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審查

行政法審查

發布時間: 2023-03-03 22:29:09

① 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的內容有哪些

依據《行政法來及行政訴訟法》的相源關規定,主要審查如下內容:
一、合法審查。
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具備以上條件時,判決維持。
二、違法審查。
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三、不履行法定職責審查。
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② 公務員依法行政 行政訴訟全面審查的范圍包括哪些

您好!本文所指的審查范圍是從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廣度和深度兩方面來加以界定的,包含三個層次:第一,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哪些獨立的行為進行審查,這實際上涉及審查對象問題。〔2〕行政訴訟雖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審理重心, 但由於案件的復雜性,常常需要對與受審具體行政行為交織在一起的其他行為進行處理。第二,人民法院審理個案時,究竟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哪些方面進行審查,是進行外在意義的合法性審查還是既包含外在意義也包含內在意義的合法性審查,是全面審查還是僅限於法律審。第三,人民法院審理個案時,對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結論、法律解釋及適用等各部分審查的程度,是全面深入的審查還是比較膚淺的審查,這里需要確定一定的標准,即審理標准。行政訴訟審查范圍涉及的內容很多,本文只就幾個具體問題作些探討。
一、關於行政訴訟的合法性審查問題
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作為行政訴訟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不容置疑的,問題在於如何理解和確定合法性審查的內涵,明確合法性審查與合理性審查的關系。關於合法性審查,有學者認為是指法院審查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方式、內容、程序及許可權進行。〔3 〕也有的學者認為合法性審查主要是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違法的問題,對行政機關在自由裁量權范圍和幅度內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一般不予審查。〔4 〕上述觀點反映了學術界以及司法界對合法性審查的普通認識。筆者認為這一認識存在重大缺陷,即對合法性的理解過於狹窄,只將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簡單地等同於形式合法,而不包含實質合法,這一認識是有待於修正的。
首先,從觀念上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豐富的內涵,包括兩層涵義:第一,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律的外在規定,即符合主體、許可權、內容和程序等方面的規定,也就是形式合法;第二,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內在精神和要求,即符合法律的目的,考慮相關因素,符合公正法則等,也就是實質合法。
其次,從國外的行政訴訟或司法審查制度來看,無不是從外在合法和內在合法兩個方面來界定合法性的。 例如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第206節第2款認為專橫、任性、濫用自由裁量權的行為是不合法性, 審查法院應予撤銷。這里的專橫、任性、濫用自由裁量權的行為就是一種內在違法。再如在英國,行政機關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目的,或者作出決定時進行了不相關的考慮,或者行政機關作出了不合理〔5 〕的決定都是越權行為,越權行為無效,應予撤銷。
再次,從行政法治的目的來看,僅要求行政機關的行為形式合法是明顯不夠的。在現代行政管理中,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普遍存在,為確保其合理運用,要求其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必須實質合法。
我國普遍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作狹義解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行政法的基礎理論薄弱。在行政法理論中,與行政行為合法性界定相關的有兩部分,一是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括,二是有關行政行為的分類。關於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絕大部分教科書都將其歸納為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並認為這兩個原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適用范圍不同,這樣就人為地將兩個原則割裂開了,而從其大多數教科書表述的內容來看,行政合法性原則主要涉及形式合法部分,即外在合法,行政合理性原則主要涉及實質合法部分,即內在合法。因而在嚴格意義上,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合法性原則的補充。行政法基本原則理論的簡單化使人們誤以為行政合法性審查與行政合理性審查可以完全分開,並使人們普遍從狹義上理解合法性審查。
行政法理論上的另一個誤點是將行政行為分為羈束的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為。這種分類常使人們誤解為在羈束的行政行為中不存在任何自由裁量,因而不存在合理性問題,其合法只是從狹義加以理解。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任何一個具體行政行為都可分為事實結論、對法律的解釋及適用結果三部分,在這里除了適用結果有羈束和自由裁量之分外,對事實結論的作出及法律的具體適用上的解釋都存在著自由裁量,因而,在行政機關的活動中,自由裁量權是普遍存在的,合理性問題普遍存在,並應成為合法性審查的一部分。
第二,我國的行政法治程度不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重視法治建設,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不可能一步到位,講法治,只追求外在的形式合法,而很少觸及更高層次的內在的法律精神,即滿足公平、公正等要求。因此,從狹義上理解合法性審查很容易取得共識,即:符合法律的外在規定就是合法,不符合就是違法。
第三,行政訴訟制度自身的影響。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歷史不長,對行政機關行為的監督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另一方面,我國不承認判例的效力,而行政機關行為內在的合法標准不藉助於判例是很難形成的,在具體的審理中更是難以操作,這也是對合法性審查采狹義解釋的原因之一。
如上所述,行政合法性審查既包括形式合法的審理(或叫外在合法的審查),又包括實質合法的審查(或叫內在合法的審查)。按照這一思路,那種認為「行政訴訟原則上只審查合法性問題,不審查合理性問題的觀點也需要修正。合理性審查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是否有失公正,或者在正常理智的人看來都不合理,這里實際上已涉及合法性,從這一角度看,合法性審查並不排除對合理性問題的審查;另一個層次是對行為是否明智、妥當的判斷,兩個理智正常的人對同一個事件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在這里,法院不能以自己的判斷去代替行政機關的判斷,因而與合法性審查無關。由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合法性審查並不完全排除合理性問題,但涉及明智、妥當性的判斷除外。
值得指出的是,合法性審查中雖隱含有合理性問題,但人民法院並沒有普遍的變更權,只有在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時才能直接予以變更。
二、關於行政訴訟是否為法律審問題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進行全面審查(既包括法律審又包括事實審)還是僅限於法律審?普遍的觀點是行政訴訟實行的是全面審查原則,還有學者認為行政訴訟法規定的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從法律上肯定了行政審判既是事實審,也是法律審。〔6〕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從嚴格的意義上說, 行政訴訟應當是一種法律審,這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所決定的。
第一,行政訴訟的任務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其中包含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作的事實結論的審查、對法律的解釋及適用的審查以及對處理結果的審查等。這里對事實結論的審查與對事實問題重新作出結論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而後者就是事實審。嚴格地說,事實審就是對事實的客觀性、真實性作出認定,並在此基礎上對事實的性質作出判定;而對事實結論的審查是看事實結論有無主要的證據支持,事實結論的作出是否合乎理性。由此可見事實審與對事實結論的審查是相區別的,事實審不是行政訴訟的組成部分。
第二,具體行政行為雖然是行政機關根據一定的事實適用法律所作的決定,但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不完全取決於客觀事實,客觀事實對相對人不利,並不意味著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例如一公民違法經營,理應給予行政處罰,但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中由於缺乏主要證據,因而這一行政處罰決定也是違法的。法院在審查中應著眼行政機關認定該公民違法經營是否有主要證據,是否合乎理性,而不審查該公民是否確實存在違法經營的行為。由此可見,在行政訴訟中對引發具體行政行為的客觀事實重新進行認定判斷,即事實審不具實質意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事實審還將淡化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
第三,從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或者說從人民法院與行政機關的關系來看,一方面,司法權應當對行政權進行監督;另一方面,司法權又應當尊重行政權,不能代替行政權。具體在事實問題的判定上,應由行政機關裁量,法院只審查行政機關的事實裁定是否合理,自己不進行判斷。在事實問題上,行政機關更有發言權,因為行政人員具有管理方面的專長和經驗,法院的判斷不比行政人員具有優勢,此外,法院如果對每個事實都重新作出決定,會妨礙行政效率。
第四,我國行政訴訟法雖然規定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訴訟原則,但並不必然推導出行政訴訟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在行政訴訟中,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具有特定的涵義,這里的事實不能理解成引發具體行政行為的客觀事實,而是指證明具體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事實存在的證據事實。進一步說,在以法律審為核心的行政訴訟中,以事實為根據的訴訟原則有無存在的必要是值得探討的。
第五,從國外行政訴訟或司法審查的情況來看,一般只限於法律審。例如在英國,法院不審理決定中的純粹事實問題,主要審查受審決定中的法律問題。〔7〕再如在美國,對於事實裁定, 法院一般尊重行政機關的意見,自己不作決定,重新審理屬於例外。〔8 〕在國外行政訴訟之所以採用法律審而不全面審查,主要也是考慮行政機關與法院權力的分工以及行政訴訟的性質。
關於法律審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其一,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否具有法定職權。其二,具體行政行為所作的事實結論是否有主要證據支持。其三,行政機關對其所適用的法律的解釋是否正確。行政機關對法律適用的解釋有一般解釋和個案解釋。一般解釋不針對某一特定事件,具有抽象的意義,一般由法定的立法機關或行政機關作出,對這類解釋,法院無權審查;但對規章及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的解釋,法院有鑒別權,認為不適當的不予採用。個案解釋也就是法律在適用中針對特定的事實所作的解釋,是一個具體的解釋。對這類解釋,法院有權審查。其四,具體行政行為所作的處理結果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法律理性。其五,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行政訴訟是法律審這一結論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揭示了行政訴訟的審查重心,在以往的一些開庭審判中,之所以容易形成法院和被告共同審原告的情況,〔9 〕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把握住行政訴訟是法律審這一特點,對事實問題的全面重新審查必然導致對相對人行為的審查,這與行政訴訟的宗旨是不相吻合的,影響到行政訴訟的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強調行政訴訟是法律審,並不排除在個別情況下進行事實審。如法院審理撫恤金案件時,在作出履行判決前,必須對原告人是否屬於撫恤對象等事實問題作出判定。
三、關於行政訴訟的審查標准問題
審查標准一詞,常用作評判或衡量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標准,與判決的條件相當。本文所說的審查標準是指另外一種意義,是就行政訴訟審查的程度而言的,為確定行政訴訟審查的深縱程度需要設定審查標准。行政訴訟法第5 條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雖然在宏觀上對審查標準的設定具有指導意義,但就行政訴訟法的整個規定來看並沒有明確審查標准,例如對事實結論的審查究竟審查到什麼程度?對法律的解釋及適用能否審查,審查到哪一層次?這些問題不僅在理論上需要澄清,在實踐中尤其需要明確,因為它們直接關繫到法院的審理許可權。如前所述,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包括五個部分,對每部分審查的程度不盡相同,從而決定了應採用不同的審查標准,以下分別予以討論。
1.對行政機關許可權的審查標准
行政機關的許可權包括管轄權和職權的大小兩部分。管轄權是指對某些事物的主管權,例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11條的規定,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更新,實行管理和監督。職權的大小是指行政機關在其主管范圍內可以做出什麼決定和應當做出什麼決定。例如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縣級以上的公安機關(含縣級)可以對賭博或者為賭博提供條件者處15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3000元以下罰款,或者依照規定實行勞動教養。在我國,按照憲法第69條的規定,行政機關的主管權由國務院決定,因而,法院在審查管轄權問題時無權自由裁定。當法律對管轄權的規定不明確,或者行政機關之間對管轄權發生爭議時,法院須就管轄權問題送請國務院裁定。但對行政機關職權的大小以及職權的空間與時間范圍,法院有權依法獨立作出判斷,因為行政機關職權的大小是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不能最後自己決定,應由法院依法判定。
2.對具體行政行為事實結論的審查標准
如前所述,行政訴訟主要是一種法律審,對事實問題不進行全面審查,但並不意味著完全不審查。在具體行政行為中,事實結論是適用法律的基礎,事實結論的武斷、專橫將改變法律的意義和效果。例如不問證據如何,對不履行行政機關決定的一律強制執行,這就會有違設定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初衷。關於事實結論的審查,行政訴訟法第54條有兩處提到,一是作為維持判決的條件之一,事實結論必須證據確鑿;二是只要主要證據不足,法院就可以作出撤銷判決。嚴格地說,證據確鑿和具有主要證據無論在字面上還是在實質意義都是不相同的,證據確鑿是指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依據確實、可靠;〔10〕具有主要證據是指行政機關佔有的證據可以證明其所作的事實結論,當然這些證據必須是確實的。
行政訴訟法對事實結論審查的兩種不一致的規定顯然是不妥當的,因為具體行政行為在事實結論方面違法與否只能適用同一標准,符合標準的合法,不符合標準的違法。如果合法與違法採用不同的標准,那麼在這兩種標准之間的行為的性質就難以確定了。
筆者認為對事實結論的審查宜採用合理性標准,即行政機關對事實的裁定要有合理的證據支持。這一標准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首先,法院不代替行政機關對全部事實問題重新作出結論,這是法律審所要求的;其次,法院不審查行政機關所作的事實結論是否正確、妥當;最後,法院要審查的是事實結論有無合理的證據支持,事實結論的推斷是否合理,即能否為一般的具有理智的人所能接受。採用合理性審查標準是由行政訴訟的目的所決定的,當然也為法院與行政機關各自的分工所要求。事實問題由行政機關決定更為合理,但法院又不能完全不予審查,所以要採用合理性標准進行一定程度的審查。在國外,行政訴訟對事實結論的審查也是非常有限的,在審查標准上美國採用的是實質性證據標准,按照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解釋,實質性證據是關於這樣的證據,即一個合理的人可能接受作為一個結論的正當的支持。〔11〕究其實質,實質性證據標准也就是合理性審查標准。
合理性審查標准與證據確鑿、具有主要證據不同,後者更著重於判決的條件,沒有揭示法院審查的深度。相比之下,合理性審查標准與具有主要證據稍微接近一點,但有根本區別,因為對主要證據也有全面審查和一定程度的審查之別,合理性審查只是一定程度的審查。
3.對法律解釋的審查標准
行政機關在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常常涉及到法律的解釋問題,對法律的解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法律的一般解釋,具有普遍意義,通常是由法定機關來完成的;二是對法律在具體適用過程中的解釋,這通常是由執法的具體工作人員來完成的。對這兩種解釋的審查,法院的審查標准不同。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審查一般解釋的標准。行政訴訟法第52條、第53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並參照規章。這一規定意味著法院對法律、行政法規及地方性法規沒有審查權。同樣,與法律、法規效力相同的解釋,法院沒有審查權,除非這些解釋與憲法、法律相抵觸。至於對規章及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的解釋,法院有權審查,〔12〕審查標准法律沒有規定。筆者認為也應當採用合理性標准,既尊重行政機關的意見,又不完全任其自行其事。
關於在具體適用過程中的法律解釋,即具體解釋,例如某一法律的規定是否適用於某一特定的相對人,在這方面,法院應當採用更為嚴格的審查標准,法律的意義最終由法院決定,當然,這里不排除法院在做決定前聽取行政機關的意見。我們可以把這種審查標准叫作完全審查標准。採用這一標準是考慮到我國行政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應加強監督,另外,法律問題的處理本是法官的長處,宜發揮這種長處。
4.對處理結果的審查標准
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作的處理結果的審查也分兩種情況,一是對一般行為處理結果的審查;另一是對行政處罰行為結果的審查。按照行政訴訟法第54條規定,對一般具體行政行為處理結果的審查採用合理性標准,具體包含兩層內容:第一,處理結果是否超出行政機關的許可權,是否符合法律的外在規定;第二,行政機關在自由裁量許可權內作出的決定是否符合法律的內在要求。採用合理性標准時,法院不能用自己的判斷,自己認為合理的決定來代替行政機關的決定,即使認為行政機關的決定不適當,但只要有合理的理由就不能認為違法。
對行政處罰的結果,法院採用完全審查標准,法院可以完全不顧行政機關的意見,用自己的判斷來代替行政機關的判斷,認為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5.對具體行政行為製作程序的審查標准
在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中,程序審查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到法律的規定、行政機關的行為,有時還與相對人的程序行為相關。因此對程序的審查要分解成各個獨立的要素,分別適用前面所討論的審查標准。總的來說,它主要採用完全審查標准,但對法律的一般解釋例外。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審查標准有三種:第一種是尊重行政機關判斷的標准,主要適用行政機關管轄權和對法律的一般解釋,法院適用這一標准時,審查權非常有限;第二種為合理性審查標准,適用於對事實裁定的審查和對一般處理結果的審查,採用這一審查標准,法院將對有關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審查;第三種為完全審查標准,適用於對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大小的審查和對法律適用的解釋以及對程序問題的審查,採用這一審查標准時法院的審查許可權較大。
總之,在行政訴訟的理論和實踐中,審查范圍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首先,它直接決定了法院在行政訴訟中審查權的大小;其次,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的落實離不開對審查范圍的研究;第三,審查范圍影響到行政權與司法權的分工與制約;第四,審查范圍還將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標准及判決的條件產生深刻影響;最後,在很大程度上,審查范圍將決定行政訴訟的質量以及行政訴訟目的的實現。筆者相信,隨著對這一問題的逐步認識及討論的深入,會促進行政訴訟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謝謝閱讀!

③ 《行政法》-----一審判決

 一、關於判決的法律規定

(一)駁回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69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二)撤銷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0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職權的;(5)濫用職權的;(6)明顯不當的。 第71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0 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為,被告重新作出的行政行為與原行政行為的結果相同,但主要事實或者主要理由有改變的,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情形。 人民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判決撤銷被訴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為不受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行政機關以同-事實和理由重新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人民法密8 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根據行政據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 三)履行判決和給付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 72 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第73 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的,判決被告履行給付義務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1 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成立,被告違法拒絕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履行原告請求的法定職責;尚需被告調查或者裁量的,應當判決被告針對原告的請求重新作出處理。 第92條 原告申請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而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第93 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原告未先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所請求履行的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明顯不屬於行政機關許可權范圍的,可 以裁定駁回起訴。

(四) 確認違法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4 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但不撤銷行政行為∶ (一)行政行為依法應當撤銷,但撤銷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二)行政行為程序輕微違法,但對原告權利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銷或者判決履行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一)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二)被告改變原違法行政行為,原告仍要求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判決履行沒有意義的。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6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對原告依法享有的聽證、陳述、申辯等重要程序性權利不產生實質損害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第 一款第二項規定的"程序輕微違法"(一)處理期限輕微違法;(二)通知、送達等程序輕微違法;(三)其他程序輕微違法的情形。

(五)確認無效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5 條 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9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五條規定的"重大且明顯違法"∶ (一)行政行為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二)減損權利或者增加義務的行政行為沒有法律規范依據;(三)行政行為的內容客觀上不可能實施;(四)其他重大且明顯違法的情形。 第 94 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請求撤銷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行政行為無效的,應當作出確認無效的判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請求確認行政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審查認為行政行為不屬於無效情形,經釋明,原告請求撤銷行政行為的,應當繼續審理並依法作出相應判決;原告請求撤銷行政行為但超過法定起訴期限的,裁定駁回起訴;原告拒絕變更訴訟請求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六)確認判決的補充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76 條 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95 條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可能給原告造成損失,經釋明,原告請求一並解決行政賠償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就賠償事項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一並判決。人民法院也可以告知其就賠償事項另行提起訴訟。 第 97條 原告或者第三人的損失系由其自身過錯和行政機關的違法行政行為共同造成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各方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以及在損害發生和結果中作用力的大小,確定行政機關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 98條 因行政機關不履行、拖延履行法定職責,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應當考慮該不履行、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在損害發生過程和結果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

(七)變更判決 《行政訴訟法》第 77條 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 八)復議決定和判決形式 《行政訴訟法》第 79條 復議機關與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對復議決定和原行政行為一並作出裁判。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136 條 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依職權追加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對原行政行為或者復議決定可以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原行政行為合法、復議決定違法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撤銷復議決定或者確認復議決定違法,同時判決駁回原告針對原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 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由復議機關對加重部分承擔賠償 責任。 原行政行為不符合復議或者訴訟受案范圍等受理條件,復議機關作出維持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一並駁回對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起訴。 第 89 條 復議決定改變原行政行為錯誤,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復議決定時,可以一並責令復議機關重新作出復議決定或者判決恢復原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

(九)信息公開行為判決 《關於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9條 被告對依法應當公開的政府信息拒絕或者部分拒絕公開的,人民法院應當撤銷或者部分撤銷被訴不予公開決定,並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公開。尚需被告調查、裁量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重新答復。被告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申請人要求的內容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適當形式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按照申請人要求的內容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適當形式提供。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可以作區分處理的,應當判決被告限期公開可以公開的內容。 被告依法應當更正而不更正與原告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更正。尚需被告調查、裁量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重新答復。被告無權更正的。判決其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 第

 10條 被告對原告要求公開或者更正政府信息的申請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 ,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答復。原告一並請求判決被告公開或者更正政府信息且理由成立的,參照第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 11 條 被告公開政府信息涉及原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且不存在公共利益等法定事由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確認公開政府信息的行為違法,並可以責令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根據原告請求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政府信息尚未公開的,應當判決行政機關不得公開。 訴訟期間,原告申請停止公開涉及其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公開該政府信息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公開不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裁定暫時停止公開。

 第 12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已經履行法定告知或者說明理由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不屬於政府信息、政府信息不存在、依法屬於不予公開范圍或者依法不屬於被告公開的;(二)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已經向公眾公開,被告已經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的;(三)起訴被告逾期不予答復,理由不成立的;(四)以政府信息侵犯其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為由反對公開,理由不成立的;(五)要求被告更正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理由不成立的;(六)不能合理說明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系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被告據此不予提供的;(七)無法按照申請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政府信息,且被告已通過安排申請人查閱相關資料、提供復製件或者其他適當形式提供的;(八)其他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情形。

(十) 行政許可行為判決形式

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 10條 被訴准予行政許可決定違反當時的法律規范但符合新的法律規范的,判決確認該決定違法;准予行政許可決定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的,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第 11條 人民法院審理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案件,認為原告請求准予許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沒有裁量餘地的,可以在判決理由寫明,並判決撤銷不予許可決定,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 第12條 被告無正當理由拒絕原告查閱行政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內准予原告查閱。 復議維持後再起訴的判決形式

④ 行政復議可以對行政法規提起附帶性審查

法律分析:行政復議可以對行政法規提起附帶性審查。法律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可以提起附帶性審查的范圍有:國務院部門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7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⑤ 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定審查相關流程

法律分析: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執法機構報送法制科室進行審核,應提交下列材料:(一)擬作出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包括基本事實,適用法律、法規、規章的情況,適用行政裁量權的情況,調查取證情況,聽證、評估、鑒定的情況,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二)擬作出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書文體;(三)與擬作出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相關的證據材料;(四)經過聽證程序的,應當提交聽證筆錄;(五)經過評估、鑒定程序的,應當提交評估、鑒定報告;(六)法制機構認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情況說明主要包括基本事實、調查取證、適用依據、行政裁量權適用,以及聽證、評估、鑒定等情況。執法機構送審材料齊全的,法制科室應當受理;材料不齊全的,執法機構應當在2日內補充,逾期不補充的,予以退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⑥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主要審查的是()。

行政行為。復

行政行為原則上自告知之制時起發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規定時自規定之時起生效。受領之時生效和即時生效的規則,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為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發生時間,一般為告知之時。這是各國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行政管理法律關系的客體,即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雙方當事人圍繞行政行為形成法律關系。行政主體有權依法實施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則負有服從的義務。



(6)行政法審查擴展閱讀:

行政行為符合行政程序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如行政行為公開、公正、效率等原則以及為確保上述原則的實現而確立的情報公開制度、調查制度、職能分離制度、迴避制度、辯論制度、聽證制度、案卷制度、時效制度等。

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熱點內容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