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行政法第三階段
1. 請談談行政法基本原則在實踐中的運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一部規范我們各級政府行為的重要法律,也是世界上以單行法形式頒布的第一部行政許可法。因此,行政許可法的制訂和實施還沒有現成的、成熟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借鑒,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完善,這是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法律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客觀情況。當然,在實踐過程中,從屬於行政法部門的《行政許可法》在制訂和實施的過程中必然要受到行政法原則的指導,以更好的體現出制訂該法的價值取向,彌補法律制訂中的疏漏,協調法律實施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
傳統中國行政法理論把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歸納為行政合法性原則和行政合理性原則,然而近些年以來,行政公開原則以及信賴保護原則等行政法原則也越來越被國內行政法學界所認同。我國以單行法的形式頒布了《行政許可法》,其目的正是要規范我國各級政府的行為,限制政府權力的濫用,以更好的保護起行政相對人的權利。而作為行政法原則之一的信賴保護原則,其出發點就在於限制政府行為的隨意性,督促政府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保護公民基於對政府的信賴所產生的利益。因而,我們不難看出,信賴保護原則對於行政許可法的制訂和實施有著固然的指導性價值,將信賴保護原則運用於政府實施行政許可行為方面,將會有助於更完善的保護起公民的利益,並有助於誠信政府的構建。可喜的是,在我國即將實施的行政許可法中已經在很多方面體現出了信賴保護原則,盡管在有些方面體現的還不是特別充分、完善。本文寫在《行政許可法》即將實施之時,更多的是希望信賴保護原則及其理念能被學界和政府部門所認同和理解,並能使信賴保護原則被貫穿並運用於政府的行政許可之中,從而更好的保護起公民的信賴利益,樹立誠信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行政法學理論中的信賴保護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最早出現在德國1976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中,《聯邦行政程序法》第48條第2款規定:「提供一次性或連續性金錢給付,或者以此為條件的行政行為違法的,不得撤銷,但以受益人信任該行政行為存在,並且該信任在權衡撤銷的公共利益的情況下值得保護為限。如果受益人已經使用給付,或者財產處理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恢復原狀會造成受益人無法預料的損失的,原則上應當保護信賴。」韓國1996年《行政程序法》第4條對信賴保護原則有了新的發展:「1、行政機關執行職務時,應本於誠實信用為之。2、法令之解釋或行政機關之慣例為國民普遍地接受後,除對公共利益或者第三者的正當利益有明顯危害之慮外,不得以新的解釋或者慣例溯及而為不利之處理。」我國台灣地區於2001年1月1日施行的《行政程序法》吸收並發展了信賴保護原則,於第8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 [1] 以上可見,信賴保護原則在行政法理論的發展過程中並不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概念,其外延呈現出越來越大寬泛的趨勢。一般認為,狹義的信賴保護原則只限於運用在授益性行政行為中,即若行政機關要撤消先前的授益性行政行為,而行政受益人又存在值得保護的信賴利益,則行政機關不得撤銷先前的受益性行政行為,除非不撤消將明顯損害到公共利益,則只能在給予合理補償的前提下才能撤銷。廣義上的信賴保護原則擴展到了保護由一切行政行為引起的相對人信賴利益的損失。行政許可作為一種典型的授益性行政行為,信賴保護原則顯然應該成為行政許可行法的基礎性的真理和原理,並成為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指導性原則。
為了更好的理解信賴保護原則,我們需要知道在哪些情況下行政相對人以及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適用信賴保護原則尋求保護。一般來說,使用信賴保護原則需具備以下三個要件:首先,信賴對象為行政行為,至少具有公權力行為的外貌,至於它是合法還是非法不成問題,除非它因重大明顯之瑕疵而無效;其次,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作出一定的安排,而不止有信賴的意思表示;再次,對行政行為的信賴是正當的、有生活經驗上的根據的。根據各國的行政法理論,一般來說下列行為是不能尋求信賴利益保護的:1.行政行為因為相對人採用欺詐、脅迫、賄買或者其它不正當手段作出;2.相對人對重要事項為不正確或者不完全的說明;3.相對人明知行政行為違法,或者應知其違法但因重大過失而不知其違法;4.行政行為顯然錯誤;5.行政機關預先保留變更權。 [2]
二.信賴保護原則在我國《行政許可法》中的體現和不足
我國行政法學理論的發展起步較晚,至今仍未給予信賴保護原則以足夠的重視。我國目前還很少開展對信賴保護原則的研究,立法中也沒有信賴保護原則的明確規定,實踐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將其作為行政主體進行行政活動的要求,這與現代行政法治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
值得慶幸的是,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2003年8月27日通過,並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開始關注起信賴利益保護的問題,並實際上已經把信賴保護原則運用於其中。該法第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該法第六十九、第七十條明確規定了行政許可可以撤消和注銷的幾種情況及限制條件,並確立了行政機關由於撤消行政許可給相對人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
當然,在這部行政許可法中信賴保護原則還沒有得到完全的、充分的體現和運用。首先,行政許可法在總則中只把公正、公平、公開以及便民作為行政許可設定和實施的的原則,並沒有明確的提出信賴保護的原則。顯然,行政許可法中的這些原則只注重了在行政許可設立和授予過程中對政府行為的規范和對公民利益的保護,然而,這些原則是很難運用於行政許可授出後的實施階段的,這很容易造成政府在行政許可實施階段行為的隨意性,使得行政許可的喪失穩定性,從而造成對相對人信賴利益的損害。如果能把信賴保護原則運用於其中,則這些原則基本可以貫穿行政許可行為的整個過程之中,從而對行政許可行為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其次,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對於行政機關自身的違法、越權等情況下作出的行政許可籠統的規定為可以撤消,而不管相對人是否善意、有過錯,這樣的規定明顯有違於信賴保護原則。依據信賴保護原則,只要被許可人是基於合理的信賴並善意的取得該利益,那麼行政機關自身的錯誤或者是違法行為的後果就不能由行政相對人來承擔。因此,關於許可法中的這一條款,本人認為還值得商榷。再次,行政許可規定了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的唯一情形——即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這樣的規定不僅過於單一,而且由於對公共利益沒有統一、明確的解釋,很容易造成行政機關對公共利益的濫用。但是,如果能夠合理利用信賴保護原則的幾種排除保護情形,在行政許可法中賦予行政機關預先保留變更或撤銷行政許可的權利,通過聽政、協商等方式與相對人約定具體、明確的變更、撤消情形,這樣做不僅可以事先給予相對方以合理的預期並減少其信賴利益受損的可能,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保留使行政機關在許可實施過程中有了一種對被許可人更為有效的監督手段。此外,行政許可法也沒有完全確立起信賴利益保護的途徑。就理論上來講,對相對人的信賴利益主要有兩種保護方式,即存續保護和財產保護。所謂存續保護,即因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不論其是否合法,一律要穩定行政相對人所信賴的法律狀態。所謂財產保護,即在必要時則打破原有法律狀態,而對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行政行為而遭受的損失予以財產上的保護。我國目前的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還是主要採用不完全的財產保護,對於存續保護還沒有明確的、有效的救濟途徑。
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一直強調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國家而言,在行政許可中能將私人合法權益置於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同等地位予以考慮,能開始注意到對公民信賴利益的保護,這表明我國行政法治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可是,在行政許可法中只靠幾條簡單的法律規定並不能使我們對信賴保護原則擁有足夠的理性認識,無法自覺而又全面地運用信賴保護原則。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行政法學中信賴保護原則的研究。我們在行政立法中,沒有信賴保護原則這樣一個核心思想的貫穿,對公民信賴利益的保護將會是鬆散的不成體系的;同時,信賴保護原則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理念,我們在行政活動過程中,需要信賴保護這樣的理念的貫穿,從而使每一個公民,包括行政機關人員,自覺全面地運用信賴保護原則來行政、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信賴保護原則在行政許可中的主要運用:
(一) 運用信賴保護原則可以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行為進行事前的控制:
信賴保護原則其意義不僅在於提供事後的權利救濟,保護公民的信賴利益不受損害;信賴保護原則的運用也給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行為提出了要求——不得隨意作出、不能任意變更,否則就有可能承擔起由損害公民信賴利益而產生的責任。因此,信賴保護原則在行政許可中的運用可以增強行政機關的責任感,通過明確的責任承擔機制來反響約束和監督行政許可行為,使得行政機關在設立行政許可時不得不三思而後行,由此起到事先規范行政行為,防止行政許可的隨意性的效果。
信賴保護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時必須審慎,不僅僅要考慮到作出的行政許可是否合法、合理,筆者認為,還必須要考慮以下這些方面。第一,行政機關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和協調,行政許可在設立時就要防止不同部門之間的行政許可相互交叉、矛盾、沖突,以避免因為今後不斷的調整而可能給相對方造成的信賴利益的損害;第二,由於行政許可是基於對普遍行為禁止為基礎的,所以行政機關在設立行政許可時還要考慮是否在將來一定時期內有必要進行這種禁止,可禁可不禁的或者只是為了短期目標的,就盡量避免使用行政許可的方式,以提高行政許可的穩定性和信賴度;第三,應該將只能一次性授出、無法收回的行政許可(如對自然資源開採的許可)和可以收回的行政許可(如對特許經營權的授予)作出區別對待。對於前者行政許可的授予必須特別慎重,採用諸如潛在的被許可人競爭性的方式和綜合評判的方式予以授權(如招投標方式);而對於後者則應對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及撤消情形作出合理的、明確的規定,在給相對人合理預見的基礎上,利用信賴保護原則本身排除損害賠償的例外情形——預先保留變更許可變更權,來妥善解決行政許可中對將來情況難以預計的難題,當然這種方式要求行政機關和相對人之間的互動,單方面的允許行政機關保留許可變更權必然會造成權力的濫用,因而可以採取諸如聽政、協商等方式來解決。
(二) 信賴保護原則要求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行為不得損害相對方的即得利益:
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許可,是基於對普遍行為禁止的基礎上的。行政許可當然的對許可實施以後的未經許可的行為具有禁止的效力,然而信賴保護原則的存在又要求行政許可不得任意禁止行政許可施行前已經存在的合法行為,不得隨意限制或者損害相對人已經依法取得的利益,除非該行為與利益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公共利益,否則應該優先對該行為作出許可的追認。雖然政府的行政行為必然要與社會發展變化相適應而不斷調整,然而政府的行為如果割斷歷史,沒有連續性,不注意對合法的即得利益的保護,則社會生活必然處於不穩定狀態,也就談不上公民對政府的信賴。實際上,這也是法治國家普遍信奉的「禁止不利變更」原則的又一體現。在法國,信賴保護主要是通過限制立法機關制定具有溯及力的法律規范、保護既得權益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3] 因此,在我們行政許可法即將開始實施的階段,特別要注意行政許可在對於普遍行為進行限制之時,對於過去已經存在的合法的即得利益的保護,有條件給予許可的,就應該優先對其承認並給予其許可;由於公共利益的需要不能再允許其存在的,就應該予以適當的補償。這種「禁止不利變更」的做法也應該是對信賴保護原則的一種擴展。
(三) 行政許可的撤銷必須受到限制
「行政機關與人民事務往返之間,往往使人民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持續性產生信賴。當無明顯的事由足以證明此信賴與公共利益相違背時,應對其予以適當保護。信賴保護原則固然在許多公法領域都有適用的餘地,但於行政行為的撤銷最具直接關系」。 [4] 從依法行政的角度講,行政機關如果作出了違法的行政行為,有權機關應當依其職權並經正當程序予以撤銷。但是,基於信賴保護原則,「是否撤銷違法的行政處分,應衡量行政合法性的公共利益與人民信賴該行政處分的信賴利益,而非一意維護合法性」。具體地說,在一般情況下,對違法的不利具體行政行為(或稱負擔行政行為),有權機關可隨時依法撤銷。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撤銷不利具體行政行為通常不發生相對人既得利益或信賴利益的保護問題。 [5] 然而行政許可在一般來說都是授益性行政行為,撤消該行為通常會損害到相對人信賴利益,因此行政許可的撤消必須受到嚴格限制。只要被許可人是善意的、無重大過失的,那麼由於行政機關自身的原因,如違法、超越職權、或者疏漏而作出的行政許可就不得任意被撤消。除非如果不撤消將會嚴重損害到公共利益,然而即使這樣也應該給予相對人信賴利益損失的賠償。
(四) 行政許可的廢止應受到限制
在行政法上,行政行為的撤銷是針對違法行政行為而言的。而行政行為的廢止則是針對合法行政行為而言的,它是指因客觀情況的變化,原行政行為不再適應新的情況,有權機關決定終止該行為往後的效力。一般情況下,對合法的不利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裁量是否廢止。對合法的授益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為,除非法律上有特別規定,原則上不得廢止。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在下列情況下行政許可不得廢止:1.如果行政機關在廢止該行政許可後又有義務作出內容相同的行政許可的(例如由於城市道路擁擠,提高發放車輛牌照標准,對已申請到牌照,符合原來發放標準的許可就不應該廢止);2.行政機關曾對第三人承諾不廢止該行政行為的;3.按法律、一般法律原則、行政先例或行政行為的特徵等要求,不得廢止的。但當出現了下列情形時,可以部分或全部廢止:1.行政許可在作出時就附有廢止保留條款;2.行政許可附有履行義務,而相對人未及時履行該義務或未在法定期限內履行該義務;3.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規或事實基礎發生了變化,如不廢止該行政行為,則將會給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且該危害大於相對人將會受到的信賴利益的損失。在上述三種情形中,前二種是可歸責於相對人的事由所造成的。如第一情形,相對人明知或應知行政機關將來要在一定條件下廢止該行政許可,因而不產生信賴保護的問題。第二種情形是因相對人的過錯造成的,也不符合信賴保護原則的構成要件。但是第三種情形實屬情勢變更所致,故行政機關在廢止行政許可時,應充分考慮信賴保護原則,對被許可人的信賴利益進行補償。
--------------------------------------------------------------------------------
[1] 朱麗琴:《試論行政程序法中的信賴保護原則》,選自《法學雜志》2003年,第二期
[2] 何海波:《通過判決發展法律――評田永案件中行政法原則的運用》,摘自上海法律與經濟研究所網站:http://www.sile.org.cn/zlk/list.asp?articleid=288
2 王名揚著:《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145、第158-167頁。
[4] 黃學賢:《行政法中的信賴保護原則研究》《法學》2002年第5期
[5] 城仲模:《現代行政法學發展的新趨勢》,載《行政法專集》(一),台北市公訓中心印行,1990年版,第126頁。
(邵俊: 同濟大學法律系憲法與行政法碩士研究生)
2. 求好的司法考試行政法復習資料
【電子書】2020年瑞達法考客觀題行政法真金題-徐金桂 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PyoZoMEKUoKIb3tyAcr4Ig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以下簡稱「法考」)的前身是國家司法考試(簡稱「司考」)。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2018)的有關規定設立的法律類職業證書考試。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法律顧問、仲裁員(法律類)及政府部門中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的人員必須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自法考改革以來,每年通過率保持在10%-15%。
3. 什麼是行政法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達達到統一。
(3)江南大學行政法第三階段擴展閱讀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合法行政原則的根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合法行政原則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行政制度上的體現和延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性。
《憲法》第2條和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就從根本法上解決了國家行政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合法行政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憲法制度的演變、行政職能的消長而不斷變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絕對、消極和機械的公法原則。為適應時代變遷和行政職能變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則不斷得到新的解釋。從歷史發展看,我國的行政法制度尚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初級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到憲法規定實行依法治國,我國法律在規范行政活動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強。
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立法性規定。
1、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2、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在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繫上:第一,行政機關採取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第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採取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措施。行政機關不遵守這一不作為義務,將構成行政違法。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
1、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2、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3、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2、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5、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第二條 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本條例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以下簡稱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以下簡稱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並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級各類教育,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第一條 為保證食品衛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增強人民體質,制定本法。
4. 法學的主幹課程
① 法學的主幹課程
畢業論文(設計)、大學英語(統考)、 *** 理論與 *** 、法律邏輯學、法律文書、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私法學、國家司法考試指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婚姻家庭繼承法、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統考)、科技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立法學、民法學、侵權行為法、商法學、稅法學、司法實務、物權法、現代遠程學習概論、學位英語、英語2(新錄)、英語3(新錄)、英語4(新錄)、證據法學、證券法、政治經濟學 、中外司法制度比較等。 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行政機關和刑事執法機關。在中國,公安機關是國務院和各級人民 *** 領導下的行政職能部門,是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公安機關不同於普通的行政機關,它是掌管社會治安,行使國家治安管理權的專門機關。國家賦予公安機關以不同於普通行政機關的各種強制手段,以完成公安機關所擔負的治安管理的職能,同時也使公安機關成為國家其他行政管理活動的堅強後盾。中國的公安機關不單純屬於行政機關,而是兼有刑事執法職能的司法機關。根據中國《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承擔偵查和執行刑罰的職能,與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工負責、緊密配合,共同完成懲罰犯罪的任務。
針對中國公安系統現狀,今後很長一個時期,中國公安隊伍建設將繼續以 *** 理論和「 *** 」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從嚴治警、依法治警的方針,以提高公安隊伍整體素質和戰鬥力為目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四統一五規范」為基本內容,以建立完善條例條令為主體的制度體系為重點,實現公安隊伍建設各個方面和環節的標准化、規范化、法制化,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隊伍,真正擔負起鞏固中國 *** 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重大政治和社會責任。 機關,泛指國家黨政機關或團體為實現其職能而設立的、負責指揮和控制行政活動的機構,包括 *** 辦公機關、財政系統、金融系統、政法系統、科學衛生文化系統。公務員,是代表國家從事公共事務管理,行使行政權力,履行國家公務的人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按照《公務員法》確定的范圍,我國公務員除包括國家各級 *** 行政工作人員外,還包括下列人員:一是法官、檢察官;二是民主黨派機關工作人員與 *** 機關工作人員;三是人民團體、群眾團體的工作人員,鑒於其性質雖不同於國家工作人員,但管理上歷來屬於幹部范疇,故仍按現行做法,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隨著中國公務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務員工作條件、待遇和職業發展前景相比改革開放初期有較大改善,報考各級機關公務員已經成為法學專業大學生的就業首選。而近年來國家公務員考試對法學專業人才需求數量最多、比例最大,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法律專蘆此業的優秀學生的廣泛參與。以2008年度中央 *** 機關及直屬機構招考職位來看,法學類專業成為當年招考職位數量和招考人虧瞎數最多的熱門專業。根據人事部公布的《2008年職位信息》統計,中央黨群機關、中央國家行陪空迅政機關、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直屬機構和派出機構、國務院系統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及其他單位,當年提供法學(法律)類專業人才選擇報考的職位多達1134個,共向社會招錄法學(法律)類專業人才2578人。招考法學專業人才的行業領域也十分廣泛,包括了諸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往年公務員考試熱門職位。其中,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直屬機構和派出機構招考法學類專業人士的所佔比重最大,共有683個職位可供法學專業人士選擇,其中稅務和海關系統招考的職位最多。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活動逐步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工商管理、稅務、海關等 *** 部門的調控和監管作用日趨明顯和重要。海關、工商管理、稅務等 *** 行政執法、經濟監管部門,以及金融、證券、保險等行業近年來吸納了較大數量的法學專業畢業生,並將在今後一個時期內持續下去。 律師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其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代表委託人處理有關法律問題的訴訟;向委託人提供法律方面的建議和指導,保護委託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著手法律行動,為委託人的利益辯護。
律師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當前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面臨著大量的法律事務,特別是在金融證券、高新技術、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反傾銷、反補貼、反壟斷等領域,迫切需要優秀律師的介入。但目前,中國律師隊伍結構還不夠合理,復合型人才比較短缺,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對律師法律服務的需求。
今後很長一個時期以下領域將會對律師有較大需求:公職律師和公司律師所謂公職律師,是指具有律師資格或法律職業資格,供職於 *** 職能部門或行使 *** 職能的部門,或經招聘到上述部門專職從事法律事務的公務人員。與公職律師不同,公司律師則是在企業內部設立的專門為本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或法律服務專門人員。雖然接受委託擔任 *** 法律顧問是社會執業律師的一項重要職能,但是由於 *** 管理職能的特殊性、復雜性,加之社會執業律師自身工作的多樣性,決定了社會執業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既有一定的優勢,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滿足社會對法律服務多層次、多領域的需求。建立公職、公司律師制度,形成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軍隊律師等隊伍相互並存、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的格局,也就成為中國未來律師業的發展趨勢。涉外和金融投資領域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中國主要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主要城市對外聯系和交流日益密切,很多領域都對律師有較大的需求。如航運、海商、金融、證券、期貨、展覽業和投資業等,發展空間相當大。對於國企改革、勞動爭議及就業問題、外來人口問題和房地產等領域,律師同樣大有用武之地。由於語言問題,我國的相當部分律師不能用英語直接與外商交流、談判,更不用說用英語直接上仲裁庭,參與國際性的訴訟或仲裁程序。法律英語的運用和掌握,成為我國律師業提高服務水平的「瓶頸」。民事訴訟領域為很多傳統領域提供法律服務的空間也很寬廣,如離婚訴訟、債權債務等。隨著社會風氣和觀念的變化,離婚率上升了,離婚訴訟案子也越來越多。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糾紛也在增多。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普通人「打官司難,請律師難」的現狀必將發生轉變,專注於民事訴訟領域的律師數量將有較大提高。部分新興領域現在有很多領域都需要律師的介入,比如商標代理和稅務服務領域,目前屬於「空白點」,不屬於律師的業務范圍。國外有專門的稅務律師,國內則發展遲緩。商標代理的業務量是相當大的,但目前律師也還不能介入。入世後,許多行業對律師的需求不僅僅是訴訟方面的,更多的是非訴訟方面的專業人才,如反傾銷、反壟斷、投資、融資、招商引資、商貿風險等專業領域的人才奇缺。 公證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在公證機構從事公證業務的執業人員。伴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的實施,確定我國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公證機構正在逐步與國家機關徹底脫鉤。
近年來,隨著中國公證事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目前全國年辦證量已連續7年超過1000萬件,比1980年增長了110多倍。公證事項種類已達200多種,涉外公證每年辦理300多萬件,發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各種民事公證、經濟領域內各項行為及文書公證、涉外公證等公證服務,正逐步深入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到2005年,中國公證機構和公證隊伍初具規模,全國已設立公證機構3162個,比1980年增長了5倍;有公證從業人員2萬多人,比1980年增長15倍。公證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也取得明顯進展,公證員的學歷層次和法律素養進一步提高。目前大專以上學歷占公證員總數的94%,已經實行從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人員中選拔公證員的制度,具有公證特點的執業准入、培訓、考核和獎懲機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科學合理、靈活有效的用人機制和評價體系,以執業公證員為主幹、公證員助理和輔助人員為補充的公證職業群體正走向成熟。
中國公證服務業將加強公證機構建設,健全完善公證工作的組織體系;依法律履行公證職責,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公證法律服務和保障。具體來講,「十一五」期間,我國公證工作將圍繞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服務、圍繞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等方面提供服務,圍繞維護社會和諧和穩定提供服務。 企業法律顧問,是指具有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由企業聘任並經注冊機關注冊後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企業內部專業人員。由於近年來法學專業畢業生傳統就業領域接收能力的限制,越來越多的法學大學生將到企業從事法務工作、擔任法律顧問作為自己就業求職的另一重要選擇。
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是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而迅速開展起來的。1997年3月,人事部、國家經貿委和司法部聯合頒布了《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決定推行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制度。1997年5月,國家經貿委頒布《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對全國企業法律工作進行了必要的規范。目前,全國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人員已達10萬多人,通過1998年、2000年、2002年三次全國執業資格考試,取得企業法律顧問資格的有3萬多人。在企業法律事務管理方面,一些企業設立專門的企業法律事務部門,名稱大致相同,有的稱作法律事務部(或者是法律顧問室),有的稱作法務部(或法務室)等。有的是企業的一級部門,有的是二級部門。也有企業僅僅設立專職的企業法律事務人員,分別有法律顧問、法律事務專員、法務專員、法律主管、法律秘書等不同名稱。
在不同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地位各不相同。企業法律事務部門或人員,在有的企業深受領導重視,成為企業領導決策的重要參謀。同樣作為企業法律顧問、法律事務專員等,在職業要求上,有的要求是專職律師,有的是 *** 律師,或者是法學專業人員。在待遇方面,有的享有副總級待遇,有的享有部門經理級待遇,有的享有主管級待遇,也有的只享有業務員待遇,薪酬自然也就差異很大。
為逐步適應國際競爭要求,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於2002年開始在國家重點企業開展總法律顧問制度試點和推廣工作。試點企業多數為大型或特大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行業涉及軍工、民航、石油石化、電子、電信、建築、冶金、能源、金融、商貿等領域,得到廣大企業的積極響應。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企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租賃業和典當業。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金融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基本實現支付體系現代化,貨幣發行管理和反假貨幣工作進一步加強,信貸徵信體系逐步健全,反洗錢體系初步建立,反洗錢工作機制和制度逐步完善。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經過近二十年的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近年來,法學專業畢業生大量湧入市場,不僅在傳統的司法領域,在金融領域,尤其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些法學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較高,適應能力很強,很快成為一些金融單位的業務骨幹,少數優秀學生甚至還走上了單位的領導崗位。從商業銀行總行的情況看,今後一個時期商業銀行內部以下部門對於法學專業人才仍保持較為旺盛的需求,即:法律事務部,合規部,清收處置部門(授信執行部門),信貸管理部,國際業務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辦公室等。對於有志於從事金融法律事務的優秀法學專業學生來講,到金融系統工作同樣也是可以有所作為、大展宏圖的。 凡從事報紙、雜志等采訪、編輯、發行,以及專門從事新聞資料供應的綜合事業性單位,均可稱為新聞業。也可以說,新聞業是指凡是以服務公益為其主要目的,通過報紙、新聞性雜志、廣播、電視、新聞影片等媒體向大眾提供資訊消息的綜合事業性單位。
近年來,卓越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以法律職業素質教育培養為目標。良好的法律職業素質使得一些法學專業畢業生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就業領域,在新聞傳播領域、出版業,法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可以從事編輯、記者、節目策劃、發行等重要工作。
② 江南大學法學專業主幹課程有什麼
我校法學本科專業自1996年起面向全國招生,經過20餘年的不懈努力,在特色專業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設有民商法學、法理學與憲法行政法學、刑事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與比較法學等四個教研室,擁有模擬法庭綜合實驗室。擁有市場經濟法學學術型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型碩士點,設有江蘇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無錫市行政法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辦學中遵循「厚德載物、止於至善、德法並蓄」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無錫市6家法院、6家檢察院、15家律師事務所以及12家基層社區建立合作關系,設立教學實踐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將真實庭審、真實辦案、真實社會管理引入課堂教學中,深受學生歡迎。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需要的具有政治正確、基礎扎實、學養寬闊、道德高尚、能力突出的高級法學人才。學生能夠通曉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掌握法學專業系統知識,具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能夠精準運用法律理論與法律法規辦理各類法律事務、推進法治事業,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勝任各項涉法工作。
主幹課程:知識產權法學、國際私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經濟法總論、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商法概論等。
畢業去向:法學專業畢業生大部分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主要集中在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等從事相關法律工作。近年來,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率平均在92%以上,考研升學率超28%,國家司法考試通過率高達50%以上。
③ 法律專業主幹課是哪幾科
主幹課程14門法律.
法理學、憲法、法制史、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國際專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屬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其他像法律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證據法、比較民法學法律邏輯學、法律文書寫作是選開課。而,像合同法、婚姻繼承法責包含在了民法當中。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等就包含在了商法中。行政法(包括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等)與經濟法(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商業銀行法、稅法等)則更是一個龐大的法律部門了。
具體你可以上網查查。
④ 法學專業14門課程有哪些
法學專業14門課程有:憲法,法理學,民法,民訴,刑法,刑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法制史,經濟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4)法學的主幹課程擴展閱讀:
一、法學專業就業方向:
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這種現象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一般本科生就業的情況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學院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武漢大學爆出300名碩士生就業難的問題。法學,真的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專業好就業難的專業嗎?我國正處於由行政體制社會向市場經濟社會的轉型時期,法學專業正經歷著陣痛與新生,法學還是有那麼一系列的就業熱門方向,正在升溫回暖。
二、法學專業律師:
依舊的黃金職業。律師這個詞總會讓人想起思維敏捷、風度翩翩等詞語,與枯燥的公檢法從業環境相比,一直是年輕的畢業生們的理想選擇。律師也作為社會公認的高收入階層,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加入WTO,律師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語和國際法的律師職業前景十分看好。
律師的收入根據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萬元甚至數百萬元,低的可能只有1萬元左右。根據經濟法、勞動法、知識產權的專項不同,收入也會有差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⑤ 法學專業本科主幹課程什麼時候確定的
教育部高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815會議室舉行了全體委員會議。會上充分研究、討論和通過了調整法學學科核心課程的決定和馬克思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法學)的建議名單。會上通過的法學學科核心課程共16門,其中包括原來的14門核心課程(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⑥ 自考法學申請學士學位的話哪幾科是主幹課程呢
自考法學本科申請條件:學位課程三門,平均分不能低於70,最低分不能低於65;另外需要通過成人學士學位外語考試;畢業論文優良。
自考法學本科學位課程:知識產權法、國際經濟法概論、保險法。
⑦ 四川農業大學法學專業主幹課程有什麼
法學(文理兼收)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基礎知識,熟悉我國主要部門法和相關政策,熟練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制:四年,授法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企業法學、農村行政法等。
◆就業去向:畢業後能夠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工作。尤其能夠發揮自身專業特點,在司法機關、公安機關、法律服務機構、公證機構、仲裁機構、調解機構、刑罰執行機構以及經濟主管部門從事法律工作。
⑧ 法學專業(英美法方向)的專業主幹課程都有哪些呢
法學專業(英美法方向)致力於培養既懂中國法又懂英美法、能夠熟練使用中英文從事法律服務特別是涉外法律服務的國際化、外向型高端法律服務人才。本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熱愛國家、熱愛民族、忠於憲法和法律的政治素質,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有強烈的正義感、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有扎實、廣博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法律實務能力,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強烈的時代意識。畢業生有能力通過司法考試,進入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從事涉外法律工作,也可到涉外企業或有關社會組織從事法務工作。有志者還可以繼續攻讀國內外大學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英美法方向
英美法導論 (英)
英美合同法 (英)
英美侵權法 (英)
英美財產法 (英)
英美公司法 (英)
英美民事訴訟法 (英)
參考北師大的專業設置~~~
⑨ 誰能告訴我,法律學考學位的三門主幹課程是哪三門課謝謝
不同的專業主幹課程肯定不同,現在都無法給你回答。
1、到自考辦去咨詢。看看你自己專業的自考簡章後邊的文字指不定裡面會有介紹。
2、到鄭大的主考學院去咨詢
⑩ 法學專業主幹課程16門的
法學本復科核心課程擴充制到16門 (2011-07-10 21:05:51)
2007年3月11日,教育部高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815會議室舉行了全體委員會議。會上充分研究、討論和通過了調整法學學科核心課程的決定和馬克思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法學)的建議名單。會上通過的法學學科核心課程共16門,其中包括原來的14門核心課程(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又新增了兩門(環境法與資源保護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5.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江南大學,大作業,急需。
二、什麼是抽象行政行為?舉例說明之。(5分)
答: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範文件和非規範文件。其本身是一個相對於「具體行政行為」的理論概念,行政訴訟法提出了「具體行政行為」後,理論上就更多地將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作為對行政行為的基本分類。
從動態方面看,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行為。
從靜態方面看,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包括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1]
目前有關行政機關制定抽象性規則的主要法律法規是,2000年發布的《立法法》,2001年發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三、「行政管理就是收費」-你以為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嗎?理由是什麼?(200字)(15分)
答:錯誤。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
行政管理手段:是國家行政管理部門憑借政權的威力,通過發布命令、指示等形式干預經濟生活的經濟政策手段。具體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紀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收費是行政管理行政手段具體手段之一
四、行政管理的准備工作有哪些,以實例說明之。(5分)
答:1、負責安排正/副總裁工作日程、計劃及出差行程,並准備相關事項;
2、負責上傳各部門(分子公司)的呈報文件;下達公司以及正/副總裁審批、簽批、簽發的文件並對文件的執行情況進行跟進;
3、組織安排總裁辦公會議和公司各種例會並做好秘書工作;
4、負責公司印鑒和用印管理;
5、負責公司日常運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並向相關領導匯報;
6、負責公司對外接待、公共關系和公司發言人工作,以保證公司良好的運行環境和對外形象;
7、負責公司網站的建設以及組稿、編輯、維護等工作;
8、負責制訂、報批、確認公司文件以及除財務部門外文件的列印、復印管理;
9、負責公司管理制度的擬訂、審核、發布、貫徹、實施、監督;
10、負責公司辦公用品的計劃、采購、保管和發放;
11、負責公司物業和辦公設施設備管理(網路系統);
12、管理公司文件檔案(人事檔案除外),並對其安全、保密性負責;
13、負責對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公司級會議紀要、工作紀律的執行情況進行行政監察;
14、負責公司辦公行為及禮儀的規范管理;
15、負責公司安全保衛和消防工作;
16、負責公司各種證照的審檢和各種報刊雜志的訂閱;
五、行政處罰的方式有哪些?(5分)
答:行政處罰種類,是指行政處罰外在的具體表現形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有以下7種:
1.警告。
2.罰款。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4.責令停產停業。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一,人身自由罰:包括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
二,行為罰:主要形式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執照等。
三,財產罰:主要形式有罰款、沒收財物(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
四,聲譽罰:主要形式有警告、責令具結悔過、通報批評等。
六、行政程序的作用?(5分)
答:1)促進行政民主;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為的效率取決於——行政方式的適當選擇、環節的合理安排、過程的科學組合,以保證行政機關活動的合理化和科學化。
3)行政違法行為的發生大都與制度不完備、程序不健全有關;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給失職與濫用職權留有餘地,從而起到確保行政權在法治的軌道上正常運行的作用。
4)監督與控制行政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A: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為行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
B:行政程序法是杜絕失職和濫用職權等行政違法行為的有效手段;
5)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七、如果在行政管理發生沖突,作為被管理者,你會如何處理。(10分)
答:緩解沖突的方法
(1)審慎地選擇要處理的沖突問題。
(2)評估沖突當事人。
(3)分析沖突原因和根源。
分為三類:
一是溝通差異。溝通不良容易造成雙方的誤解,從而引發沖突。人們往往傾向於認為沖突大多數是由於缺乏溝通造成的。
角色要求、決策目標、績效標准和資源分配等不同而產生的立場和觀點的差異。
人格差異。其結果使得有些人表現出尖刻、隔離、不可信任、不易合作,導致沖突。
(4)採取切實有效的策略解決沖突的策略:
①迴避、冷處理。
②強制、支配。也就是以犧牲一方為代價而滿足另一方的需要。
③遷就、忍讓。
④折中、妥協。
⑤合作、協同。
八、分析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別(50分)
1)主體上的區別?
主體上區別:行政合同的當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享有行政權力。行政合同是行政主體為了實現行政管理目標而簽訂的,因此,當事人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沒有行政主體的參加,不能稱為行政合同。行政合同必須有行政機關參加,但並不意味著凡有行政機關的合同都是行政合同。行政機關具有雙重身份:行政主體和民事主體。當行政機關以民事主體身份簽訂的合同,如與傢具廠簽訂的購買辦公設備合同,該合同是民事合同;只有當行政機關以行政主體身份簽訂合同時,該合同才是行政合同。
2)目的上的不同?
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實施行政管理。行政主體簽訂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實現行政管理職能,維護公共利益,而不是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民事合同是為了實現雙方的經濟利益。
3)主體權利上的不同?
行政主體對於行政合同的履行享有行政優益權。與民事合同主體簽訂合同是為了自身利益不同,行政主體簽訂行政合同是實現行政管理目標,維護公共利益。因此,行政主體對行政合同的履行享有民事合同主體不享有的行政優益權。具體體現為對合同履行的監督權、指揮權、單方變更權和解除權。民事合同當事人雙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享有此等權利。
4)主體義務上的不同?
行政管理的相對人如果自願同行政主體締結合同就意味著相對人要服從行政機關的管理和監督。普通民事合同雙方是平等的,一方無需接受另一方的管理、監督。
5)適用法律上的不同?
行政合同雙方當事人因為履行行政合同發生爭議,除行政合同的內容部分受民商法調整外,總體上是受行政法調整的,根據行政法的相關原則,通過行政法的救濟途徑解決。履行民事合同發生糾紛,根據民商法律法規解決雙方爭議。
6. 關於法律實務的問題
法律實務就是將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法律問題的解決過程。
法律知識就是法律包括有關理論
7. 江南大學法學院學生考研方向
按照《 江南大學2017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法學院招生分為4個專業,共10個方向,詳見附表。
望採納。
8. 遠程教育的法學主要課程怎麼樣
『壹』 法學專業主要有哪些課程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貳』 法學專業有哪些課程
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1]
中文名
法學類專業
外文名
Law major
授予學位
法學學士
意義
了解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快速
導航
培養要求專業名稱及代碼專業介紹開設課程就業前景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1]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1]
法學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散圓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1]
專業名稱及代碼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0301 法學類專業包括以下7個[2]
030101K 法學
030102T 知識產權
030103T 監獄學
030104T信用風險管理與法律防控(2017)
030105T國際經貿規則(2017)
030106TK司法警察學(2018)
『叄』 想報法學本科遠程教育
遠程教育100多所學校中有很多學校有這個專業,可以報考的。
具體報考條件以及要求要咨詢報考學校,報考方式、報考課程學習學校不同有自己的要求,要了解清楚再報考。
『肆』 法律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有:
1、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憲法學》。憲法學是以憲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屬於法學的分支學科。
4、《刑法學》。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5、《邏輯學》。研究沖鬧塌思維規律的學問。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
(4)遠程教育的法學主要課程擴展閱讀:
課程介紹
《法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語文》、《基礎英語》、《計算機基礎》、《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概論》、《 *** 理論》、《婚姻法》、《國際法》、《法學基礎》、《行政法》、《邏輯學》、《律師實務》
《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 思想概論》、《外國語》、《勞動法》、《婚姻家庭法(一)》、《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彎唯、《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法律文書寫作、(《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票據法》、《保險法》、《稅法》、《金融》、《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任選三門)、畢業論文。
『伍』 法學專業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幹課程: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專法總論、屬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這種現象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一般本科生就業的情況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學院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武漢大學爆出300名碩士生就業難的問題。
(5)遠程教育的法學主要課程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陸』 網路教育的法律本科都有什麼學校
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等學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對這68所高校培養的達到本、專科畢業要求的網路教育學生,由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頒發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後,國家予以承認。這68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名單如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東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南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鄭州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蘭州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學院設有法學本科專業,可以到報名點現場了解。
『柒』 法學主要是學什麼課程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版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權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司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捌』 西北工業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法學專業的具體課程有哪些
法學
課程設置(高起專):
類別
序號
課程名稱
公共基礎課
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2
大學語文
3
英語(1,2)
4
計算機文化基礎(含上機訓練)
專業基礎課
5
法理學
6
經濟法
7
稅法
8
中國法制史
專業課
9
憲法
10
民事訴訟法
11
民法
12
行政法
13
刑事訴訟法
14
刑法
15
法律文書
16
知識產權法
學生必須取得必修課+選修課合計總學分≥80分,方能畢業。
選修課
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2
合同法
3
微宏觀經濟學
4
社會心理學
5
技術貿易法
課程設置(專起本):
類別
序號
課程名稱
公共基礎課
1
*** 理論
2
英語(2,3,4)
3
計算機文化基礎(含上機訓練)
專業基礎課
4
外國法制史
5
競爭法
6
勞動法學
7
合同法
8
國際經濟法
9
國家賠償法
10
仲裁法
專業課
11
公司法
12
證據法學
13
國際貿易法
14
財政金融法
實踐環節
15
畢業設計
必修課學分全部取得後,第四學期允許畢業設計與選修課同時進行;
學生必須取得必修課+選修課+畢業設計三項合計總學分≥80分後,方能畢業;
為統考課程。
選修課
1
*** 思想概論
2
商法
3
西方法律思想史
4
房地產法
5
律師實務
『玖』 法學專業主要課程
主幹課程有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法與行內政訴訟法、民法總論容、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9)遠程教育的法學主要課程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研究領域
法學的研究對象(object of law)首先是法。這里的「法」包括通常所說各種意義的法。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9. 中外行政法歷史發展的比較
本人認為,為了更好地比較中外行政法的歷史發展,應該首先了解各自的發展歷史,這是前提所在,然後再分別對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進行比較。
一、新中國建立以前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意義的行政法在中國產生於民國初期。1914年5月18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條例》,同年7月15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訴訟法。1914年3月21日公布的《平政院編制令》,平政院具有行政法院的性質,行政審判權不屬於普通法院,而屬於平政院。1932年11月27日,國民黨政府頒布了《行政訴訟法》,1945年4月16日又頒布了《行政法院組織法》,這兩個法律規定,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分立,專門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它規定行政訴訟有三個步驟,當事人必須先向行政機關提出訴願和再訴願,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二、新中國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新中國行政法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1、行政法的初創階段(1949-1956年)。這是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初創階段,沒有制定系統的行政法體系,甚至對行政法的認識也是有限的。
2、行政法的倒退與破壞階段(1957-1977年)。這一時期由於反右運動擴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爆發,行政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被破壞殆盡。
3、行政法的恢復階段(1978-1988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82憲法開始,行政法進入了恢復階段。許多領域的行政法律規范相繼制定,初步結束了無法可依的局面。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審理行政案件,這一規定標志著中國行政訴訟制度誕生的。
4、行政法的發展階段(1989年-)。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具有重大意義,確立了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機制,給公民的合法權利以切實的保障,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水平。近年來,行政機關和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對行政權的監督機制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正朝著「法治國」的目標艱難而穩步地前進著。
三、外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現在人們使用行政法這一概念是指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產物,是在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理論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一、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大陸法系的行政法產生較早,體系完善、理論發達。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有兩個法院系統,即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都存在兩種法律規則,即公法和私法。法國行政法和德國行政法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是由於大陸法系各國的歷史不同,在行政法的產生和發展上也存在差異。
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沒有獨立的行政法院系統;普通法院在審理各種案件(包括行政案件)時,適用同一體系的法律規則。
1、英國行政法
在英國沒有明確的法律部門的劃分,所以早期的英國沒有明確的行政法概念。作為現代意義的行政法是17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的,它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產物。
2、美國行政法
美國行政法受英國行政法的影響產生較晚,美國行政法的產生是同政府積極干預經濟相聯系的,1887年成立的州際貿易委員會被認為是美國行政法的開始。從羅斯福「新政」開始,美國行政法迅速發展,1946年聯邦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是美國行政法上劃時代的法律,該法以美國憲法中的正當法律程序為基礎,建立起准司法的行政程序。
四、歷史發展比較
外國行政法主要分為兩大法系行政法,即為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1、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
雖然中國屬於大陸法系國家,但中國行政法相對大陸法系其他國家的,特別是法國、德國的而言,起步較晚。從產生開始,中國的行政法就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德國行政法的影響。
2、中國行政法與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與英美法系國家相比,中國行政法研究則起步較早,重視程度也較高。中國現代意義的行政法產生於民國初期,而英美法系國家直到19世紀後半葉,其
學者們才開始注意行政法的功能並逐步建立了理論體系。在英國,作為一門科學,行政法研究真正受到重視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美國行政法的發展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
從當代行政法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外行政法日趨融合。兩大法系互采之長,英美法系的行政法范圍向廣義演進,既包括程序法,又包括實體法,既包括內部行政法,又包括外部行政法。過去上訴法院把行政案件看作私法案件,由民事庭審理,現在,上訴法院專設了行政庭,審理行政案件。大陸法系行政法已經突破公法的范圍,在一些行政領域適用私法,在法德等國,行政私法已成為流行詞,公私法的界限日漸模糊。
參考文獻:
1、《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應松年,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
2、《新編行政法學》,譚宗澤,重慶出版社,2001年。