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監督是指
『壹』 行政監督定義是什麼
廣義的行政監督是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行政監督是行政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行政監督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保證行政監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合法性原則:行政監督的合法性是行政監督主體從事行政監督的必要條件。這種合法性主要體現在行政監督主體的合法性、行政監督活動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監督活動符合法定方式三個方面。
(二)經常性原則:行政監督作為一種經常性活動,存在於行政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具體貫穿於決策、協調、執行等各個環節。經常性監督,有利於及時發現政府行政組織和公務員在處理公務中的不當行為、違法現象,並及時糾正和處理,避免增加社會成本。
(1)行政法監督是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監察法的最後一條寫道: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同時廢止。為什麼要用監察法取代原先的行政監察法,大致有3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除監察盲區,實現監察全覆蓋。原先的行政監察法將監察對象確定為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范圍過窄,給監察工作帶來盲區。
因此,新的監察法在第十五條規定,監察委員會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共包含6類人員,實現了由監督「狹義政府」公職人員到監督「廣義政府」公職人員的轉變,使監督不再有空白地帶。
第二,確立監察機關獨立性。按照行政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監察機關負責。這就使得在實踐中,監察機關的幹部人事、財物經費都由地方政府控制,監察機關在工作中缺乏應有獨立性,影響了監察權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監督
『貳』 行政法制監督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相關規定,行政法制監督是指有監督職權的行政機關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十八條
報送國務院的行政法規送審稿,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負責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主要從以下方面對行政法規送審稿進行審查:
(一)是否嚴格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是否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
(二)是否符合本條例第十二條的要求;
(三)是否與有關行政法規協調、銜接;
(四)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
(五)其他需要審查的內容。
『叄』 行政法制監督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所進行的監督。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行政法規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
第四條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制定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行政法規,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或者行政法規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肆』 什麼是行政監督
法律分析:行政監督是行政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義上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狹義上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六十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監督檢查時必須遵守的禁止性行為規范:一是不得妨礙被許可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許可人的財物是不得謀取其他利益。
『伍』 行政監督與監管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監管指行政機關對下屬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有效監管,方式有:制定規章制度、敦促、禁止、限制行為。廣義的行政監督是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行政實踐,最常見的行政監督方法有:檢查、審查、調查、檢驗、勘驗、鑒定等。
行政監督與行政,監管之間的區別就是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機關,並且他們的職能是不一樣的,行政監管部門可以制定規章制度、敦促、禁止、限制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七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