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10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10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3-03-06 01:40:10

1.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1、 性質不同:行政法是一種實體法,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
2、適用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實體依據。
3、適用的階段不同: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法是關於行政行為作出的依據;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認識
行政法是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許可的問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在依法行政時必須要做的程序,雖然二者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行政法含義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含義
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區別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區別在於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之間的關系
1、行政法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內容簡介

行政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門之一,其規范眾多,內容豐富,涉及國家生活和版社會生活的權各個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行政訴訟法則是保證行政法貫徹落實和發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兩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以行政職權的擁有和行使為主線,對行政主體、行政職權、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責任、行政監督、行政救濟及行政訴訟等問題進行了認真探討。通過對這些重要問題的研究,力圖勾勒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輪廓與主要內容,旨在使學習者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3.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1、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組織法;

(2)行政行為法;

(3)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 行政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 行政訴訟法的淵源
具體而言其法律淵源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的規定尤其是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對行政訴訟活動的進行具有基礎性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2)國際條約。《行政訴訟法》第7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有關審判組織、審判程序以及法律監督的規定。
(4)行政訴訟法典。
(5)單行法律、法規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釋。主要是指《若干解釋》以及有權機關對法律、法規所作的其它解釋;
(7)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5、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是指行政訴訟法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訟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對人的效力和對事的效力。

(1) 空間效力
空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我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我國國家主權所及一切空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延伸的所有空間。也就是說凡在我國進行行政訴訟活動,均應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
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適用。

(2) 時間效力
時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時間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訴訟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時間以及行政訴訟法對該法生效前發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國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本法從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日期即為行政訴訟法的生效日期。同時,我國行政訴訟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對人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能對哪些人有拘束力,對哪些人沒有拘束力。我國行政訴訟法採用屬地原則確定對人的效力。凡在我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的,無論當事人為中國公民、法人還是外國公民、外國組織或無國籍人,均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但是,中國參加或締結的國際條約對外國公民的權利作了特殊規定的,適用該規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據此,除非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豁免或者外交人員從事與公務無關的活法,行政訴訟法對其沒有約束力。

(4) 對事的效力
對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訴法對行政案件的適用范圍,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6、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1)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都屬於程序法,都是保證行政實體法正確實施的手段。但適用的主體不同,所處的階段也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依據。從適用的階段看,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關於行政得為的程序法,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況下,行政實體法首先通過行政程序法得以實施,只有發生行政爭議時,才有適用行政訴訟法,通過訴訟程序實施行政實體法的必要。

7、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 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行使行政職權

4. 江蘇省自學考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2010年7月增考試卷以及答案

你認為真的有神仙呀!!
我有重點資料你要不?
[email protected]有需要快發消息給我,
簡答題
1.簡述行政處罰適用簡易程序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1)有法定依據;3)違法事實確鑿;4)較小數額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

2)所謂較小數額的罰款,是指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 000元以下的罰款;

2.簡述行政徵收的作用?

1)行政徵收是國家實現其管理職能,滿足財政支出需要的保障;

2)行政徵收有利於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具有管理經濟並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

3)行政徵收屬於經濟利益的再分配,有利於縮小貧富差別,公平負擔,協調各種利益團體和各階層的利益;

3.簡述行政合同的特徵?

1)行政合同屬於一種雙方行政行為;

2)行政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3)行政主體對於行政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解除享有優益權;

4)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實現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標或者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5)行政合同雙方當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發生的爭議,受行政法調整,根據行政法的有關規則,通過行政法上的救濟途徑(如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予以解決。

4.簡述行政機關的特徵?

1)行使國家行政職權,管理國家行政事務;

2)行政機關在組織體系實行領導——從屬制;

3)行政機關在決策體制上一般實行首長負責制;

4)行政機關行使職能通常是主動的、經常的和不間斷的;

5)行政機關最經常、最直接、最廣泛的與個人、組織打交道;

5.簡述我國關於公務員辭退的法定情形。

1)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2)公務員在年度考核中,其考核等次連續2年被確定為「不稱職」;

3)曠工或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天,或者1年內累計超過30天;

4)因單位調整、撤銷、合並或縮減編制員額需要調整其工作,本人拒絕對其的合理安排;

5)不履行公務員義務,不遵守公務員紀律,經多次教育仍無轉變,又不宜給予開除處分;

注意:公務員被辭退,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待業保險。

6.簡述行政訴訟起訴被受理的條件?

1)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4)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2)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3)有明確的被告;這一條要求,原告在提起訴訟時,必須具體清楚地向法院表明控告誰,即被訴行為是由哪個行政主體作出的。

7.簡述被授權組織的法律地位?

被授權組織:

1)在非行使行政職能的場合,不享有行政權,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

2)在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行政職能時,是行政主體,具有與行政機關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3)以自己名義行使法律、法規授職能,並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職能行為對外承擔法律責任

8.簡述行政許可在現代國家中的積極作用?

1)有利於控制進出口貿易,發展民族經濟,保持國內市場的穩定;

2)消除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會經濟活動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3)保護廣大消費者及公民的權益,制止不法經營,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生活秩序;

4)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管理,協調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關系;

5)保護並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國力資源,保持生態平衡,避免資源、財力及人力的浪費;

9.簡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促進行政民主;5)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為的效率取決於——行政方式的適當選擇、環節的合理安排、過程的科學組合,以保證行政機關活動的合理化和科學化。

3)行政違法行為的發生大都與制度不完備、程序不健全有關;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給失職與濫用職權留有餘地,從而起到確保行政權在法治的軌道上正常運行的作用。

4)監督與控制行政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A: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為行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

B:行政程序法是杜絕失職和濫用職權等行政違法行為的有效手段;

10.簡述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對人是行政主體管理的對象;

2)行政相對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參與人;

3)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救濟法律關系和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可以轉化為救濟對象和監督主體

11.簡述代執行和執行罰的特點?

(一)代執行的特點:

1)對象是行政行為所確立的可為他人代履行的作為義務,如違法建築物的強制拆除、代出義務工等。

2)有法律根據或者有合法的行政行為存在,而法定義務人不履行其應該履行的法定義務,這是代執行的實施前提。

3)代執行的主體必須是行政強制執行機關,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所指定的第三人可以成為行政強制執行的實施主體。

(二)執行罰的特點:

1)一般只適用於不作為義務和不可為他人代履行的作為義務;

2)執行罰的數額從義務主體應履行義務之日起,按日數計算,並可反復適用;

3)執行罰的數額必須由法律、法規明文作出規定,執行機關只能依法實施,無裁量餘地;

12.簡述行政復議的特點?

1)由法定的行政主體進行;

2)行政復議按照特定行政程序進行;

3)是一種行政裁判行為;5)依申請的行為;

4)行政復議同時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13.簡述國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須符合的條件?

1)賠償是法律規定的;損害必須是違法行為造成的;

2)損害必須是行政機關和行政工作人員的行為造成的;

3)國家負責賠償的損害必須是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造成的;

4)損害必須是現實已經產生或必然產生的,不是想像的;是直接的,不是間接的;

14.簡述可訴性行政行為的特徵。根據《行政訴訟法》,可訴性行政行為:

1)是具有司法審查必要性的行為。

2)是與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有關的行為;

3)是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實際影響的行為;

4)是在現實情況下有司法審查可能性的行為;

5)是擁有行政管理職權的機關、組織所實施的行為;

15.簡述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的特點。

1)法律適用的主體是人民法院;

2)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3)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基礎是對行政決定法律適用的審查;

16.簡述被授權組織的條件?

1)相應組織應與所授權行使的行政職能無利害關系;

2)對於某些特別行政職能,被授權的組織還應具備某些特別條件;

3)相應組織應具備所授權行政職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設備和條件;

4)相應行政組織應具備了解和掌握與所行使行政職能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技術支持的工作人員;

17.簡述行政行為的涵義和特徵。

(1)特徵:

A:服務性;B:裁量權;C:單方性;D:強制性;E:從屬法律性;

(2)涵義: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1)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的行為,即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實施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即行政主體的行為所引起的關系是行政法律關系而非民事法律關系或其他法律關系;

3)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即行政主體的相應行為能對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個人、組織的權利、義務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對行政相對人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

18.簡述管轄權移轉與移送管轄的區別。

1)管轄權轉移由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同意;移送管轄無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或同意;

2)管轄權的轉移發生於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是級別管轄的一種變通形式;移送管轄一般發生於同級人民法院之間,是地域管轄的一種補充形式。

3)管轄權的轉移是指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將案件管轄移交給原本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使其獲得對該案件的管轄權;而移送管轄是指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把已經受理但不屬於自己管轄的行政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

19.簡述行政處罰的特徵?(體現了強烈的制裁性和懲戒性)

1)行政處罰的是對於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的制裁;

2)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依據法定許可權,除非法律另有規定,行政處罰權只能由行政主體行使。

3)行政處罰的目的既是為了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和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對違法者予以懲戒和教育,使其以後不再犯。

4)行政處罰是針對有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的行政相對人的制裁,即對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財產、名譽或者其他權益的限制或剝奪,或者對其科以新的義務。

20.簡述行政裁決的特徵。

1)行政裁決具有不可變更力;

2)行政裁決的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關;

3)行政裁決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裁決權的活動,具有法律效力;

4)行政裁決程序通常依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以協商或調解為前置;

5)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是民事性質的,且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這是行政裁決的前提;對行政裁決不服,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

21.簡述申請行政復議的條件?

1)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2)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3)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於復議范圍和受理復議機關管轄;

5)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22.簡述行政訴訟被告資格。

1)必須是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行政主體;

2)必須具有行政訴訟權利能力,並以自己的名義應訴;

3)必須事實了原告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

23.簡述行政許可的特徵。

(1)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的申請,通過頒發許可證或執照等形式,依法賦予特定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或實施某種行政的權利或資格的行政行為。

(2)行政許可的特徵有:

1)行政許可是依申請的行政行為;

2)行政許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一般禁止;

3)行政許可是收益性行政行為;即賦予行政相對人某種權利和資格的行政行為;

4)行政許可的目的在於抑制公益上的危險或影響秩序的因素,確保財政收入;

5)行政許可是要式行政行為,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並應以正規的文書、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予以批准、認可和證明,必要時還應附加相應的輔助性文件。

24.簡述行政訴訟被告的特徵。

1)被告必須是經原起訴並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如果沒有被訴則不成為被告;

2)被告與原告處於對抗地位;一方面,沒有原告就沒有被告,但同時,被告與原告又因相互抗辯、對立面存在;

3)被告恆定為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不能成為行政訴訟中的被告,即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

25.簡述行政給付的一般程序。

(1)定期性發放的行政給付:

1)通常應當由給付對象本人或所在組織、單位提出申請;

2)主管行政機關依法對其進行審查、評定等級,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通過技術專家或專門部門的鑒定,以確定標准,然後再定期(按月或年)發給。

(2)一次性發放的行政給付:通常由給付對象提出申請,主管行政機關予以審查核實,然後按照法律、法規或規章所確定的標准一次性發給。

(3)臨時性發放的行政給付:

1)有的由給付對象提出申請,有的則由基層組織確定給付對象;或者經有關基層組織發給給付對象。

2)不同形式的行政給付程序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程序規則,主要有:

A:申請程序;B:審查程序;C:批准程序;D:實施程序;

3)在這些程序中,一般都要書面形式,如果行政給付的標的為一定的財物,具體的給付還應有一定的物品發放登記程序。

26.簡述行政強制執行的特徵。

1)在行政強制執行中不得進行執行和解;

2)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是實現義務的履行;

3)行政強制執行的對象具有廣泛性和法定性;

4)行政強制執行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或人民法院;

5)行政相對人不履行的義務,是適用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條件;

27.簡述行政訴訟證據的特徵。

1)證明對象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2)行政訴訟的被告在證明活動中負有特別的法律義務;

28.簡述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1)行政管理關系;

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行政救濟關系;4)內部行政關系;

29.簡述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范圍。

1)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2)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3)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4)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徵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5)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費,沒有依法發放的;

6)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措施決定不服的;

7)對行政機關作出有關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決定不服;

8)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

9)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10)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的,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

11)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30.簡述行政訴訟當事人的特徵。

1)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如果不是以自己名義進行的,只能是「訴訟代理人」。

2)與行政案件有直接或間接的利害關系;但是(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他們與案件結果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利害關系;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法院的裁判是針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作出的,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當事人必須服從;受法院裁判拘束意味著訴訟的法律後果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5.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區別是:1、性質不同:行政法是一種實體法,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2、適用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實體依據。3、適用的階段不同: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法是關與行政行為作出的依據;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6.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關系

1、定義不同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2、用途不同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

3、性質不同

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6)10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擴展閱讀:

行政法的特徵:

1、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2、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

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關系是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兩者規定內容範圍都不相同,但兩者還是有一定聯系的。

根據《行政法》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8.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主要內容

課程名稱:《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英文名稱: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開設專業:行政管理專業、人力資源專業本科生

課程類型:專業基礎必修課

先行課程:法理學、行政學、行政管理學

內容簡介: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內容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包括行政法學的基本概念、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法學與行政法的歷史發展等;

第二部分為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法主體、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和行政法制監督主體;

第三部分為行政行為,包括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行政處理、行政主體實施的其他行為和行政程序等;

第四部分是行政復議,包括行政復議的主體、范圍和程序等;

第五部分是行政訴訟,包括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管轄、參加人、證據和判決、裁定與決定等內容;

第六部分是行政賠償,包括行政賠償范圍、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方式、標准和程序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總體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理論,並了解我國行政法和行政訴訟的法制實踐,並具備從事行政訴訟的實際能力和法律素質。

參考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姜明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熱點內容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