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判決民事訴訟法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有哪些規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對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作出了以下規定:
侵權訴訟中:(1)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6)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7)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8)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按照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應當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對,不能片面地、主觀地確認證據的證明效力。審判人員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取得的各種證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審判人員不僅要對具體證據具體分析,而且還要從各個證據與整個案件的內在聯絡等角度對所有證據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和鑒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年4月9日通過 2007年10月28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六十四條【舉證責任】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是什麼?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笫一款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一、《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1、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3、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二、【釋義】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應當對自己主張的事實舉證,不能舉證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主張的事實不能成立的後果甚至敗訴後果。如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也就是說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不能證明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則要承擔義務未履行的責任。
本條是關於舉證責任的規定。舉證責任在相關的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都有規定,在沒有規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有確定舉證責任承擔的權力。確定舉證責任的一般原則和依據是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並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依照本條規定,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應當主動調查收集。對於何為「審理案件需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作了明確的規定,包括以下兩種情形:一是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二是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式事項。除了以上兩種情形外,其他任何情形,法院不得主動調查收集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什麼意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儲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內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儲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管轄異議審查後確定有管轄權的,不因當事人提起反訴、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等改變管轄,但違反級別管轄、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按第一審程式再審的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一款第二第三規定是什麼
按現行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並沒有第一款第三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中華人民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2. 先行判決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先行判決,又稱部分判決,是相對於全部判決而言的,是人民法院對已經審理清楚的部分事實和部分請求作出的判決。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無論原告有多少個訴訟請求,都要等全部案情查清之後作出判決。適用先行判決必須慎重,案件事實必須已經充分查明。先行判決是全部判決的一部分,它與將要作出的後一部分判決是完整的對案件的判決,它具有判決的效力,當事人可對其上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第一百五十四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一)不予受理;(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三)駁回起訴;(四)保全和先予執行;(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3. 民訴法先行判決,對於已査明的事實部分可先行調解嗎一個案子可出兩部分調解書嗎
第一:民事訴訟法,包括其他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有先行判決的情況,這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訴訟權利
第二:民事訴訟法里對於特殊情況,有先予執行的條款,但不會先行判決
第三:調解只能是針對訴求進行,一個案子只能有一份調解書
4. 民訴法第153條的理解
審理案件不要求等全部事實清楚一起判決,如果有事實已經清楚的部分,可以先行判決。剩下部分,等事實清楚之後另行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