱審判模式, 當事人主義 , 職權主義 (適用於實體真實的訴訟目的)和 混合式 (以日本和義大利為代表,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刑事訴訟法》受法國和德國影響較大。訴訟結構屬職權主義二戰後日本法制受到美國法律制度的影響,從1948年重新制定《刑事訴訟法》開始至20世紀50年代末。日本的刑事訴訟構造完成了從以職權主義為主到以當事人主義為主的轉型。一方面,日本堅持被告人享有沉默權,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法官在庭審前不得接觸控方除起訴狀以外的案卷證據,證據由控辯雙方當庭提出,證人主要由雙方傳喚和當庭詢問。法庭調查實行交叉詢問程序。這些都是當事人訴訟構造的內容。另一方面,法官仍然指導審判程序並在事實與證據調查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不實行陪審團制。為了查明事實真相,法官可以依職權自行擴大證據調查范圍,主動調查並提出證據,有權詢問證人、鑒定人,有權對控辯雙方提出調查證據的請求進行審查,並有權不予准許。混合式訴訟構造應當是職權主義,吸收當事人主義的因素形成)。

1979年第一部《刑事訴訟法》稱超職權主義。1997年《刑事訴訟法》第一次修改後,吸收了當事人主義的合理因素,稱為強職權主義訴訟構造。2012年《刑事訴訟法》,又進一步吸收當事人主義的合理因素,削弱了法官的職權主義特色,強調控辯雙方的平等對抗,稱控辯式審判模式。刑事庭審方式改革的方向是愈來愈突出當事人主義。一國對訴訟價值,秩序,公正效益等的認識程度和水平決定一國制定《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包括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再決定一國採取什麼樣的訴訟結構。價值影響目的,目的決定構造,而不能說價值直接決定構造。

體現為工具價值與獨立價值。實體與程序有四種搭配方式: 實體—實體,如發現被告人自首,法院對其從輕量刑 。 如偵查機關對於已超過追訴期限的案件不予立案。

實體—程序,如庭審中被告人聲稱具有重大立功表現,法院建議檢察院補充偵查 。程序—實體,如1.法院經過審理排除了非法證據,判決被告人無罪,程序制約實體;2.刑事訴訟法設置若干證據規則,為了保障查清案件事實,懲罰犯罪程序,服務實體。因排除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檢察院作出證據不足不起訴的決定。3.被告人與被害人達成刑事和解,而被法院量刑時從輕處理。4.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訴的案件,二審法院判決時不得對被告人判處重於原判的刑罰。

程序—程序,如一審法院公開審理了未成年被告人案件違反了訴訟程序,二審法院將案件發回重審。如一審法院的審理違反《刑事訴訟法》關於公開審判,迴避等規定。屬於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應當承擔相應法律後果,既被發回重審。(違反了公開審判等程序,不一定會影響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准確性,但程序具有獨立價值,只要違反了程序,不論實體處理定罪量刑是否正確,都需要承擔程序性制裁的後果。)

工具價值與獨立價值指的是刑事訴訟法程序之於刑法實體的關系,具有影響刑事實體法實現的功能。

憲法是靜態的《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是動態的憲法,有關刑事訴訟的程序性條款構成各國憲法中關於人權保障條款的核心。《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措施的適用許可權,條件,程序與辯護等規定都直接體現了憲法關於公民人身,住宅,財產不受非法逮捕,搜查,扣押以及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等規定的精神。《刑事訴訟法》規范和限制了國家權利,保障了公民享有憲法規定的基本人權和自由。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

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則(程序法定原則)。

基本內容

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

程序公正(公平正義包括實質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效辯護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訴訟效率。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法治國家。

被害人有沒有過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及取保候審的保證方式問題。

由誰決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監察委。

公安機關鑒於犯罪嫌疑人犯罪情節較輕且認罪態度較好,決定取保候審。可對犯罪嫌疑人採取保證金和保證人的保證方式。

暴力取證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犯罪,可以由檢察院立案偵查。檢察院對貪污賄賂犯罪沒有管轄權。

監察法中剝奪被調查對象人身自由的方式與《刑事訴訟法》不同。沒有拘留逮捕制度,而是使用留置,留置意味著可能會較長時間的關押被調查對象,為了防止權力濫用,侵犯人權,採取留置措施需要監察機關領導人員集體研究決定。此外,市級以下監察機關需要採取留置措施的,應當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證明案件重大復雜或者被調查人可能自殺、逃跑,案件調查終結,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監察委員會對於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犯罪等案件立案調查。

取保候審。

監視(護)居住。不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限制。

會見需批準的三類:一,貪污賄賂50萬元以上。二,危害國家安全,群帶性。三,恐怖犯罪。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強制措施的變更和解除。

偵查措施的司法控制。

拘留(剝奪人身自由)、詢問、訊問、偵查實驗、搜查住所、勘驗檢查。

出示工作證件。兩個人在場。須有見證人。在什麼場所?證人的資格及證人保護。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在現場、證人所在單位、住處、證人提出的地點以及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進行偵查實驗。

見證人特點:不能與案件存在利害關系。

檢察院在偵查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涉嫌貪污罪,應當將案件移送監察委員會處理。犯罪嫌疑人犯數罪的,一般應當以監察委員會為主調查,檢察院予以協助。

檢察院提前介入偵查,對公安機關的違法行為提出糾正意見。

若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證明其社會危險性很高,應當對其依法逮捕。檢察院有權徑行決定逮捕,同時交公安機關執行。

變更逮捕措施。

起訴制度,審查起訴程序,三種不起訴及其救濟。

監察委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應當採取對應的羈押措施。即將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再決定後續如何處理。

檢察院發現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條件,有權決定逮捕,交公安機關執行。

包括四項: 審判公開原則 , 直接言詞原則 (拆分為 直接原則 和 言詞原則 。直接原則又包括 直接審理原則 , 直接采證原則 。直接就是只親自參與到訴訟中(親歷性)。言詞原則是指口頭陳述方式), 辯論原則 和 集中審理原則 。

公訴案件的第一審程序

自訴案件審理程序的特點

簡易程序

上訴和抗訴的區別。

上訴不加刑原則。

二審的審理方式和處理方式。

申訴的主體和法定理由。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和許可權。

再審的審理程序。

附帶民事訴訟成立的條件。

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死緩限制減刑的程序。

特有原則和制度。

附條件不起訴。

合適未成年人。

犯罪記錄的封存。

社會調查。

適用條件,程序,法律後果。

適用條件,程序,裁決方式,救濟程序。

適用條件,程序,救濟,強制醫療措施的定期評估、解除。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立案管轄、交叉管轄、級別管轄、指定管轄,一般地區管轄、特殊地區管轄。

迴避對象,迴避程序,迴避決定權,迴避效力。

辯護人的訴訟地位,有效辯護原則,辯護人的資格,法律援助辯護及拒絕辯護,辯護律師及非律師辯護人的訴訟權利、訴訟義務。

證據的法定種類與理論分類

證明對象

證明責任

證明標准

政治的關聯性和合法性

證據關聯性的判斷、證據的審查判斷

刑事證據規則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補強證據規則、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規則、傳聞證據規則、意見證據規則。

檢察院認為是公訴案件,但法院審理認為是告訴才處理的侵佔案件,如果檢察院不撤訴,法院應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條的規定處理。即認為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沒有告訴的情形,依法裁定終止審理。

范圍,國籍,法律適用,概念(狹義、廣義),司法協助,引渡。

1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修正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高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以下簡稱《高檢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六機關規定》;

最高院公布實施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合議庭職責的若干問題》

B. 法庭最後陳述詞.(求救)

在法院案件審理的時候,被告人是有最後陳述的機會,如在最後陳述說得好的話,對於案件的審判結果是會轉變的,有可能會從敗訴到勝訴的轉變。

1.被告人最後陳述怎麼說?

最後陳述權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審中所享有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其理論基礎主要在於立法對刑事被告人弱勢地位的特別關注以及對言詞原則的體現。最後陳述程序的設置,有助於法官更好地發現案件真實,同時還凸顯了對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對旁聽民眾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性質上最後陳述權主要是辯護權,此外還體現為一種情感宣洩權。

2.最後陳述權-理論基礎-被告最後陳述權

在刑事審判的過程中,訴訟機制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控方與辯方在力量對比上的相對均衡,在中國刑事訴訟機制轉型的今天尤應如此。因為,力量相對平衡是形成對抗的前提所在。不過,為大家所達成共識的是,代表國家參與訴訟的檢察官和被告人一方在參與訴訟的能力上存在著先天的嚴重不平等。有人就曾形象地將刑事訴訟描述成是檢察官代表強大的國家向弱小的被告人發動的一場戰爭。控方掌握著國家強制力,可以實施各種強制措施,而被告人似乎僅是被強制的對象。因此,各國不得不在立法上紛紛採取方略以平衡控辯雙方的訴訟地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略便是賦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的程序保障或特權,以使其在參與能力和訴訟地位方面逐步接近或趕上他的檢察官「對手」,使控辯雙方能夠形成對抗之勢。被告人被賦予的特權可以分為兩類——實體上的權利和程序上的權利,前者譬如對無罪推定和疑罪從無原則的規定,後者譬如一些國家對被告人沉默權的規定。可以認為,被告人在庭審中被賦予最後陳述權也是這種特權在程序上的一個體現。這一點在與民事訴訟的對比中也可得到驗證:民事訴訟中兩造的天生平等註定了民事被告人不能享有特殊的最後陳述權。

另外,被告人最後陳述權的行使必須以當庭口頭陳述為唯一的形式,任何書面等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口頭陳述。因此,最後陳述權又被認為是言詞原則的當然體現。所謂言詞原則,是指法庭審理案件必須以言詞陳述的方式即口語形式進行。公開的直接言詞審理取代秘密的間接的書面審理,是訴訟制度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個重大發展。除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外,凡是未經當庭以言詞方式調查的證據材料,不得作為裁判的依據。因此,書面辯護詞等任何書面材料的提交不能成為剝奪或限制被告人最後陳述權的理由。可見,作為現代審判原則之一的言詞原則也是被告人最後陳述權的一個理論基礎。

3最後陳述權-功能-法庭審判的最後陳述權

其一,作為法庭審理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有助於法官發現案件真實。在具體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往往是最了解案情者,因此其陳述對案件的審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而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又常常能夠最集中、最明顯地表現出被告人的主觀個性特點。通過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被告人的最後陳述較之其以前的各種陳述,往往有新的內容。因此,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對於法官作出正確的判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如果在被告人的最後陳述中發現了新的證據或者其他新的情況,法官應當進一步採取措施而不是徑行休庭。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所作的司法解釋中就規定:「被告人在最後陳述中提出了新的事實、證據,合議庭認為可能影響正確裁判的,應當恢復法庭調查;如果被告人提出新的辯解理由,合議庭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恢復法庭辯論。」

其二,最後陳述程序可以突顯對被告人人格尊嚴的尊重。如果說前述一方面是出於能夠准確地懲罰犯罪的考慮的話,那麼這里可以認為是出於保障被告人人權的考慮。隨著法治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程序的關注也日漸強烈,過去那種程序法是實體法的附庸的觀點已經不再是學術界甚或實務界的主流觀點。人們意識到程序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並且這種價值又是多元的。其中程序能夠體現當事人做人之尊嚴的價值引起了充分注意。「訴訟法規定的程序保障體制強調了當事人的人格尊嚴和法律關系主體地位,體現了公正、民主和法制的觀念,使訴訟具有理性活動的形象。」不管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對最終的裁判結果有無實質的影響,最後陳述程序還是可以讓被告人內心壓抑已久的情感得到一定的釋放。雖然被告人的主體地位已得到確立,但誰也不能否認在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人是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這種境地難免會對其心理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因此,為被告人設置一個釋放情感的平台並非毫無必要。當然,在最後陳述中被告人並非可以毫無邊際、言無不盡,還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對此下文將作專門論述。

其三,被告人的最後陳述還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即以個案的形式向旁聽民眾宣示法律以及勸誡民眾切勿違法犯罪。本來,教育功能應當說是整個庭審乃至整個刑事訴訟的一個功能。但是,被告人最後陳述往往會帶有更為濃烈更為直接的教育色彩。被告人會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情感豐富地向人們展示其內心感受,具有一種「最後的臨別贈言」的性質。有一些陳述可能與認定案件事實毫無關系,所以在其他程序中可能並無機會做出。而各國立法對被告人最後陳述的限制一般都是「與本案有關」或者「不離題」,這類陳述雖說與認定事實無關,但應當說是還是「與本案有關」的,也是「不離題」的。況且這類陳述還會關繫到量刑時所考慮的認罪態度問題。最後陳述較之於其他庭審的過程可能更會打動旁聽民眾,體現出勸誡教育的功能。當然,法官也不能因於此而將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向這方面引導,畢竟最後陳述是被告人的權利,它還承擔著體現被告人做人尊嚴的功能。

最後陳述權-性質定位審判從最本質的角度上來講,應當說被告人之最後陳述權是屬於辯護權的范疇。所謂辯護權,是指法律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針對指控內容進行辯解、反駁,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權利,簡單地說就是對控告進行辯護的權利。一般認為,辯護權具有三個特性:專屬性、防禦性和絕對性。最後陳述權也是具有上述三個方面的性質。最後陳述權的專屬性意味著它是專屬於刑事被告人的一項權利,即使有律師代為發言,也是不能限制被告人還是可以進行最後陳述。如《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58條第(二)項和第(三)項便規定:「(二)由被告人作最後陳述。(三)即使有辯護人為他作了發言,對被告人仍然應當詢問他是否有為自己辯解的陳述。」在防禦性方面,最後陳述權就體現得更為明顯。它本來就是立法為了平衡控方和被告人的訴訟能力而多為被告人附設的一道防線,在形式上又體現為被告人作為防禦一方的最後一道防線。最後陳述權的絕對性應當體現為只要一個公民受到了刑事公訴和刑事審判,而不管其犯罪性質、嚴重程度如何,他都應享有最後陳述權。我們不能以罪輕為理由認為沒有最後陳述的必要,從而限制剝奪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權。如《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在第523條規定「最後陳述的進行」時便提出:「……5、在任何情況下,如果被告人和辯護人要求最後發言,應當得到允許,否則導致行為無效。」

辯護權是被告人的一項基本權利,貫穿於整個訴訟過程之中,它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同一般意義上的辯護權相比,最後陳述權有著獨特之處:一是最後陳述的主體僅是被告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由辯護人代為行使,這顯然有別於其他的辯護權;二是在最後陳述中,並不存在如其他辯護權中控辯雙方直接意義上的對抗,在這一階段中,只有被告人一人進行陳述,不存在控方的辯駁,其意見可得以充分提出。

另外,最後陳述權又不完全是一種辯護權。最後陳述權有一個功能是突顯被告人的尊嚴感,釋放被告人的內心情感。而辯護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首先要體現為一種對抗。有些情況下被告人的最後陳述並不具有對抗性,僅僅是一些抒情性質的發揮,最後陳述權會體現為一種情感宣洩權。最後陳述權的這種性質也是由被告人的受國家追訴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這種地位意味著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要比其他任何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當然,被告人情感的釋放也並不是漫無邊際,應當是與案件有關的。

C. 急需刑事訴訟法陳偉東第四版的PDF格式,txt格式或者讀書筆記

書名=刑事訴訟法 第3版
作者=陳衛東著
頁碼=406

ISBN=978-7-300-16094-8
出版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2.07

附件已經上傳

D. 復制不下來 解決問題後給你100分

我搞定了,可是。。。

樓主,我的大號回答你了,可還在審核中。。。可能太多字了

你匿名提問,我怎麼發給你?

這里是一小段:

一、自由心證制度的命名

自由心證制度是指一切證據證明力的大小以及證據的取捨和運用,法律不預先作出規定,而是由法官根

據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判斷,並根據其形成的內心確認來認定案件事實的一種證據制度。

E. 兩大法系刑事訴訟模式的區別和聯系

法系是指根據各國法律的特點和歷史傳統等外部特徵進行分類將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法律傳統、法律制度的若干國家的法律劃為同一法系。在當代一百多個國家中,有兩個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前者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後者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自20世紀以來,上述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互相借鑒、吸收或融合,但由於法律的傳統、文化和習慣的不同,客觀上仍然各自具有明顯的特點。這些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法律形式上的特點

英美法系發源於英國,自11世紀起,以中世紀英國普通法的概念和原則為基礎、根據資本主義的需要重新解釋和改造而成。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Caselaw)為主,英美國家高級法院的判例是重要的法律淵源之一。適用判例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即「遵照先例」(starede~isis)的原則,下級法院必須遵守上級法院的判例,尤其必須遵守最高法院的判例,因而判例實際上起著法律的作用。20世紀下半葉以來,英美法系國家也加強了議會立法和修訂原有立法,如英國《1965年證人出庭法》、《1974年陪審團法》、《1976年保釋法》、《1980年治安法院法》、《1985年犯罪起訴法》、《1995年刑事上訴法》等;美國《1975年聯邦刑事訴訟規則》、《1983年聯邦司法官審理輕微犯罪程序規則》、《1984年聯邦保釋改革法》以及各州的立法,如《紐約州刑事訴訟法典》等,但是上述議會立法或國會立法,多系單行法,不是統一的法典。

大陸法系以羅馬法為基礎,盛行於歐洲大陸諸國,以後又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大陸法系以成文法典為主,實體法與程序法分開,既有總則又有分則,內容比較嚴謹,形式比較完整。在古羅馬,查士丁尼[1]就禁止法官引用判例,當然法官更無權造法(1awmaking)。直到如今,1804年《拿破崙法典》第5條仍然是大陸法系國家公認的一個原則,該條規定:「審判員對於其審理的案件,不得用確立一般規則的方式進行判決。」[2]因此,成文法才是大陸法系法官判決案件的依據,判例僅供參考而已。現行《法國刑事訴訟法典》分卷首和五卷,共803條,《德國刑事訴訟法典》分8編,共477條;《日本刑事訴訟法》分7編,共506條和附則;《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分11編,共746條;都自成體系,比較嚴謹和完整。

二、偵查程序的特點

英美法系的偵查由警察機關負責。現代的警察機關起源於英國,於1829年9月由當時擔任內政大臣的羅伯特,皮爾爵士在倫敦創建,負責維持社會治安和偵查刑事犯罪。美國於1845年依照英國的模式在紐約市建立起第一個警察機關。這一模式還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產生過影響。英國警察機關根據1984年制定的《警察機關與刑事證據法》開展對犯罪的偵查[3].英國警察機關具有較廣泛的詢問權,警察機關為了了解案情和收集證據,可以詢問任何人,而不論是否為犯罪嫌疑人,但除了成文法有特別規定的(如恐怖主義分子)以外,被詢問人可以拒絕回答。自1991年起,警察機關詢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用同一部機器同時錄制兩盤錄音帶和錄像帶,不許復制,一盤供訴訟中使用,一盤封存,如果以後在法庭審理時,被告人及其律師對警察機關的錄音、錄像記錄提出異議,就可以由法官主持,當眾啟封另一盤進行對比,以核實口供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當警察機關認為被詢問人確有犯罪嫌疑時,必須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權,即可以不開口說任何話。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沉默權問題上,英國已有所變化,雖然《1994年刑事審判與公共秩序法》仍保留沉默權,但在某些法定的情況下的沉默,法庭或陪審團可以對此作出不利於被告人的推論[4].此外,為了提高偵查和鑒別犯罪的技術手段,英國向警察機關投資1.07億英鎊,擴大建設含300餘萬件樣品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資料庫,計劃到2004年用於對所有犯罪進行DNA鑒定。[5]在美國,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權是一項憲法性權利,並且通過判例規定警察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其律師必須在場,否則,該證據應當排除,不得作為證據採用。在偵查階段,英美的警察機關還有權採取搜查、扣押、有證逮捕和無證逮捕等強制措施。同時,英美在偵查階段對保釋的運用比較廣泛,即除了具有社會危險性的重罪、逃犯和曾經違反過保釋規定的以外,一般的輕罪嫌疑人均可在提供擔保、承諾隨傳隨到和履行必要的手續後予以釋放。

大陸法系國家負責偵查的司法警察要受檢察官或預審法官的領導或指揮。法國的預審法官是從法官中選出任命的,任期3年。預審法官有兩項主要職能,一是領導、指揮偵查,二是有權簽發傳票、拘票、拘留證或逮捕證[6].德國的檢察官領導和指揮警察的偵查,但一般案件仍由警察機關進行偵查,案情基本查清之後,移送給檢察官,檢察官可以要求警察機關補充調查證據[7].日本法律賦予犯罪偵查權的有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和司法警察職員,三者無明確分工,但檢察官對司法警察職員有指示、指揮權[8].義大利規定,在初期偵查階段,由檢察官領導偵查工作並且直接調動司法警察。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或繼續危害社會,大陸法系各國均有搜查、扣押、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但在名稱和分類上有所不同。關於律師介入刑事訴訟的時間,法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在拘留20小時以後,被拘留人可以要求會見律師。」[9]德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被指控人可以在程序的任何階段委託辯護人。」[10]日本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或者被疑人,可以隨時選任辯護人。被告人或者被疑人的法定代理人、保佐人、配偶、直系親屬及兄弟姐妹,可以獨立選任辯護人。」[11]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規定「在初期偵查階段,即48小時之內應訊問嫌疑人,同時應告知他有權委託律師,與律師會見和通訊。」[12]

三、起訴程序的特點

英國在傳統上是由警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的許可權和作用較小。1985年5月英國議會通過了《犯罪起訴法》,該法規定自1986年1月1日起,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設立皇家檢控署(CrownProsecutionService),[13]強化了檢察官在公訴中的作用,即警察機關在案件偵查終結以後,認為應該起訴的案件,必須移送檢察機關,由檢察官獨立作出是否起訴的決定,這明顯是吸收大陸法系的制度和做法。

美國起訴有兩種形式,一是經大陪審團(由16至23人組成)審查後批準的起訴書(indictment),二是檢察官提出的告發書(information)。聯邦和半數的州規定重罪案件必須由大陪審團決定是否批准起訴。在起訴書或告發書送達法院以後,法院應迅速及時安排傳訊。如果被告人作認罪答辯,而且法官確信該答辯系出於自願,被告人懂得其後果和意義,在一般情況下法院不再開庭,法官可以逕行判決。如果被告人作無罪答辯,法院將安排開庭審理。基於此,審前程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許多案件在審前程序階段已經解決,只有少部分案件才進入開庭審理程序,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辯訴交易(又稱答辯談判、答辯協議)在美國合法化以後更是如此,即起訴方和被告方律師在庭外進行磋商或談判,如果被告方滿足起訴方的要求作認罪答辯,檢察官則作出撤銷部分指控、降格指控或者建議法官從輕判刑的承諾,即控辯雙方達成辯訴交易;法院如果接受該辯訴交易,將在定罪和判刑中體現辯訴交易的內容;法院如果拒絕該辯訴交易,則應將這一事實記錄在卷,通知雙方當事人,並給被告人以撤回其答辯的機會,而且要告知被告人如果仍然作認罪答辯,案件的最終處理可能比辯訴交易所期待的更為不利於被告人。

檢察官制度始於14世紀的法國,因此大陸法系國家的檢察機關及其制度比較完備。法國的檢察官一般派駐於各級法院內,實行檢察官一體原則,即同一級檢察官系統的檢察官相互之間可以調換。法國沒有自訴案件,公訴案件均由檢察官代表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提起,但重罪案件必須經過兩級預審,即預審法官預審和上訴法院刑事審查庭預審,經刑事審查庭裁定起訴,重罪法庭才能受理。德國的起訴不作為一個獨立的程序,而是與偵查共同組成審判前程序。德國的檢察機關對應設置在各級法院內。德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除了8類輕微的刑事案件為自訴案件以外,都是公訴案件。德國在刑事訴訟中一直實行法制原則(又稱起訴法定原則),自20世紀60年代又引入機會原則(又稱起訴便宜原則),即賦予檢察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用以撤銷案件或者決定不起訴。從80年代以來,提起公訴的案件不到案件總數的20%。日本沒有自訴案件,實行國家追訴主義、起訴壟斷主義(一律由檢察官提起)和起訴便宜主義(根據犯人的性格、年齡及境遇、犯罪的輕重及情節和犯罪後的情況,沒有必要追訴時,可以不提起公訴)。提起公訴實行起訴書一本主義,即只能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具有法定格式的起訴書,而不得載人可能使法官對案件產生預斷的文書和證物。義大利的檢察官派駐於各級法院內,由於檢察官領導初期偵查,因此有一個快速的審查程序即初步庭審階段,由法官主持該程序,檢察官、被害人及其代理人、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參加,但證人不參加。初步庭審結束,法官可以決定提起訴訟並發出審判令外,還可以宣告不追訴判決,對後者,任何一方均可提出上訴。決定提起公訴以後,與義大利舊刑事訴訟法典不同的一點是,新法對移送至法院的案卷材料作了很大的限制,許多證據由當事人在庭審時當庭提出。起訴以後,檢察官可變更或增加指控的內容,但要給予被告方以充分的辯護機會。

四、審判程序的特點

英美法系實行當事人主義,庭審採用對抗制(adversary sys-tern),即原告、被告雙方地位平等,權利相同,控、辯雙方就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證據以支持本方的主張,申辯事實並進行辯論,法官負責主持庭審,不主動調查證據;參加庭審的陪審員(juror),負責判斷證據,認定事實,庭審結束後,由法官向陪審團作總結提示,指出所控之罪的法律,該案的爭議點、各種爭議問題的證明責任歸哪一方、不同問題所要求的證據的可靠程度等,然後陪審團進行秘密評議和表決;法官不參加評議,原則上要求12名陪審員一致作出有罪或者無罪裁斷,實在不能取得一致,也至少要10名陪審員取得一致意見;在陪審團作出有罪裁斷之後,法官負責適用法律和判刑。

英國和美國的正式審理程序基本相同,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選定由12人組成陪審團;2.開庭陳述,先由起訴方,後由被告方在審判開始向法庭作陳述,即簡述案情,說明准備提出的證人和證據要點;3.起訴方出示證據,證人逐個在法庭上就事實問題作證,同時法庭也可以出示物證、專家證人的證明,還可以讓證人當庭鑒別文件、圖片或其他物證;4.主詢問(美國稱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詢問本方的證人即主詢問(直接詢問),由對方詢問本方的證人即交叉詢問;5.再次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如有必要可以進行第二輪詢問;6.被告方提供證據,原則上不要求被告方提供證據,如果被告方希望作證,則同樣要接受對方即起訴方的交叉詢問;7.法庭辯論(美國稱終結辯論),在陳述和提證的基礎上,可以對證據加以評論;8.法官向陪審團作總結提示,包括適用於所控之罪的法律、各種爭議問題的證明責任歸哪一方等;9.陪審團退庭進行秘密評議;10.陪審團返回法庭宣布陪審裁斷,如果陪審團宣布為無罪裁斷,法官必須接受,被告人如系審前拘留,則應立即釋放被告人,審理程序即告結束;如果陪審團宣布為有罪裁斷,則以後由法官判刑。英美法系的判決書由法官個人署名作出,多數意見作為判例,判決書中必須寫明判決理由,判決所用的推理形式多用歸納法。

大陸法系實行職權主義,庭審採用審問制(inquisitorial sys-tern)。審判長指揮整個庭審,由他主動詢問當事人,主動追查犯罪,收集調查證據,按照審判長規定的次序,證人出庭依次作證,審判長還要向合議庭和訴訟雙方出示物證、勘驗報告、鑒定結論等。大陸法系的參審員(assessor)「[14]在法院執行職務期間,與法官有同等權利,即由法官和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共同聽審,共同評議,在判斷證據、認定事實和判處刑罰上,均由法官和參審員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決定。

大陸法系國家的庭審程序雖已吸收英美法系的交叉詢問和辯論原則,但仍有幾點不同。1.強調法官在庭審中的指揮作用。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309條規定:「審判長有權維持法庭秩序和指導審判。」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38條規定:「審判長負責指揮審判。」日本刑事訴訟法第294條規定:「在公審期日的訴訟指揮,由審判長進行。」2.職業法官和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法國的重罪法庭由3名職業法官和9名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德國也是由職業法官和參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但參審員的人數各級法院有所不同。日本不實行陪審或參審制度。3.法官可以主動調查證據。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310條規定:「審判長享有自由裁量權,可以憑自己的榮譽和良心,採取自己認為有助於查明真相的任何措施。」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44條規定:「為了調查事實真相,法院應當依職權將證據調查延伸到所有的對於裁判具有意義的事實、證據上。」日本刑事訴訟法第298條規定:「檢察官、被告人或者辯護人可以請求調查證據」,同時又規定「法院認為必要時,可以依職權調查證據。」現在,義大利的法庭審理以當事人為主而展開,但法官還有權調查新證據,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第507條規定:「在取證結束後,如果確有必要,法官可以主動地決定調取新的證據材料。」大陸法系的判決書以法院的名義作出,推理的形式多用演繹法,法典中的有關規定是大前提,具體案由是小前提,最後推導出結論,即從一般法則推演到特殊事例而後獲得結論。

當代西方國家刑事訴訟法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擴大和增設簡易程序和其他速決程序。英國按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佔全部刑事案件的97%,美國(包括通過辯訴交易結案的)佔90%,德國佔85%以上,日本佔94%,義大利新刑事訴訟法典增設了5種特別程序,為了鼓勵被告人選用簡易程序,刑事訴訟法規定如果被告人選擇簡易程序,則減輕法定刑的的三分之一或者減少罰金的百分之五十。

五、救濟程序的特點

由於主客觀上的各種原因,法官作出的判決裁定,難免不會出現事實上或法律上的錯誤,因此各國有必要根據其審級制度,設計出各種救濟程序加以補救,通常有上訴程序(包括事實上訴和法律上訴)、再審程序與監督程序。

英美法系的上訴程序,在上訴理由和審查范圍上有更多更嚴格的限制。英美法系國家對於一審案件中被告人自願作出有罪答辯(認罪答辯)的,一般不能就事實問題提出上訴,而只能就法律問題提出上訴。上訴審法院一般由法官合議,實行書面審,而且是法律審。少數案件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並且涉及有普遍意義的重大法律問題,才能上訴至最高審級。

大陸法系都有統一的刑事訴訟法典,對上訴程序的規定更為明確和完備,而且上訴制度與法院的審級制度密切相關,基本上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以一次上訴為限;實行三審終審制的,第二審為事實審,第三審為法律審,如法國、德國和日本。

再審程序與監督程序,前者是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發現事實有錯誤而進行重新審理的程序,法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均有再審程序。後者是發現裁判有違背法律的錯誤而依法糾正的程序,英國的審判監督權由高等法院王座庭行使,總檢察長和內政大臣也依法行使某些審判監督權,以糾正審判工作中的違法錯誤。英國還在伯明翰市還設有獨立的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CriminalCasesReviewCommission),負責接受申訴並進行審查,如有新證據,認為可能有錯誤,則轉上訴法院處理,至於如何認定,完全屬上訴法院的許可權。「[15]美國設有」調卷令「程序,當事人不服終審判決,經過特別申請,由聯邦最高法院頒發調卷令,進行重新審查,不過獲准者為數不多。大陸法系國家的監督審案件由最高法院管轄,統由檢察總長提出,如法國和日本,日本的監督程序稱非常上告,即檢察總長在判決確定後發現案件的審判違背法令時,可以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告。

F. 《刑事訴訟法一本通第12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刑事訴訟法一本通第12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mRDB0_XAJ50aa6CxFGFdOw

?pwd=xe7m 提取碼:xe7m
簡介:本書為刑事司法實務工作者乃至廣大公民快速查閱、綜合理解和正確運用刑事訴訟法規范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也為刑事訴訟法學教學與科研人員和刑事訴訟法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分析、研究、比較中國刑事訴訟法提供了頗有價值的立法和司法資料。

G. 《2018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2018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RPteqQYmI2u_yXWgxnJQ3w

?pwd=hluk 提取碼:hluk
簡介: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2018年版)本書為依據2018年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所做的修改條文的理解與適用的法律實務書籍,全面闡述了2018年刑事訴訟法條文修改的來龍去脈,為讀者了解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提供了全景式解讀。

熱點內容
中心規章 發布:2025-01-13 19:54:16 瀏覽:4
勞動合同法81條 發布:2025-01-13 19:24:42 瀏覽:870
加油站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3 19:24:39 瀏覽:91
法律責任主要有什麼責任 發布:2025-01-13 19:17:50 瀏覽:956
深圳特區城市更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18:59:53 瀏覽:560
2015勞動法工時 發布:2025-01-13 18:44:18 瀏覽:695
經濟法考試商標權的名詞解釋 發布:2025-01-13 18:39:21 瀏覽:722
公司法中 發布:2025-01-13 18:25:32 瀏覽:47
刑法保險詐騙 發布:2025-01-13 17:50:43 瀏覽:407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