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
① 民事訴訟法34條規定
法律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第253條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53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 債務 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1991年4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四號公布)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 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十一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三條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十五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六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
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如有違背法律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糾正。
第十七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和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二章 管 轄
第一節 級別管轄
第十八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九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二十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節 地域管轄
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 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節 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十七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三十九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
第三章 審判組織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四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四十二條 合議庭的審判長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擔任。
第四十三條 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應當製作筆錄,由合議庭成員簽名。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應當依法秉公辦案。審判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
審判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③ 二審可以適用獨任制嗎
一、關於二審獨任制的適用范圍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中級人民法院對第一審仔納適用簡易程序審結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訴的第二審民事案件,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對於一審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范圍,基本不存在認識分歧。此處簡易程序指涉的是作出裁判結論的訴訟程序,不包括先適用簡易程序又轉為普通程序喚戚衡的案件。此外,就「不服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范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裁定主要適用於11類具體情形,其中對於不予受理、管轄權異議、駁回起訴3類裁定,依法可以上訴,二審依法可適用獨任制審理,其餘裁定事項不得上訴。
二、關於禁止獨任審理的負面清單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了6類禁止獨任審理的民事案件類型,二審也當然應當嚴格遵守該規定。值得討論的是,該條所規定的民事案件中是否包括刑事帶民事訴訟案件、行政帶民事訴訟案件。根據法秩序統一性的原則,應當認為包含這兩類案件。顯而易見,立法層面納入禁止獨任審理負面清單的案件,皆是考慮到單個法官難以滿足案件審理的實際需求。無論是刑事帶民事訴訟案件抑或行政帶民事訴訟案件,案件的審理終歸需考量其民事糾紛性質,也必然接受民事訴訟法的程序規制。換言之,一體化處理帶民事案件時,若其民事部分不適合獨任審理的,刑事或行政的審判組織也不宜採取獨任制,否則將造成無法調和的規范沖突。另外,第四十二條第六項屬於兜底性規范,在具體判斷「其他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案件」時,必須堅持同類解釋原則,即在案件性質、社會影響、難易程度等方面與前5類案件具有相當性時,也不得適用獨任制。
尤需強調的是,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第五項規定了「法律規定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比如第二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和做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這意味著,對於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均不得適用獨任制審理。
三、關於當事人的審判組織選擇權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二審獨任制的適用,必須滿足「經雙方當事人同意」這一要件。這可謂是商談式民事訴訟理念的體現。筆者認為,應准確理解該要件:一是同意的主體為雙方當事人,只有一方當事人同意的,不得適用獨任制。二是當事人關於同意的訴訟意思表示,至遲應於二審庭審前作出。同意不存在事後追認的情形,未徵得同意便適用獨任制的,即便後續當事人對此認可,也屬於審判程序違法行為。三是同意必須體現為明確具體的允諾,不得採取推定同意、默示同意的方式,否則易損害當事人的訴訟處分權。四是同意應採取禁止反言原則,當事人同意適用獨任制後不得反悔。這既是維護司法權威、節約審判資源的需要,也是遵循民事訴訟誠信原則的當然結果。
四、關於審判組織轉換與程序銜接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應當裁定轉由合議庭審理。」該條款為法院依職權進行審判組織轉換提供了依據。需要明確的是,發現案件不宜獨任審理具體由誰來發現,誰是審判組織轉換的提出主體,誰來最終決定轉由合議庭審理,審判組織能否反向轉換(即合議制轉獨任制)。首先肯定的是,二審應否適用獨任制的最終決策主體賦權於承辦法官為宜。立案階段固然也可以履行該職能,如初步審查一審為獨任審理的案件,二審一般也獨任審理。但畢竟還存在當事人審判組織選擇權的問題,二審中當事人完全可能不同意適用獨任制,因此由承辦法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決策更加穩妥。在此意義上,後續案件審理過程中,除了院庭長主動監督的「四類案件」外,發現案件不宜獨任審理、提出並決定審判組織轉換的主體,也應為案件承辦法官。這也契合並便利於司法實踐操作。另外,在現行民事訴訟規范中,審判組織反向轉換尚缺乏實質根據,即二審已採取合議制審理的案件不得再轉為獨任制。
五、關於當事人的審判組織異議權
二審獨任制適用前提是「經雙方當事人同意」,但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認為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轉由合議庭審理;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那麼,在二審中,經當事人同意才適用獨任制審理的案件,當事人為何還能享有異議權?這豈不與禁止反言原則相沖突?實則不然。深入辨析該條文可知,當事人享有異議權僅限於「獨任審理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結合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此處「違反法律規定」應是指所審案件不屬於「第一審適用簡易程序審結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訴的第二審民事案件」。在此情形下,當事人發現二審適用獨任制審理的,才可以提出異議。經審查當事人異議成立的,應裁定轉由合議庭審理;否則,應予駁回。
④ 民事訴訟主要包括
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包括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提起民事訴訟時需准備什麼?
民事起訴狀,對方身份證復印件,證據清單和證據材料(即對方欠款的證據)。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材料後,會在七日內決定是否受理、立案。對於不予受理的,會作出裁定書;若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受理立案後,人民法院會安排時間開庭審理。適用普通程序的,人民法院會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的,經批准可以延長,並會出具延期審理通知書。人民法院在審理結束的,會依法判決並出具宏喊民事判決書;判決書中會寫明判決結果和作出該判決的理由。
當事人若對判決不服的,可在收到判升絕睜決書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客服仲裁主要做什麼?
仲裁工作是法律工作。仲裁分為勞動仲裁和普通經濟仲裁,一般所說仲裁是後一種。一般仲裁根據仲裁法有仲裁范圍限制,涉及婚姻吵歲繼承扶養收養等身份類法律糾紛不適用仲裁,勞動糾紛一般勞動仲裁前置,即是仲裁後才可訴訟是我國特色。一般仲裁是和法院訴訟平行的爭議糾紛解決機制,有法律法規和各地仲裁規則做指導,各地市級以上都有相對應的仲裁委機構。仲裁法律工作者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仲裁秘書,是仲裁委員會下屬辦公室主管受理案件案件費用收取文書送達等程序性行政業務(類似於法院受案部兼書記員)可參見我回答的另一個問題仲裁秘書的工作狀態,就業門檻不高按照仲裁委要求即可,沒硬性規定,一般本科畢業司法考試不要求通過就可以。
另外一種工作叫仲裁員,工作就是仲裁案件的主審法律工作者,類似於法院法官,仲裁員國家法律明確規定8年以上法官檢察官仲裁工作和法學研究高級職稱以上8年,還有其他相應專業高級研究人員者;門檻較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三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應當裁定轉由合議庭審理。
當事人認為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轉由合議庭審理;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⑤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2021)
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六條:「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
「民事訴訟活動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的,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將第三十九條改為第四十條,第二款修改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基本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適用普通程序獨任審理。」三、將第四十條改為第四十一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中級人民法院對第一審適用簡易程序審結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訴的第二審民事案件,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民事案件,不得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一)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涉及群體性糾紛,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案件;
「(三)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者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
「(四)屬於新類型或者疑難復雜的案件;
「(五)法律規定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案件。」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三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應當裁定轉由合議庭審理。
「當事人認為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轉由合議庭審理;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六、將第八十七條改為第九十條,修改為:「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能夠確認其收悉的電子方式送達訴訟文書。通過電子方式送達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受送達人提出需要紙質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提供。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送達信息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七、將第九十二條改為第九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三十日,即視為送達。」八、將第一百六十一條改為第一百六十四條,修改為:「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個月。」九、將第一百六十二條改為第一百六十五條,修改為:「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金錢給付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五十以下的,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實行一審終審。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前款規定的民事案件,標的額超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五十但在二倍以下的,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民事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
「(一)人身關系、財產確權案件;
「(二)涉外案件;
「(三)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案件;
「(四)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的案件;
「(五)當事人提出反訴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的案件。」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七條:「人民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案件,可以一次開庭審結並且當庭宣判。」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八條:「人民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兩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個月。」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九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或者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當事人認為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或者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十四、將第一百六十九條改為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人民法院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⑥ 民事訴訟證據規則
你好,民事訴訟 證據 規則有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和舉證時限與證據交換,具體如下: 第十五條 《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 訴訟 、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第十六條 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巧橘悔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 代理 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條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的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第十九條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申請不予准許的,應當向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送達通知書。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書的次日起三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作出答復。 第二十條 調查人員調查收集的書證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經核對無誤的副本或者復製件。是副本或者復製件的,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來源和取證情況。 第二十一條 調查人員調查收集的物證應當是原物。被調查人提供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品或者照片。提供復製品或者照片的,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取證情況。 第二十二條 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 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保全證據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 證據保全 ,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筆錄等方法。 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 舉證責任 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經人民法院同意後,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伍源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 (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 (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 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第二十八條 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對鑒定人出具的鑒定書,應當審查是否具有下列內容: (一)委託人姓名或者名稱、委託鑒定的內容; (二)委託鑒定的材料; (三)鑒定的依據及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 (四)對孝正鑒定過程的說明; (五)明確的鑒定結論; (六)對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 (七)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簽名蓋章。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勘驗物證或者現場,應當製作筆錄,記錄勘驗的時間、地點、勘驗人、在場人、勘驗的經過、結果,由勘驗人、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對於繪制的現場圖應當註明繪制的時間、方位、測繪人姓名、身份等內容。 第三十一條 摘錄有關單位製作的與案件事實相關的文件、材料,應當註明出處,並加蓋製作單位或者保管單位的印章,摘錄人和其他調查人員應當在摘錄件上簽名或者蓋章。 摘錄文件、材料應當保持內容相應的完整性,不得斷章取義。 舉證時限與證據交換 第三十二條 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三十七條 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 開庭審理 前交換證據。 人民法院對於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在答辯期屆滿後、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第三十八條 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第三十九條 證據交換應當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 在證據交換的過程中,審判人員對當事人無異議的事實、證據應當記錄在卷;對有異議的證據按照需要證明的事實分類記錄在卷,並記載異議的理由。通過證據交換,確定雙方當事人爭議的主要問題。 第四十條當事人收到對方交換的證據後提出反駁並提出新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交換。 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但重大、疑難和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再次進行證據交換的除外。 第四十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 一審 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 二審程序 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 二審 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第四十二條 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第四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 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 第四十五條 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意見或者舉證。 第四十六條 由於當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內舉證,致使案件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因提出新的證據被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原審裁判不屬於錯誤裁判案件。一方當事人請求提出新的證據的另一方當事人負擔由此增加的差旅、誤工、 證人 出庭作證、訴訟等合理費用以及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質證 第四十七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四十八條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第四十九條 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 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第五十條 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 第五十一條 質證按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 (二)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 (三)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人民法院依照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作為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 人民法院依照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出示,聽取當事人意見,並可就調查收集該證據的情況予以說明。 第五十二條 案件有兩個以上獨立的訴訟請求的,當事人可以逐個出示證據進行質證。 第五十三條 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五十四條 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第五十五條 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第五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第五十七條 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 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第五十八條 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第五十九條 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質詢。 鑒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 第六十條 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詢問證人、鑒定人、勘驗人不得使用威脅、侮辱及不適當引導證人的言語和方式。 第六十一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人民法院准許其申請的,有關費用由提出申請的當事人負擔。 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詢問。 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由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就有案件中的問題進行對質。 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可以對鑒定人進行詢問。 第六十二條 法庭應當將當事人的質證情況記入筆錄,並由當事人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 證據的審核認定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依法作出裁判。 第六十四條 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第六十五條 審判人員對單一證據可以從下列方面進行審核認定: (一)證據是否原件、原物,復印件、復製品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證據與本案事實是否相關; (三)證據的形式、來源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四)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 (五)證人或者提供證據的人,與當事人有無利害關系。 第六十六條 審判人員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第六十七條 在訴訟中,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議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協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得在其後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 第六十八條 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六十九條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第七十條 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一)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錄本; (二)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製件、照片、錄像資料等; (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 (四)一方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製作的對物證或者現場的勘驗筆錄。 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當事人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和理由的,可以認定其證明力。 第七十二條 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認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證據不足以反駁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證明力。 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有異議並提出反駁證據,對方當事人對反駁證據認可的,可以確認反駁證據的證明力。 第七十三條 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於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並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 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出裁判。 第七十四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在 起訴狀 、 答辯狀 、陳述及其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詞中承認的對己方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但當事人反悔並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七十五條 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只有本人陳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關證據的,其主張不予支持。但對方當事人認可的除外。 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則認定: (一)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 (二)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三)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 (四)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 (五)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第七十八條 人民法院認定證人證言,可以通過對證人的智力狀況、品德、知識、經驗、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等的綜合分析作出判斷。 第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裁判文書中闡明證據是否採納的理由。 對當事人無爭議的證據,是否採納的理由可以不在裁判文書中表述。 其他 第八十條 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的合法權益依法予以保護。 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偽造、毀滅證據提供假證據,阻止證人作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 或者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打擊報復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 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解釋中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款和第七十九條規定的限制。 第八十二條 該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第八十三條 本規定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2002年4月1日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和再審民事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施行前已經審理終結的民事案件,當事人以違反本規定為由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本規定施行後受理的再審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進行審理的,適用本規定。
⑦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由什麼審理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由合議庭審理或者獨任制審理。
根據我國訴訟法(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相關規定,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審判組織,其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訂)》第三十九條 一審審判組織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猜者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訂)》第四十條 二、重、再審審判組織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褲兆燃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 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應當製作筆錄,胡虛由合議庭成員簽名,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
⑧ 轉承包人是什麼意思
在轉承包人以承包人的名義與第三人進行交易簡前的情況下,轉承包人與承包人之間的關系就演變為一種掛靠經營關系,埋咐清其中轉承包人是掛靠人,承包人是被掛靠人。當轉承包人(掛靠人)與第三人發生糾紛時,承包人和轉承包人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至今未見明確的法律規定,最高法院也僅對類似情況下如何確定訴訟主體作出了司法彎前解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⑨ 民事訴訟可以補充證據嗎
民事訴訟可以補充證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畢知配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手指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民事訴訟的過程是非常嚴格的,必須按照要求提供證據。並且證據要真實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猛答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_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⑩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二講了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司法解釋(二) 第四十三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 證人 、鑒定人、辯護人、訴訟 代理 人、翻譯人員的; (四)是本案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五)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持有本案非 上市公司 當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權的; (六)與本案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宴請,或者參加脊謹由其支付費用的沖野胡活動的; (二)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或者為 律師 、其他人員介紹代理本案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五條 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發回重審的案件,在 一審 法院作出裁判後又進入第 二審程序 的,原第二審程序中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四十六條 審判人員有應當迴避的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的,由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決定其迴避。 第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對合議庭組成人員、獨任審判員和書記員等人員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第四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所稱的審判人員,包括參與本案審理的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第四十九條 書記員和執行員適用審判人員迴避的有關規定。 三、 訴訟 參加人 第五十條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依法登記的為准,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不需要辦理登記的法人,以其正職負責人為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負責人的,以其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為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已經變更,但未完成登記,變更後的法定代表人要求代表法人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其他組織,以其主要負責人為代表人。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的,由新的法定代表人繼續進行訴訟,並應向人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 身份證 明書。原法定代表人進行的訴訟行為有效。 前款規定,適用於其他組織參加的訴訟。 第五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 (一)依法登記領取 營業執照 的個人獨資企業; (二)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 合夥企業 ; (三)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外資企業 ; (四)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五)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 (六)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 (七)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 (八)其他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組織。 第五十三條 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 第五十四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依法承擔 民事責任 的,該掛靠人和被掛靠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五十五條 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 繼承人 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繼承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 第五十六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第五十七條 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受害人提起訴訟的,以接受勞務一方為被告。 第五十八條 在 勞務派遣 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以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為當事人。當事人主張勞務派遣單位承擔責任的,該勞務派遣單位為共同被告。 第五十九條 在訴訟中散攔,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型大小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型大小為當事人,但應同時註明該字型大小經營者的基本信息。 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條 在訴訟中,未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合夥的全體 合夥人 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 第六十一條 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經 人民調解 委員會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 第六十二條 下列情形,以行為人為當事人: (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登記而未登記,行為人即以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 (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但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除外;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後,行為人仍以其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 第六十三條 企業法人合並的,因合並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合並後的企業為當事人;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四條 企業法人解散的,依法 清算 並注銷前,以該企業法人為當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以該企業法人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 第六十五條 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賬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六條 因 保證合同 糾紛提起的訴訟, 債權人 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保證合同約定為一般保證,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以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第六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其 監護人 為共同被告。 第六十八條 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與他人發生 民事糾紛 的,村民委員會或者有獨立財產的村民小組為當事人。 第六十九條 對侵害死者遺體、遺骨以及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等行為提起訴訟的,死者的近親屬為當事人。 第七十條 在 繼承 遺產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將其列為共同原告。 第七十一條 原告起訴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要求 承擔連帶責任 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為共同被告。 第七十二條 共有財產權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權人起訴的,其他共有權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時,應當通知其他當事人。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仍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 第七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和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 第七十六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確定的,可以由全體當事人推選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當事人推選自己的代表人;推選不出代表人的當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訴訟中可以自己參加訴訟,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可以另行起訴。 第七十七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不確定的,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當事人推選不出的,可以由人民法院提出人選與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的,也可以由人民法院在起訴的當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第七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和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代表人為二至五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七十九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通知權利人向人民法院登記。公告期間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確定,但不得少於三十日。 第八十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應當證明其與對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和所受到的損害。證明不了的,不予登記,權利人可以另行起訴。人民法院的裁判在登記的范圍內執行。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提起訴訟,人民法院認定其請求成立的,裁定適用人民法院已作出的判決、裁定。 第八十一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二審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第八十二條 在一審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權提出 管轄異議 ,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被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有權提起上訴。 第八十三條 在訴訟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事先沒有確定監護人的,可以由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們之中指定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當事人沒有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或者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可以指定該法第十六條第四款或者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有關組織擔任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 第八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不得委託其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五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 撫養 、 贍養 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六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七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有關社會團體推薦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社會團體屬於依法登記設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記設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 (二)被代理人屬於該社會團體的成員,或者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位於該社會團體的活動地域; (三)代理事務屬於該社會團體章程載明的業務范圍; (四)被推薦的公民是該社會團體的負責人或者與該社會團體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工作人員。 專利代理人經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推薦,可以在 專利 糾紛案件中擔任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八條 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 授權委託書 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第八十九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在 開庭審理 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權委託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提起上訴。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雙方當事人同時到庭並徑行開庭審理的,可以當場口頭委託訴訟代理人,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 總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是近年來篇幅最長的司法解釋,其中在 管轄 、迴避、訴訟參與人、 證據 、調解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二 就是針對迴避和訴訟參與人的部分。對迴避主體、迴避方式、訴訟參與人資格,權利等都做了進一步的明確。是對民事訴訟法在這方面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