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弄虛作假是第幾條
A. 造假借條起訴什麼後果
法律分析: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內容可知,使用造假借條被起訴會產生以下法律後果:1、民事訴訟的請求是得不到支持的。2、人民法院可以對其進行罰款以及拘留。3、如果所犯情節嚴重的,涉嫌虛假訴訟罪的,將會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第三百零七條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B. 民事訴訟判決生效後,當事人發現訴訟依據的事實是虛構的,如何維權
此時法院的判決將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再審。我國民事法律規定,敗訴方如果有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認定的事實,可以在法定期限內提出上訴,超出上訴期限或終審判決的,當事人可以申訴,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糾正生效的錯誤的判決。
法律分析
對於虛假證據,採信後作出的判決是有法律效力的。對證據不實,損害訴訟當事人權利的,當事人可以提出上訴或者申訴,也可以請檢察院提起抗訴。對於提供虛假證據擾亂訴訟秩序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的。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且嚴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的,可以認定為虛假訴訟,其中證據包括書證、物證、人證等。捏造事實,指行為人虛構、臆造根本不存在,與真實情況相悖的事實情況。民事訴訟發現對方證據虛假會被處罰。如果人民法院一旦查出證據是假的,會依據情節,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視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還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所以提供證據的時候千萬不要弄虛作假,否則只會害人害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C. 民事訴訟作偽證的法律責任
民事偽證有罪指的是在民事訴訟中,偽證者觸犯了刑法307條的幫助偽造證據罪或妨害作證罪等。刑法307條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妨害作證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條法律外延廣闊無限,幾乎為開放性法律條款,可用於制裁民事訴訟中任何形式的偽證行為。通常人們所說的民事偽證罪主要就是指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的罪名。不少法院已依據刑法307條成功地定罪了民事偽證嫌疑犯。支持民事偽證罪的其它法律條款還有:民事訴訟法102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此條法律的關鍵點在於情節的輕重,要根據偽證是否影響案件事實,有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如法官誤判),偽證者的主觀故意程度和動機,偽證者心智是否正常,是否及時自首悔改而定。當然,民事偽證者有權提出其主觀和客觀上的抗辯。刑法第13條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民事偽證者侵犯的是被偽證者各種形式的權利,如工作和勞動的權利,給被偽證者造成了難以磨滅甚至永久性的傷害,且極大地浪費了法律資源,蓄意挑戰了司法和法律公正,調戲了法官的智慧,扭曲了善良人的誠信觀念,破壞了社會的和諧團結,其對社會的危害性遠遠大於那種輕微的偷盜刑事罪。刑法第14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由民事偽證引起的司法不公和懲罰無辜必然會危害我們這個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此後果是誰也不想看到的。最高人民檢察院2002年10月24日發布的司法解釋《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見,妨害作證罪可以制裁民事偽證行為,那麼,與妨害作證罪處在同一條但不同款的幫助毀滅證據罪和幫助偽造證據罪當然也可以制裁民事偽證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十條......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偽造、毀滅證據_提供假證據_阻止證人作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_或者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打擊報復的_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在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由周道鸞、張軍主編的《刑法罪名精釋》中認為: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不限於刑事訴訟,此罪中所幫助的當事人既包括刑事案件中的自訴人、被告人、被害人,也包括民事、經濟、行政等案件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少法律學者都有此感。也就是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不僅存在於刑事偽證中,也存在於民事偽證中。
D. 懷疑對方在合同書上造假,可以筆跡鑒定簽名時間嗎
對合同當中的筆跡形成時間是可以申請鑒定的,根據司法鑒定執業分類的相關規定,筆跡鑒定機構可以運用文件檢驗學的原理和技術,對文件的筆跡形成時間進行鑒定。不過,筆跡形成的時間有可能受到紙張的種類,油墨的色料,保存的環境、濕度等各方面的影響。《民事訴訟法》第76條,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民事訴訟法》第77條,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可以。申請筆跡鑒定去市級及以上的公安機關的刑事鑒定中心。《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有關鑒定的其他規定與《刑事訴訟法》大體相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8條規定,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要受到刑事處罰。##可以申請鑒定。申請筆跡鑒定去市級及以上的公安機關的刑事鑒定中心,從事筆跡司法鑒定所進行鑒定。筆跡鑒定條件:1、一般要求委託人提供檢材原件,有的案件調取原件有困難的,可以由鑒定機構派人現場拍照或由出處者簽章提供復印件。筆跡鑒定要求:1、需要有檢材,文書司法鑒定中的檢材,是指對文件中的某項內容(如:筆跡、印章、列印文件)有異議需要鑒定的材料,稱為檢材。2、需要樣本,是指與檢材相對應的供檢驗比對的材料。如:書寫人同年或相近年份、年代的真實筆跡樣本若干份,對數量沒有具體要求,一般3-5份左右,只要特徵反映充分就可以作為樣本比對材料。
E. 民事訴訟證據造假要承擔什麼後果
法律分析: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訴訟參與人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