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推進行政法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

推進行政法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

發布時間: 2023-04-03 09:50:50

① 我們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什麼執法

我們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

按照黨的十八屆岩仔四中全會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堅持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著力抓好以下重點改革。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橋棗碧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敏舉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②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主要包括哪些措施

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整體目標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

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二、深入推進依法嫌前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主要措施有: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檔滲。

2、健全依法決策機制。

3、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4、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5、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6、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2)推進行政法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擴展閱讀:

准確把握依法行政的衡量標准:

一、堅持合法行政。

合法是依法行政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內容,它意味著行政權的存在和行使都必須於法有據。「法無授權不可為」就是合法行政的直接表述,它包括主體合法、職權合法、內容合法。主體合法是指實施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芹蠢清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二、堅持合理行政。

合理行政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

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堅持程序正當。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四、堅持高效便民。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五、堅持誠實守信。

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

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堅持權責統一。

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權責統一意味著權力和責任必須是一體的,問責、追責、賠償都是行政權力運行的必要內容。

③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包括:
1、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3、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4、推進政府機構改革;
5、加強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做好改革的組織實施工作。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的要求,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做到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國家相協調,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立足國情與借鑒國外經驗的關系,必須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改革創新,必須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做到長遠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祥運轎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第十三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通過下列方式能夠予以規范的,可以不設行政許可:
(一)公民、法人或謹肆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二)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三)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悄肢夠解決的。

④ 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具體內涵包括哪些方面

一、轉變職能,建立「適度規模政府」。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基本建成,市場成為了資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行政權力仍在我國資源配置中佔有重要位置,許多本應該由市場來優化配置的資源仍然掌握在「權力之手」中。因此,應該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繼續由過去的全能政府向穗襪「適度規模政府」轉變,將「權力之手」約束在有限的范圍內——行政的歸行政,市場的歸市場。
建立適度規模政府,就要進一步推進政企、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與政府性質及職能不相符的事務一律交給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強化制度約束與責任追究,嚴格制約政府部門對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的經營活動和具體業務的直接干預,當前應著力解決政府對企業生產投資、人事管理等方面事務的直接干預問題;清理、回收不宜由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事務,理順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的關系;進一步推進政資分開,直接或間接割斷政府幹預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與具體業務的資產紐帶;進一步縮小行政審批的范圍,政府控制的重要產品、資源、工程、服務等的指標、額度和規模,視具體情況,或引入市場機制配置調節,或依靠法律法規規范操作,把行政審批限制在最必要的限度內,尤其要把投資審批范圍嚴格限制在關系經濟安全、環境資源、整體布局的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類、限制類項目方面。
二、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型政府不僅是對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強調,更是一種政府管理的目標模式,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本質、政府職能作用和政府管理方式的一種實質性概括。
現代國家政府的實質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政府只有通過提供充足優質的公共服務,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合法性。我國政府的職能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四個方面,其中,公共服務是政府職能的核心與實質。而從管理方式來講,我國政府要優質、高效、規范地提供各種公共服務,同時加強政府服務型機關建設。
公共服務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完善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公共醫療、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制度,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保障弱勢群體利益、保持社會利益均衡的根本措施。
建設服務型政府也是對經濟波動與經濟周期進行有效調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公共服務支出能自動調節社會總需求,達到抑制消費或拉動需求的目的。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由以政府為主的公共部門來提供公共服務,是由政府部門、政府服務類機構、公共服務事業法人共同提供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型政府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和社會性公共服務等部分,包括為實現公民權利、促進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公共服務。
三、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
首先,應該繼續完善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制體系。隨著《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我國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修改程序日益完備,科學化、民主化的行政立法體制逐步建立,這為制定完備的行政法規范提供了完善的立法體制。
在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上,要建立州族頌健全規范經濟社會活動,特別是涉及市場主體行為、產權保護、交易秩序及勞動、就業、保障等的法律法規,為政府全面依法行政創造完備的法制環境;建立健全規范政府行政活動,特別是涉及機構編制、職責許可權冊鄭、行為方式、獎勵處罰等的法律法規,強化對政府行為的監管。
其次,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體制,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行政執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公正有效與否,關繫到相對人權益保障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實現。因此,應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的行政執法體制,保證各級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同時,還應理順執法體制,明確行政執法機關的的職權和責任,落實「收支兩條線」,保障執法經費,完善政府績效評價制度,將政府執法能力和效果、群眾對其滿意度等納入績效考評機制,建立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和官員問責制,形成有效激勵和約束機制,確保法律實施。

⑤ 行政改革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七大支柱政策框架:首先是行政體制改革。這是先行之舉,轉變職能,提高效率——其未來主導方向是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侍遲、與社會的關系,重新劃定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邊界。

治理制度體系:法制、激勵、協作三大基本制度。治理制度體系解決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結構有效運轉」的問題。建構好治理主體、明確了治理功能後,重點要有一套完備的法律和制度體系,保障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

含義

行政體制改革是所有其他改革的基礎——在整個改革體系中,行政體制改革是最先行部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重新梳理中央政府各部門設置,即大部制改革,旨在簡化機構提高效率;重新調整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讓談譽向地方放權,提高基層自主性;調整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向企業和社會放權,只有政府收縮了,坦段其他兩者才能伸展。

在年初推出一系列機構改革和簡政放權措施後,再次強調對地方政府進行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要求,顯示了自上而下、循序漸進的邏輯和執行決心;而反腐倡廉、地方債務審計等措施,都是為下一步改革做出鋪墊。

⑥ 行政體制改革包括哪些內容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貫穿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建設服務型政府。通過改革,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

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機構和枝缺御行政體制改革猛岩。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探索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公扮顫益屬性,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

⑦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

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執歷銷法體制改革要堅持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著力抓好以下重點改革。

(一)加簡圓快推進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向市縣下移,清除多層、多重執法

科學劃分執法許可權、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是完善執法體制、提高監管效能的基礎。要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職能特點和執法任務需要,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執法領域和重點,發揮各自優勢。總的講,對反壟斷、商品進出口、外資國家安全審查等關系全國統一市場規劃和管理的事項,應實行中央政府部門統一監管,以維護全國市場統一和經濟安全。對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商貿服務等實行分級管理的事項,原則上由市縣政府實行屬地監管,以利於就近管理,減少層次,提高效率。行政執法隊伍直接面對市場和企業行使現場執法權,要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履職需要合理設置。從實際職能看,除高速公路、航運、海洋、重大工程等特殊領域外,省、自治區政府原則上不宜設置行政執法隊伍,以防止對同一轄區內的民商事主體分割管理、爭相執法。對由市縣和基層監管的事項,中央和省、自治區政府部門,主要行使執法監督指導、協調跨區域執法和重大案件查處職責,原則上不攔爛塌宜直接對民商事主體實施具體檢查和現場執法。近年來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領域實行的「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執法體制較為有效,宜在其他領域酌情推廣和借鑒。設區的市政府也要妥善解決行政執法權的合理配置問題,一般來講,市與市轄區只在一級設立執法隊伍為宜,以便集中力量、統一執法、消除分割、理順關系。縣級政府部門直接承擔執法監管職責,可探索綜合設置執法監管機構,原則上也不必單設執法隊伍。一些經濟發達、城鎮化水平較高的鄉鎮政府,根據需要和條件可以通過法定程序行使部分行政執法職能。

⑧ 論述中共十八大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

中共十八大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
一是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提高基層人大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比例,降低黨政領導幹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設立代表聯絡機構,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健全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制度,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增強依法履職能力。
二是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通過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更好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加強同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深入進行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積極開展基層民主協商。
三是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發揮基層各類組織協同作用,實現政府管理和基層民主有機結合。
四是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推進依法行政,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五是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體制改革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和協調重大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七是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鞏固統一戰線的思想政治基礎。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人士擔任各級國家機關領導職務。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更大貢獻。落實黨的僑務政策,支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關心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

⑨ 如何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必須隨著改和春手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不斷推進。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森兆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建設職喚嫌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⑩ 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我國深入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到202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目標的關鍵時期。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一、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現在及今後一個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切實將政府職能轉移到市場監管、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積極建立市場主體自律與社會組織協調機制,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此,須以加強公共服務為著力點,推動政府轉型。

1、由政府管理的一定要管理好。

比如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應通過合理的財力配置保障國民獲得大體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

2、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一定要轉移出去。

應切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橘升發展和培育可承接公共服務職能的社會組織,逐步形成政府、市場、社會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協調的新型結構。

二、進一步優化政府結構。

合理的組織結構、協調的層級體系,是行政權力順暢運行的重要基礎。

1、繼續推進大部門制改革。

大部門制改革有效解決了一些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難題,但總體而言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堅定、持續地深入推進,並與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結合起來,同時需要防止和化解權力過於集中、領導職數過多、職能整合不到位、機構設置上下不銜接等問題。

2、繼續完善中央與地方關系。

繼續調整、優化不同層級政府履行職能的重點,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事權適當向中央集中,由中央統籌平衡各地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並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機制;適時調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稅體制,理順地方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促進地方政府職能轉變。

三、進一步建設法治政府。

完善的行政法制體銷腔系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多年來,我國先後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由於多種原因,我國行政法制還不完備,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規調整政府、市場、企業的關系,使政府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推進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確保行政權力在法律范圍內行使;嚴格依法行政,完善執法程序,堅決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強化對行政行為的法律監督,做到用法律管權、依法律辦事。

四、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事業單位改革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要改革,應抓住重點,搞好頂層設計。應將事業單位分類作為這項改革的基礎,加快形成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新型政事關系。其要點是區分公共服務的提供與生產,將事業單位打造成公共產品的生產主體之一,成為政府的助手和夥伴;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重在構建以理事會為中心,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新模式;高度重視事業單位改革的政府條件,確立事業單位相對於政府的正確定位。

另外,須解決好事業單位改革後經濟上的可持續問題。這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形成戰略目標,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形成透明、多元化參與的治理結構;形成多元化的籌資體系;形成復合型人力資源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

五、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

社會建設滯後於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政府職能轉變。實現行政體制改革與社會建設相互促進,應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1、加強社會管理創新,逐步實現政社分開,使政府與社會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關系。高度重視政府在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方面的主導作用;政府應為社會組織發展讓出空間,放權給社會,培育社會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圓斗老和自我修復能力。

2、大力扶持、發展各類社會組織,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部分公共服務職能;形成靈活的協調機制,有效維護不同社會群體的合法利益。

3、積極探索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的類型、方式等問題,鼓勵和扶持社會組織發展,推進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去壟斷化改革,形成社會組織提供服務、政府購買服務的格局。

熱點內容
劃清與西方司法獨立 發布:2025-01-13 02:53:22 瀏覽:469
法院進家 發布:2025-01-13 02:51:46 瀏覽:239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
下列屬於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01:19:40 瀏覽:828
不戴口罩道德 發布:2025-01-13 00:53:23 瀏覽:9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 發布:2025-01-13 00:10:51 瀏覽:779
馬克思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1-13 00:07:03 瀏覽:146
法律援助來源 發布:2025-01-12 23:44:24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