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新修內容
⑴ 新行政法的變化
法律分析:新行政法的影響非常大,它進入公共行政領域的表現大概突出地在兩個方面 :其一,在公共組織結構上實行扁平化。扁平化與傳統的科層制相對而言,它認為科層制不能夠形成有效的責任體系,因為科層制最終責任人是它的最高決策者。進入最終決策的下面各級都是遞進階段,下級缺乏充分的責任感,缺乏這種責任就缺乏創造動力,所以科層制的組織是低效率的。組織扁平化的宗旨是使責任能夠落實到每一個層級。中央經常推一些項目,文件出得特別快,大家會想到部長怎麼能夠把這個事情搞得這么細和這么快。部長實際上依靠的是司長,司長依靠他下面的處長,這樣就出現了所謂「處長治理」之說。做事的是處長,最終擔責的是部長。處長當然也有責任,當然大家知道這種責任與部長的責任是非常不一樣的。新行政法強調扁平化,首先考慮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層級和崗位。扁平化組織形式學習了現代商業公司的治理方式。其二,在公共政策的推行上盡量地引入市場化。它不同於傳統的單方命令方式。例如制定規范性文件上引入治理理論,倡導與利益相關方面的協商。當事人參與文件制定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參與了治理過程。合作治理理論強調行政職能的實現過程,應當是一個合作治理過程,是一個協商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強調命令服從的單方決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⑵ 行政法更改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六條中的「後方可申請辦理營業執照」。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刪去第五十條。將《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八條修改為:「除公園、體育場(館)、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等。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一、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六條中的「後方可申請辦理營業執照」。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刪去第五十條。
二、將《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八條修改為:「除公園、體育場(館)、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三、將《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一款修改為:「設置拆船廠,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其內容包括:拆船廠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狀況、拆船規模和條件、拆船工藝、防污措施、預期防治效果等。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拆船廠,不得開工建設。」刪去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在第五條第二款所指的區域設置拆船廠並進行拆船的,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關閉或者搬遷。」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拆船廠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四、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
五、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七條第一款中的「經衛生檢疫機關簽發屍體、骸骨入境、出境許可證後」修改為「經衛生檢疫合格後」。
第一百零七條第二項修改為:「(二)國境口岸內的涉外賓館,以及向入境、出境的交通工具提供飲食服務的部門,必須取得衛生檢疫機關發放的衛生許可證」。第三項修改為:「(三)國境口岸內涉外的賓館和入境、出境交通工具上的食品、飲用水從業人員應當持有有效健康證明」。
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中的「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修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刪去「第四章 進口計量器具的檢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刪去第二十條。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申請進口計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和定型鑒定,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費用。」
⑶ 近年來行政法有無修改修改了什麼
有修改。新《行政訴訟法》於2014年11月1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正,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主要修改:
【修改1】將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的,沒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等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
【修改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修改3】起訴應當向法院遞交起訴狀,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
【修改4】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修改5】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修改6】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修改7】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修改8】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修改9】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修改10】修改後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