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刑事訴訟法取消專家出庭

新刑事訴訟法取消專家出庭

發布時間: 2023-04-06 07:41:33

1. 如何理解新刑訴法中的「專家輔助人」條款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192條首次將「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引入到刑事訴訟程序中來。此舉旨在強化對庭審中涉及的鑒定意見的實質性質證,進一步規范質證程序,提高對科學證據的質量要求。「專家輔助人」是學界的一種普遍稱謂,而非法律上明確規定的概念。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也出現了「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涉及的專門性問題,當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請由專業人員出庭進行說明,法庭也可以通知專業人員出庭說明」的規定。在這兩個司法解釋中分別出現新概念「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和「專業人員」,在學界被稱作「專家輔助人」。
「專家輔助人」是指在某一專業領域方面具有專門的知識或經驗,為了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據自身的專業知識,就訴訟中涉及到的專業性問題作出自己的判斷,發表自己的見解,幫助審判者對案件事實進行准確認定的人員。新刑訴法第192條規定,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各級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了解和正確對待刑事訴訟中的這一「新生事物」,在工作中作出相應調整。
新刑訴法對於「專家輔助人」的具體地位和作用,僅做出比較籠統的規定。為了深入理解法律規定中「專家輔助人」的地位與作用,不妨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首先,就訴訟地位而言,「專家輔助人」是訴訟參與人的一種,但「專家輔助人」的訴訟地位又不等同於鑒定人。在我國當前的刑事法律體系中,只有偵查機關和法院有權決定是否聘請鑒定人對案件中涉及的專業問題進行鑒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無權決定是否聘請鑒定人,只能申請補充鑒定或重復鑒定。但對於是否聘請 「專家輔助人」,可以由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自行決定並申請法庭通知其出庭。
其次,「專家輔助人」的訴訟作用,集中體現在出庭質證的過程中。它應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為維護聘請方當事人的法益,就對方提出的涉及鑒定意見或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或質詢,作出說明或對質;二是協助聘請方對鑒定人或對方聘請的「專家輔助人」進行詢問,並對案件涉及的鑒定意見加以質證。
兩個方面皆是為對鑒定意見進行實質性質證,使鑒定意見在質證中得到檢驗,有利於審判者對案件涉及的專業性問題進行正確理解,從而對鑒定意見是否客觀公正做出更准確的判斷,確保訴訟程序的正當性。

2. 新刑事訴訟法中有關於鑒定人 強制出庭的規定嗎

這要看法院的裁決,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年10月26日第三次修正)

第一百九十二條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一百九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的,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處罰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第一百九十七條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

(2)新刑事訴訟法取消專家出庭擴展閱讀:

鑒定人和證人的區別:

(一)在資格條件上,鑒定人有嚴格的資格要求,必須具備相關的專門知識和技能;而證人的資格要求只是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正確表達的能力,即使證人有生理缺陷和精神缺陷或者年幼,均可出庭作證。

(二)在可否替代上,證人是就其親身感受的案件事實向法庭作證的人。證人的基本特徵就在於證人的不可替代性,這是由案件事實本身決定的,既不能由法院指派或聘任,亦不能隨意替換;而鑒定人並非由案件事實所決定,其從事鑒定活動是受法院指派或聘請,因此,鑒定人是可以替換的。

(三)在詢問規則上,對證人的詢問應遵循個別和隔離的原則,證人不能了解案情;而鑒定人可以了解案情,對疑難復雜情況,可以由多個鑒定人相互商量形成最終的鑒定結論。

(四)在能否迴避上,證人不得以與案件處理結果之間的利害關系而申請迴避,而鑒定人如果有迴避事由,必須執行迴避的規定。

(五)在發表的意見上,證人只能就其所知悉的案件事實陳述意見,而不能發表自己根據這些事實得出的結論和意見。但是鑒定人作為專家不受此項意見規則的限制。

(六)在出庭義務上,證人出庭作證是一項普遍性的訴訟義務,一般不能拒絕,而鑒定人有正當的理由,可以拒絕接受法庭的指派或聘請,可以不出庭接受質證而只提供書面鑒定意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3. 刑事案件中證人一定要出庭作證嗎

出庭作證是證人向法庭提供證言的活動。證人出庭作證是直接、正確認定案件事實的內在要求。不過很多人都好奇刑事案件中證人是否一定要出庭作證的問題。下面由我為你詳細介紹刑事案件中出庭作證的相關知識。

刑事案件中證人一定要出庭作證嗎

一、 證人出庭需要控辯雙方申請

證人出庭作證是審查判斷證人證言真偽的一種直接有效形式,哪一方對證人證言有異議,哪一方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控辯雙方對證人證言均沒有異議的,證人就沒有必要出庭。

法官在法庭上處於中立的地位,不是也不應是證人出庭作證的提出者。

二、檢察院起訴時應當移送出庭證人名單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法院受理檢察院的起訴應當審查是否附有證人、鑒定人名單;是否申請法庭通知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起訴書應當附有被告人現在處所,證人、鑒定人、需要出庭的有專門知識的人的名單,需要保護的被害人、證人、鑒定人的名單,涉案款物情況,附帶民事訴訟情況以及其他需要附註的情況。

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的名單應當列明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並註明證人、鑒定人是否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八十條規定,法院審查檢察院的起訴時要審查是否有證人、鑒定人名單;是否申請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律師閱卷時,應當同時復制出庭證人名單,並在開庭前准備好對證人的發問提綱。

但是,律師閱卷是很少能見到控方的出庭證人名單。這月開庭的一個刑事案件,我特別向法院要求復制出庭證人名單,得到的答復是:檢察院沒有提交證人出庭名單,控方沒有證人出庭。

三、辯方如何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被害人對控方證人的證言有異議的有權申請該證人出庭接受質證。被害人找到的對被告人有利的證人證言,也可以申請讓他們出庭作證。

問題是,什麼時候申請?如何申請?

1.在庭前會議上申請

這種方式最後。但大部分案件不開庭前會議。

2.單獨向法庭申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開庭五日前提供證人、鑒定人名單,以及擬當庭出示的證據;申請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的,應當列明有關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

法院沒有通知我提交出庭證人名單。律師主動詢問法院什麼時候提交出庭證人名單。法院的回答是:“辯方證據應當你們取證,開庭五日前把證人證言交到法院就行了。”

律師按照法院的要求,將證人證言和出庭證人名單交到法院,事後收到法院一份書面通知;“你方所交證人證言經審查本院認為形式合法,檢察院不要求證人出庭。”

律師只得向證人解釋說:“法院、檢察院已經認可了你們的證言,你們沒有必要出庭接受質證了。”

結果,又開了一個沒有證人出庭的庭。

3.當庭向法院申請

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法庭調查結束前,法官必須要問:“被告人有什麼新的證據要向法庭出示嗎?”

這時,被告人可以回答;“某某事有某某人可以作證。”

審判長必須問這句話,審判長最怕聽到這種回答。被告人提出新的證人,法院必須休庭。審判長會盡量駁回被告人的要求。

律師也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因為休庭後不知道什麼時候繼續開庭,律師還要跑一趟。

證人不需出庭的情形

證人出庭作證是直接、言詞原則的表現,是正確認定案件事實的內在要求。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但符合下列情形,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1、未成年人;2、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的;3、其證言對案件的審判不起直接決定作用的;4、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如何詢問證人:

證人到庭後,審判人員應當先核實證人的身份,與當事人以及本案的關系,告知證人應當如實地提供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隱匿罪證應負的法律責任。證人作證前,應當在如實作證的 保證書 上簽名。向證人發問,應當先由申請傳喚的一方進行,發問完畢後,對方經審判長准許,也可以發問。審判人員認為必要時,可以詢問證人。

詢問證人應當遵循以下規則: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的事實相關;不得以誘導方式提問;不得威脅證人;不得損害證人的人格尊嚴。審判長對於向證人發問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者發問的方式不當的,應當制止。對於控辯雙方認為對方發問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者發問的方式不當並提出異議的,審判長應當判明情況,予以支持或者駁回。向證人發問應當分別進行,證人不得旁聽本案的審理。

被告人、證人對同一事實的陳述有矛盾需要對質的,公訴人可以建議法庭傳喚有關被告人、證人同時到庭對質。當事人和辯護人可以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並宣布延期審理。公訴人應當當庭宣讀經人民法院通知而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對證人證言筆錄存在疑問、確實需要證人出庭陳述的,公訴人應當要求延期審理,由人民法院再次通知證人到庭提供證言和接受質證。證人出庭作證,應給予適當的物質補償,並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刑事訴訟中證人不願意出庭的原因

“沒有證人就沒有訴訟!”這是一句古老的法律 諺語 ,但事實上,在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率普遍較低。那麼在刑事訴訟中,證人為什麼不願意出庭呢?這里除了我們法律對證人的保護缺乏必要的 措施 外,更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司法機關根本就沒把證人當作“人”。在刑事審判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證人特別是辯方證人被法官、檢察院隨意訓斥的情景,有時還免不了因其證言與控方掌握的證據不一致,而被控方帶走關押起來。而證人遭遇刑訊逼供則又是司空見慣的事,在這種司法背景下,誰願意當證人誰才是傻瓜呢。

我們不要怕證人或被告人翻證、翻供,《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掌握了被告人犯罪的其他證據,即使被告人翻供,法院照樣可以判決其有罪。而若無其他證據,即使被告人不翻供,法院也不應該判決其有罪。

不要以為這些錯案冤案與我們無關,就連那些堂堂的法院院長、檢察院的檢察長都幾乎被刑訊逼供得來的“證言”置於死地,到這種厄運降臨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也會讓你有一種“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透心涼’”的感覺。

子虛律師告訴筆者,在虛擬省司法廳處罰的幾名律師中,幾乎全都遭遇過刑訊逼供,而在虛擬省司法廳依據處罰這些律師的判決書中,這些律師被顯著地稱之為“證人”。

在2006年第23期《民主與法制》雜志的封面上,載有一個獨有的黑體大標題《“雙規書記”折了》,在該文中,記者稱湖南郴州市紀委書記“曾錦春將‘雙規’權力的濫用幾乎到了極致”,“只要是他看不慣的人,只要是不聽他調排的人,註定難逃厄運”。

“宜章縣副檢察長鄺xx是2002年3月間被‘雙規’的,且不說多次被毆打,其間連續罰站幾十個小時是常事,最後被迫按照紀委辦案人員的意圖說自己和一個犯罪嫌疑人的妻子發生性關系,‘我原亂說是在賓館,他們堅持要說是在她家’,鄺哭泣說,他直到如今也不知道自己的這位‘情人’的家在哪裡”。

“宜章縣人民法院原院長文xx於2002年被郴州市紀委以協助辦案為由帶走後被‘雙規’五十多天,被連續罰站、幾天不準閉眼,文幾近崩潰,被迫自己‘誣陷’自己曾收了宜章縣某中學負責人李某一萬元賄賂”。

“貪官”被刑訊逼供,盡管不合法但老百姓還能理解,自古都有“不做高官不受害”的說法兒,你做了高官,就得准備承受做高官的風險,特別是在你做了高官而不能恪守清廉的時候。然而相關證人卻也要莫名其妙地遭遇刑訊逼供,就有些讓人不可思議了。

“他們說如果我不作證,他們將無限期‘雙規’我,一天還得繳納120元費用”。“‘賄賂者’李某告訴《民主與法制》記者,她最後含淚屈服,按照辦案人員的誘導做出一份向文送錢一萬元和煙酒若乾的筆錄,‘而事實上,我至今都沒有看見過文xx’”。

一方面,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7條明確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證言並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另一方面,更多地證人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出庭作證,這也就使我們企圖“通過口頭審判的方式實現控辯對抗”的司法理念難以實現,從而也就使我們錯案、冤案層出不窮。不要以為這些錯案冤案與我們無關,就連那些堂堂的法院院長、檢察院的檢察長都幾乎被刑訊逼供得來的“證言”置於死地,到這種厄運降臨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也會讓你有一種“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透心涼’”的感覺。

“我就有這種感覺。”子虛律師說。你不按他們的要求去說或不在他們擬好的筆錄上簽字他們就不讓你走,直到你按他們的要求做了。原以為這些被逼供作出的“證言”能在出庭作證時推翻,誰知道人家根本就不通知你到庭,不給你到庭質證的機會。

在虛擬省司法廳聽證時,子虛律師曾私下向一位風傳被有關部門刑訊逼供後逃亡了半年多的律師詢問他被打的詳細情況,那位律師竟十分緊張地向四處張望了幾遍,問:“這兒不會有竊聽器吧?”看到這種情景,子虛律師感到十分心寒。這位律師被刑訊逼供出具了“證言”——天知道這證言是真是假——然後法院又依據這位沒有被通知到庭的證人的證言判處被告有罪,而司法廳行政機關又憑法院的判決對這位證人進行行政處罰,如此荒謬的司法過程居然出現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提倡理性司法的今天!

每當我們的媒體一次次地揭露出一些地方錯判錯殺的冤案之後,都會讓有關方面痛心疾首地反省一番,而反省之後,還是“濤聲依舊”。有人甚至認為刑訊逼供是不可避免的。而筆者以為避免刑訊逼供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只要我們的法院能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第47條的規定,堅持讓證人出庭質證,且以當庭質證確認的事實為准,刑訊逼供所得來的不真實的證言也就失去了意義。

對於證人而言,如果他們在遭遇刑訊逼供時的證言和法庭作證的證言不一致時,則要看有沒有其他證據與其證言相印證。

比如前面所述的李某被紀委逼迫“證明”她向文xx送過一萬元錢,那麼公訴機關就要查明這一萬元從何而來?都是什麼面值的?在什麼情況下為什麼事送到什麼地點?其間雙方有無電話聯系?受賄人在收了這一萬元錢後又存放到了什麼地方?是否為送禮人謀取了非法利益?謀取了什麼樣的非法利益等。如果雙方所說的細節全部一致(這種一致絕非辦案人員強迫之下的一致),有銀行的取款證明,有雙方的通話記錄,還有謀取的具體不正當利益俱在,被告人就是想翻供也翻不掉的。如果沒有這些必要的證據,僅憑被告人自己的供述和證人與之不吻合的證言,又不讓證人到庭質證,就判決被告人有罪,這不僅僅是草率的、荒.唐的問題,這簡直就是草菅人命,是犯罪!

我們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教育 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又明確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 方法 收集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證據的條件。”

>>>下一頁更多精彩“證人的特徵”

4. 新刑訴法中證人不出庭作證其證言可否作為定案依據

不可以。

5. 新刑事訴訟法2021年3月1日執行

法律主觀
一、 犯罪嫌疑人 在偵查階段的 訴訟 權利得到有效保障 辯護制度是 刑事訴訟 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辯護權的重要制度。新 刑事訴訟法 重點完善了 辯護人 在刑事訴訟中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規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九十六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可以委託辯護人,在偵查階段只能聘請 律師 提供法律幫助。考慮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均享有辯護權,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 委託律師 作為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時,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同時增加一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 代理 申訴 、控告;申請 變更強制措施 ;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 罪名 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這樣修改,進一步明確了律師在偵查階段的法律地位,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律師的作用。 二、修改完善了律師會見閱卷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修充分吸收了《律師法》的相關規定,完善了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規定,加強了對律師依法履行職責的保障。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在偵查階段,對於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請律師和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均需經偵查機關批准。修訂後的《律師法》作了不同的規定,規定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滲敏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新刑事訴訟法吸收律師法的有關內容,並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這就解決了 刑訴法 與律師法的銜接問題,保證了法律和司法的統一,同時,也解決了偵查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在審判階段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修訂後的律師法擴大了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閱卷的范圍。新刑事訴訟法吸收律師法的有關內容,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均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 三、強化了對偵查措施的法律監督 為了進一步發揮法律監督機關的監督職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新刑事訴訟法強化了對偵查措施的監督。 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於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一)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二)應當退還 取保候審保證金 不退還的;(三)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四)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五) 貪污 、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受理申訴或者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應當及時進源戚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四、補充完善了非法 證據 排除制度 證據制度是刑事訴訟的基木製度,對於保證案件質量,正確定罪量刑具有關鍵作用。這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補充完善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同時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現行刑事訴訟法對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作了規定。為從制度上進一步遏制刑訊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證據的行為,維護司法公正和刑事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這次刑事訴訟法叢裂枝修改,在嚴禁刑訊逼供的規定後,增加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定。同時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 證人 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物證、書證,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新刑事訴訟 法規 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有排除非法證據的義務,並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對非法證據排除的調查程序。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五、規范了證人出庭作證制度 證人出庭作證對於核實證據、查明案情、正確判決具有重要意義。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證人、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而不出庭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審判的公正性,需要進一步予以具體的規范。 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證人出庭作證的范圍。規定, 公訴人 、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的,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同時,規定強制出庭制度,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證人沒有正當理由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考慮到強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對被告人進行指證,不利於 家庭關系 的維系,因此,規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新刑事訴訟法還規定,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 工資 、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司法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在實踐中,對證人、鑒定人的保護,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打擊報復行為追究責任來實現,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一些嚴重犯罪案件中證人、鑒定人的保護力度。為此,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 毒品犯罪 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增加規定,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所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 上述規定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一些嚴重犯罪案件中證人、鑒定人、被害人的保護力度,不僅是保護公民權利的需要,對於打擊犯罪也具有重要意義。 六、擴大了法律援助適用范圍 為進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新刑事訴訟法擴大了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的適用范圍。 按照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聾、啞、盲人的,因經濟困難等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而新刑事訴訟法將這個法律援助的范圍擴大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要被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也要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提供辯護。這項規定將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這些修改為進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和其他權利,發揮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提供了法律根據。 七、適當調整了簡易程序適用范圍 為更好地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實行案件的繁簡分流,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區別案件的不同情況,適當調整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對可能判處三年 有期徒刑 以下 刑罰 的 公訴 案件和對 自訴案件 的簡易程序。根據司法實踐的需要,新刑事訴訟法將簡易程序審判的案件范圍修改為:基層人民法院 管轄 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 起訴書 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還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簡易程序: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共同犯罪 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認罪或者對適用簡易程序有異議的;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 八、修改完善了 二審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 二審 應當 開庭審理 的案件范圍,同時,對發回重審作出限制性規定。 對於第二審程序,為保證案件的公正處理,新刑事訴訟法明確了二審開庭的案件范圍,增加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 一審 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人民 檢察院抗訴 的案件;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同時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為避免反復發回重審,新刑事訴訟法完善發回重審制度,增加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上訴不加刑是刑事訴訟的一項重要原則。但實踐中存在通過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由下級人民法院在重審中加刑,規避上訴不加刑原則的情況,為此,新刑事訴訟法對發回重審不得加重刑罰作出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九、完善了刑罰執行程序 刑罰執行程序是懲罰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規范。新刑事訴訟法重點完善了 暫予監外執行 規定,強化人民檢察院對 減刑 、 假釋 、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 嚴格規范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暫予監外執行,是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在監獄外執行刑罰的制度。新刑事訴訟法進一步嚴格規范了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批准和及時收監的程序,為防止罪犯利用這一制度逃避刑罰,並增加規定: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其在 監外執行 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強化人民檢察院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監獄、看守所提出減刑、假釋建議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書面意見的,應當同時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批准機關提出書面意見。 《刑事訴訟法》以懲罰犯罪和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為目的,不僅涉及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秩序的和諧,更關繫到公民基本人權如自由、榮譽、財產甚至生命等重大權益。隨著中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這部「生命大法」將會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成熟。

6. 新刑訴法中證人不出庭作證其證言可否作為定案依據

新刑訴法中證人不出庭作證,其證言是可以作為定案依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第六十一條的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這並不意味著證人不出庭,證人證言就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該條款是對證人證言的要求,而非對證人的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才應當出庭作證。

(6)新刑事訴訟法取消專家出庭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

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最高法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八條證人當庭作出的證言,經控辯雙方質證、法庭查證屬實的,應當作為定案的根據。

證人當庭作出的證言與其庭前證言矛盾,證人能夠作出合理解釋,並有相關證據印證的,應當採信其庭審證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釋,而其庭前證言有相關證據印證的,可以採信其庭前證言。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法庭對其證言的真實性無法確認的,該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一百九十二條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人民警察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的犯罪情況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適用前款規定。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7. 新《民事訴訟法》、新《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新《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此次民訴法修改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完善調解與訴訟相銜接的機制;進一步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完善當事人舉證制度;完善簡易程序;強化法律監督;完善審判監督程序;完善執行程序等。
1、證人費用由敗訴方當事人負擔
新修改的民訴法規定,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新修改的民訴法還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2、增加專家出庭參與訴訟的規定 新修改的民訴法增加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這樣規定的考慮是,醫療事故、環境污染和知識產權等案件,專業性強,為了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庭審過程中需要專家提供專業意見。
3、明確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新修改的民訴法進一步明確了第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現行民事訴訟法對第二審民事案件是否必須開庭審理規定得不夠清晰,實踐中有許多民事案件在第二審程序中未經開庭書面裁判,為此,應當進一步明確第二審程序開庭審理的條件。
新修改的民訴法將現行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修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4、與仲裁法的有關規定相互銜接
新修改的民訴法統一了人民法院對申請撤銷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審查標准。 現行民訴法規定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審查條件,其中規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仲裁法規定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審查條件,其中規定「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人民法院對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的審查比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審查更為寬泛,不盡合理,為此,應當根據我國仲裁的實際情況,統一審查標准。
新修改的民訴法根據仲裁法的有關規定作出了相應修改。
5、增加對案外被侵害人救濟程序
新修改的民訴法還增加了對案外被侵害人的救濟程序。
6、增加對惡意訴訟懲罰措施
當前,當事人通過惡意訴訟等手段,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惡意訴訟,除應當適用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給予拘留、罰款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外,還應當在民訴法中增加對案外被侵害人的救濟渠道。 為此,新修改的民訴法關於第三人的規定中增加規定,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7、小標的案件,一審終審
新民訴法第一百六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0%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現行民訴法對於民事訴訟案件統一實行二審終審制,也就是說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均有權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二審,在二審審判終結前一審判決並不生效。但在司法實踐中,個別當事人為拖延審判時間,延長最終法院執行期限,對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判決依然無故提出上訴,一個簡單的案子有時能拖延一年甚至更長;另一方面,如簡單的侵權、借款、租賃糾紛案件等,權利人苦於訴訟時間太長,權利得不到及時救濟而放棄訴訟,進而通過一些非正常的甚至是違法手段行使「私利救濟」,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針對上述情況,新民訴法對於小標的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一審案件,增設「一審終審」制度,有助於減少當事人的訴累,節約司法資源,使公平正義得以及時實現。 8、當事人選擇法院,應選「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
新民訴法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現行民訴法已經確立了「約定管轄」制度,即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來選擇合同或財產糾紛案件將來起訴時所管轄的法院。新民訴法在現行民訴法規定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5類「固定」約定管轄地之外,增加了「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使得原來5類「固定」管轄地變成了實際聯系地的列舉,在實際中使得約定管轄更加靈活。另外,將約定管轄案件的范圍,由原來僅適用於「合同糾紛案件」,擴大到了「合同或者其他財產糾紛案件」。
在適用約定管轄時,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能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第 二,約定的地點不能與爭議沒有任何實際聯系。
例如:在石家莊居住的一個老人向鄰居借款5萬元並出具借條,雙方不能在借條上約定爭議由石家莊中院或者河北省高院管轄,那樣就違反了「級別管轄」的規定。兩個鄰居也不能約定與借款沒有任何聯系的北京法院管轄。但如果老人的兒子還向鄰居提供了連帶還款保證,兒子住在北京市朝陽區,則北京市朝陽區就成為了與借款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該區人民法院可以作為約定管轄的法院。

新《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1 逼供獲得言詞證據一律排除
【草案摘錄】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
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解讀】
胡康生(全國人大法律委主任委員):此次修改的亮點,就是在原來刑訴法嚴禁刑訊逼供的基礎上,加上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自證其罪。除了自己坦白的,不能進行強迫。如果逼出來的言詞證據,就一律要排除。
這從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來講是個進步;對公安機關辦案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也是動力,督促他們更要嚴格依法辦案,防止一些錯案發生。比如以前佘祥林的案子,後來反思為何會發生?原因之一就是刑訊逼供,使用非法言詞證據。
徐顯明(山東大學校長、法學教授):任何人不能被要求證明其自己有罪,這條原則來自於聯合國的規則,不能自證其罪,任何國家機關都不讓被告人自己去證明自己有罪。這體現了人權精神,也使證據更加准確和科學,為維護司法公正和刑事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提供了保障。
2 證人強制出庭直系親屬除外
【草案摘錄】
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解讀】
胡康生:刑事案件現在比較突出的就是證人出庭的問題。一些案件證人不出庭,直接宣讀證人證言。但是,刑事犯罪最重可能是無期徒刑甚至死刑,如果犯罪嫌疑人提出要辯護,法院認為必要的證人,就得出庭。
同時,一些鑒定結論對案情的判決也很重要。舉例說,官員在貪污受賄時涉及一張名人字畫,如果最後決定犯罪不犯罪,罪輕罪重,關鍵在這個字畫值多少錢。那麼鑒定環節就很重要。對鑒定意見不一致,也可要求鑒定人出庭。
另外,為了尊重中國國情,規定被告人配偶、父母和子女,不要求強制出庭作證。
此次草案首次確立了對證人的保護制度,現在一些人為什麼不敢作證?就是怕打擊報復。包括經濟糾紛、民間糾紛等,有些人都不敢作證,更別提刑事案件了。因此,要加強對證人的保護。
3 貪官外逃財產沒收有利反腐
【草案摘錄】
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緝一年後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
【解讀】
陳衛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的特別程序的設置,有利於嚴厲懲治腐敗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挽回國家損失,消除犯罪的經濟條件,並與我國已加入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及有關反恐怖問題的決議的要求相銜接。
由於我國不允許缺席審判,因此,當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死亡而無法到案時,訴訟程序就無法啟動,使得犯罪分子的財產長期無法得到追繳。
「不定罪的財產沒收程序,是一個特別程序,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到案,又能追繳其犯罪所得的問題。」由於這些財產是犯罪行為所得,因此對這些財產的追繳必須通過刑事訴訟程序。
4 懷孕婦女可監視居住
【草案摘錄】
監視居住適用於符合逮捕條件,但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撫養人的,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以及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等情形。
【解讀】
宋英輝(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採取監視居住措施首先是為了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防止嫌疑人出現逃跑、串供、毀滅證據等妨礙訴訟的行為或者繼續犯罪。
刑事訴訟法修改的重要目標是在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尋找平衡點。這樣的修訂也符合有關國際公約倡導的以非羈押措施保障犯罪嫌疑人權利的精神。
修正案草案同時規定,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和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為防止這一措施在實踐中被濫用,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
5 發回重審只限一次且不加刑
【草案摘錄】
對於因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二審法院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法院再次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二審法院應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二審法院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解讀】
陳衛東:在此前的實踐中,經常會出現二審頻繁發回重審,使案件久拖不決,而且有二審法院以此來推脫責任、迴避矛盾的情況。
對於已經發回重審後又再次上訴、抗訴的案件,二審法院如何處理此前法律並沒有規定,也沒有有限制發回重審的次數。所以案件仍可能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違反程序法這些彈性較大的標准發回重審,此時案件將重新進入一審程序,案件永遠無法結束,是出現「循環審判」的訴訟怪圈,發回重審沒有次數限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上訴不加刑」是二審的一項原則,發回重審的案件來源於當事人的上訴或者檢察機關的起訴,也是派生於二審程序。因此對於一審法院違反訴訟程序所作出的判決,二審法院發回重審,原審法院判決不應加刑。
6 死刑復核結果應通報最高檢
【草案摘錄】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可以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解讀】
胡康生:死刑復核程序備受關注。死刑是最嚴厲的懲罰,應該慎之又慎,因為錯了就無法挽回。
按照規定,所有死刑案件須最高法核准,那麼,最高法核准要不要監督?此次規定,最高法核准死刑時,可以訊問被告人,如果辯護律師在有證據時提出還有疑問,還可以提。
徐顯明(山東大學校長):這些修改,完善了死刑復核程序,體現了國家對適用死刑的慎重,有利於進一步保證死刑復核案件質量,加強對死刑復核程序的法律監督。
劉昊(北京法拓律師事務所律師):從立法規定上看,死刑復核程序過去沒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訴訟程序,帶有一定行政化色彩,缺乏公開性、透明性,為保證這類案件的質量,避免錯殺,落實「少殺、慎殺」的原則,完全有必要增加這樣的規定。
7 因賄賂被監外執行不計入刑期
【草案摘錄】
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收監:(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二)嚴重違反有關暫予監外執行監督管理規定的;(三)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罪犯刑期未滿的。
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其在監外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解讀】
胡康生:有的貪污受賄的官員或有錢的老闆判刑後,進去沒多少時間又出來了,甚至威脅舉報的人。有的判了死緩,十多年就出來了;有的判了15年,還不到1年就保外就醫了。對現實中存在這種情況,老百姓反映很強烈。
此次對監外執行有了嚴格規定。如果一旦發現行賄、拉關系等手段出來的,馬上就要收監,且在外面的時間不算,重新計算刑期。同時,對減刑假釋和監外執行要加強監督,避免花錢減刑。
徐顯明:監外執行有時候已經成為某些人的特權,人民群眾對監外執行意見很大,這次是做了一系列完善。包括監外執行的時間、取保候審、監外就醫等不能計算刑期,這些修改,有利於規范執法,防止犯罪利用這些制度逃避刑罰。
8 技偵所得材料可直接作為證據
【草案摘錄】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
採取偵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解讀】
顧永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現在每年的刑事發案立案數500萬件左右,大概五六年前還是二三百萬、三四百萬,這幾年急劇增加。我們的破案率是多少?大概十年前,我們的破案率72%-73%,現在的破案率是45%-50%。我們打擊犯罪偵查破案的能力受到嚴重的挑戰。社會上的犯罪有組織性、流動性、反偵查性越來越強,如果不提高偵查破案的能力,社會的安全、人民的安危就處在很不穩定的狀態,所以必須提高偵查破案能力。「怎麼提高?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技術偵查,包括秘密偵查。
許蘭亭(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草案規定過於籠統,應該把使用技術手段的條件進行明確規定。過去多年我們內部一直有技術偵查和秘密偵查,與此相伴隨一直有如何審批、如何控制的規定,我們完全可以把這樣的規定經過梳理和斟酌以後寫到刑訴法條文中。
9 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可「和解」
【草案摘錄】
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為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
【解讀】
全國人大法工委有關負責人:將部分公訴案件納入和解程序,適當擴大和解程序的適用范圍,有利於化解矛盾糾紛。
同時,考慮到公訴案件的國家追訴性質和刑罰的嚴肅性,為了防止出現新的不公正,對建立這一新的訴訟制度宜審慎把握,和解程序的適用范圍也不能過大。
陳光中(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制度不是一點沒有弊端,但是修正案草案規定的適用范圍很窄,比較嚴格,而且必須出於雙方自願。鼓勵犯罪人道歉賠償,可以更好地保障被害人權益,使其得到更多賠償。這有利於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10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
【草案摘錄】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

8. 什麼樣的案件不需要證人出庭

一、刑事案件證人不出庭作證的情形
1、在刑事訴訟中,證據人不需要出庭作證的情形包括:
(1)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的;
(2)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
(3)身處國外短期無法回國等。
2、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五十三條
二、哪些人需要出庭作證
(一)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肢戚汪議
法律授權控辯雙方對證人證言的證據能力享有一定的程序處分權,即只要控辯雙方未對證人證言明確表示異議,則書面證言亦可使用。
(二)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
只有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的重要證人、關鍵證人,才需要出庭作證。根據歷年來司法實踐經驗總結得知,證人證言對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包括直接目擊案件的發生,是案件主要甚至唯一的證人,對於印證其他可能定案的證據具有重要意義等。既包括單獨影響定罪、量刑,也包括既影響定罪,也影響量刑。
(三)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歷仔證的
立法上設立證人出庭制度的目的,還在於確保法庭核實證據、查明案情,作出正確的判決。因此,在哪些證人應當出庭的問題上,承擔審判職能的人民法院仔陸自當享有一定的裁量、酌處權。
上述是小編整理的內容,依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證人無法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其不出庭。而無法出庭作證的情包括: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的;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身處國外短期無法回國等。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咨詢,或者到咨詢專業律師。

9. 新的刑法訴訟法的修改內容有哪些

【總則部分】
一、原則性修改
反對自證其罪規則:受刑事追究的人沒有證實自己犯罪的義務。「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法律效果: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沉默權;2.強迫其認罪的口供不得作為證據使用;3.自願認罪的口供才具有證據能力。
兩大變革:
1.改變傳統的偵查模式:從「口供→其他證據」模式向「其他證據→口供」模式的轉變。
2.改變庭審方式:從「訊問被告人而展開庭審」的方式向「證人出庭、出示物證書證而展開庭審」方式轉變。
部分案件管轄下沉:
1.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由中級法院管轄。
2.「外國人犯罪的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必要時可以提級管轄。
二、刑事辯護、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修改
1.縮小會見權的限制:「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會見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強調「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2.明確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的身份:「辯護律師」或者「辯護人」。
3.擴大法律援助的范圍:將「可能判處無期徒刑的案件」也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4.明確法律援助義務:國家義務、集體義務。公、檢、法三機關都有「通知」義務,法律援助機構承擔具體實施法律援助的義務。
5.律師執業中的犯罪:在原來案件偵查終結後,移送原案偵查機關以外的機關立案偵查。
三、強制措施的修改
(一)逮捕措施的修改
1.修改精神:體現「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貫徹「盡量少捕、不捕」的方針。
2.逮捕分類:(1)一般逮捕。列舉「社會危險性」的五種情形,強調其在一般逮捕條件中的決定性作用。(2)特別逮捕。即:「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逮捕」。
3.逮捕程序:(1)明確逮捕後「除無法通知」的情形,應當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刪除「有礙偵查」而不通知的情形。(2)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逮捕後羈押的必要性的審查(建議釋放或直接變更)。
(二)拘傳和拘留措施的修改
1.拘傳期限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2.禁止規定
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必要的飲食、休息時間。
3.檢察拘留
延長期限:一般為14日,特殊情況——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三日。
4.拘留通知
除無法通知或涉嫌「三類案件」而有礙偵查的,可以不通知家屬。
(三)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修改
1.適用條件
區分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增加「正在懷孕、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適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情形。
2.取保候審
增加「被取保候審人的信息變動的報告制度」;增加被取保候審人的遵守規定——「不得從事特定活動,不得進入特定場所,不得與特定人員會見或通信」;增加保證金數額的確立和返還的規定。
3.執行程序
無論是被取保候審還是被監視居住,可以責令嫌疑人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等身份證明文件交給執行機關保存。「三類案件」經上一級檢察機關或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內執行監視居住。
【證據部分】
一、證據概念和形式
1.證據概念
舊概念(第42條第1款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現行刑訴法採取了「事實說」。
新概念:「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再修改的刑訴法採取「材料說」。
2.證據形式
增加「搜查、偵查實驗筆錄」,將其與「勘驗、檢查筆錄」並列;將「鑒定結論」改為「鑒定意見」;增加「電子數據資」,即「電子證據」,與「視聽資料」並列。共八類證據形式。
3.行政執法證據進入刑事訴訟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等證據材料,經過司法機關核實,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4.客觀條件的保證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
二、證人作證制度
1.證人作證原則
個別作證原則:證人證言的收集、證人出庭作證只有個別進行,才具有證據能力的原則。禁止「聯合簽名」、座談會。
庭審質證原則:未經當庭質證、辯論的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根據的原則。(現行法第47條,再修改予以重申。)
2.證人出庭制度
出庭主體:普通證人、專家證人、偵查人員。
出庭例外:嚴重疾病;境外事務;證言豁免(親情關系、國家機密、職業信賴、自證其罪)。
出庭保障:物質保障——「證人因出庭作證所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應當補償」。安全保障——「證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3.證人出庭作證的詢問技巧和規則
(1)詢問技巧
正例:確立詢問范圍(證明對象)→層層剝離→點擊重心。
反例:「你將你知道的情況講一下。」據此回答的內容不具有可信性。
(2)詢問規則
Ⅰ.相關性規則:詢問內容與定罪、量刑問題相關。
Ⅱ.禁止主詢問方誘導發問規則:主詢問方不得誘導發問(leadingquestion),反詢問方(交叉詢問方)可以進行誘導發問。「誘導」:暗示,或者問話就是答案。
Ⅲ.反詢問受主詢問范圍限制的規則:主詢問方對其證人確立詢問范圍之後,反詢問方的詢問不得超出主詢問的范圍。
三、證據規則
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排除違反法定程序、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證據材料的證據資格的規則。
適用范圍:採取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獲取的口供以及暴力取證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言詞證據。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物證、書證,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非法證據排除的義務性:公檢法三機關都有排除非法證據的義務。
排除程序:庭前排除程序(自行排除程序);庭審排除程序(啟動——告知權利、書面申請;調查——被告方陳述、公訴人舉證、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相對方質證、相互辯論;處理——延期審理,駁回申請,確認違法。
2.意見規則:排除陳述者就案件事實所發表的推測性、評論性、判斷性陳述的證據資格的證據規則。
排除理由:有礙發現實質真實;妨礙司法裁判。
適用范圍:主體范圍→普通證人、被害人、被告人;對象范圍→推測性陳述、評論性陳述、判斷性陳述。不適用於專家證人的結論性意見。
3.補強規則:廣義上是指對於證據證明力較弱或者可信性受到質疑的證據材料,必須提供其他證據的補充強化之後,該證據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證據規則;狹義上是指只有被告人口供,而沒有其他證據的印證,不得對被告人定罪和判處刑罰的證據規則。
廣義適用:與案件處理有利害關系者的證言,弱智者的證言,單一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與其年齡和智力不相當的未成年人的證言。
狹義適用:共犯口供相互印證一致,而沒有其他證據。
四、刑事證明
1.證明責任:運用證據證實指控罪名、刑罰主張成立的義務。法律義務與法律後果相統一。
承擔規則:首次明確規定「運用證據證實指控罪名、刑罰主張成立的義務由控訴方負擔」。
責任例外:證明責任倒置——「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證明標准:運用證據證實犯罪所應當達到的程度。
立法精神:保留現行法的合理部分,借鑒英美法系做法。
修法措施:採納「兩個證據規定」的合理成分,明確「證據確實、充分」的內容,增加「排除合理疑點」的規定。
新證明標准:運用證據證實犯罪必須達到「事實清楚,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
【審前程序】
偵查程序改革
1.結構性調整:偵查程序結構是由「檢、偵、嫌」三方組合的「小等腰三角形」結構。檢方居於三角形頂端,履行偵查監督職能的同時,通過提出檢察建議、發表偵查意見的形式「引導偵查」。偵查方與犯罪嫌疑方分別居於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平等對抗」。
2.技術偵查法制化:檢察機關享有技術偵查措施決定權,而執行權由國安機關或者公安機關行使。
3.秘密偵查部分合法化:否定「犯意誘發型誘惑偵查」,肯定「機會提供型誘惑偵查」。確立「控制下交付」。
4.生物證據合法化:「採集指紋、血液等生物樣本」。
5.全程錄音錄像:「可以」——一般案件;「應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
6.強調詢問證人的地點:現場、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
7.完善搜查程序:應當有被搜查人或其家屬,鄰居或其他見證人在場。搜查婦女的身體,由女工作人員進行。
8.擴大查封、凍結范圍: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
9.健全偵查監督:偵查監督的類型分為:專門機關的偵查監督;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的監督——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等行為有權申訴、控告。
起訴方式改革
1.廢除「主要證據復印件主義」的起訴方式。
2.恢復「全案證據移送主義」的起訴方式:「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庭前會議制度的建立
1.概念:庭前會議又稱審前會議,是在開庭審判前,由法官主持,檢方與辯方參加,主要對程序性問題進行商討,並由法官作出決定或者裁定的一種會議。
2.任務:管轄異議;是否迴避;證據交換;強制措施變更;非法證據排除;刑事和解;撤回起訴;等等。
【審判程序】
1.改革簡易程序
適用范圍:擴大到基層法院管轄的全部刑事案件。
適用條件:A、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B、被告人自願認罪;C、被告人同意適用簡易程序。
2.設立「特殊程序」
(1)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附條件不起訴;親友、教師列席法庭,說服教育;限制新聞報道。
(2)公訴案件和解程序:被告人悔罪,被害人諒解,雙方達成協議,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3)不經過刑事審判的沒收程序——贓款贓物、違法所得的法律界定和庭審認定,聽證程序,法院裁決,申訴復議。
(4)強制醫療程序:審理對象,聽證程序,法院裁決,申訴復議。

熱點內容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
法律碩士輔導班招生 發布:2025-01-13 04:50:05 瀏覽:336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 發布:2025-01-13 04:28:41 瀏覽:789
勞動法里的工作時間包括 發布:2025-01-13 04:13:12 瀏覽:436
調節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 發布:2025-01-13 03:50:18 瀏覽:183
劃清與西方司法獨立 發布:2025-01-13 02:53:22 瀏覽:469
法院進家 發布:2025-01-13 02:51:46 瀏覽:239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