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事訴訟法第225條
⑴ 民訴法225條和227條的區別
法律分析:1、提出異議的主體不同。
2、提出異議的事由不同。
3、提出的目的不同。
4、對異議的審查處理不同。
5、最終處理機構不同。
6、對裁定不服的救濟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⑵ 向法院申請執行異議的正確流程是什麼
引言、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會採用法律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這篇文章將帶大家了解向法院申請執行異議的正確流程。
異議申請的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5條、第227條的規定,執行異議只能以書面形式提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七十條,“案外人對被執行人主張權利的,他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異議。案外人的異議一般以書面形式提交,並提供案件相關證據。對於書面提出異議有困難的,允許口頭提出。”根據本條立法本意和司法實踐,書面異議確實有困難的,可以准許口頭提出異議。,但必須做筆錄。
三、申請范圍。
異議申請的執行范圍。我可以對執行提出異議嗎?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5條,當事人和有權的當事人只能反對執行。強制執行行為可以對強制執行提出異議,提出時需要提供證據。《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均無相關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案外人異議的處理,當事人和有權人應當提交必要的證據證明違法行為。這樣做可以考慮到以下方面。約束當事人和有權勢的當事人。當事人、有權人只能在有一定證據證明違法行為的情況下才能提出,防止被執行人、有權人隨意提出執行異議拖延案件的執行程度。或者轉移財產以阻礙案件執行,節約司法資源。如果被執行人或有關有權人隨意地提出執行異議,會浪費司法資源,侵佔有限的司法資源,也可以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書面異議之日的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責令中止執行;理由不成立的,判定駁回。如果案情復雜,建議直接咨詢專業律師。
⑶ 執行裁定後可以申請再審嗎
執行異議裁定可以再審。
如果不服執行異議裁定,可以向法院起訴。但如果不服是針對原判決的,應當申請法院再審。
一、執行異議的概念
《民事訴訟法》第225條及227條的規定為執行程序中的權利救濟提供了有效途徑,與此相應的是2008年9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2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為《執行程序解釋》)的第5條到第10條及第15條到第24條。《執行程序解釋》明確並細化了《民事訴訟法》第225條和第227條(相應的原《民事訴訟法》第202條、第204條)中模糊或概括的規定。針對第225條規定的司法解釋,如「執行法院審查處理執行異議,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裁定。」「執行異議審查和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被執行人、利害關系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停止相應處分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申請執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繼續執行的,應當繼續執行。」等六條解釋。
關於執行行為的理解,一般認為是指一個執行案件從立案到執行結案,執行機關作出的一切與該案有關的司法的行為,包括查封、扣押、凍結等控制性行為,拍賣、變賣、劃撥等處分性行為,以及變更、追加當事人等裁判性行為,在性質上既有行政性,又兼具司法性。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若執行行為違法,侵害了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利害關系人都有權利請求執行法院予以救濟。
執行異議針對的對象是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的執行行為。「該權利是以排斥或阻卻法院的強制執行行為為目的,僅僅針對強制執行的種類、方式、爭議財產的處分方式、程序等提出異議,不含有確認權利與給付執行標的物內容的權利主張。」而227條的規定針對的是案外人對執行標的存在實體上爭議的處理,請求對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進行裁判以排除強制執行,但執行機構無權就實體上的權利爭議進行判定,即便案外人的異議成立,執行機構也無權對實體權利做出處分,對該爭議只能由審判機構按照通常的訴訟程序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的指導性觀點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難免會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利益造成侵害,有侵害就應當有相應的救濟,如果將異議的范圍限定在一類或幾類事情上,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救濟就會存在盲區,某些違法執行行為也難以及時得到糾正。因此,對任何違法的執行行為均允許提出異議,才符合執行救濟制度的根本目的。筆者認為該意見的適用范圍應當加以限制,盡管執行行為存在某些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但應當針對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予以限制、彌補,而不是對所有存在瑕疵的執行行為都通過執行異議的方式加以解決,防止濫用異議權利直接影響執行效率。
二、執行異議的適用范圍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執行異議針對的客體是法院執行機構在強制執行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執行異議的提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提出異議的主體是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即除當事人以外,還包括因強制執行而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第三人。依據法律規定,在特定條件下法院可以對執行案件立案時確定的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強制執行。如《民訴意見》第300條、《執行規定》第61一69條規定的對債務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執行規定》第80條規定的變更或追加出資不實或者抽逃出資的投資人為被執行人等等,法院執行機構可依據上述法律條文,對與被執行人存在利益關系的第三人採取執行措施,從而對其財產等其他權利的處分造成影響,若第三人認為此行為存在違法之處,可以提出執行異議。
(二)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法院的執行行為違法,異議的對象是執行行為本身,不能涉及該執行行為的依據。針對執行法院在執行過程之外的強制措施提出的異議不應屬於執行異議的審查范疇。對執行行為所依據的判決及裁定有異議的,應循審判監督程序撤銷相關判決和裁定;對依據的仲裁裁決或公證債權文書有異議則可以申請法院裁定不予執行。被執行人、利害關系人申請法院在執行階段裁定撤銷或者改正執行行為的依據不符合法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27條規定的案外人之訴與本文討論的執行異議有嚴格的區分,執行機構並不享有實體審判權,如果在執行程序中撤銷或改正執行行為所依據的生效判決,則有「以執代審」之嫌。案外人異議之訴,應當由案外人依照程序向法院另行起訴,由立案機關審查後,按照民事訴訟程序審理。
(三)執行異議必須在案件執行過程中提出,即只能在執行程序已經開始即已經立案執行且尚未結案時提出。當事人針對執行程序中的任何違法行為均可以提出異議,但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應當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5日內,這既能充分維護利害關系人的權益,又能保障執行案件的順利進行。若逾期未提出異議,應當告知其另行起訴,不再在執行程序中處理。本院在執行申請執行人羅某與被執行人李某、潘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時,依據申請人羅某提供的財產線索,得知李某在乙公司尚有工程款未結清,執行法官於2011年11月9日向第三人乙公司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執行裁定書,要求扣留、提取李某在其公司的工程款15萬元,該公司接受文書後未提出異議。後經多次通知,乙公司仍不予協助執行,本院遂強制扣劃乙公司銀行賬戶15萬元。乙公司提出執行異議,辯稱李某的工程款已經結清,但未提供任何證據。執行裁判合議庭依據申請執行人提供的李某與乙公司《建築工程合同書》等證據,駁回了乙公司的異議申請。盡管此異議對本案的執行結果未造成實質性影響,但組成合議庭、召開聽證會等程序對執行進程產生了拖延,影響了執行效率,因此對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的時間應當加以規范限制。
(四)執行行為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權利造成了實質上的影響。執行法院為採取執行措施作出的法律文書,如果依法應當發出而未發出,或者不應發出而發出了,或者發出了錯誤的法律文書,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利益造成影響的,當事人各方均享有提出異議的權利。但未對權利人行使權利造成實質影響的行為應當排除在執行異議范疇之外,如法院之間的委託執行的行為,是法院在面對被執行人或被執行財產在外地的情況下,為提高執行效率降低執行成本而採取的執行行為,其本身只是涉及不同地域法院之間的協調問題,其移送的權利在委託法院,執行義務在於受託法院,因不涉及當事人的權利處分,對此行為不得提出異議。
(五)執行異議的提出須符合法定形式,即提出異議的方式必須為書面形式。如果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口頭提出異議的,法院應當告知其採用書面異議的形式,並寫明事實與理由,提供主要證據,未按照規定提交申請的,不予立案。執行異議應當向執行機構提出,進行初步審查,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由異議人向立案機構申請立案,依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交由執行機構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
⑷ 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
首先,請確認你起訴的一審法院有沒有管轄權?被告是企業或者其它組織的,管轄權是被告住所地法院。如果你起訴的時候是以「合同糾紛」為案由,那合同履行地也有管轄。如果你自己起訴時管轄就選擇錯誤,那當然沒必要上訴,另行起訴即可;如果你確認管轄沒有錯,那就應該堅持到底。其次,被告是廠家,在工商局有注冊登記、有固定的場所,作為一個單位來說,不應該有不能送達的情形出現。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向法人或者其他主治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蓋章,拒絕簽收或蓋章的,適用留置送達。法院工作人員解釋的那種不能簽收送達回證的情況通常也是有的,但大多發生在被告為自然人的情況下。被告下落不明的,還可以公告送達。再次,針對你提出的對法院要求賠償的問題,我簡單解答一下。總的來說要求法院賠償很困難:一是法院在合理的審理期限里,沒有超過審限他們可以暫時不出結。針對管轄權異議提起的上訴,應當在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二是現在案子還沒審理完畢,很難認定法院的行為給你造成了近十萬元的損失。三是調整的是行政執法和刑事判決出現錯誤涉及的國家賠償,法院的審理行為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要求國家賠償還比較困難。最後,我覺得你現在的當務之急不在於追究法院的責任,要求法院的賠償,而是把你現在這個案子做完,爭取完全勝訴,減少你的損失。我對你提出如下建議:1、面對企業故意停產、逃債的行為,你應該立即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措施,盡最大限度減少損失。2、針對送達不能簽收的問題和二審審限的問題向法院提出書面的異議書。3、如果在承辦你的案件中,有法官不公正的行為,你可以向法院領導或者政法委等反映情況。4、法院是否給你造成損失,是否要求其賠償的問題,待呆你這個解除合同的糾紛解決之後再來分析如何處理比較妥當。
⑸ 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
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如下: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訂)》第二百二十五條 執行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⑹ 民訴法225條可否用於實體判決
不可以。《民事訴訟法》針對程序性異議和實體性異議提供不同的救濟途徑,是由於程序性異議的相對方是執行法院,故上級法院可通過對程序進行規范性審查來判斷異議是否成立,而實體性異議的相對方是執行案件的申請人、被執行人或者其他案外人,實體性權利的確認或者請求權的實現,需要在法庭上通過程序性的對抗,通過對抗雙方的舉證、質證來查明事實,給出裁判,因此是不可以直接用於實體判決。《民訴法》第225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⑺ 民事訴訟法第225條規定
對執行行為異議是指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提出質疑,從而要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停止執行行為的請求。執行異議是一項重要的救濟措施,它對於維護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就是給大家整理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本條是關於對違法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在執行程序中確立這一制度,並賦予了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權利。本條中所說的當事人不僅包括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還包括在執行過程中,被人民法院依法變更、追加為當事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本條中所謂的「利害關系人」是指執行當事人以外,因強制執行而侵害到其法律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處理執行行為異議時應注意的是,執行行為並沒有引發民事主體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爭議。作為執行異議事由的執行行為,只是單純的程序違法或者不當,並沒有在執行當事人之間、執行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之間產生實體權利義務爭議。否則,該行為將構成實體性執行救濟的事由。
執行法院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的異議,經過審查,發現執行行為確實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應當分別作出「撤銷」或者「改正」的處理。即撤銷已採取的執行措施、已進行的執行程序,或者將錯誤或者不當的執行行為改為合法的執行行為,依法實施應當實施而未實施的執行行為。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執行行為沒有違反法律或者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的,應當作出裁定,將異議予以駁回。根據本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上述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本條規定的復議期間為不變期間,不能任意改變,任何一方在自己申請復議的期限內未提出異議的,即喪失申請復議的權利。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的規定,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清除後的十日內,可以順延,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本條規定的救濟屬於程序上的救濟,從執行實踐看,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因強制執行侵害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兩種:一是因執行方法、措施、具體執行程序等違反法律規定侵害其程序上的利益。二是因強制執行侵害到被執行人或者案外人實體上的權利。對第一種情形,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之間並不存在實體權利義務爭議,只是因為執行程序上的瑕疵侵害了其程序上的利益,救濟方法就是本條規定的執行異議。第二種情形下,由於被執行人或者案外第三人對申請執行人的請求存在著實體上的爭議,因此,其相應的救濟方法是賦予被執行人或者案外人提起訴訟的權利。
以上就是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的內容以及解釋,如果還有不明白的,還是建議咨詢專業的律師來為您解答,我們有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