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64條第三款

民事訴訟法64條第三款

發布時間: 2023-03-06 13:49:58

『壹』 民訴法解釋64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是關於訴訟參加人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企業法人解散的,在其依法清算並注銷前,該企業法人為當事人。企業法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該企業法人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企業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並注銷前,以該企業法人為當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以該企業法人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

『貳』 法院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

人民法院依職權可以調查的證據主要有:
(1)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2) 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3) 涉及身份關系的;
(4) 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5)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等。
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需要自身來調取時,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職權探知主義的適用情形
對於「辯論主義」這個概念,律師同仁想必都比較熟悉。辯論主義是指主張責任和舉證責任都由訴訟當事人承擔,法院不得作出異於當事人訴訟上自認的判斷。通俗理解就是,民事訴訟中原告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被告反駁的也要承擔相應舉證責任(《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0條即為辯論主義原則的法律體現,也是關於舉證責任的規定)。
除了辯論主義外,民事訴訟法上還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概念——「職權探知主義」(也叫「實體真實原則」),其在證據法領域也頗有分量。所謂「職權探知主義」,是指法院不限於當事人主張的事實和提供的證據的范圍,可以依職權主動收集事實和調取證據。
這個概念對於很多律師、法官等法律人士而言可能較為陌生,但對其法律層面的體現肯定熟悉——《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6條。該條規定了5種法院可以依職權調查取證的情形:①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②涉及身份關系的;③涉及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訴訟的;④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⑤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除了這5種情形外,法院調查取證必須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否則不具有合法性。
上述5種情形的內涵並不復雜,我們可以參考最高院編著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中對該條款的解讀內容進行理解(P327- P328)。這里有一點需要我們了解的是,「職權探知主義」這個概念一般只在民事證據法書籍或相關學術論文中較為常見,其他場合一般是用「法院職權調查事項」來表述的。但若嚴格從證據法理論層面來講,「職權探知主義」和「職權調查事項」是兩個差別很大的概念,兩者的內涵與外延均不同,但有交叉部分(用「職權探知主義適用事項」這種表述其實更為精準,證據法理論上的「職權探知主義」適用情形更為豐富)。這種理論與法律規定的差異,在各個學科門類中都可能存在。一種理論或觀點只有當其在學術界與實務界均形成普遍共識後才可能落實到法律條文。
職權探知主義的邊界
除了了解概念及其法律適用情形外,還有幾個小問題對我們律師或法官而言也很有必要了解,對我們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案件代理技能均有助益。
一是,《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6條中規定的「涉及身份關系」這一項,這里的「身份關系」一般指人事訴訟或家事訴訟,而非我們日常生活中理解的與「身份」相關的一切事項。舉例而言,在機動車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訴訟中常見的一種情形是,原告為了獲得更高標準的賠償金額經常要舉證證明自己的城鎮戶籍身份(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都一體化了,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賠償標准一視同仁,「同命同價」。但部分地區還是未能跟上步伐)。嚴格來講,這種「戶籍身份」並非上述法院職權調查事項中的「涉及身份關系」事項。再比如,在被告缺席庭審的情形下,有時法官對原告單方提交的微信聊天記錄證據真實性產生疑問而原告又不願意主動去調取被告微信賬戶身份登記信息時,法官可能會在庭後主動向騰訊公司發函調查被告微信賬戶登記身份信息(法官主動調查取證的原因其實是不想冒錯判的法律風險,畢竟「心證」這玩意有時很主觀)。這種身份信息,亦不屬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6條中規定的「涉及身份關系」事項。
二是,我們要熟悉《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6條這種規定的歷史變遷,否則遇到特殊案件情形時就難以找准代理思路。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第56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的、客觀的收集和調查證據。」 1984年最高院頒布了《關於貫徹執行〈民事訴訟法(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文件規定,人民法院收集和調查證據,應當深人群眾,依靠組織,認真查清糾紛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結果,不受當事人提供證據范圍的限制。
1991年4月頒布的《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1992年最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9條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由人民法院負責調查收集的證據包括:(1)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2)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鑒定、勘驗的;(3)當事人提供的證據自相矛盾、無法認定的;(4)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證據。1998年最高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第3條規定:下列證據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1)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並已提出調取證據的申請和該證據線索的;(2)應當由人民法院勘查或者委託鑒定的;(3)當事人雙方提出的影響查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材料相互矛盾,經過庭審質證無法認定其效力的;(4)人民法院認為需要自行調查收集的其他證據。上述證據經人民法院調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編著的《民事訴訟證據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P109) 再後來就是2001年12月最高院頒布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15條規定,對於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法院可以依職權進行調查取證(最高院於2002年7月頒布的《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第22條也有類似規定)。再後來就是當前《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6條的規定。(注意我畫橫線的部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六十四條
規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叄』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是什麼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3)民事訴訟法64條第三款擴展閱讀舉證責任,又稱「舉證的必要」。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對其提出的主張中須確認的事實依法負有的提出證據的義務。依現代各國民事訴訟制度,舉證責任根據證明對象由雙方當事人分擔,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原則。
但是按照實體法觀點,舉證責任與訴請適用的民事責任構成要件密切聯系;僅特定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才屬於證明對象內容。例如訴請適用違約責任的原告人不負有證明違約方過錯的責任,而訴請適用一般侵權責任的原告人則負有此種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是指民事案件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收集或提供證據的義務;,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法律直接規定的侵權訴訟案件,舉證責任倒置。刑事案件人民檢察院負舉證責任;刑事自訴案件,自訴人負舉證責任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保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肆』 誰主張誰舉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誰主張誰舉證,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熱點內容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