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民訴訴訟法未審結

新民訴訴訟法未審結

發布時間: 2023-03-16 14:20:52

『壹』 民事訴訟法對於超期上訴的規定有哪些

一、 民事訴訟法 對於超期上訴的規定 對於民事 訴訟 審理期限 , 民訴法 有相應的規定,超期未審結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投訴。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 立案 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解釋》第一百零一條 當事人逾期提供 證據 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第一百零二條 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 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 證人 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新民訴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放棄了剛性的「證據失權」規則,以要求當事人及時提出證據的強制性規定,同時輔之以法官的自由心證判斷,來審視當事人逾期提出的證據是否可以進入審判。但未細化司法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不同情形下法官應當採取的不同處理方法和態度,也沒有明確具體訓誡的程度和罰款的數額,這有可能會引發關於司法尺度統一和公平性的新疑問。 《解釋》根據新民訴法關於對逾期舉證行為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進一步做了細化規定,第一百零一條和一百零二條採取綜合考慮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是否具有客觀原因、是否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而逾期提供證據、證據是否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因素,確定是否採納逾期證據。 二、簡易程序及小額程序舉證期限限制 《解釋》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一款 適用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由人民法院確定,也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准許,但不得超過十五日。 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款 小額訴訟案件的舉證期限由人民法院確定,也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准許,但一般不超過七日。 《解釋》出台前簡易程序舉證期限並無確切規定,僅規定了不受普通程序的舉證期限制,《解釋》規定了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法院確定,但不得超過十五日,同時新增規定了小額訴訟的舉證期限一般不超過七日。以上規定進一步明確規定了期限限制,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利於實務工作的開展。 《解釋》根據新民訴法關於對逾期舉證行為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進一步做了細化規定,第一百零一條和一百零二條採取綜合考慮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是否具有客觀原因、是否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而逾期提供證據、證據是否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因素,確定是否採納逾期證據。 綜上所述,關於 民事訴訟法對於超期上訴的規定 ,我們要注意,法律規定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如果是簡易程序的案件,一般是需要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另外,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一般是不能超過15天的。

『貳』 2022年新民訴法實施時間

法律分析: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作出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並於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認真學習貫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的通知:2022年1月1日之後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2022年1月1日之前人民法院未審結的案件,尚未進行的訴訟行為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是指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行為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民事訴訟法規定了訴訟主體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是人民法院實施審判行為、辦理民事案件的准則,是規范一切訴訟參與人的訴訟行為的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叄』 民事案件超過一年未結案

法律客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二)一方當啟鋒搜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悄歷確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五)基沒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幾個疑難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所長 孫佑海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現行民事訴訟法作了比較大的修改,使得有關民事訴訟程序更為科學,體系更為合理,對於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法律適用層面,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於2013年1月1日《決定》施行前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施行時尚未審結和執結的案件(以下簡稱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是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還是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廣泛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發布了《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出了規定,這對於統一規范新舊民訴法銜接問題,切實推動修改後民事訴訟法的正確實施,意義重大。下面筆者結合《規定》內容,就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有關問題談幾點認識。
一、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一般規則
《決定》涉及修改條文100多處,對於人民法院在《決定》施行時尚未審結或執結的案件,是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還是原有規定,成為當前審判實踐中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為避免司法實踐中對這一問題理解不一致,影響裁判結果的統一,《規定》對此做了一般性規定,即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這樣規定的主要考慮是:其一,「實體從舊、程序從新」是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公認的法則。其二,就《決定》的具體條文而言,許多內容都是針對當前民事訴訟法施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所作的改進,在維護司法公正、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及提高司法效率方面都較原有規定更加科學,對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程序上採用「從新」的做法,會更有利於糾紛妥善解決,有利於民事訴訟有序進行。其三,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中的有些規定,在《決定》施行前一些司法解釋已經作出明確規定,程序上採取「從新」的做法實際上與原有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如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及第七十九條關於鑒定程序和專家輔助人的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11〕33號)中已有大致相同的規定。
但應當看到,《決定》有些條文涉及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簡單地一概從新,可能會損害當事人的合理預期以及與此相關的合法權益,尤其是當前程序法與實體法聯系越來越密切,程序法中存在不少直接與當事人實體權益密切相關條款的背景下,對於「程序從新」原則設置某些例外條款顯得尤為重要。《規定》採取了這一做法,就審判實踐中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一些特殊情形,作了例外規定。
二、關於《決定》施行前已依法完成的程序事項的效力
《決定》對許多訴訟程序作出了修改,對於人民法院已經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完成的程序事項,是否需要依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更改,也是審判實踐中需要明確的問題。筆者認為,《決定》施行前已經依法完成的程序事項,由於在進行該程序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不能因為當時的法律或司法解釋的規定與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內容不一致,就認定該程序違法或者存在程序瑕疵,即使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所作規定更為科學合理,也無需再行更改。對《決定》施行前已經依法完成的程序事項,貫徹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更有利於維護訴訟秩序,也符合提高訴訟效率的要求。《規定》即按照這一思路,對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明確規定了「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如在2013年1月1日前,人民法院依據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關於二審是否開庭審理的規定選擇的審理程序,無需根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的規定再行更改或重新進行。
三、關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已完成的管轄和送達效力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對於管轄和送達的規定做了較大修改,新增了公司訴訟地域管轄(第二十六條)、應訴管轄(第一百二十七條)的規定,對協議管轄的范圍也作了擴大(第三十四條),對管轄權轉移(第三十八條)也作了修改,這對於方便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降低訴訟成本都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對於管轄問題的新舊銜接問題,實務上存有一定爭議,尤其是對人民法院在2013年1月1日前已經受理的案件,其對案件的管轄,如公司管轄問題,在當時缺乏明確法律依據,但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情形如何處理,亟待明確。對這一問題,《規定》不僅明確了人民法院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有管轄權的,對案件繼續管轄,還進一步規定了若其管轄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應繼續對案件進行管轄。其理由在於:一方面,由於該案件在《決定》施行時尚未審結,人民法院對此案件繼續管轄,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另一方面,這還可以避免當事人再以該管轄不符合案件受理時的法律規定為由提起管轄權異議,造成訴訟拖延,從而減輕當事人訴累,節約司法資源。
關於送達程序的新舊銜接問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有關送達的規定(如第八十六條關於留置送達的規定、第八十七條關於電子送達的規定),對方便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高效審理案件、降低訴訟成本都具有積極意義。關於送達程序的新舊銜接問題,《規定》同樣規定了人民法院對某一案件已經完成的送達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仍然有效。這樣規定有利於解決此類案件的送達難問題,有利於減輕當事人訴累,也有利於提高人民法院的案件審理效率。
四、關於妨害民事訴訟行為處理規定的新舊銜接適用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至第一百一十五條加大了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制裁力度,其中涉及到當事人可能承擔的罰款、拘留及刑事責任等實體內容。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人民法院在2013年1月1日及以後尚未處理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就面臨著適用新法還是原有規定的爭議。調研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由於涉及對當事人的處罰,甚至刑事責任問題,應當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即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但是,對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虛假訴訟行為及惡意逃避執行行為的制裁問題,應明確適用新法,為此,《規定》作出了規定:
其一,對於虛假訴訟行為,由於2013年1月1日以後該案件尚未審結且對該行為尚未進行處理的,該案件處於尚未審結的狀態,說明該虛假訴訟行為在2013年1月1日以後處於持續狀態,對此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予以制裁,不僅有理可循,而且於法有據,也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從嚴制裁虛假訴訟行為的立法目的。
其二,對於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進行的訴訟、仲裁、調解等,於2013年1月1日以後仍在進行的情形,由於該惡意逃避執行的行為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後仍然處於持續狀態,故也應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五、關於訴前保全措施規定的新舊銜接適用
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天內不起訴的,應當解除保全措施。由於這一規定期限較短,不利於對申請人利益的維護,為此,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三款將該期限延長至三十日。這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即當事人在2013年1月1日前申請訴前保全,是適用舊法還是新法的問題。由於採取保全措施畢竟影響當事人實體權利,對於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訴前保全措施的,應當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但2013年1月1日人民法院尚未作出保全裁定的,由於這時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已經施行,故應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此外,現行專利法(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和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對涉及專利權、商標權及著作權糾紛的訴前保全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考慮到涉及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的情形時,有關專利權、商標權及著作權糾紛中的訴前保全措施要適用專利法、商標法及著作權法的上述特別法規則,故《規定》採用「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表述,以將專利法、商標法及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則包括在內。但在涉及適用新法的情形,則要統一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因為其延長了訴前保全期間,採取從新的做法,更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糾紛的妥善解決和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標。
六、關於申請再審期間規定的新舊銜接適用
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是「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關於該條規定與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銜接,涉及三個問題:
其一,關於二年的一般申請再審期間的銜接問題。根據原有規定,當事人有權在二年內提出再審申請,《決定》對該申請再審期間作了修改,明確規定當事人有權提出再審申請的期限為六個月。根據程序從新的原則,對於當事人就2013年1月1日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申請再審的期間的確定,就有必要與新法規定保持一致。《規定》對此明確為「該期間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屆滿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這樣既可以與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立法精神保持一致,也可以督促當事人及時主張權利,穩定社會關系,實現保護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與維護生效裁判的權威性的有機統一。
其二,關於三個月特殊申請再審期間的問題。《規定》明確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情形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確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對此規定的申請再審的期限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對此規定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規定》對此種情形下的申請再審期間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不但足以起到督促當事人及時行使權利的作用,而且又不至於出現將申請再審期間一概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而剝奪或限制當事人再審申請權的問題。
其三,關於當事人申請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第一項及第三項的情形。針對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對應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三項規定的情形,其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當事人申請再審期間的起算點與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並不一致,如果當事人在2013年6月1日以後發現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新的證據,或者發現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情形下,若該事由的發現在裁判生效二年內,依據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本可申請再審;依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也可在發現之日起六個月內申請再審,但若一概依據上述「該期間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屆滿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的規定,則會出現剝奪或者限制當事人申請再審權的問題。有鑒於此,為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定》對此也設了例外規定,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來確定當事人的申請再審期間。
七、關於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的新舊規定銜接適用
由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事由與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相比,已作出了較大修改,限縮了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事由,將「(四)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五)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修改為「(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對於2013年1月1日人民法院尚未審查完畢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若一概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當事人會喪失其本可依據原有規定得以申請人民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機會。因此,《規定》對此作出了例外規定,對2013年1月1日尚未處理完畢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予以審查,以充分保護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問題是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時間效力的重要內容,既涉及到程序法問題,也涉及到實體法問題;既涉及到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也涉及到維護司法公正與提高司法效率,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為解決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提供了基本的准則。各級法院和法官們要認真學習好,努力貫徹好這個《規定》。對於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應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伍』 新民訴法關於當事人不到庭怎麼處理

新民訴法關於當事人不到庭怎麼處理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渣正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五條 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仲裁當事人不到庭如何處理

當事人接到書面開庭的通知後,應該按開庭通知的時間、地點准時出庭參加庭審。如遇有特殊情況不能出庭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仲裁庭請求延期開庭。 如果申請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這主要是考慮仲裁過程中應當貫徹尊重當事人意願的基本原則,特別是申請人往往是主張權利的一方,申請人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時,規定視為撤回仲裁申請。 如被申請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決,在有些案件的仲裁過程中,被申請人無故不到庭,或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以拖延仲裁程式的進行,拖延裁決的作出。因此有必要設立缺席裁決的制度,以及時保護申請人的合法權益,不致於因被申請人無故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而使申請人的損失擴大,同時,也是維護仲裁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民訴法中當事人近親屬是哪些?

當事人的近親屬,指自然人作為當事人時,當事人的則燃夫、妻、父、母、子、女等。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其范圍最為廣泛。

勞動仲裁當事人不到庭怎樣處理

出庭參加仲裁開庭既是當事人的權利,也是當事人的義務。當事人應當根據仲裁庭通知的開庭日期、地點參加仲裁開庭審理。當事人不參加仲裁開庭審理的,應當根據其在仲裁案件中的地位,作出相應的處理,即對申請人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對被申請人可以缺席裁決。
(一)視為撤回仲裁申請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第二十九條規定:「仲裁庭作出裁決前,申訴人申請撤訴的,仲裁庭審查後決定其撤訴是否成立。仲裁決定須在七日內完成。」申訴人申請撤訴是申訴人的一種權利,是申請人對其仲裁權利的積極處分;但行使該權利同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必須是申訴人或經申訴人特別授權的代理人,以及有仲裁行為能力申訴人的法定代理人;必須是在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理案件以後、仲裁調解或裁決之前;必須出自本人真實意願並符合法律規定,不得侵犯對方當事人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規避法律。符合上述條件,撤訴才能成立。仲裁庭同意撤訴的應製作仲裁決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視為撤回仲裁申請,是指勞動爭議仲裁的申請人雖然未主動提出撤回仲裁的申請,但是,申請人出現法律歸定的情形用行為已經表明其不願意繼續進行仲裁的,可以按照申請人撤回仲裁申請處理,從而終結對勞動爭議案件仲裁。根據本條的規定,申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視為申請人撤回仲裁申請。按撤回仲裁申請處理與當事人撤回仲裁申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申請人收到必須是書面的開庭通知,同時申請人不到庭並且無正當理由,或者申請人中途退庭未經仲裁庭同意的才可視為撤回仲裁申請。否則,可能會導致延期開庭,而不是視為撤回仲裁申請。
(二)缺席裁決
相對於申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視為撤回申請,對於被申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本條規定仲裁庭可以缺席裁決。缺席裁決,是指只有一方當事人到庭參與仲裁審理時,仲裁庭僅就到庭的一方當事人進行調查、審查核實證據,聽取意見,並對未到庭一方當事人提供的書面資料進行審查後,即作出仲裁裁決的仲裁活動。
同樣孫梁虛需要注意的是,被申請人必須是經仲裁庭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才可以進行缺席裁決,否則也可能會導致延期開庭。

最新民訴法關於提管轄異議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管轄異議審查後確定有管轄權的,不因當事人提起反訴、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等改變管轄,但違反級別管轄、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按第一審程式再審的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第四十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管轄權爭議的兩個人民法院因協商不成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雙方為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的,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人民法院的,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階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階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
依照前款規定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應當逐級進行。
第二百二十三條 當事人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管轄異議,又針對起訴狀的內容進行答辯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管轄異議進行審查。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就案件實體內容進行答辯、陳述或者反訴的,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應訴答辯。
第二百四十三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但公告期間、鑒定期間、雙方當事人和解期間、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期間不應計算在內。
第二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小額訴訟案件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裁定一經作出即生效。

我國《民訴法》和《民訴意見》對於正當當事人是如何確定的

《民訴法》
第一節 當事人
第四十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第五十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五十一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二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五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五十五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民訴意見》 :ke../view/2275406.htm

<民訴法修改決定>關於當事人申請再審法定事由之探討?

問:申請再審審查程式立法給當事人申請再審和人民法院的審查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修訂後民事訴訟法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規范審查程式:一是明確規定當事人可以向作出生效裁判法院的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這有利於改變當事人向不同級別法院重復申請的現象,防止上下級法院之間對於申請再審案件相互推諉;二是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申請再審事由,指引當事人依據法定事由申請再審;三是明確規定了審查期限,要求人民法院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四是明確當事人知情權和參與權,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傳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並明確人民法院可以詢問有關事項,這樣就使得再審審查程式由封閉式程式轉變為開放式程式,由法院內部程式轉變為公開的訴訟程式;五是要求以裁定結案,規定對符合再審條件的再審申請,應裁定再審,不符合再審條件的,應裁定駁回,這就增強了審查文書的拘束力。上述規定奠定了審查程式的立法框架,當事人必須嚴格依法行使申請再審權,人民法院必須嚴格依法開展審查工作。
審查工作應當遵循四個原則
問:申請再審審查工作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答:申請再審案件的審查處理,關繫到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救濟,關繫到人民法院司法權威的維護,關繫到司法為民工作方針的落實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意義重大,各級法院立案審判機構必須高度重視,依法規范這項工作。在具體工作中,應當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要規范透明。要在接收材料、受理、審查、詢問聽證、製作裁定等每一個程式環節都做到認真周密。雖然立法沒有規定這些工作環節的具體要求,但是作為一個法定程式,保證當事人適度的知情和參與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是提高裁判公信力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利於吸納當事人的不滿情緒,防止產生多頭申訴上訪。可以說,程式越規范、越透明,就越能夠取得當事人的信服和監督機關的認可,就越能夠樹立人民法院公正文明的司法形象。
二要及時高效。從一定意義上講,能否及時高效審結申請再審案件是衡量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標尺,直接關繫到立法目的能否實現。面對法定三個月的審查期限,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審查工作的效率,嚴防申請再審案件大量積壓。要在依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簡化不必要的工作環節,簡化工作方法,力求在規范透明的基礎上提高審查工作效率。
三要寬嚴適度。由於立法將再審事由細化、獨立化,因此,提起再審並不意味著生效裁判確有錯誤,提起再審的標准與再審改判的標准已有很大區別。工作中,對於再審事由的審查要嚴格把握,應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但是對於原審裁判是否有錯誤的把握可以適當放寬,不應再簡單以再審改判率來衡量審查工作質量。從當事人來講,也要對於提起再審標准和再審改判標準的差異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四要分析說理。裁判文書是審查程式的產品,其質量直接反映了審查工作的水平。提高審查水平和透明度必然要求改變以往駁回通知或者再審裁定理由簡單或者不講理由的做法,提高文書的說理性,讓當事人「贏得清楚,輸得明白」。

對方起訴重婚罪如果當事人不到庭如何處理

《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一百零九條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民訴法中,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法院應當受理

如果訴訟的同時,提交了新的證據,法院會受理的。

『陸』 民事訴訟法232條規定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32條規定內容具體如下:
1、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2、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1、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2、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4、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柒』 新民事訴訟法的適用時間

法律分析:2022年1月1日之後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2022年1月1日之前人民法院未審結的案件,尚未進行的訴訟行為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已經完成的訴訟行為,仍然有效。中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對2022年1月1日之後受理的第二審民事案件,可以依照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適用獨任制審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捌』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審限

我國關於民事訴訟審限的規定是什麼
我國關於民事訴訟審限的規定,大致如下:
審限指從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是人民螞答枝法院審理案件必須遵守的期限。在我國,民事案舉桐件的審理期限主要包括一審、二審和再審的審理期限。
1、一審審限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審限為3個月,不能延長,若3個月內不能審結,轉為普通程序繼續審理(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審限從法院正式立案的次日算起。)。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一審民事案件的審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法院批准。
2、二審審限
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民事案件一律適用普通程序,審限為3個月,特殊情況由本院院長批准延長;針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0天,不能延長。
3、再審審限
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案件的審限依據適用的程序確定,按照一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一審普通程序的審限,按照二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二審程序的審限。
4、不計入審限的情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
下列事項耽誤的期間不計入審限:
(1)公告期間,即從法院在報紙上正式發出公告之日起至公告期滿的時間。
(2)鑒定期間,即從當事人提出書面鑒定申請至鑒定機構出具正式的鑒定結論之間的時間。
(3)處理管轄問題的期間,即從當事人提出書面管轄異議至二審法院就管轄問題作出終審裁定書的時間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4)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5)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
(6)中止訴訟(審理)或執行至悶敏恢復訴訟(審理)或執行的期間;
(7)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後,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
(8)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
(9)執行中拍賣、變賣被查封、扣押財產的期間。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審限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 審限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二審審限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進行法律咨詢,專業的律師團隊會及時為你解答疑惑,讓你能夠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

『玖』 行政訴訟案六個月沒結案怎麼辦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普通程序審理的期限是6個月,但有旦讓特殊情況的可以延長,當事人對超期未結案的案件,可以申請司法監督。

法舉遲鄭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正頌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九十三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熱點內容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