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不同
一、三者的基本區別:
1、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用以制約、規范和監督行政管理行為。
2、民法,是用以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
3、 刑法,是用來懲罰犯罪行為的法律。
二、三者的基本關系:
1、刑法與民法、行政法的關系按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刑法規定犯罪和刑罰;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但是刑事不法與民事不法的界限卻並未如刑法和民法一般「之間存在一條明顯的楚河漢界」。民法典是萬法之母,其他法律大多是從不同角度對民事法律關系進行保護、充實和發展,刑事、行政法律也不例外。
2、面對刑法理論上存在的一些疑惑:是刑事不法,還是民事不法?刑民交叉案件的處理,總的來說是實務界的一個難點。無論是司法制度的構建,刑事政策的選擇,還是具體問題的解決,都迴避不了民、刑關系交叉纏繞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法律體系中,法律之間的邏輯關系不盡相同。一個部門法是以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為標准進行劃分的,刑法可以分解為各個部門法的制裁規范,因而違反民法的犯罪可以歸入民法,違反婚姻法的犯罪可以歸入婚姻法,或者侵犯林木的犯罪可以歸入森林法。但如此下去,刑法會被分解而喪失獨立存在的意義。目前,世界各國通行做法是,承認刑法是獨立的部門法。除了刑法與附屬刑法,有的國家還有大量散布在各個部門法中的刑事規范。刑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不完整性與不周延性,只有在民法及其他部門法的配合下,刑法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由此可見,刑法是民法、行政法等其他部門法的後置法,彼此之間屬於前置法與後置法的關系。
3、事實上,法秩序統一不僅是一項立法原理,也應是一項司法原則。司法實踐中出現過這樣的案例:一個民事糾紛被一個法院認定為民事案件,但是同樣性質的案件,在其他法院可能被認定為合同詐騙罪,最終被判處刑罰,這種做法明顯破壞了法秩序統一原理。法秩序統一原理在刑法適用中的體現是,犯罪認定中排除了前置法中的合法行為。刑法和其他部門法存在後置法與前置法的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了後置法對前置法有一定從屬性,因此刑法對民法典也有從屬性。然而,這種從屬性又是相對的。所以從此意義上講,刑民關系有雙重性,即刑法有對前置法的從屬性,也有其獨立性。
刑法對民法的從屬性決定了民法規范對刑法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定罪量刑應以明文規定為依據。在某些情況下,刑法對部分罪狀進行兜底式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藉助於民法規定對這些空白進行填補,這正體現了民法對於刑法定罪的指導意義。新頒布的民法典,會對刑法中犯罪認定等產生一定影響,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掌握刑法知識,也要掌握民法、行政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2.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區別是:1、性質不同:行政法是一種實體法,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2、適用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實體依據。3、適用的階段不同: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法是關與行政行為作出的依據;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3. 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民法與行政法的區別:1、含義不同:行政法是關於國家與國家權力的法律,民法是關於市場和人的法律2、理念不同:民法是從市民社會中自然形成的,其理念是自由主義,其文化基礎是自由主義文化。行政法的理念是國家主義,其文化基礎是國家統治的理論。自由與統治永遠是一對矛盾。民法的價值理念之一是對抗國家力量的侵犯;行政法的價值目標之一是防止國家權力的膨脹並維護私權的合理存在3、功能不同:民法的功能是保護私權並對抗公權。行政法的功能是規范與限制行政權的擴張。然而,民法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張揚私權,但它又容易導致私權的泛濫。行政法是以國家本位主義為基礎,它可以保護私權行使,但是它的某些行政偏好又可能助長不適當的行政擴權。個人本位與國家本位都是社會利益兩種極端的表現,在許多情況下,很難達致對立的統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六十七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4. 行政法和行政法規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和行政法規的區別: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違背《行政法》,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如下: 1、憲法的效力高於法律、法規和規章。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5、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
5. 行政法與民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是關於國家與國家權力的法律,民法是關於市場和人的法律.民法是從市民社會中自然形成的,其理念是自由主義,其文化基礎是自由主義文化。行政法的理念是國家主義,其文化基礎是國家統治的理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6. 行政法與其他部門法相比較,在形式上的最主要區別是
法律分析: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由於行政法涉及的社會生活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復雜,又有較強的技術性、專業性,再加上行政關系變動較快,因此,制定一部系統、完整的行政法典幾乎是不可能的。
2、行政法規范賴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數量特別多,屬各部門法之首。
行政法有多種多級的立法者,不僅最高權力機關或地方權力機關可以規定,而且有權的行政機關也可以制定,這就使得行政法的表現形式繁多,種類不一,即具有多種法律淵源。行政法的這種多頭、多級立法體制,是由行政法內容的廣泛性、技術的復雜性、專業的細致性決定的,是為適應行政管理生活的現實需要而產生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7. 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區別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與行政法規的區別:
(1)、行政法律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最重要的法律形式,也是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基礎。根據現行憲法、立法法和組織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法律,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2)、依據立法法所確立的法律與行政法規之間立法許可權劃分的原則,法律與行政法規在立法許可權的效力上雖然存在從屬關系,但是,法律與行政法規在立法事項上卻存在著一定的交叉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七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8. 法規和行政法規的區別
法規和行政法規的區別如下:1、范圍不同
法律法規、行政法規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是單獨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
3、適用對象不同
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五條 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9. 行政法與民法區別
民法與行政法的區別:1、當事人主體地位不同。行政關系的主體一方為國家機關,另一方為行政管理相對人,國家機關依職權發出命令或決定,支配相對人的行為,相對人則僅有服從的義務,雙方當事人處於管理與被管理的不平等地位。而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處於平等的地位。2、法律關系中體現的意志不同。行政法律關系取決於行政機關單方意志,這種意志內容實質是國家意志,因而行政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具有法定性,行政機關的管理權利不允許放棄,否則即為失職、瀆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取決於雙方當事人的共同意志,因而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具有任意性,民事權利可以放棄。3、調整原則不同。強制性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則;民法以自願原則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